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P語言

出版時間:1990-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馬希文,宋柔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共十四章。一至三章介紹lisp的基本語法、語義、s表達式的概念、以及l(fā)isp的核心部分lisp1;四至十章主要討論lisp的函數(shù)程序設計方法;十一至十三章是lisp的非函數(shù)程序設計部分;十四章介紹lisp中的一些高級成分和高級應用。
本書以lisp語言為素材,注重訓練學生的函數(shù)式程序設計能力。書中用形式化的方法來表述lisp的語義,旨在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同時,書中有大量的習題和例題,涉及到lisp的基本概念直至人工智能領域中的高級應用。仔細閱讀這些程序并認真作習題,對學好本課程是十分有益的。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從事人工智能工作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馬希文教授 1939 年 5 月 23 日生于河北省棗強縣,是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也是杰出的科學普及工作者。他在教學與科研中有其極為獨到的方法,在許多領域 所做的開創(chuàng)性、先驅性及前瞻性的貢獻,具有遠遠超出領域本身的重要理論涵義。他有超群的天賦,在哲學、音樂、文學等方面也很有造詣,熟悉多種語言。
馬希文教授 1954 年進入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時年15歲。畢業(yè)之年參加概率專門化,畢業(yè)時以他為主的研究小組所完成的優(yōu)秀學術論文《最優(yōu)分成問題(或量化問題)的漸近 解》,發(fā)表在《數(shù)學學報》 1961 年第 3 期上。他被丁石孫教授譽為"最有才能的學生之一"。
他 1959 年畢業(yè)留校,在數(shù)學力學系概率教研室工作,主要研究信息論和編碼理論。他開設了系里第一個數(shù)學信息論課程,與人合寫了講義,講義中重新整理了經典信息論的 理論體系,用更清晰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證明了許多定理,該講義為多屆學生所使用。在此期間他還運用信息論的觀點研究了中文的語言學問題,提出通過 4 級馬爾可夫鏈處理中文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這一方法八十年代后得到廣泛運用。
六十年代后期,他從事試驗設計方面的研究和推廣,主要研究正交設計,并在北京橡膠總廠推廣試驗設計方法。1981 年出版專著《正交設計的數(shù)學理論》,把現(xiàn)代試驗設計的很多方法,特別是日本田口學派的方法,從數(shù)學上進行了概括和整理,把一些方法的數(shù)學理論基礎弄得很清 楚,對發(fā)展正交設計的理論起了很大作用。
七十年代他曾在北京大學 6912 計算機上開發(fā)繪圖和識譜奏樂軟件。他從事計算機科學理論的研究,其論文《樹計算機和樹程序》發(fā)表在《計算機學報》創(chuàng)刊號上。他是我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第一 批研究生導師之一。
1979 年至 1981 年,他作為首批派往美國的訪問學者,在人工智能創(chuàng)始人 John McCarthy 教授領導的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工作。其間從事諸多課題的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程序語義學論文《語義學中的關系方法》。
回國后,他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大量出色工作。他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奠基人之一,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學組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并于 1982 年在北京計算機學院創(chuàng)辦了人工智能研究室。他在 "知道邏輯" 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發(fā)表在 1983 年國際人工智能大會上的有關論文受到一致好評,因此他被推舉為 1985 年國際人工智能大會程序委員會委員。1985 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LISP 語言動態(tài)編譯系統(tǒng)"。他對我國 863 計劃智能計算機主題的立項起了重要作用。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計算機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為此撰寫了多篇文章,始 終以清醒的頭腦推動人工智能學科的發(fā)展。
馬希文教授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積極推動中國的理論計算機科學建設工作。1983 年他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在北京大學籌建成立了計算機研究所,舉辦了中國首次理論計算機研究班。1984 年參與組織中國計算機學會理論計算機科學分會,以及在廣州召開的第一次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會議,并于同年在北大開辦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生班,招收 10 名研究生。在此期間創(chuàng)立了北京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博士點。1987 年推動舉辦了第一屆青年計算機工作者學術會議。在此期間他深入研究了計算機科學理論的許多問題,在課程講義的基礎上出版了著作《程序設計學》,發(fā)表了長篇 論文《理論計算機科學引論》,后者修改后用英文在新加坡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出版。其論文《什么是理論計算機科學》提出了許多很深刻的認識。
馬希文教授在語言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是首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七十年代后期他與朱德熙先生等著名語言學教授的學術討論發(fā)展成一個持續(xù)多年語法 討論班,吸引和熏陶了一批新人,醞釀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他自己的多篇論文,如《中國語言學報》創(chuàng)刊號首篇《關于動詞"了"的弱化形式》。而后又先后在 《中國語文》等刊物上發(fā)表數(shù)篇高質量的有關漢語語法和漢語虛詞的學術論文,受到漢語學界的高度評價。他熟練掌握英語和俄語,并涉獵阿爾巴尼亞、蒙古、日、 德、法、朝鮮、豪薩、斯瓦希利、世界語等多種語言。
馬希文教授是中國計算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對于計算機科學同語言學的結合傾注了極大的熱忱。1983 年他在北大開設了計算語言學課程,而后于 1986 年與朱德熙教授一起組建了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并主持了信息科學跨學科系列討論班。他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參與創(chuàng)辦語言信息處理研究所,并在中國科學 院軟件研究所、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黑龍江大學、中軟公司等單位指導課題研究,涉及漢字輸入、文本編輯、機器翻譯、語言理解、自動文摘、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 等方面,并親自設計算法、調試程序。他曾撰寫多篇文章論及兩個學科的關系,并熱情洋溢地為他的研究生的著作作序,鼓動用計算機科學的方法輔助語言學研究。
他以一個科學家的責任感,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和基礎教育工作。他曾擔任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隊總教練,1989 年率隊參加在德國舉行的第 30 屆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金牌總數(shù)第一的歷史最好成績。他撰寫了一批科普精品,組織領導了獲普利策獎的"奇書"《哥德爾、艾舍爾、巴 赫-集異璧之大成》的漢譯工作。該譯著得到原作者的特別推崇,并于 2001 年 6 月獲第四屆全國科普優(yōu)秀作品獎。
九十年代,馬希文教授旅居海外,從事計算機軟件應用開發(fā),在 CEON CORPORATION 擔任首席科學家,并擁有若干項專利。他曾任北加州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并積極為國內的科研與教育獻策獻力。他熱心助人,在華人華僑同胞中富有影響力。
馬希文教授19歲畢業(yè)后即從事教學工作,幾十年中桃李無數(shù)。他開設了許多全新的課程,所用講義都是他研究心得的結晶。他指導了一批批的研究生,他的學術思 想和治學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
馬希文教授一生淡泊名利,從不追逐職位和獎項。他一味地開路,并不謀求獲得。他不寫鴻篇巨制,但每一篇文章都字字珠璣。他有求必應,樂于讓別人分享自己的 智慧。他的身上體現(xiàn)了一種真正的學者風范。
馬希文教授于 2000 年 12 月 22 日不幸病逝于美國加州 Red Wood City,終年 61 歲。他給我們留下了永遠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摘自:《邏輯-語言-計算,馬希文文選》,商務印書館,2003年1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LISP語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