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

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宋寶玉 編  頁數(shù):187  

內容概要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高等工科院校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并吸納我校及兄弟院校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方面的經(jīng)驗而編寫的。  全書分為兩篇:第一篇為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以減速器設計為例,著重介紹了一般機械傳動裝置的設計內容、方法和步驟;第二篇為機械設計常用標準、規(guī)范和其他設計資料,可以滿足課程設計及完成設計大作業(yè)的需要?!  稒C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械類及非機械類各專業(yè)進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和設計大作業(yè)使用,也可供電視大學、函授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使用,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篇機槭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 第1章概述 1.1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目的 1.2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內容 1.3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1.4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思考題 第2章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 2.1分析或確定傳動方案 2.2選擇電動機 2.3確定傳動裝置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 2.4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 思考題 第3章傳動件設計 3.1減速器外傳動件的設計要點 3.2減速器內傳動件的設計要點 思考題 第4章減速器裝配草圖的設計 4.1裝配草圖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4.2草圖設計的第一階段 4.3裝配草圖設計第一階段自檢重點及思考題 4.4軸、軸承及鍵連接的校核計算 4.5草圖設計的第二階段 4.6裝配草圖設計第二階段自檢重點及思考題 4.7草圖設計的第三階段 4.8裝配草圖設計第三階段自檢重點及思考題 4.9裝配草圖的檢查 第5章減速器裝配工作圖的設計 5.1 裝配工作圖視圖的繪制 5.2裝配工作圖的尺寸標注 5.3裝配工作圖上零件序號、明細欄和標題欄的編寫 5.4編制減速器的技術特性表 5.5編寫減速器的技術要求 5.6裝配工作圖設計自檢重點及思考題 第6章零件工作圖的設計 6.1對零件工作圖的要求 6.2軸類零件工作圖 6.3齒輪類零件工作圖 6.4機體零件工作圖 6.5零件工作圖設計自檢重點及思考題 第7章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7.1設計計算說明書的內容 7.2對設計計算說明書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7.3 書寫格式舉例 第8章課程設計的總結和答辯 第二篇機械設計常用標準、規(guī)范和其他設計資料 第9章常用數(shù)據(jù)及一般標準與規(guī)范 9.1機械傳動效率概略值和傳動比范圍 9.2一般標準 9.2.1優(yōu)先數(shù)系和標準尺寸 9.2.2錐度與錐角系列 9.2.3中心孔 9.2.4砂輪越程槽、插齒退刀槽及刨削、插削越程槽 9.2.5零件倒圓與倒角 9.2.6齒輪滾刀外徑尺寸 9.2.7弧型鍵槽銑刀(直齒三面刃銑刀)尺寸 9.3機械制圖一般規(guī)范 9.3.1圖樣比例、幅面及格式 9.3.2裝配圖中零部件序號及編排方法 9.3.3尺寸標注的符號和縮寫詞 9.4鑄件設計一般規(guī)范 第10章機械設計中的常用材料和潤滑劑 10.1黑色金屬 10.2有色金屬材料 10.3非金屬材料 10.4潤滑劑 第11章連接 11.1螺紋及螺紋連接 11.1.1螺紋 11.1.2螺紋連接件 11.1.3螺紋零件的結構要素 11.2軸系零件的緊固件 11.3鍵連接 11.4銷連接 第l2章滾動軸承 12.1滾動軸承 12.1.1常用滾動軸承 12.1.2滾動軸承與軸和外殼的配合 12.2滾動軸承座 第13章聯(lián)軸器 13.1有彈性元件的撓性聯(lián)軸器 13.2剛性聯(lián)軸器 13.3無彈性元件的撓性聯(lián)軸器 第14章電動機 14.1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技術數(shù)據(jù) 14.2Y系列機座帶底腳、端蓋上無凸緣電動機的安裝及外形尺寸 14.3YZ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技術數(shù)據(jù) 14.4YZ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安裝及外形尺寸 第15章極限與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15.1極限與配合 15.2形狀和位置公差 15.3表面粗糙度 第16章齒輪及蝸桿、蝸輪的精度 16.1 漸開線圓柱齒輪的精度 16.1.1精度等級及其選擇 16.1.2檢驗項目的選用 16.1.3齒輪各種偏差允許值 16.1.4齒側間隙及其檢驗項目 16.1.5齒厚和公法線長度 16.1.6齒輪副和齒坯的精度 16.1.7圖樣標注 16.2直齒錐齒輪精度 16.2.1錐齒輪及錐齒輪副精度等級和側隙 16.2.2錐齒輪公差及極限偏差 16.2.3錐齒輪的齒坯精度 16.2.4圖樣標注 16.3 圓柱蝸桿、蝸輪精度 16.3.1精度等級及其選擇 16.3.2蝸桿、蝸輪和蝸桿傳動的檢驗與公差 16.3.3蝸桿傳動的側隙 16.3.4蝸桿和蝸輪的齒坯公差 16.3.5圖樣標灃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1.1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目的 機械設計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機械設計能力的技術基礎課。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則是機械設計課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 (1)通過課程設計實踐,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綜合運用機械設計課程和其他先修課程的理論與生產(chǎn)實際知識去分析及解決機械設計問題的能力。 (2)學習機械設計的一般方法,掌握機械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 (3)進行機械設計基本技能的訓練,例如計算、繪圖、查閱設計資料和手冊、運用標準和規(guī)范等。 1.2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內容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題目常為一般用途的機械傳動裝置,如圖1.1所示帶式運輸機的機械傳動裝置——減速器。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通常包括以下內容:根據(jù)設計任務書確定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方案;選擇電動機;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傳動零件及軸的設計計算;軸承、連接件、潤滑密封和聯(lián)軸器的選擇及計算;機體結構及其附件的設計;繪制裝配工作圖和零件工作圖;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進行總結和答辯。 每個學生都應完成以下工作: (1)減速器裝配工作圖l張(A0圖紙) (2)零件工作圖2張(傳動件、軸等,A2~A3圖紙)。 (3)設計計算說明書1份。 1.3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通常從分析或確定傳動方案開始,進行必要的計算和結構設計,最后以圖紙表達設計結果,以設計計算說明書說明設計的依據(jù)。由于影響設計結果的因素很多,機械零件的結構尺寸不可能完全由計算確定,還需借助畫圖、初選參數(shù)或初估尺寸等手段,通過邊畫圖、邊計算、邊修改的過程逐步完成設計,亦即通過計算與畫圖交叉進行來逐步完成設計。課程設計大致按以下步驟進行。 1.設計準備 認真研究設計任務書,明確設計要求和工作條件;通過看實物、模型、錄像及減速器拆裝實驗等來了解設計對象;復習課程有關內容,熟悉有關零部件的設計方法和步驟;準備好設計需要的圖書、資料和用具;擬定設計計劃等。 2.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 確定傳動裝置的傳動方案;選定電動機的類型和型號;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確定總傳動比,并分配各級傳動比,計算各軸的功率、轉速和轉矩)。 3.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設計計算各級傳動件的參數(shù)和主要尺寸,如齒輪的模數(shù)m、齒數(shù)z、分度圓直徑d和齒寬b等。 4.裝配圖設計 (1)裝配草圖設計選擇聯(lián)軸器,初定軸的基本直徑,選擇軸承類型,確定減速器箱體結構方案和主要結構尺寸;通過草圖設計Ⅰ定出軸上受力點的位置和軸承支點間的跨距;校核軸、軸轂連接的強度,校核軸承的額定壽命;通過草圖設計Ⅱ完成傳動件及軸承部件結構設計;通過草圖設計Ⅲ完成機體及減速器附件的結構設計。 (2)裝配工作圖設計不僅要按制圖規(guī)范畫出足夠的視圖,而且要完成裝配圖的其他要求,如標注尺寸、技術特性、技術要求、零件編號及其明細欄、標題欄等。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械類及非機械類各專業(yè)進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和設計大作業(yè)使用,也可供電視大學、函授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使用,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