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倪光炯//王炎森 頁數(shù):321 字數(shù):39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第一版于2005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來,廣受同行和讀者厚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全國有70多所學校正在使用此教材。我們在此謹向有關的老師和同學,以及所有關心本書并給予鼓勵的廣大讀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也要感謝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有關編輯,尤其是陶錚同志。她從策劃本書開始,自始至終以極大的熱情為本書的出版和宣傳做了大量工作。為本書第二版的修訂,她又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見,并匯總了一些老師對作者所寫的“表示感謝和征求意見信”的答復。經(jīng)我們反復討論,考慮到本教材適用范圍較廣,決定將第二版改名為《物理與文化——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在本書第一版出版后的幾年里,通過一些會議和通信,我們有機會和全國各地從事文科或其他科非物理類物理課程教學工作的老師交流切磋,從而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建議。我們認為,第二版還應該保持第一版被廣大讀者認可的特點和風格,努力探索一條適合對非理工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物理教學的道路——繼續(xù)以“突出物理學所包含的豐富科學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為重點,重視從物理學重大發(fā)現(xiàn)的探究過程中,挖掘著名物理學家的創(chuàng)新思維、研究方法和科學精神,重視反映科學上的新進展以及反映社會生活中一些與物理相關的課題。另外,在補充一些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內(nèi)容的同時,刪減了一些數(shù)學公式過多、敘述太專、難于教學的內(nèi)容。例如,刪除第九章(作為替代,在第八章后加了一個附錄);重新改寫了第七章,改為主要介紹熱力學基礎(包括熱的本質、理想氣體物態(tài)方程、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應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以及熵與信息等)和分子運動統(tǒng)計規(guī)律。為了精簡,還刪掉了第二章的三個附錄。在新版中,各章難度的分布更加均勻,風格穩(wěn)定一致,為適應學生的數(shù)理基礎,便于閱讀,在正文中原則上將不出現(xiàn)高等數(shù)學的符號。我們希望廣大讀者能夠擁有廣闊的視野和社會責任感,能對一些關系人類命運的重要問題,懷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認識,因此,本書在第七章的附錄7B中專門介紹了“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新進展”,希望引起讀者的重視和關注。我們期待第二版教材能更適合于教學,有更多的教師和學生能接受它、喜歡它。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倪光炯、王炎森編著的《文科物理——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的融合》的修訂版。
《物理與文化——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的融合(第2版)》保持了第一版被讀者廣泛認可的特點,同時根據(jù)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對全書作了精心的修改、補充和精簡,改寫了某些內(nèi)容和敘述方式,使之更加流暢易懂。由于書中不涉及高等數(shù)學知識,學習和閱讀本書只需具有中學數(shù)學基礎。
《物理與文化——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的融合(第2版)》以物理學基礎知識為載體,通過對物理學發(fā)展史上的一些重大發(fā)現(xiàn)過程,以及對有關著名科學家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介紹,充分展現(xiàn)了物理學所包含的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作者力圖將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的融合貫穿于全書,注重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
本書另有配套電子教案等教學輔助資料,可供使用本書作為課堂主講教材的教師使用。本書可作為高等學??茖W素質教育教材及文科類學生的物理教材,也可供對物理學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兩種文化的歷史演變
§1-1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一、五千年光輝歷史的回眸——夏商周斷代工程
二、中國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作出偉大貢獻
§1-2 探討我國科學在歷史上逐漸落后的原因——“李約瑟難題”
§1-3 試論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的異同
一、哲學是什么?——東西方不同的“開局”
二、從《易經(jīng))到老莊哲學和元氣論
三、西方哲學為何對近代科學起促進作用?
§1-4 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兩種文化的分裂
§1-5 可持續(xù)發(fā)展呼喚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1-6 21世紀需要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
附錄1A 誰最早發(fā)現(xiàn)美洲?
思考題
參考資料
第二章 經(jīng)典力學的建立和發(fā)展
第三章 從靜電現(xiàn)象到電磁波
第四章 光的本性是什么?
第五章 打開微觀世界研究大門的三大發(fā)現(xiàn)
第六章 物質觀的革命——量子論
第七章 熱力學基礎 熵與概率 統(tǒng)計規(guī)律性
第八章 時空觀的革命——相對論
第九章 物理亦文化
結束語 人類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習題答案
附表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兩種文化的歷史演變作為本書的導論,第一章提醒讀者注意:人類文化可以分為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這兩大范疇,它們各自的內(nèi)涵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斷地隨著時間變化,同時也存在著空間地域上的差異和相互影響,這種變化和影響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它們使世界變得如此豐富多彩,但同時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和危險性,因此,人們殷切地期望:在21世紀已經(jīng)開始的兩種文化重新融合的過程將會給人類帶來和諧和福祉。然而,這一過程又是十分艱難而曲折的,原因在于:傳統(tǒng)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不管我們今天對它是褒是貶,為毀為譽,甚至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正視它,它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在歷史上留下它的烙印,而今天發(fā)生的一切又將成為明天的歷史。本章試圖對兩種文化由合而分,再由分到合的歷史過程作一些探索性的討論,讀者將會看到:我們提出的問題遠比我們試圖回答的要多,或許當讀者看完本書后,這一感覺會更加強烈,但這正是我們希望提醒自己和讀者的話——處在競爭社會中的我們所匱乏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東西方許多思想家留下無數(shù)充滿智慧的告誡,我們聽到了嗎?物理學作為當今科學技術發(fā)展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它的一系列重大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都是兩種文化融合所創(chuàng)造出的成果,它們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學的真、善、美,不管你曾經(jīng)懼怕物理、討厭物理,或者有興趣卻又總是學不好,讀過本書第一章,你會懂得,在你最美好的青春歲月里,該學一點物理,也許在課堂上,你就會感到激動;也許你要用一生時間慢慢體味學習物理的意義,無論是為了你自己,還是為了我們這個世界。
編輯推薦
《物理與文化: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的融合(第2版)》第一章提醒讀者注意:人類文化可以分為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這兩大范疇。它們各自的內(nèi)涵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斷地隨著時間變化,同時也存在著空間地域上的差異和相互影響。這種變化和影響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它們使世界變得如此豐富多彩,但同時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和危險性。因此,人們殷切地期望:在21世紀已經(jīng)開始的兩種文化重新融合的過程將會給人類帶來和諧和福祉。然而,這一過程又是十分艱難而曲折的。原因在于:傳統(tǒng)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不管我們今天對它是褒是貶,為毀為譽,甚至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正視它,它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在歷史上留下它的烙印。而今天發(fā)生的一切又將成為明天的歷史。本章試圖對兩種文化由合而分,再由分到合的歷史過程作一些探索性的討論。讀者將會看到:我們提出的問題遠比我們試圖回答的要多,或許當讀者看完《物理與文化:物理思想與人文精神的融合(第2版)》后,這一感覺會更加強烈。但這正是我們希望提醒自己和瀆者的話——處在競爭社會中的我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