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基礎

出版時間:2004-8  出版社:北京藍色暢想圖書發(fā)行有限公司(原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吳忠正 編  頁數:180  
Tag標簽:無  

前言

  高等職業(yè)教育開辦計算機圖形圖像及相關專業(yè)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市場需求,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應以“實用性人才培養(yǎng)為主,同時注重技術與藝術結合”為其教育理念,堅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yè)美術基礎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找出一條適合專業(yè)特點的辦學之路。媒體是知識和信息的一種載體,它不僅包括計算機、網絡領域中的文本、圖形與動畫的制作,還包含電影、電視領域的圖像與聲音合成等內容。學科的綜合性要求學生對美術要有較深刻的認識,在進行專業(yè)設計時,能夠運用美的形式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具有藝術美感的媒體作品。媒體專業(yè)的學生如果美術基礎薄弱,即使擁有較高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術,但因缺乏藝術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不能更好地表達設計理念。只有技術和藝術進行完美的結合,才能使這一專業(yè)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本書力求通過美術基礎技能訓練,強化學生們對美術基本造型及色彩表現的認識。內容上第一章涉及了美術的基礎知識:美術的分類,美術的發(fā)展簡史;素描的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本章建議理論學時為5課時)。第二章著重進行二維平面繪畫訓練,強調在平面造型中對形態(tài)的認識、通過訓練掌握一定的平面形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建議理論學時為5課時,實訓學時為1 0課時)。第三章進行基本的透視學學習,掌握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畫法,為三維表現奠定基礎(建議理論學時為8課時,實訓學時為l 2課時)。第四章是三維空間訓練與結構訓練,通過幾何形態(tài)強化學生對三維空間的認識,建立三維空間概念;同時拋開以往美術學院的系統性訓練模式,尋找適應計算機圖形圖像專業(yè)特點的速寫訓練、想象訓練,提高學生的形象表現力與創(chuàng)造力(建議理論學時為1 5課時,實訓學時為20課時)。第五章色彩的訓練,較為系統地介紹了色彩的基礎知識;強化裝飾色彩練習以及色彩在設計中的運用的訓練(建議理論學時為1 2課時,實訓學時為18課時)。另外,本書配有助學課件光盤,光盤內列舉了與教材有關的專業(yè)知識,主要包括:學習指南、教學資源、案例練習、經典素材、作品賞析、在線測試等內容。每個模塊下還包含著大量的美術知識、精美圖片、教師作品等內容,容量大、制作精,是美術知識學習的輔助手段。本書適用于計算機圖形圖像及相關專業(yè)的美術基礎訓練,建議用1 00學時左右,解決學生的美術技能訓練問題,在訓練上力求在課堂內解決實際問題,訓練難度相對較低,通俗易懂。本書由吳忠正、畢萬新主編,陳新宇、鄧曉新、李琴、祖秀霞副主編,呂振凱、顧兆旭、翟淑光參加編寫。感謝宮振喜、李樹春等為本書作插圖。尤其要感謝為本書課件的完成付出艱辛勞動的全體制作成員。感謝中國美術學院的辜居一教授在百忙中撥冗審稿。由于編者水平有限,疏漏淺薄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和同行們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美術基礎》是教育部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成果教材,由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有關試點院校編寫?!睹佬g基礎》力求通過美術基礎學習,強化學生們對美術基本造型及色彩表現的認識。內容上著重進行二維平面繪畫訓練、三維空間訓練與結構訓練,強調適應多媒體及相關專業(yè)的特點進行速寫訓練、想象訓練,強化學生對三維空間形態(tài)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形象表現力與創(chuàng)造力;進行系統的色彩專業(yè)訓練,培養(yǎng)對色彩敏銳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為多媒體作品的設計與創(chuàng)作奠定美術基礎。《美術基礎》還配有助學課件光盤,制作精良,信息量大,適合相關專業(yè)學生和美術愛好者使用?!睹佬g基礎》適合于高等職業(yè)學校、高等??茖W校、成人高校、示范性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本科院校及其二級職業(yè)技術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和民辦高校使用,也適用于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yǎng)使用,還可供計算機專業(yè)人員和愛好者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述1.1 美術基礎知識1.1.1 美術的分類1.1.2 美術發(fā)展簡史1.1.3 形式語言1.1.4 素描與速寫的準備1.1.5 素描的基本規(guī)律1.2 美術學習的意義1.3 學習方法第二章 二維繪畫訓練2.1 二維幾何圖形訓練2.1.1 幾何形態(tài)及其變化2.1.2 幾何形態(tài)的組合變化2.2 抽象形態(tài)訓練2.2.1 對稱與平衡2.2.2 重復2.2.3 節(jié)奏和韻律2.2.4 變異2.2.5 對比和變化2.2.6 調和與統第三章 透視學3.1 透視的基本原理3.1.1 基本概念3.1.2 基本要素3.1.3 基本術語3.1.4 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3.2 平行透視3.2.1 基本特征3.2.2 基本畫法3.3 成角透視3.3.1 基本特征3.3.2 原理3.3.3 基本畫法3.3.4 輔助線應用第四章 三維空間訓練與結構訓練4.1 幾何形體單線描繪4.1.1 立方體的描繪4.1.2 圓球體的描繪4.1.3 錐體和圓柱體的描繪4.2 幾何形體增減訓練4.2.1 單個形體的減形訓練4.2.2 單個形體的增形訓練4.3 具象單體的局部描繪4.3.1 簡潔表現4.3.2 集中表現4.4 不同物象組合描繪——打破時空的組合4.4.1 加強想象思維訓練4.4.2 創(chuàng)造性表現訓練第五章 色彩5.1 色彩的產生5.1.1 光和物體色彩的關系5.1.2 色彩類別5.2 色彩三要素5.2.1 明度(Brightness)5.2.2 色相(Hue)5.2.3 純度(Saturation)5.3 色彩混合5.3.1 加色混合5.3.2 電腦影像的色彩5.3.3 減色混合5.3.4 中性混合5.4 色彩的生理規(guī)律5.4.1 色覺由來5.4.2 視覺適應5.4.3 視錯現象5.5 色彩的心理效應5.5.1 紅色5.5.2 橙色5.5.3 黃色5.5.4 綠色5.5.5 藍色5.5.6 紫色5.6 裝飾畫的表現5.6.1 客觀裝飾表現5.6.2 主觀裝飾表現5.7 數字媒體平面設計基礎5.7.1 常用的平面設計軟件簡介5.7.2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轉換5.7.3 計算機色彩5.7.4 如何搞好數字媒體的創(chuàng)意設計參考文獻附圖

章節(jié)摘錄

  繪畫的種類繁多,每一個畫種都有其獨特的繪畫工具、材料、形式語言和表現手法。同時,這些繪畫之間的藝術規(guī)律是相通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鑒的。2.雕塑雕塑是造型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由各種物質材料(石質、木質、金屬、陶土、玻璃鋼等)構成的,被稱為“凝固的舞蹈”。根據所占空間可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等種類。3.建筑建筑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宮殿、城堡、別墅、民居以及各類公共建筑設施,在其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又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不同藝術風格的建筑會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4.工藝美術工藝美術和人類的衣、食、住、行聯系最為密切。工藝美術根據種類的差異,有著不同的材料運用和生產T藝要求,它是實用性與裝飾性并重的一門造型藝術。1.1.2美術發(fā)展簡史1.美術的起源美術的起源眾說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學說,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模仿說:這是一個古老的學說,由古希臘的哲學家提出,他們認為“模仿是人的天性”原始人在生存的過程中,隨著對環(huán)境的熟悉,對周圍的一切形象或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表現欲望,自然會通過繪畫的形式把它們描繪下來。古代的巖畫往往是原始人類模仿自然的最好見證,如我國內蒙古的陰山巖畫,描繪了舞蹈、狩獵等畫面;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描繪著野牛形象。由此可見,模仿行為是美術產生的重要因素。勞動說:此學說認為,勞動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勞動使手的靈活性日趨完善,達到“心手合一”的狀態(tài)。勞動的過程中人類也發(fā)現并認識了美。我國大多學者還是傾向于美術來源于勞動這一學說的。游戲說:此學說認為,游戲是拋開功利目的束縛的一種快樂與享受。各種藝術如舞蹈、音樂、繪畫便產生了。游戲說強調人們在勞動之余心境上尋找一種寄托,情感上得以宣泄的方式,從而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游戲是人的一種天性,美的萌動由此產生。巫術說:此學說認為,原始人由于對自然界中的各種自然現象無法理解而產生一種極強的神秘感,認為有神靈在控制著一切。原始人部落的圖騰崇拜,巫師所描繪的形象或象征符號,便是美術產生的起源。關于美術的起源說法還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只能算是推測。要了解原始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并非易事,還需要依靠現代科技的進步才能揭開遠古的謎團。

編輯推薦

 其他版本請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美術基礎(第2版)》    學習美術能夠提高我們對客觀世界的審美認識。通過對美術技能的掌握又能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美術訓練就是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賴以進行藝術思考的右半腦得到突出鍛煉,提高我們對客觀世界的感性認識,從而擁有對形象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術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