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葉志明 頁數:28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新世紀土木工程系列教材:土木工程概論(第2版)》是新世紀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是在2001年出版的《新世紀土木工程系列教材:土木工程概論(第2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缎率兰o土木工程系列教材:土木工程概論(第2版)》對原教材作了較大的修改,在保持教材原有特點的同時,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減、增擴,使教材從學科概論的視角反映土木工程的綜合性、社會性及其在技術、經濟與管理方面的統(tǒng)一性,并在進行工程教育的過程中告訴學生從事土木工程專業(yè)的思想和方法?!缎率兰o土木工程系列教材:土木工程概論(第2版)》著重介紹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基本內容,以簡明、新穎、實用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的范圍、成就和最新發(fā)展等情況。全書共分十五章,分別為緒論、土木工程材料、基礎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橋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給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管理、工程災害與抗災、數字化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和土木工程設計方法?!缎率兰o土木工程系列教材:土木工程概論(第2版)》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等專業(yè)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理工類其他專業(yè)和人文類專業(yè)的選修課教材,同時亦可供高職高專與成人高校師生使用。與《新世紀土木工程系列教材:土木工程概論(第2版)》配套的有《土木工程概論CAI》、《土木工程概論網絡課程》和《土木工程概論電子教案(中、英文版)》。
作者簡介
葉志明,博士、教授、工程力學和結構工程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副校長、研究生工作黨委書記,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際計算力學協(xié)會會員、《機械強度》、《力學與實踐》編委、《Appl.Math.&Mech.》常務編委、教育部高教社土建類教材編委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非力學專業(yè)基礎力學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建筑學會結構計算理論與應用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上海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寶鋼教育基金會理事、《Int.J.ofSolids&Struct.》、《JournalofSound&Vibration》、《CommunicationsinNumericalMethodsinEngineering》等國際學術雜志論文評審人。1992~1995獲“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理事會”獎學金,在UniversityofManitoba做博士后研究。并以訪問教授身份在加拿大、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的大學作訪問研究與學術交流。先后在江蘇大學、上海鐵道大學、上海工業(yè)大學、上海大學等校任教。先后承擔國家科委、教育部、上海市等科學、工程和教育科學等研究項目,在《J.ofAppl.Mech.》、《Int.J.ofNumericalMethodsinEng.》、《Int.J.ofSolids&Struct.》、《ComputerMethodsofAppl.Mech.&Eng.》、《Computer&Structures》、《Thin-WalledStructures》、《J.ofSound&Vibrations》、《J.ofAerospaceEng.》、《CommunicationsinMechanicsResearch》、《Int.J.ofMechanicalEng.》、《力學學報》、《計算力學學報》、《工程力學》、《應用數學和力學》、《力學與實踐》、《實驗力學》、《鋼結構》、《自然災害雜志》、《工業(yè)建筑》等國內外重要學術雜志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和教材8部:《矩陣結構力學》(1993,蘭州大學出版社)、《各向異性材料與混凝土材料斷裂力學引論》(2000,中國鐵道出版社)、《土木工程概論CAI》CD-ROM(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土木工程概論》(2001第一版,2004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土木工程概論網絡課程》(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現代科學技術概論》CD-ROM(2005,清華大學出版社)、《工程力學中的近似計算方法》(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獲國家設計與實用新穎專利8項。先后承擔全國、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等項目,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國高等教育》、《中國大學教學》、《上海教育》等中文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1部:《怎樣當一名研究生》(2004,上海大學出版社)。獲甘肅省授予的“有突出貢獻博士獲得者榮譽稱號”(1991)、“上海市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1992)、“上海市科技振興三等獎”(1992)、“上海市育才獎”(1997)、“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1999)、“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上海市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黨員”(2001)、“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上海市第七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02)、“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2003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名師獎”、“上海市優(yōu)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4年)”等。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11.1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任務 11.2 土木工程發(fā)展歷史簡述 21.3 土木工程的未來 71.4 土木工程的學習建議11第2章 土木工程材料142.1 傳統(tǒng)土木工程材料142.2 近代土木工程材料192.3 現代土木工程材料24第3章 基礎工程333.1 工程地質勘察343.2 淺基礎383.3 深基礎413.4 不均勻沉降問題453.5 地基處理46第4章 建筑工程494.1 基本構件504.2 單層與多層建筑534.3 高層與超高層建筑604.4 特種結構664.5 未來展望70第5章 交通土建工程725.1 道路工程725.2 鐵路工程815.3 飛機場工程905.4 隧道工程98第6章 橋梁工程1126.1 橋梁的分類1136.2 橋梁工程的總體規(guī)劃和設計要點1146.3 橋梁的結構形式1156.4 橋墩與橋臺1266.5 橋梁基礎1286.6 橋梁技術的發(fā)展方向128第7章 港口工程1307.1 港口分類1317.2 港口規(guī)劃與布置1337.3 碼頭建筑1377.4 防波堤1417.5 護岸建筑1457.6 港口倉庫與貨場1487.7 我國港口工程的未來發(fā)展前景149第8章 地下工程1508.1 地下電站1528.2 地下倉庫1538.3 城市地下綜合體1548.4 開發(fā)和利用地下空間156第9章 水利水電工程1609.1 農田水利工程1619.2 水電工程1719.3 防洪工程1759.4 前景展望178第10章 給排水工程18110.1 給水工程18110.2 排水工程190第11章 土木工程施工 19711.1 基礎工程施工19811.2 結構工程施工20411.3 現代施工技術21711.4 施工組織22511.5 施工技術發(fā)展展望227第12章 建設項目管理22912.1 建設程序與建設法規(guī)22912.2 工程項目管理23212.3 工程項目招投標23512.4 建設監(jiān)理238第13章 工程災害與抗災24013.1 工程災害24013.2 工程結構抗災與改造加固247第14章 數字化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25214.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25214.2 信息化施工25414.3 智能化建筑25614.4 智能化交通25914.5 仿真系統(tǒng)26014.6 土木工程專業(yè)中計算機輔助教學與網絡教學263第15章 土木工程設計方法26615.1 設計的基本理念26615.2 荷載、應力、應變和彈性26715.3 結構設計的一般理論與方法26915.4 結構安全、極限狀態(tài)設計和設計過程272附錄 土木工程專業(yè)簡介277參考文獻279Synopsis281Contents282主編簡介285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