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者及其先驅(qū)

出版時間:2007-1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心燦  頁數(shù):33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用簡練的文字,介紹了70位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者及其先驅(qū)的簡要經(jīng)歷、學術成就、治學態(tài)度、治學方法,概括性地論述了微積分的萌芽、創(chuàng)建、發(fā)展過程,其中還包含了一些科學家的名言和趣聞軼事。    本書可以作為學習數(shù)學史的選講教材,也是“高等數(shù)學”課程的一本教學參考書,既可供各類高等學校師生參考,又可供廣大數(shù)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李心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1934年生于四川自貢市,1956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數(shù)學系,畢業(yè)后一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應用數(shù)理系第一任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數(shù)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數(shù)學會第六、七屆理事會理事;原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數(shù)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教育部考試中心兼職研究員。 他先后編著、主編、合編、合譯了10余部數(shù)學著作和教材并出版,獲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科研、教材獎多項。被授予:航空工業(yè)部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教師;北京市特等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書籍目錄

序言編者的話第一版序言畢達哥拉斯 芝諾安蒂豐德謨克利特柏拉圖歐多克索斯歐幾里得阿基米德阿波洛尼厄斯劉徽帕普斯祖沖之布拉德沃丁奧雷姆斯蒂文伽利略開普勒古爾丁笛卡兒卡瓦列利費馬羅伯瓦 托里拆利沃利斯帕斯卡惠更斯巴羅 格雷戈里 牛頓 萊布尼茨羅爾 雅科布·伯努利洛必達約翰·伯努利 泰勒斯特林麥克勞林歐拉辛普森克萊羅 達朗貝爾 拉格朗日 拉普拉斯勒讓德卡諾傅里葉高斯 泊松波爾察諾柯西 格林奧斯特羅格拉茨基阿貝爾 雅可比狄利克雷哈密頓劉維爾 李善蘭魏爾斯特拉斯 斯托克斯海涅黎曼戴德金達布康托爾斯蒂爾切斯佩亞諾博雷爾勒貝格魯濱遜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約翰·加爾文與日內(nèi)瓦在關于約翰·加爾文最近的一個傳記中提到,自信的歷史學家們對于16世紀之于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影響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包括資本主義、科學、改革、民主、現(xiàn)實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的產(chǎn)生,但他們卻普遍忽視了加爾文對那個時代的大變遷所產(chǎn)生的開創(chuàng)性作用。與同時代的法學、政治學相比,加爾文著作的意義可能不甚顯要?,F(xiàn)在,我們往往自認為我們是理性的。我們對宗教的關切次于對法律、主權、經(jīng)濟和政治的關心。因此,我們很難把自己融人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那個“前啟蒙主義”的思潮氛圍中,那時上帝與人、教會與同家的關系是如此顯要,生活中一切經(jīng)濟、文化、政治的深刻變化,都必須以此來闡釋和修正。如果要了解我們的政治制度,就極有必要置身于16世紀早期社會,去了解那時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因為我們現(xiàn)在有關法律與權利、秩序與權威、忍耐與自由、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政治制度的根源和最初的模型,是在那個時代奠定的。約翰·加爾文的思想和著作是對新教改革所引起的歐洲劇變最強有力的反應之一。當加爾文成為一個突出的宗教領袖之后,他的著作就不僅是對彌漫整個歐洲的宗教沖突的一種回應,而且更進一步地推動了歐洲的格局。加爾文的理論及其基礎上所形成的制度、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都極大地影響了宗教改革后的西方世界形勢。加爾文本人和加爾文主義者也持續(xù)影響著西方國家?guī)缀跛械闹卮笞h題,這些議題往往不僅牽動而且周期性地攪擾著西方國家。或許關于其根源性議題的更激烈、更深層次的影響,我們都可能難以覺察。例如關于社會的正當秩序問題,包括宗教自由和公民自由;教會組織和國家機構之間的關系及其穩(wěn)定性與變化。這些問題對加爾文及其追隨者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因此,他們不遺余力地盼望解決這些問題。加爾文親自研究過這些問題,后來他那些在法國的胡格諾派的追隨者們、蘇格蘭的宗教改革家、英格蘭和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北美殖民地的愛國者們也都在此方面有所建樹,他們共同論證了這些議題的更加具體的連續(xù)性和差異性。最重要的是,也論證了神學與信仰的傳承是如何更新歷史處境中的文化。來自約翰。加爾文的這些相關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被看作是構成最近400年西方國家政治、經(jīng)濟、宗教生活的框架體系的重要原動力之一。加爾文畢生關注的政治問題約翰·加爾文1509年出生于法國北部的努瓦永(Noyon),1564年在日內(nèi)瓦去世。盡管他的主要身份是學者、神學家、傳教士和教會領袖,但他畢生都極其關心政治。加爾文在政治方面的興趣,甚至在1533年至1534年他認信新教之前就表現(xiàn)出來了,我們可以在《評辛尼加的(寬仁論)》(1532年)一文中覺察到這種興趣。這篇評論在許多方面都是16世紀人文主義思潮中“君主論”寫作的一個例子,這種思潮關心公民平等。在接下來的四年中,加爾文更關心如何建立一種良好治理的政體,并且這種關注與日俱增。在這四年中,加爾文歸正了他的信仰,成為一名新教徒(抗羅宗信徒)。1536年,他寫出了第一版《基督教要義》(The 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福特.劉易斯。貝特斯評論說,《基督教要義》的第一版可被看作是一種政治論文。加爾文對建立何種形式的政府的最大關心,表現(xiàn)在一封公開書信中,在信中,加爾文把這本《基督教要義》題獻給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并為那些在法國受到迫害的新教傳教士辯護。在《基督教要義》的最后一章,加爾文再次表現(xiàn)出對政體的關注,他詳細論述了這些議題——自由、宗教和民主權利。在加爾文的后半生,他致信給許多歐洲不同地方的政治領袖。在給私人朋友的信件中,他經(jīng)常對不穩(wěn)定的政治局勢發(fā)表評論。加爾文題獻給了統(tǒng)治者們各種不同的《圣經(jīng)》注釋書,鼓勵這些國家的宗教改革得以繼續(xù)。在對“使徒書信”的注釋中,加爾文高度贊揚了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六世。他把《以賽亞書》的注釋書獻給伊麗莎白一世。把《希伯來書》的注釋書獻給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加爾文對國家治理的興趣,甚至超過對教會治理的單一關切。1541年,他起草了《日內(nèi)瓦教會法令》,市議會非常滿意。之后,市議會請求他從教會事奉中抽出時間把日內(nèi)瓦民法和憲法編纂成法典。加爾文早年師從當時最有名望的法律界前輩,接受過律師的專業(yè)訓練,所以他能夠很好地處理法典編纂過程中那些錯綜復雜的細節(jié)和包羅萬象的原則。加爾文所受的文藝復興方面的熏陶又使他把神學、哲學和法學融會貫通,這也恰好解釋了在思想和行為上,加爾文畢生能夠?qū)⑸駥W和法學成功結合在一起的原因。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影響1523年,14歲的加爾文開始在巴黎接受高等教育。起初,他就讀于馬其學院。在那里,他受到了一位教導拉丁文很有名望的老師瑪瑟琳.科提埃的莫大幫助。不久,加爾文轉學到正統(tǒng)保守派的大本營——蒙太居學院,16世紀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伊格內(nèi)修斯。羅耀拉、作家拉伯雷等人經(jīng)常出入這里。年輕的加爾文在這里受到蘇格蘭“斯科塔斯”哲學家(主張哲學與神學的分別)、神學家和歷史學家約翰。梅杰在神學(事實上也包括法學)上的巨大影響。約翰。梅杰是中世紀晚期最后的偉大經(jīng)院神學家之一。學識淵博的梅杰使加爾文諳習中世紀早期基督教教士的傳統(tǒng)。梅杰對教會“公會議至上”運動的解釋,他的現(xiàn)實主義認識論,他研究理論時嚴謹?shù)膶嵺`方法都持久地影響了加爾文的思想,給加爾文的發(fā)展指出了方向一一拒絕“羅馬天主教”和經(jīng)院哲學傳統(tǒng),這也最終塑造了加爾文的思想和行為。在幾個世紀中,新教的歷史研究傾向于忽略中世紀晚期天主教對宗教改革者的影響。但在最近幾十年,一些學者,如溫德爾、奧伯曼和金頓填補丁這個空白。了解宗教改革者對中世紀晚期天主教神學的興趣與造詣,有助于我們探索加爾文與西方天主教傳統(tǒng)之間的連續(xù)性(和非連續(xù)性),對于理解加爾文的相互關聯(lián)的神學和法學是尤其恰當?shù)摹<訝栁牡睦蠋熋方芎退@位更著名的學生一樣,對公權利和憲政史有濃厚的興趣。他以“斯科塔斯”學派的哲學和奧卡姆的神學立場,來闡釋天主教的神學傳統(tǒng)。他是一個偉大的公會議(主教會議)至上主義的神學家。他認為教會公會議的地位應高于羅馬教皇,而擁有最高權力。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即憲法是為了公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取悅于統(tǒng)治者。就像我們在后面將看到的那樣,這種公會議主義和憲政主義的思想在加爾文的思維方法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對加爾文的追隨者、法國胡格諾教徒和蘇格蘭長老會信徒們來說更是如此。在這方面,梅杰的《大英帝國歷史》對16世紀晚期的宗教改革者和羅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學者們來說,都是一個挖掘出來的寶藏(尤其在加爾文之后),使他們找到歷史上曾發(fā)生的,在憲法和習俗中,民眾免去不義之君王的例子。梅杰反對中世紀用寓意解釋《圣經(jīng)》的做法,而主張按字面意義解釋《圣經(jīng)》。在更嚴格的神學領域內(nèi),加爾文似乎也受到的影響。請看托倫斯是怎樣說的:“字面意義是基本的,因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建立起教義……這就是為什么要考慮經(jīng)文所處的背景,并且要把每個段落與上下文對照起來。不僅要與相關段落的上下文緊密對照,而且還要與整部福音書對照起來……字面意思通過上下文研讀和比較研讀而獲得,因為這才是其真實的意義,而不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當然,加爾文的釋經(jīng)學還要感謝北歐基督教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們,如紀堯姆.布德、勒菲弗爾.伊塔普雷斯和伊拉斯謨。但毫無疑問,正是梅杰為加爾文打開了道路,使他接受了由“文藝復興”所帶動的、將歷史一文法的批評方法結合起來解釋原文的方法(不過梅杰本人反對這一歷史-文法的研經(jīng)法)。加爾文正式跟羅馬教會決裂后,繼續(xù)在這一影響下,追隨梅杰的道路,因此他的釋經(jīng)法部分秉承了天主教傳統(tǒng),就如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其他論文、講章和《圣經(jīng)》注釋書所顯示的那樣。加爾文和梅杰一致認為:“只有在教會傳統(tǒng)的背景和歷史中,才能夠正確地釋經(jīng)。對經(jīng)文的理解必須與公會議(即各級主教和神學學者的集會,制定信條、教會治理與紀律等條例一一編注)的決定、過去偉大神學家的教導相符……尤其要通過神職人員和公會議……”加爾文的神學成就與政治才干,還得益于梅杰的另一個榜樣和教導,而這一教導其實來自鄧斯。司各特——神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者及其先驅(qū)》不同于一般的微積分發(fā)展史著作。其特點之一是通過一系列歷史人物業(yè)績、思想、言行的描述,勾畫出了整個微積分及其諸分支的來龍去脈及發(fā)展軌跡。特點之二是史料精選,文筆清新,書中許多歷史故事頗有趣味性、啟發(fā)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者及其先驅(q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語言生動,內(nèi)容豐富.讓讀者深切領悟數(shù)學大師風采.很受鼓舞.
  •   正在看,以后評價。
  •   好書,各行各業(yè)都是有歷史的,這本書不錯
  •   要是有李心燦的“高等數(shù)學205例”多好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