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連芳 等主編 頁數(shù):210 字數(shù):348000
內(nèi)容概要
《普通生物學實踐教程》編著者李連芳等。
《普通生物學實踐教程》內(nèi)容提要:本書針對農(nóng)業(yè)院校特點,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重點強調(diào)對學生實驗技能和科學問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實驗設計強調(diào)開放性和探究性,注重過程,采用逐步引導的方法編寫,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全書分為4個部分:16個基礎性實驗、6個綜合性實驗、6個研究性實驗以及野外實習。此外,還包括精美彩圖近300幅。
本書可作為各類農(nóng)業(yè)院校普通生物學實驗、課外活動和野外實習教學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高校教師和生物學工作者以及中學生物學教師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前言
生物學實驗須知
生物學野外實習紀律
第一部分 基礎性實驗
實驗一 細胞的觀察
實驗二 植物的組織
實驗三 被子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結構
實驗四 植物的生殖器官與發(fā)育
實驗五 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真菌的觀察
實驗六 頸卵器植物的觀察
實驗七 植物形態(tài)多樣性
實驗八 被子植物分類
實驗九 動物的組織
實驗十 動物的生殖和胚胎發(fā)育
實驗十一 無脊椎動物的解剖觀察
實驗十二 脊椎動物的解剖觀察
實驗十三 無脊椎動物多樣性觀察
實驗十四 脊椎動物多樣性觀察
實驗十五 土壤微生物培養(yǎng)與多樣性研究
實驗十六 果蠅唾腺染色體標本的制備與觀察
第二部分 綜合性實驗
實驗十七 地柄昆蟲與植物多樣性研究
實驗十八 昆蟲傳粉生物學觀察與研究
實驗十九 光照對鵪鶉生殖的影響
實驗二十 果蠅的伴性遺傳分析
實驗二十一 果蠅求偶行為觀察
實驗二十二 不同類群動物血細胞的形態(tài)觀察
第三部分 研究性實驗
實驗二十三 植物居群的比較研究
實驗二十四 植物生長素對種子萌發(fā)影響的研究
實驗二十五 小鼠淋巴細胞的培養(yǎng)及轉化實驗
實驗二十六 植物蛋白質(zhì)電泳技術及譜帶分析
實驗二十七 質(zhì)粒DNA的制備和定量分析
實驗二十八 氣候變化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第四部分 野外實習
野外實習的目的與要求
預察業(yè)務的準備
實習的組織、實施與管理
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
小專題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顯微鏡的構造與使用
附錄2 生物繪圖方法
附錄3 常見試劑制備和溶液制備
附錄4 生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
附錄5 常見種子植物分科檢索表
附錄6 常見動物檢索表
圖版
圖版l 常見的維管植物
圖版2 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圖版3 常見的脊椎動物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基礎性實驗實驗一 細胞的觀察細胞是生物有機體最基本的形態(tài)結構單位。除病毒外,一切生物有機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植物細胞由細胞壁和原生質(zhì)體兩大部分組成,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生物體之所以能夠不斷地生長、壯大,除了細胞本身體積增大以外,更主要的是通過細胞分裂進行增殖,以增加細胞的數(shù)量。本實驗通過制作臨時水裝片利用生物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實驗目的】(1)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臨時水裝片的制作方法。(2)了解植物細胞中質(zhì)體的類型與特征;植物細胞內(nèi)幾種主要后含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鑒定方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3)領會真核細胞的進化,細胞各結構的功能?!緦嶒灉蕚洹浚ㄒ唬┎牧涎笫[鱗葉、提燈蘚、紅辣椒果實、吊竹梅、馬鈴薯、菜豆、花生、紫鴨趾草、人口腔上皮細胞、洋蔥根尖有絲分裂縱切片。(二)器材生物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刀片、培養(yǎng)皿、消毒牙簽、吸水紙等。(三)試劑濃碘液、稀碘液、0.9%生理鹽水、0.1%~0.5%的高錳酸鉀溶液、蘇丹Ⅲ、50%乙醇、蒸餾水。【實驗內(nèi)容】(一)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采用臨時水裝片法制片。取洋蔥肉質(zhì)鱗葉一片,用刀片在內(nèi)表面(外部鱗葉老,內(nèi)表皮細胞長方形,液泡大;內(nèi)部鱗葉幼嫩,細胞短,液泡?。┹p劃0.5cm2的小方塊,用鑷子撕下,將撕取的表皮放在滴有蒸餾水的載玻片上,制成臨時水裝片。放材料時要注意,把表皮的光滑面朝上,若表皮卷曲,可用解剖針挑平,蓋上蓋玻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然后,選擇最清晰的部分移到視場中央,再換高倍鏡詳細觀察細胞的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洋蔥鱗葉的表皮細胞略呈長方形,端壁平或呈斜形,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可以觀察到細胞壁、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液泡。為了使材料在觀察時更清晰,可用濃碘液染色。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去蓋玻片下的水分,將染料引入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使材料著色。材料經(jīng)碘液染色后,細胞壁不著色,細胞核被染成黃褐色,細胞質(zhì)被染成淡黃色(圖1-1)。2.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在清潔的載玻片中央滴1滴0.9%生理鹽水,用涼開水漱口,將牙簽浸入0.1%~0.5%的高錳酸鉀溶液里消毒后,伸入口腔里,在口腔內(nèi)的側壁上輕輕刮幾下,使牙簽附著一些碎屑,將牙簽上的碎屑在載玻片的水滴中涂開(按刮口腔內(nèi)的側壁時相反方向涂抹,使堆在一起的細胞容易展開),蓋上蓋玻片。為了觀察得更清楚,可在蓋玻片一側滴1滴稀釋碘酒或稀釋藍墨水進行染色,將制好的臨時水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注意辨認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圖1-2)。(二)植物細胞質(zhì)體的觀察1.葉綠體的觀察用鑷子取一片提燈蘚葉片,放在滴有蒸餾水的載玻片上,加上蓋玻片,制成臨時水裝片。首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最清晰的部位(中肋兩側的葉片較薄而透明),并且使其處于視野中央,然后更換高倍鏡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提燈蘚葉細胞的形狀為六邊形,每個細胞含有許多顆粒狀的葉綠體(圖1-3)。若將顯微鏡視野內(nèi)的光線稍微調(diào)暗,并調(diào)節(jié)細調(diào)焦螺旋,可看到葉綠體中有數(shù)個較小的深綠色圓形顆粒,這就是基粒。2.有色體的觀察取一塊新鮮(或浸軟的)紅辣椒果皮,平放在硬紙板上,光面朝下,用刀片均勻地刮去果肉至果皮透明為止,然后用刀片切取大小約為0.5cm×0.5cm的小塊,使果皮光面朝上,制成臨時水裝片。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紅辣椒果皮的細胞壁很厚,在細胞質(zhì)中有許多各種形狀橙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有色體(圖1-4),在細胞壁上還可觀察到紋孔。3.白色體的觀察取吊竹梅的葉,用刀片在葉片表面劃一個小口,然后用鑷子夾住切口的邊緣,輕輕地撕下一小塊表皮,用刀片截取大小為0.5cm×0.5cm的透明表皮,制成臨時水裝片。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細胞核后,再用高倍鏡觀察。在高倍鏡下,表皮細胞核周圍的許多白色圓球形小顆粒就是白色體(圖1-5),在細胞質(zhì)的其他各處也可以看到少量的白色體。(三)植物細胞后含物1.淀粉粒的觀察取馬鈴薯塊莖,用刀片刮取少量汁液,放在滴有稀碘液的載玻片上,分散均勻,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煽吹皆S多大小不等的卵圓形顆粒,并染成淡藍色,此即為淀粉粒。換中倍或高倍鏡仔細觀察,看到淀粉粒上有許多偏心輪紋,輪紋圍繞一個核心形成,這個核心稱為臍點(圖1-6)。2.糊粉粒的觀察取一粒浸泡過的菜豆種子,剝?nèi)シN皮,用刀片將菜豆種子子葉橫切成許多薄片,放入盛有水的培養(yǎng)皿中。用鑷子選取較薄的切片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制片觀察。觀察時可以看到菜豆子葉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細胞中充滿貯藏物質(zhì),其中被染為藍紫色的部分是淀粉粒,被染為金黃色的部分是糊粉粒。3.油滴的觀察取花生種子的肥厚子葉,用刀片切成薄片放在載玻片上,用蘇丹Ⅲ染色30~50min,若室溫低可在酒精燈上輕微加熱,促進著色。出現(xiàn)紅色后,立即用50%乙醇沖洗,除去多余的染料,封片觀察。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內(nèi)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的橙紅色小油滴。4.晶體的觀察取紫鴨趾草莖,做橫切徒手切片,制成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基本組織中有針形結晶,即針晶及單晶等(圖1-7)。(四)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中最普遍的一種方式。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可分為間期和分裂期。取洋蔥根尖縱切片,置于生物顯微鏡下觀察其分生區(qū),可見分生區(qū)細胞體積小、排列整齊而緊密,細胞質(zhì)濃、細胞核大且形態(tài)發(fā)生明顯變化,出現(xiàn)了染色體和紡錘絲。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期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圖1-8)。1.前期細胞核膨大,核內(nèi)染色質(zhì)絲開始螺旋纏繞而逐漸縮短增粗,成為念珠狀細絲;繼續(xù)縮短變粗,成為一個明顯的染色體,同時核膜瓦解,核仁消失。此時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僅在著絲點相連。2.中期染色體向細胞中央移動,最后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并且在細胞兩極出現(xiàn)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多數(shù)紡錘絲一端同染色體的著絲點相連,另一端云集在兩極;還有些紡錘絲由一極延伸至另一極,不與染色體相連。3.后期每個染色單體從著絲點分開形成獨立的染色體,向兩極移動。4.末期移到兩極的子染色體,逐漸解螺旋變成細絲狀,核仁、核膜重新出現(xiàn)。隨著紡錘體的消失,在細胞中央形成成膜體,并逐漸形成細胞板,將細胞質(zhì)分成兩部分,形成兩個子細胞。【結果辨析與思考】(1)為什么在成熟的洋蔥鱗葉表皮細胞中,有的細胞核位于細胞中央?(2)紋孔是怎樣形成的?單紋孔與具緣紋孔的區(qū)別是什么?(3)什么是胞間連絲?它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鑒定淀粉、蛋白質(zhì)和脂肪?(5)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征與生物學意義?【作業(yè)】(1)繪洋蔥鱗葉表皮細胞基本結構圖,并注明各部分結構名稱。(2)繪紅辣椒表皮細胞中的有色體及細胞壁上的單紋孔。(3)繪馬鈴薯塊莖中的淀粉粒。(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有哪些區(qū)別?
編輯推薦
《普通生物學實踐教程》編著者李連芳等。 本書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三大部分?;A性實驗包括細胞的觀察,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分離、理化性質(zhì)和含量測定,植物的組織,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植物的生殖器官,植物多樣性與發(fā)育,動物的組織,動物多樣性與發(fā)育等。綜合性實驗包括植物群落特征研究,動植物物候期的觀察研究,光照對家鴿生長和生殖的影響,果蠅的伴性遺傳實驗等。研究性實驗包括植物群居的比較研究,動物行為學研究,植物蛋白質(zhì)電泳技術及譜帶分析,質(zhì)粒DNA的制備和定量分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