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本社 頁數(shù):301 字數(shù):470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是根據(jù)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系列課程改革指南》的精神并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的,在內(nèi)容和體系上做了較大的更新。
本書共分7章,分別介紹了工程材料、鑄造成形、鍛壓成形、焊接成形、非金屬材料及成形、快速成形和零件的毛坯選擇,每章末都附有思考題和習題,以便讀者復習和總結,鞏固已學知識。本書闡述了各種材料技術和成形過程的工藝原理、工藝方法、自身規(guī)律、相互聯(lián)系、技術經(jīng)濟性及發(fā)展趨勢,歸納了選材和選擇成形工藝的方法,為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做了一些嘗試。本書的主要特點是較詳細地闡述了材料技術和各種成形技術的基本理論,在此基礎上較全面地介紹了現(xiàn)代成形方法和新成果、新發(fā)展,便于讀者了解先進材料技術、成形工藝和方法的發(fā)展趨勢。
本書作為機械類專業(yè)技術基礎課程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基礎的教材,主要面向機械類本科學生,工科相關專業(yè)也可采用本教材進行教學。本書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和工廠管理人員的參考讀物。
書籍目錄
緒論
第1章 工程材料
1.1 概述
1.1.1 金屬材料的發(fā)展
1.1.2 非金屬材料及復合材料的發(fā)展
1.1.3 新材料的發(fā)展趨勢
1.2 固體材料的性能
1.3 金屬的結構
1.3.1 金屬的晶體結構
1.3.2 實際金屬的晶體結構
1.4 金屬的結晶
1.4.1 純金屬的冷卻曲線和過冷現(xiàn)象
1.4.2 金屬的同素異構性
1.4.3 金屬鑄錠的組織
1.5 二元合金
1.5.1 二元合金的相結構
1.5.2 二元合金相圖
1.5.3 相圖與性能的關系
1.6 鐵碳合金
1.6.1 鐵碳合金的基本相和基本組織
1.6.2 鐵碳合金相圖
1.7 碳鋼
1.7.1 碳鋼的分類
1.7.2 碳鋼的牌號
1.8 鑄鐵
1.8.1 鑄鐵的分類及特性
1.8.2 鑄鐵的石墨化過程
1.8.3 鑄鐵的牌號與性能
1.9 鋼的熱處理
1.9.1 鋼在加熱時的組織轉(zhuǎn)變
1.9.2 鋼在非平衡冷卻時的轉(zhuǎn)變
1.9.3 鋼的常用熱處理工藝
1.9.4 鋼的形變熱處理
1.9.5 鋼的表面淬火
1.9.6 鋼的化學熱處理
1.10 鋼中的合金元素
1.10.1 合金元素在鋼中的分布
1.10.2 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
1.11 合金鋼
1.11.1 合金結構鋼
1.11.2 合金工具鋼
1.11.3 特殊性能鋼
1.12 非鐵金屬材料
1.12.1 鋁及鋁合金
1.12.2 銅及銅合金
1.12.3 鎂合金
1.12.4 鈦合金
1.12.5 軸承合金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鑄造成形
第3章 鍛壓成形
第4章 焊接成形
第5章 非金屬材料及成形
第6章 快速成形
第7章 零件的毛坯選擇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3)堆積成形利用材料的可連接性,將材料有序地合并堆積起來而成形的方法??焖俪尚问嵌逊e成形的典型方法,一些焊接和噴鍍也可視為堆積成形。快速成形的特點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有序進行,零件的制造信息體現(xiàn)在材料結合的順序以及每一次材料轉(zhuǎn)變量與深度的控制上,即信息通過控制每個單元的制造和各個單元的結合而實現(xiàn)對整個成形過程的控制。在堆積成形過程中,信息過程與物理過程的結合達到比較高級的階段,沒有“模具”、“夾具”和“切削加工”的概念,成形零件不受復雜程度的限制,它提供了一種直接地并完全自動地把三維CAD模型轉(zhuǎn)換為三維物理模型或零件的制造方法。教材對以上成形的方式、成形產(chǎn)品的結構、成形工藝、技術經(jīng)濟性、成形方法的選擇和發(fā)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介紹、探討和比較。教材的體系與結構如下:(1)工程材料,主要介紹工程材料及其性能控制和應用;(2)鑄造成形,主要介紹鑄件成形理論、成形方法、特種鑄造及現(xiàn)代鑄造技術的發(fā)展趨勢;(3)鍛壓成形,主要介紹金屬的塑性變形理論,鍛壓成形方法及鍛壓新技術;(4)焊接成形,主要介紹焊接成形理論,各種焊接成形方法及其新技術、新工藝;(5)非金屬材料的成形,主要介紹工程塑料、工業(yè)橡膠、工業(yè)陶瓷、復合材料和納米材料及其應用、成形方法和新技術;(6)快速成形,主要介紹快速成形方法、逆向工程及其發(fā)展趨勢;(7)零件的毛坯選擇,主要介紹各種成形方法的工藝比較、選擇以及成形技術的應用和經(jīng)濟性分析。本課程的目的及要求是:(1)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各種性能、特點以及改變材料性能的途徑;(2)能經(jīng)濟地選用材料并能根據(jù)材料的使用要求,了解和掌握在加工過程中如何保證并改進材料化學成分、內(nèi)部組織、表面性能和加工性能;(3)了解材料成形工藝、零件結構工藝性、加工裝備及生產(chǎn)過程自動化和生產(chǎn)流水線;(4)對材料成形方法進行經(jīng)濟分析和比較;(5)掌握各種材料成形工藝的相互關聯(lián)性和互補性。本課程的教學安排建議如下:(1)在金工實習后實施課程教學;(2)教材適宜的學時數(shù)為50~80學時;(3)應用多種教學手段結合電視教學片和多媒體CAI組織教學。
編輯推薦
《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基礎(修訂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