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明)馮夢龍,(明)凌鞒酢≈斯稹⊙∽ 頁數(shù):324 字數(shù):170000 譯者:顧國瑞 注解
Tag標簽:無
前言
這兩冊《三言二拍》(上下)選本,也可以說是《話本選》或《宋元明白話短篇小說選》?! £P于中國小說的歷史演變,魯迅先生作過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他的許多論斷,歷久彌新,仍顯示真知灼見。他說:“至于小說,我以為倒是起于休息的?!比嗽谛菹r消遣閑暇,“就是彼此談論故事,而這談論故事,正就是小說的起源”。那不是有意的創(chuàng)作,而是所謂委巷之談,但已是小說的濫觴。最早的小說離不開神話,有的是寓言,比如《韓非子》中的“守株待兔”,也可看做小說;雖然極短,卻有人有情節(jié)敘述,具備了小說的最基本要素。神話和寓言同是小說的源頭。經(jīng)過六朝志怪和志人筆記式小說,到唐代文人寫作文言的傳奇,擺脫史傳“實錄”的限制,運用想象和虛構,才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小說,一時蔚為奇葩。再經(jīng)過晚唐五代俗講變文有說有唱或有說無唱的故事敷演,到兩宋終于起了“革命性的變化”(魯迅語),市井間活躍著“說話”伎藝,產(chǎn)生了“話本”,即白話小說。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然在市井間,則別有藝文興起。即以俚語著書,敘述故事,謂之‘平話’,即今所謂‘白話小說’者也?!边@種俚語,語言學家稱之為宋元市語,是那時的百姓口頭語。它是由六朝以來逐漸形成的近代白話,也是我們今天的白話口頭語的前身。白話和文言的區(qū)分,借用一位前輩語言學家的話說,“聽得懂的是白話,聽不懂的是文言”?! ∷未摹罢f話”就是說故事,是一種職業(yè)性的專門伎藝,相當于近世的說書?!霸挕保褪枪适?;“話本”,即故事本子。《三國演義》開頭“話說天下大事”云云,“話說”便是“故事說”?!坝性拕t長,無話即短”,是說有故事的地方展開說,無故事處一語帶過。而所謂“笑話”,就是逗笑的故事。“說話”一詞,隋唐時已為人習用。但所指是古已有之的“彼此談論故事”,還是如同宋代“說話”那樣的專門伎藝,兩者不應混同,尚須仔細鑒別。唐代民間是否有“說話”這門伎藝,還有待進一步探究。而唐代寺廟中的“俗講”,倒是接近宋代“說話”。僧人為了弘揚佛教,爭取信眾,也為了“邀布施”,在寺廟中宣講佛經(jīng)時,采取講唱故事的方式以“悅俗”,稱作“俗講”。“俗講”有別于“僧講”,它以世俗男女為對象,從講佛教故事,發(fā)展到講世俗故事。中晚唐時期,俗講很是紅火。僧人文溆,被稱為俗講法師第一,最受世俗聽眾歡迎(見日本遣唐僧園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但也有人指責他“假托經(jīng)論,所言無非淫穢鄙褻之事”,“愚夫冶婦,樂聞其說,聽者填咽寺舍,瞻禮崇奉,呼為‘和尚’。教坊效其聲調以為歌曲”(唐人趙磷《因話錄》卷四)??磥恚匿哟_乎是說唱故事的高手。不過他終究是一位法師,不是專業(yè)的藝人。他講唱故事的場所主要在寺廟,但寺廟不是專供演出的。俗講的故事本子叫做變文,傳世的變文大都為敦煌千佛洞石室所藏。變文的題材內容除佛經(jīng)故事外,更多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還有的歌頌收復河西失地的當代英雄。文體上大都韻散相間,表演時掛上畫卷,不但有說有唱,還照圖宣講。宋人話本小說常有的“看官”如何如何的提示語,用“看官”不用“聽官”,似乎就是這種照圖宣講的遺留痕跡。變文使用的語言,是接近當時口語的白話。呂叔湘先生指出,“用當時口語做基礎,而或多或少地摻雜些文言成分的作品是直到晚唐五代才開始出現(xiàn)的(如禪宗語錄和敦煌俗文學作品)”(《劉堅編著白話文獻選讀序》)。敦煌俗文學作品,包括僧人白話詩、民間曲子詞和變文。換句話說,到了晚唐五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用早期白話寫作記錄的俗文學作品??梢哉f,唐代的俗講變文,不僅在表演形式、文體形式上,為宋代“說話”及話本體制打下基礎,而且在白話寫作記錄方面開了先河。至于俗講對宋代“說話”中的“說經(jīng)”一家,更有直接的影響?! ÷殬I(yè)性的專門伎藝“說話”以及白話小說產(chǎn)生于宋代,不是偶然的。關于宋代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兩件事給人印象深刻。一是紙幣的出現(xiàn)。北宋在四川發(fā)行的“交子”,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紙幣。南宋又有“會子”,始用于兩浙,隨即通行于東南地區(qū)。交子、會子,起初都由商人發(fā)行,后歸官營。紙幣的發(fā)行與流通,表明宋代經(jīng)濟特別是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二是城市的繁榮。唐代十萬戶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幾個,宋代增加到四十多個。唐代城市實行坊市制度,居民區(qū)(坊)、商業(yè)區(qū)(市),界限分明;還實行宵禁。宋代城市布局則打破坊市制,取消宵禁,市場、娛樂場所日夜開放。城市的繁榮景象,在宋代文人畫家的筆下更有生動的記述和形象的描寫。張擇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柳永的一首《望海潮》,分別展現(xiàn)了北宋時期汴京、杭州的繁盛景象。南宋時作為臨都的杭州,當時人“直把杭州作汴州”,其繁盛又勝過北宋當時。北宋末,汴京戶數(shù)達26萬。杭州,柳詞說“參差十萬人家”,南宋時有人說“近百萬人家”。生活在汴京、杭州這種大城市的眾多人口,除了帝后皇室、王公貴族、各級官員外,大量的商人、伙計,手工業(yè)主、工匠,還有讀書的學生、應試的舉子、駐防的軍兵,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民階層。形形色色的城市居民,既有物質生活的需要,也有文化娛樂生活的追求。為適應這種需要和追求,城市里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商鋪作坊、茶樓酒肆、花街柳巷,也出現(xiàn)了叫做“瓦舍”或“瓦子”的綜合游樂場所。大都市往往有一二十處瓦子,就是在小城鎮(zhèn)也不鮮見。瓦子內分設若干座勾欄看棚,表演戲曲、說唱等各種伎藝。大的看棚,“可容數(shù)千人”,“終日居此,不覺,抵暮”,而且,“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在瓦舍勾欄里,說話伎藝占有重要的一席。在深厚的群眾土壤里,在良好而又競爭激烈的演出環(huán)境中,說話伎藝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形成了在題材內容和表演方式上各有特點的門類家數(shù)。據(jù)南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等書記述,說話分有小說、講史、說經(jīng)等四家,“各有門庭”。其中,小說、講史最受歡迎。小說一家,“說煙粉靈怪、傳奇公案、樸刀趕棒、發(fā)跡變泰之事”,題材廣泛,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真所謂“世間多少無窮事,歷歷從頭說細微”。小說的特點還在于,“說一事而立知結局”,表演時有說有唱,用銀字笙伴奏,更能吸引聽眾。講史一家,專說歷代征戰(zhàn)興亡的故事,三分真實、七分虛構。三國、五代的人物故事,最屬熱門。講史節(jié)目,都是長篇,表演時只說不唱。它既可豐富市民的歷史知識,又能激發(fā)聽眾的愛憎感情。蘇軾曾轉述友人的話說,涂巷小兒聽三國故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東坡志林》)。由于聽眾的歡迎。在瓦舍勾欄里出現(xiàn)了專說小說、講史節(jié)目的藝人。據(jù)記載,南宋杭州規(guī)模最大的北瓦,有座小張四郎勾欄,是以小說家小張四郎長期在那里作場演出而得名,另有兩座勾欄專說史書?! ∷未罢f話”的聽眾是市民,“說話人”同樣大都來自社會下層,有出身小商販的,有落魄的讀書人,也有些在宮廷當過差,還有的是女性。姓名見于記載、活躍于瓦舍勾欄的“說話人”,北宋汴京有14人,南宋臨安有百余人。更多不知姓名的“說話人”,則在茶坊酒樓、廣場街頭,以至郊野鄉(xiāng)村,進行流動演出?!罢f話人”要有一定的書本知識、豐富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和熟練的表演技巧。他們有自己的行會組織,切磋技藝,在南宋臨安的叫雄辯社?! ∷未摹罢f話”伎藝,有以此謀生、人數(shù)眾多的藝人群體,有固定的演出場所,有各具特色的家數(shù)門類,還有豐富的節(jié)目。宋末元初人載錄“說話”節(jié)目有107種之多,基本上當屬宋代說話人的創(chuàng)作。在元代,作為民間伎藝的“說話”繼續(xù)流行,雖有一些新的特點(比如能喚起民族意識和含有反暴政內容的“講史”更為突出),總體來說,大致同于宋代?! ∷卧獣r代的“說話”,首先是說給人聽的,通過面對面的表演與交流,滿足聽眾的精神需求。一些精彩的節(jié)目,讓人“聽”了還想“看”,便有了閱讀的要求。一些商人、士子、官員,即使平時無暇或不愿涉足瓦舍勾欄,在舟車行旅中也樂于翻看“閑書”。在廣泛的閱讀需求的推動下,說話人的故事本子變成了刊刻行世的話本。說話人的故事本子,或是演出前寫的提綱,或是表演的擇要記錄,起備忘或師徒傳授之用。書商搜集這些本子,或請人或自己整理加工,予以刊刻,成為可供翻閱的讀物。參與整理的有“書會先生”,也稱“書會才人”。書會,是宋元時主要編寫劇本、唱本的文人團體,也從事話本的編寫整理。說話分家數(shù),各家話本也有不同的名稱。小說家話本,一般就叫話本或話本小說(這里的“話本”用做文體名稱);講史家話本,元代習稱“平話”。小說家話本當時單篇刊行,不易保存,二三十年前在西安發(fā)現(xiàn)的元刊小說《紅白蜘蛛記》殘頁,可謂絕無僅有。講史家話本篇幅較長,流傳至今的有元刊“全相平話”五種等?! ≡挶镜捏w制與“說話”的構成形式一致。從現(xiàn)存宋元小說話本來看,一般由如下幾個部分構成。篇首通常以一首詩(或詞)或一詩一詞為開頭,概括全篇大意,點明主題;或者渲染氣氛,烘托某種情緒。詩詞大抵用做念白而非唱詞。在“正話”開講之前,先有“入話”、“頭回”。人話是對篇首詩詞的解釋,頭回是一個與正話相類或相反的小故事。其作用是穩(wěn)住在場的聽眾,等候晚到者。明人刊印時,有的話本篇首只標“人話”二字,把人話原文刪除了。接下來進入“正話”,即主要故事。正話文字,韻散相間。散體文是接近當時口語的白話,用來講述故事;它的特點是說話人以第三人稱敘事,引領聽眾把握故事的脈絡、層次,隨情節(jié)起伏調整情緒。韻文包括詩詞、駢文、偶句等,用來描寫環(huán)境場面、人物的容貌服飾,等等。表演時或念誦,或歌唱。正話說完,一般用七言四句的詩結尾,也有先作評論或交代題目再引詩作結,還有的交代故事來源或改編所本。有的話本,最后有宣布散場的兩句話:話本說徹,權作散場。以上對宋元小說話本體制的介紹,只是粗略言之,供閱讀時比照參考?! ∥覀儸F(xiàn)在所能讀到的宋元小說話本,都是經(jīng)過明代人傳抄、重刻得以保存下來的。明正統(tǒng)進士葉盛,歷仕正統(tǒng)、景泰、天順、成化四朝,所撰《水東日記》內“小說戲文”一則說:“今書坊相傳,射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農(nóng)工商販,抄寫繪畫,家畜而人有之;癡駿女婦,尤所酷好?!薄坝泄僬卟灰詾榻?,士大夫不以為非;或者以為警世之為,而忍為推波助瀾者,亦有之矣?!庇纱丝芍?,早在明前期,“小說雜書”即廣為傳布。葉盛所謂“書坊相傳”、民間抄寫的“小說雜書”,其中自應有宋元時曾經(jīng)刊刻的小說話本。正因為如此,宋元時期的小說話本,到明代中后期仍存有相當數(shù)量,并受到熱心俗文學的藏書家、書商的重視,得以再度刊刻行世。流傳至今的有兩種,雖有殘缺,仍彌足珍貴。一是嘉靖年間洪椴編刊的《六十家小說》。洪搬字子美,堂號清平山堂,藏書甚富,??凹染叶唷??!读倚≌f》分為六集,每集十篇。這是已知最早的話本小說集刊本。日本漢學家長澤規(guī)矩也、中國學者馬廉先后發(fā)現(xiàn)該書原刊作品共二十七篇,輯刊書名題為《清平山堂話本》。其中大部分為宋元作品,也有明人之作。另阿英發(fā)現(xiàn)的兩篇,殘缺太甚,未被輯入。二是萬歷年間問世的《熊龍峰刊行小說四種》。熊龍峰是位書商,堂名忠正堂。這四種都是單行,版式相同。其中,宋人作品和明人作品各半。當時熊氏所刊,應不止四種。此外,民國初年,著名學者繆荃孫在上海發(fā)現(xiàn)一個舊鈔本,存四冊,第三冊鈐有“錢遵王圖書”印。卷首有“京本通俗小說第×卷”字樣,存十卷九篇??娛蠈⑵渲械谑怼赌胗裼^音》至第十六卷《馮玉梅團圓》共七篇印出,即以《京本通俗小說》為書名,跋云:“破爛磨滅,的是影元人寫本。”“通體皆減筆小寫,閱之令人失笑?!笨娛纤娕f鈔本,今不知下落。從其刻本來看,俗字連篇,或保存了“通體皆減筆小寫”的原貌。關于《京本通俗小說》,研究者對其產(chǎn)生年代乃至真?zhèn)晤H有爭議。這里做幾點說明。第一,孫楷第先生早已指出,《馮玉梅團圓》開頭的《南鄉(xiāng)子》詞是元末明初人瞿佑所作;近獲友人馬振方相告,據(jù)他查考,《碾玉觀音》“人話”中那首托名宋人王巖叟的詩,實為明成化問人之作。因此,繆氏所見舊抄本《京本通俗小說》,決非“影元人寫本”。20世紀30年代,李家瑞先生即從俗字演變上證明,《京本通俗小說》實為明人抄寫,最早不過宣德(1426—1435)年間。繆氏跋稱,所見抄本有錢曾藏書印。錢曾字遵王,錢謙益族孫,生于明崇禎二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他是一位有名的藏書家、版本學家,向以重視收藏宋元刻本及舊鈔本著稱。由此看來,有錢遵王藏書印的這個舊鈔本,應當是他在順、康間收藏的一種明鈔本。第二,研究者包括指其為偽書者認為,《京本通俗小說》殘存的九篇作品(包括未經(jīng)刊出的“破碎太甚”的《定州三怪》一回和“過于穢褻”的《金主亮荒淫》兩卷),多屬宋元話本。其中如《碾玉觀音》本是宋人小說,“入話”部分那些詩詞不過是明代說書人或整理者隨意拼湊而成,以致?lián)诫s有明人之作。第三,這九篇作品,分別見于“三言”中的《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由此,便產(chǎn)生了《京本通俗小說》與“三言”孰先孰后的問題。進而,更引出了《京本通俗小說》的真?zhèn)螁栴}。這些問題,涉及方方面面,還有待進一步的討論澄清?! 〖尉?、萬歷以來,匯輯刊刻話本小說的宋元舊作和明人新篇,形成一時風氣。明末天啟、崇禎年間,馮夢龍和凌瀠初相繼編印了“三言”和“二拍”,留下了一份頗豐富而又珍貴的文學遺產(chǎn)。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吳縣人。崇禎中期,由貢生任丹徒訓導,后選任福建壽寧知縣。萬歷年問,他已經(jīng)是吳下知名文士,對當時離經(jīng)叛道的“異端”人物李贄甚為仰慕,“酷嗜李氏之學,奉為蓍蔡”(許自昌《樗齋漫錄》)。很受李贄、袁宏道鼓吹“童心”、“性靈”的影響,他致力于俗文學的研究,收集整理民歌,編輯印行《掛枝兒》和《山歌》。馮夢龍最大的貢獻是編選了“三言”,即《喻世明言》(初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為話本小說提供了一個集大成的選本,總共一百二十篇。他能見到的宋元話本較多,“三言”中約有一半是根據(jù)舊本加工、改編的;這類作品“結構的笨拙、語氣的質樸,都還顯得出宋元舊作的風味和影響”(馬廉語)。其余是明代人的擬話本;此類作品結構完整,情節(jié)生動,描寫細膩,形象鮮明,語言流暢,藝術成就在宋元舊作之上。馮夢龍也是創(chuàng)作家,“三言”中《老門生三世報恩》確知是他的作品;他增補過羅貫中的長篇章回小說《平妖傳》、《新列國志》,曾更定傳奇劇本十種,自撰的有《萬事足》和《雙雄記》兩種。所以,馮夢龍在文學史上有相當?shù)牡匚?。凌漾?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以副貢任上??h丞,官至徐州通判。凌氏一生著述不輟,涉及經(jīng)史詩文的許多門類,有《雞講齋詩文》、《南音三籟》等多種;創(chuàng)作的戲曲有《虬髯翁》、《北紅拂》、《喬合衫襟記》、《顛倒姻緣傳》等。而最負盛名的是“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話本小說集的編撰。總共八十篇,實際只有七十八篇;“二刻”中卷二十三與“初刻”卷二十三是同一篇文章,“二刻”的卷四十是一篇雜劇。據(jù)凌氏說,比較完整的宋元舊本,馮夢龍已“搜括殆盡”,他所能利用的不多,大體是他依據(jù)“古今來雜碎事”,“演而暢之”新創(chuàng)作的擬話本;少數(shù)確有宋元舊本的敘事風格語言特征的,也是經(jīng)過他發(fā)揮改寫過的??傮w看,“二拍”的思想與藝術成就或許略遜于“三言”,也只是第一第二之分,二者相去不遠,同樣寶貴。近年在韓國發(fā)現(xiàn)明版四十回本《型世言》,在“三言”之后,與“二拍”相交錯出現(xiàn);主要寫明代事的擬話本,明亡而湮沒無聞?! ∶髂┍МY老人編選《今古奇觀》,收“三言”、“二拍”文四十篇,而無《型世言》中文章。改朝換代之際,“三言”、“二拍”已不流行;魯迅作《中國小說史略》時也沒有看到完整的明版“三言”?!督窆牌嬗^》則廣為流行,“三言”、“二拍”中的許多名篇賴此書流傳。后起的清代“三言”、“二拍”選本,大體依傍《今古奇觀》,略有增減或改頭換面,價值都不及《今古奇觀》。 我們現(xiàn)在提供給青年讀者的“三言”、“二拍”選本,總共二十五篇,分量不大,是二書中的優(yōu)秀篇章,很值得看。魯迅說,“俗文之興,當由二端,一為娛心,一為勸善”。即是說,娛樂群眾,又寓教于樂。話本作者知道:“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惫适乱ㄋ滓锥v述要關乎世道人心,從理智和感情上去打動聽眾明代中期以來,陽明心學的興起,不僅沖擊與挑戰(zhàn)程朱理學教條的統(tǒng)治,而且凸顯出儒學平民化、通俗化的色彩。清人焦循指出:“紫陽(朱熹)之學所以教天下君子,陽明(王守仁)之學所以教天下小人。”(《良知論》)朱熹之學的宣教對象是“四民”之首的士,指示其修身途徑為讀書明理、“格物致知”。陽明之學面向農(nóng)工商等社會大眾,以“化俗”為己任,專主“致良知”,著力于“開導人心”,強調“簡易直接”。王陽明曾說:“你們拿一個圣人去與人講學,人見圣人來,都怕走了,如何講得行?須做得個愚夫愚婦,方可與人講學?!?《傳習錄》)王門弟子王艮,出身貧寒,發(fā)揮“百姓日用之學”,開創(chuàng)泰州學派,推進了儒學的平民化、通俗化。李贄是泰州學派三傳弟子,他直面社會現(xiàn)實,反對假道學,也反對假文學,推崇《西廂記》、《水滸傳》為“天下至文”,還評點《水滸傳》,冠以“忠義”之名。司以說,陽明心學、泰州學派的主張及其平民化、通俗化的努力,給話本小說等通俗文學帶來了新的生機。馮夢龍編輯“三言”,就有著“以俗化俗”用心?!叭浴备鞅镜臅幢砻髌渥谥迹骸懊髡?,取其可以導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適俗也;恒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義一耳。”(《醒世恒言》序) “三言”、“二拍”描述了廣闊的世間萬象,生活百圖,種種人和事,悲歡離合。這正是小說的長處,所謂窮神極象,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和人的心理狀態(tài)?!叭浴薄ⅰ岸摹背蓵谕砻?,從陽明心學到泰州學派到李贄,形成一股比較開明的思潮,尊性命,重個性,肯定人的日常生活和飲食男女的正常需要。這股思潮滲透在“三言”、“二拍”的一些作品里,雖然跳不出忠孝節(jié)義的倫理道德范圍,確實比較通達寬容,讀者瀏覽各篇,可以體味。再說,如今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更新了,但不見得都能與古A的截然相反;比如“子有余財,而父貧為盜”,古人視為不孝有罪,我們大概也不能說是好事,必要的互相關懷與照顧總是需要的吧。和諧社會的要求,不是很低的目標,世世代代努力才行呢。讀舊書有鑒古知今的認識作用,定會有精神的營養(yǎng)可以吸收?! ∵@種古典短篇小說,結構上與長篇章回小說并無不同,都是有開頭結尾,人物情節(jié)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故事完整。作者信守一條成規(guī),“無巧不成話”,常常造成峰回路轉,起伏跌宕的藝術效果。表現(xiàn)手法也多樣,現(xiàn)實的白描與浪漫的渲染是結合的;人、鬼、神都驅遣于筆下,因為古人的觀念本來就是復雜的,許多說話人恐怕是有鬼神信仰的,相信因果報應,至少希望有報應,以表達懲罰壞人的心愿。這樣看,就可以理解勸善與無處不在的因果報應之談了。即使深沉的內容,也要講得明白顯豁,大眾聽得懂。這是說話的性質決定的,也是群眾喜聞樂見的?,F(xiàn)代作家借鑒外國的形式,小說不一定重視人物、故事情節(jié),只是寫給別人看,如意識流之類,自有其優(yōu)長;如果當話說,一定大失敗,聽的人就會不知所云。作為白話小說,這種白話不是今天的普通話,大致能聽懂,又會覺得有些別扭。因為古今時地不同,語言有變化。有些話現(xiàn)在不那么說,有些詞不用了,改換了。但也不盡然是現(xiàn)代人不說,而是普通話不說,方言中仍然那么說。馮夢龍和凌漾初都是以吳語為母語的文人,他們照寫口語,自覺不自覺地習慣性地使用吳語,書中都有反映;何況吳語系統(tǒng)比較古老,更接近宋元語言。至于記錄語音的文字,用通假字,或日別字,舊書中司空見慣,是常態(tài);聽的時候不會有不懂的問題,看的時候或許別扭;看下去就會明白。有一些在注釋中交代一下,讀者可以查看?! £P于這25篇古代白話小說的正文,“三言”部分采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校注本(校注者分別是陳熙中、吳書蔭、張明高)。這三個校注本都以20世紀5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校注本(校注者分別是許政揚、嚴敦易、顧學頡)為底本,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天許齋、兼善堂、葉敬池刊本精校過?!岸摹辈糠植捎帽本┩某霭嫔鐥罨菸男W⒈尽_@兩個校注本都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尚友堂刊本《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精校過。注釋也借鑒過人民文學版、北京十月文藝版、北京同心版這些注本,一并致謝。
內容概要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小說集的合稱:《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本書從這五本小說中精選了25篇古代白話小說。“三言”部分采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校注本,“二拍”部分采用北京同心出版社楊惠文校注本。這兩個校注本都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尚友堂刊本《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精校過。
作者簡介
顧國瑞,男,1939年出生,浙江寧波人。1957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62年本科畢業(yè),65年研究生畢業(yè)。留校任教。80年代后期調入北大分校(后改名聯(lián)大文理學院)任教,擔任中文系主任?,F(xiàn)已退休。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譚嗣同”等條目,發(fā)表論文《詩比興箋作者考》等二十來篇,主編(共同主編)《唐代詩詞語詞典故詞典》等。
書籍目錄
前言
喻世明言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滕大尹鬼斷家私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警世通言
崔待詔生死冤家
樂小舍拼生覓偶
玉堂春落難逢夫
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三言二拍-大學生傳世經(jīng)典隨身讀(上冊)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