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年9月1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孫曉天編 頁數:384
前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課程改革時代?!毒V要》從課程目標、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著眼點和最終歸宿——“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基本的價值取向預示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價值轉型。新課程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決心徹底扭轉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弊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個性和完整的人格為己任,努力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明示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關注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fā)展。人類個體的存在是一個整體性的存在,個體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種學科知識雜燴的結果,亦不是條分縷析的理性思維的還原。第一,“整體的人”的發(fā)展意味著智力與人格的協調發(fā)展。新課程努力改革既有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把統(tǒng)整學生的知識學習與精神建構作為具體改革目標之一,力圖通過制定國家課程標準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學大綱,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同等重要的目標維度,承認學習過程的價值,注重在過程中把知識融入個體的整體經驗,轉化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第二,“整體的人”的發(fā)展意味著個體、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新課程從整體主義的觀點出發(fā),貫徹自然、社會與自我有機統(tǒng)一的原則,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自主性的和諧健康發(fā)展,以培養(yǎng)人格統(tǒng)整的人。例如,新課程的一個亮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就是圍繞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三條線索展開。
內容概要
《數學課程發(fā)展的國際視野》圍繞美國、英國、荷蘭。俄羅斯、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qū)的數學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和數學教學等方面做概述并進行分析和評介,從理論和實際結合的角度出發(fā),介紹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最新發(fā)展,把握世界數學課程發(fā)展的脈搏,在國際視野下分析研究數學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積極經驗,為我國正在開展的數學課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數學課程發(fā)展的國際視野》可作為新課程數學教師的培訓教材,也可作為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和各類師范院校數學教育專業(yè)本??粕膮⒖紝W習書目。
作者簡介
孫曉天,中央民族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教授,《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負責人之一,《數學通報》等多家雜志編委。曾獲評首屆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在數學課程研究領域主編的學術著作有《新課程與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等四部,另有合作和參編的學術著作多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關于數學課本面貌的改變”、“Changes Mmhematics Education inChina:why and how-the present state and prospers for future”等學術論文40多篇。曾于1993-1995年、2000-2001年兩次赴國際著名的荷蘭弗賴登塔爾研究所進修。先后多次應邀到日本、荷蘭、澳大利亞、捷克等國以數學教育為主題講學、訪問和參加國際會議。
書籍目錄
緒論拓寬視野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第1章 始終站在改革的前列--美國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美國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二節(jié) 美國2000年數學課程標準第三節(jié) 美國數學教材簡介第四節(jié) 美國的數學課堂教學情況第五節(jié) 思考與啟示第2章 為所有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機會--英國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英國數學課程的發(fā)展背景和基本理念第二節(jié) 英國2000年國家數學課程第三節(jié) 英國數學教材情況第四節(jié) 英國的數學課堂教學情況第五節(jié) 思考與啟示第3章 數學的現實與實現--荷蘭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荷蘭數學課程的背景和基本理念第二節(jié) 荷蘭最新的國家數學課程目標第三節(jié) 荷蘭的數學教材實錄第四節(jié) 荷蘭的數學課堂實錄第4章 大膽討論、穩(wěn)定實施--俄羅斯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俄羅斯數學課程的一般理念第二節(jié) 俄羅斯的數學課程標準第三節(jié) 俄羅斯數學教材實錄第四節(jié) 對俄羅斯標準和教材的分析與思考第5章 善于學習、不斷更新--日本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日本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第二節(jié) 日本最新中小學數學學習指導要領第三節(jié) 日本中小學數學教材第四節(jié) 日本中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第五節(jié) 思考與啟示第6章 重視基礎、倡導自主--德國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德國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二節(jié) 德國的數學教學綱要第三節(jié) 德國的數學教材實錄第四節(jié) 德國的數學課堂實錄第五節(jié) 德國數學課程改革動態(tài)第7章 思考的學校、學習的國家--新加坡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新加坡數學課程的發(fā)展背景和基本理念第二節(jié) 新加坡2000年數學教學大綱第三節(jié) 新加坡數學教材情況和實錄第四節(jié) 新加坡數學課堂教學情況第五節(jié) 思考與啟示第8章 中西交匯、兼收并蓄--香港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香港數學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概況第二節(jié) 香港中小學新數學課程目標和內容第9章 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養(yǎng)--臺灣的數學課程第一節(jié) 臺灣中小學教育概況第二節(jié) 臺灣中小學數學課程第三節(jié) 臺灣中小學數學教材第四節(jié) 臺灣中小學數學教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四,在美國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進行配對學習或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是很常見的。學生在這類形式的學習中可以充分體驗到協作精神的作用,這也正是現今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要素,也可以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因為,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往往是不能實現的。此外,合作學習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谖?,強調技術的使用是美國數學教學的一大特色。特別地,美國從K年級開始就引入了計算器的使用。美國的教育者相信,計算器/計算機的使用并不會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產生任何的負面影響。相反,計算器/計算機可以幫助學生從繁瑣的計算中擺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數學的理解和思考上;利用計算器/計算機的自動反饋功能,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工作做出及時的修正;計算器/計算機的模擬功能更能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一些受客觀條件限制的活動在計算機中可以得到實現;因特網的發(fā)展使學生的學習不再限于課本,而可以走向社會、走向世界。目前,在我國的數學教學中,技術的應用比例也有了明顯地上升,計算器/計算機的引入也從原有的從初中二年級開始提早到了小學高年級。隨著人們對技術認識的逐步加深,技術必將在教育領域,特別是數學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容^美國的數學教育,我國在教育上也有許多優(yōu)勢,比如,我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較為扎實,這也正是美國學生所缺乏的。因此,對于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我們應當繼續(xù)保持,而對于國際教育改革的有益經驗,我們應當在充分考慮本國文化及國情特點的基礎上,予以借鑒和吸收。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