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吳忠正 編 頁數(shù):196
前言
本書自出版以來得到廣大師生的支持與認可。幾年來在高等職業(yè)教育計算機美術基礎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應高等教育出版社要求,根據(jù)教學需要,對本教材進行改版,將部分內容進行了充實和改進,使教材內容得以完善。本次改版著重加強了部分設計實例的賞析內容:增加了色彩部分和裝飾圖案部分的訓練實例等。改版后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強化學生對美術基本造型形態(tài)及色彩表現(xiàn)的認識;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內容上第一章涉及了美術的基本知識(本章建議理論學時為4課時)。第二章著重進行二維平面繪畫訓練,強調在平面造型中對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建議理論學時為4課時,實訓學時為8課時)第三章進行基本的透視學研究,為三維表現(xiàn)奠定基礎(建議理論學時為4課時,實訓學時為8課時)。第四章是三維空間訓練與結構訓練,強化學生對三維空間的認識(建議理論學時為8課時,實訓學時為16課時)。第五章色彩的訓練,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色彩的基礎知識和色彩訓練實例(建議理論學時為8課時,實訓學時為18課時)。第六章裝飾圖案訓練,強化學生對裝飾形態(tài)與色彩表現(xiàn)的認識(建議理論學時為4課時,實訓學時為10課時)。第七章數(shù)字媒體平面設計基礎的訓練,使學生了解平面設計的基本原理和表現(xiàn)技巧(建議理論學時為2課時,實訓學時為6課時)。改版后教材內容的編寫情況說明:本教材由畢萬新統(tǒng)稿,其中第二章中2.1.2由鄧曉新編寫;第三章由陳新宇編寫;第五章中5.1~5.4由李琴編寫;其余內容由吳忠正和祖秀霞共同編寫。感謝大連工業(yè)大學的廖剛教授在百忙中為本書拔冗審稿。感謝王仁成教授、畢萬新教授對改版教材的大力支持,另外,本書對配套助學課件光盤重新進行制作,使配套光盤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改版后紕漏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專家、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力求通過美術基礎訓練,強化學生們對美術基本造型形態(tài)及色彩表現(xiàn)的認識。內容上著重進行二維平面形態(tài)訓練、三維空間訓練與結構訓練,強調針對多媒體及相關專業(yè)的特點進行速寫訓練、想象訓練,強化學生對三維空間形態(tài)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形象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造力。系統(tǒng)地進行了色彩的專業(yè)訓練,培養(yǎng)對色彩敏銳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為多媒體作品的設計與制作奠定美術基礎。本書還配有助學課件光盤,制作精良,信息量大,適合多媒體及相關專業(yè)學生和美術愛好者使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述 1.1 美術基礎知識 1.1.1 美術的分類 1.1.2 美術的發(fā)展簡史 1.1.3 形式語言 1.1.4 素描與速寫的準備 1.1.5 關于素描的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 1.2 學習美術知識的重要性 1.2.1 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 1.2.2 能夠提高審美能力 1.3 如何才能學好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 1.3.1 多看 1.3.2 多想 1.33 多練第二章 二維繪畫訓練 2.1 二維幾何圖形訓練 2.1.1 各種幾何形態(tài)及其變化 2.1.2 各種幾何形態(tài)組合變化 2.2 平面構成形態(tài)訓練 2.2.1 對稱與平衡 2.2.2 重復 2.2.3 節(jié)奏和韻律 2.2.4 變異 2.2.5 對比和變化 2.2.6 調和與統(tǒng)一第三章 透視學 3.1 透視的基本原理 3.1.1 基本概念 3.1.2 基本要素 3.1.3 基本術語 3.1.4 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 3.2 平行透視 3.2.1 基本特征 3.2.2 基本畫法 3.3 成角透視 3.3.1 基本特征 3.3.2 原理 3.3.3 基本畫法 3.3.4 輔助線應用第四章 三維空間訓練與結構訓練 4.1 幾何形體單線描繪 4.1.1 立方體的描繪 4.1.2 球體的描繪 4.1.3 錐體和圓柱體的描繪 4.2 幾何形體增減訓練 4.2.1 單個形體的減形訓練 4.2.2 單個形體的增形訓練 4.3 具象單體的局部描繪 4.3.1 簡潔表現(xiàn) 4.3.2 集中表現(xiàn) 4.4 不同物象組合描繪——打破時空的組合 4.4.1 加強想象思維訓練 4.4.2 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訓練(各種圖形、圖片的處理)第五章 色彩第六章 裝飾圖案第七章 數(shù)字媒體平面設計基礎參考文獻附圖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概述 1.1 美術基礎知識 1.1.2 美術的發(fā)展簡史 1.美術的起源 美術的起源眾說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學說,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 模仿說:這是一個古老的學說,由古希臘的哲學家提出來,他們認為“模仿是人的天性”原始人在生存的過程中,隨著與環(huán)境的熟悉,對周圍的一切形象或現(xiàn)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自然會通過繪畫的形式把它們描繪下來。古代的巖畫往往是原始人類模仿自然的最好見證,如我國內蒙古的陰山巖畫,刻畫了舞蹈、狩獵等畫面;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描繪著野牛形象(圖1—1)。由此可見,模仿行為是美術產生的重要因素?! 趧诱f:此學說認為,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著決定性作用,勞動使手的靈活性日趨完善,達到“心手合一”的狀態(tài)。勞動的過程中人類也發(fā)現(xiàn)并認識了美。我國大多學者還是傾向于美術來源于勞動這一學說的?! ∮螒蛘f:此學說認為,游戲是拋開功利目的束縛的一種快樂與享受。通過游戲各種藝術如舞蹈、音樂、繪畫便產生了。游戲說強調人們在勞動之余心境上要尋找一種寄托,情感上得以宣泄的方式。從而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游戲是人的一種天性,美的萌動由此產生?! ∥仔g說:此學說認為,原始人由于對自然界中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無法理解而產生一種極強的神秘感,認為有神靈在控制著一切。原始人部落的網(wǎng)騰崇拜,巫師所描繪的形象或象征符號,便是美術產生的起源?!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