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學(第二版)

出版時間:2007-2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李如龍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2004—2005年度教育部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全書分13章,論述了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fā)展、方言分區(qū)、語音系統(tǒng)、字音系統(tǒng)、詞匯差異和詞匯系統(tǒng)、語法差異,尤其注重了漢語方言的語音比較研究、詞匯比較研究、語法的描寫和比較研究、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和漢語方言學的應(yīng)用研究。本書立足于方言的比較,兼顧歷時與共時、內(nèi)部與外部,以理論總結(jié)為主,也注意了應(yīng)用,反映了20世紀漢語方言學理論研究的前沿水平。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緒論 一、方言方言差異方言特征 二、方言與共同語 三、漢語方言學的對象、內(nèi)容和任務(wù)   四、漢語方言學的研究方法 五、漢語方言學的回顧和前瞻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二章  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漢語方言的形成 二、漢語方言的擴展和流播 三、漢語方言的演變和發(fā)展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三章  漢語方言的分區(qū) 一、漢語方言的分區(qū)是漢語方言學的重要課題 二、漢語方言分區(qū)的原則 三、漢語方言分區(qū)的標準 四、漢語方言分區(qū)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四章  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 一、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是多層級的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 二、漢語方言的音位系統(tǒng) 三、漢語方言的音節(jié)系統(tǒng) 四、漢語方言的連音變讀系統(tǒng) 五、漢語方言的語調(diào)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 六、關(guān)于方言語音系統(tǒng)的研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五章  漢語方言的字音系統(tǒng) 一、字音系統(tǒng)是漢語方言語音特有的系統(tǒng) 二、漢語方言的音類系統(tǒng) 三、漢語方言的異讀系統(tǒng)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六章  漢語方言語音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語音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分析 三、漢語方言語音的歷時比較 四、漢語方言語音規(guī)律的探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七章  漢語方言的詞匯差異和詞匯系統(tǒng) 一、漢語方言的詞匯差異 二、漢語方言的詞匯系統(tǒng)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八章  漢語方言詞匯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詞匯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詞匯的歷時比較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九章  漢語方言語法差異 一、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的回顧 二、漢語方言語法的差異不容小看 三、漢語方言語法差異的主要表現(xiàn)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十章  漢語方言語法的調(diào)查和描寫 一、充分理解方言語法調(diào)查的艱巨性 二、方言語法調(diào)查方案的設(shè)計 三、方言語法的描寫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十一章  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研究 一、方言語法比較研究正在形成熱潮 二、方言語法的共時比較研究 三、方言語法的歷時比較研究 四、方言語法的跨語言比較研究 五、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的理論追求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十二章  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 一、方言研究的新視角 二、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guān)系的宏觀研究 三、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guān)系的微觀研究 四、方言的文化類型分析 五、雙語雙方言現(xiàn)象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第十三章  漢語方言學的應(yīng)用研究 一、方言學必須加強應(yīng)用研究 二、為方言地區(qū)的語言教育服務(wù) 三、為制定語文規(guī)劃和語文政策服務(wù) 四、為其他相關(guān)學科服務(wù)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后記第二版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語方言學(第二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李如龍老師的這本書很詳細的講解了方言在語音、詞匯及語法三個方面存在的差異,開拓了我們對方言的認識,而且有很多不同角度的例子,增強了理解力。很喜歡。會一如既往選擇當當。
  •   這是漢語方言學教材中學術(shù)含量最高的一部著作,系統(tǒng)性更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