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物理學(下)

出版時間:2002-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梁紹榮 編  頁數(shù):35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基礎物理學(下冊)》是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睹嫦?1世紀課程教材:基礎物理學(下冊)》在體系和結構上都有較大的改革,全書以物理學導論為開端,適當精簡了力學、加強了熱學,并把波動光學提前,保證電磁學,增強了近代物理學的內(nèi)容。在重視加強基礎的同時,注意教學內(nèi)容現(xiàn)代化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刪去了與中學物理重復的內(nèi)容,提高了力學的起點,增加了一些物理學在現(xiàn)代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突出了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教導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在重要問題后面安排“總結與評述”回顧物理學的發(fā)展?!睹嫦?1世紀課程教材:基礎物理學(下冊)》闡述清晰、科學嚴謹、語言簡練、深入淺出,盡量用簡單的數(shù)學知識,并有較寬的適用面。全書共五篇,分上、下兩冊,上冊為力學、波動光學、熱學,下冊為電磁學和量子物理學基礎。

書籍目錄

第四篇 電磁學第十七章 真空中的靜電場17-1 電荷守恒定律庫侖定律疊加原理17—2 電場強度17—3 高斯定理17-4 環(huán)路定理電勢17-5 電勢與場強的微分關系習題第十八章 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電介質(zhì)18—1 導體的靜電平衡靜電屏蔽18—2 電容電容器18—3 電介質(zhì)及其極化18-4 有介質(zhì)存在時的高斯定理18-5 靜電場的能量習題第十九章 穩(wěn)恒電流和電路19-1 穩(wěn)恒電流和穩(wěn)恒電場19-2 不含源電路的歐姆定律焦耳定律19-3 電動勢 一段含源電路的歐姆定律19-4 基爾霍夫方程組習題第二十章 穩(wěn)恒電流的磁場20-1 基本磁現(xiàn)象20-2 磁感應強度洛倫茲力20-3 畢奧-薩伐爾20-4 磁通量磁場的高斯定理20-5 安培環(huán)路定理20-6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20—7 磁場對載流導線的作用習題第二十一章 磁介質(zhì)21—1 物質(zhì)的磁性21—2 磁化強度矢量21-3 磁介質(zhì)存在時的安培環(huán)路定理21-4 鐵磁質(zhì)習題第二十二章 電磁感應22—1 電磁感應定律22—2 動生電動勢22—3 感生電動勢22-4 電磁場的相對論變換22—5 自感互感22-6 磁場的能量習題第二十三章 電磁場電磁波23—1 位移電流23—2 麥克斯韋方程組平面電磁波23—3 電磁波的輻射習題第五篇 量子物理學基礎第二十四章 早期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24—1 黑體輻射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說24—2 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24—3 原子結構和原子光譜玻爾的量子理論24—4 康普頓效應光的波粒二象性24-5 德布羅意波微觀客體的波粒二象性24-6 量子力學的建立習題第二十五章 量子力學基礎25—1 波函數(shù)的統(tǒng)計解釋25—2 薛定諤方程25—3 一維無限深勢阱25-4 線性諧振子25—5 勢壘貫穿 隧道效應25-6 氫原子25—7 電子自旋25—8 不確定關系25—9 總結與評述習題第二十六章 多電子原子26—1 堿金屬原子526-2 原子中電子的殼層結構26—3 X射線26—4 激光習題第二十七章 原子核物理學27-1 原子核的基本性質(zhì)27-2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變27-3 原子核反應27—4 裂變和聚變核能的利用習題第二十八章 粒子物理學28—1 粒子物理學的發(fā)展概況28—2 粒子間的相互作用粒子的分類28—3 粒子的基本性質(zhì)28—4 對稱性守恒律28—5 夸克模型習題附錄 常用物理常量及換算關系表習題答案

章節(jié)摘錄

  19世紀末,在物理學家中普遍存在一種樂觀的情緒,認為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已經(jīng)完成。人們陶醉于包括始建于17世紀的牛頓力學和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建立的分析力學的力學體系,以及19世紀建立的電動力學體系和熱力學及統(tǒng)計物理學體系。這些物理理論確實對當時已經(jīng)了解的絕大多數(shù)物理現(xiàn)象作出了近于完美的描述,至今我們依然保留這些物理理論,并稱之為經(jīng)典物理學,然而,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不斷深入,自然科學總是不斷地發(fā)展,當時一些敏銳的物理學家在欣喜之余已開始認識到經(jīng)典物理學理論中潛伏著危機。在世紀交替之際,開爾文在1900年末的一篇題為《遮蓋在熱和光的動力理論上的19世紀“烏云”》的講演中(該講演以同名文章發(fā)表于1901年初)指出,經(jīng)典物理學上空懸浮著兩片“烏云”,一片“烏云”是以太理論的困難,另一片是能量均分定理的困難。以太理論的困難主要是指為驗證以太存在且相對太陽靜止的邁克耳孫-莫雷實驗所得到的“零結果”,能量均分定理的困難主要是指能量均分定理應用于黑體輻射時出現(xiàn)的被稱為“紫外災難”的失敗。事實上,正是這兩片“烏云”導致了一場震撼整個物理學的革命。第一片“烏云”導致了狹義相對論的建立,第二片“烏云”導致了量子力學的誕生。在當時,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奇怪,因為直到19世紀,由于生產(chǎn)力水平所限,人們所研究的多是低速宏觀現(xiàn)象,對高速運動和原子結構還很陌生,所以總結得出的物理規(guī)律也只能局限于經(jīng)典物理的范圍,只有生產(chǎn)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更加精確的測量和實驗成為可能,人們才能開展對高速運動及微觀現(xiàn)象的研究。20世紀物理學的兩個最大的成就就是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狹義相對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空間和時間概念,量子力學則開辟了人們認識微觀世界的道路,物質(zhì)的特性和在原子水平上的物質(zhì)結構這個古老而又基本的問題原則上得以解決。在量子力學中,人們還找到了物理學和化學的結合點(如元素周期律的本質(zhì)等)。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近代物理學的基石,離開它們,任何一門近代物理學科和相關交叉學科的發(fā)展都是不可能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狹義相對論及量子力學的建立,就沒有人類的現(xiàn)代文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基礎物理學(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