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楊聰,徐兵 主編 頁數:240 字數:383000
內容概要
21世紀高職高專計算機操作技能實訓規(guī)劃教材
計算機應用技能與案例實訓示范性教程
經由一線教師兩年課堂檢驗,優(yōu)秀教程的完美升級
由國內一線硬件培訓師和資深硬件工程師,在第1版的基礎上結合最新教學和工作經驗傾力升級而成
計算機工作原理分析—硬件選購—裝機實戰(zhàn)—組建局域網與接入Internet—日常維護與故障維修,一舉掌握組裝與維護的方方面面,非常適合初學者
書籍目錄
Chapter 01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概述
1.1.1 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1.1.2 計算機的特點
1.1.3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1.2 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
1.2.1 硬件系統(tǒng)
1.2.2 軟件系統(tǒng)
1.3 多媒體計算機的組成
1.4 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1.5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2 認識和選購計算機配件
2.1 CPU
2.1.1 四核和雙核CPU的選購
2.1.2 高中端CPU的性能指標
2.1.3 CPU的散熱方式
2.1.4 課堂實訓1——選購CPU
2.2 主板
2.2.1 主板的分類
2.2.2 主板的基本構成
2.2.3 課堂實訓2——選購主板
2.3 內存
2.3.1 內存的分類
2.3.2 主流內存
2.3.3 課堂實訓3——選購內存
2.4 硬盤
2.4.1 硬盤的工作原理及結構
2.4.2 硬盤的接口類型
2.4.3 課堂實訓4——選購硬盤
2.5 外存儲設備
2.5.1 光盤和光驅
2.5.2 刻錄光盤和刻錄機
2.5.3 藍光、U盤、USB移動硬盤和存儲卡
2.5.4 課堂實訓5——選購光驅、刻錄機及其他可移動外存儲器
2.6 顯卡
2.6.1 顯卡的工作原理
2.6.2 課堂實訓6——選購顯卡
2.7 顯示器
2.7.1 LCD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2.7.2 LCD顯示器的性能指標
2.7.3 CRT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2.7.4 CRT顯示器的性能指標
2.7.5 課堂實訓7——選購LCD顯示器
2.8 聲卡
2.8.1 聲卡的類型
2.8.2 課堂實訓8——選購聲卡
2.9 音箱
2.9.1 音箱簡介
2.9.2 音箱的基本組成
2.9.3 音箱的性能指標
2.9.4 課堂實訓9——選購音箱
2.10 計算機輸入設備
2.10.1 鍵盤的基本知識
2.10.2 課堂實訓10——選購鍵盤
2.10.3 鼠標的基本知識
2.10.4 課堂實訓11——選購鼠標
2.10.5 手寫板的種類
2.10.6 手寫板的用途
2.10.7 課堂實訓12——選購手寫板
2.11 機箱與電源
2.11.1 機箱的基本知識
2.11.2 課堂實訓13——選購機箱
2.11.3 機箱電源的基本知識
2.11.4 電源的安全標準
2.11.5 課堂實訓14——選購電源
2.12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3 裝機實戰(zhàn)--安裝計算機的硬件
3.1 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3.1.1 裝機準備
3.1.2 裝機注意事項
3.1.3 了解裝機流程
3.2 案例實訓1——主機的安裝
3.2.1 安裝酷睿雙核CPU
3.2.2 安裝CPU風扇
3.2.3 安裝內存
3.2.4 安裝顯卡和顯示器數據線
3.2.5 連接主板電源線
3.2.6 最小系統(tǒng)開機測試
3.2.7 安裝電源
3.2.8 安裝主板
3.2.9 連接機箱信號線
3.2.10 安裝顯卡
3.2.11 安裝聲卡
3.2.12 安裝硬盤
3.2.13 安裝光驅/刻錄機
3.2.14 安裝機箱蓋
3.3 案例實訓2——外設的連接
3.4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4 裝機實戰(zhàn)--安裝系統(tǒng)和軟件
4.1 案例實訓1——BIOS的初步設置
4.2 案例實訓2——硬盤的分區(qū)和格式化
4.2.1 啟動系統(tǒng)
4.2.2 硬盤分區(qū)
4.2.3 格式化硬盤
4.3 案例實訓3——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
4.3.1 啟動計算機
4.3.2 準備安裝
4.3.3 創(chuàng)建分區(qū)及格式化分區(qū)
4.3.4 復制系統(tǒng)文件
4.3.5 開始安裝
4.3.6 最后階段的設置
4.3.7 啟動Windows XP系統(tǒng)
4.4 案例實訓4——安裝和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統(tǒng)
4.4.1 Windows 7的新特性
4.4.2 Windows 7不同版本的差異
4.4.3 安裝Windows
4.4.4 退出Windows
4.5 案例實訓5--安裝驅動程序和設置Windows系統(tǒng)
4.5.1 驅動程序的安裝順序
4.5.2 驅動程序的安裝方式
4.5.3 設置Windows系統(tǒng)
4.6 案例實訓6——安裝Office
4.7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5 BIOS設置及軟件的基本操作
5.1 BIOS概述
5.1.1 BIOS
5.1.2 BIOS與CMOS的區(qū)別
5.1.3 常見BIOS的分類
5.2 進入BIOS設置程序
5.3 常用BIOS設置
5.3.1 課堂實訓1——設置系統(tǒng)的日期和時間
5.3.2 課堂實訓2——設置啟動設備的順序
5.3.3 課堂實訓3——設置不檢測軟驅
5.3.4 課堂實訓4——屏蔽板載聲卡
5.3.5 課堂實訓5——設置BIOS密碼
5.3.6 課堂實訓6——載入默認的BIOS設置
5.3.7 課堂實訓7——保存與退出BIOS設置
5.4 BIOS的優(yōu)化設置
5.5 BIOS自檢報警聲的含義
5.5.1 Award BIOS報警聲的含義
5.5.2 AMI BIOS報警聲的含義
5.5.3 BIOS錯誤信息和解決方法
5.6 軟件的基本操作
5.6.1 安裝軟件
5.6.2 查看已安裝的軟件
5.6.3 卸載軟件
5.7 常用軟件
5.8 案例實訓——升級BIOS
5.9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6 常見外設的使用
6.1 打印機
6.1.1 打印機的分類
6.1.2 課堂實訓1——安裝打印機
6.2 掃描儀
6.2.1 掃描儀的分類
6.2.2 課堂實訓2——選購掃描儀
6.3 攝像頭
6.3.1 攝像頭的基本原理
6.3.2 攝像頭的安裝與應用
6.3.3 攝像頭的性能指標
6.4 麥克風
6.4.1 麥克風的維護
6.4.2 課堂實訓3——使用麥克風錄制聲音
6.5 案例實訓——打印文檔
6.6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7 組建局域網
7.1 網絡基本知識
7.1.1 局域網的概念
7.1.2 TCP/IP協議
7.1.3 以太網技術
7.2 網絡傳輸介質
7.2.1 雙絞線
7.2.2 光纖
7.3 組建對等網
7.3.1 對等網的設備
7.3.2 對等網的連接
7.4 對等網的實現
7.4.1 課堂實訓1——設置Windows XP對等網
7.4.2 課堂實訓2——設置文件共享
7.4.3 課堂實訓3——設置打印機共享
7.5 案例實訓——組建宿舍局域網
7.6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8 接入Internet
8.1 連入Internet的方式
8.1.1 ADSL寬帶上網
8.1.2 LAN接入方式
8.1.3 無線局域網
8.2 案例實訓1——單機通過ADSL接入Internet
8.2.1 ADSL寬帶上網需要的設備
8.2.2 安裝硬件
8.2.3 安裝軟件
8.3 案例實訓2——共享接入Internet
8.3.1 ADSL Modem路由方案
8.3.2 寬帶路由器方案
8.3.3 無線路由器方案
8.3.4 代理服務器方案
8.4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09 管理與優(yōu)化系統(tǒng)
9.1 案例實訓1——使用“Windows優(yōu)化大師”優(yōu)化操作系統(tǒng)
9.1.1 優(yōu)化磁盤緩存
9.1.2 優(yōu)化桌面菜單
9.1.3 優(yōu)化文件系統(tǒng)
9.1.4 優(yōu)化網絡性能
9.1.5 優(yōu)化開機速度
9.1.6 優(yōu)化系統(tǒng)安全
9.1.7 設置個性化的系統(tǒng)
9.1.8 優(yōu)化后臺服務
9.1.9 清理注冊表
9.2 案例實訓2——Windows 7系統(tǒng)的優(yōu)化
9.2.1 為系統(tǒng)設置最佳性能
9.2.2 設置系統(tǒng)主題
9.2.3 關閉遠程差分壓縮
9.2.4 使用任務管理器查看內存使用情況
9.2.5 磁盤碎片整理
9.3 案例實訓3——使用360優(yōu)化操作系統(tǒng)
9.3.1 開機加速
9.3.2 清理系統(tǒng)垃圾
9.4 案例實訓4——使用360軟件管家管理軟件
9.4.1 通過“軟件寶庫”安裝軟件
9.4.2 軟件升級
9.4.3 軟件卸載
9.4.4 管理正在運行的軟件
9.4.5 設置默認軟件
9.5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10 計算機維護基礎
10.1 計算機的日常保養(yǎng)
10.1.1 保證計算機系統(tǒng)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
10.1.2 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10.1.3 使用主要部件的注意事項
10.1.4 其他方面
10.2 案例實訓1——軟件的維護
10.3 案例實訓2——硬件的維護
10.4 案例實訓3——使用Ghost備份數據
10.5 案例實訓4——Windows注冊表及其維護
10.5.1 注冊表編輯器
10.5.2 Windows XP的注冊表
10.5.3 注冊表的備份
10.5.4 注冊表的恢復
10.5.5 注冊表的修復
10.5.6 注冊表的維護
10.6 計算機安全與維護
10.6.1 安裝360殺毒軟件
10.6.2 安裝防間諜軟件
10.6.3 不要下載來歷不明的軟件、電子郵件和附件
10.6.4 避免共享文件夾
10.6.5 設置不同且復雜的密碼
10.6.6 警惕“網絡釣魚”
10.7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Chapter 11 常見故障及處理
11.1 計算機故障概述
11.1.1 硬故障
11.1.2 軟故障
11.2 計算機檢修基礎
11.2.1 檢修注意事項
11.2.2 識別故障的原則
11.2.3 處理故障的一般思路
11.2.4 故障檢測的常用方法
11.2.5 檢修計算機的步驟
11.3 案例實訓1——典型故障的分析處理方法
11.3.1 啟動黑屏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2 硬盤啟動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3 系統(tǒng)死機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4 內存不足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5 計算機自動重啟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6 Windows注冊表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7 光驅和刻錄機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8 板卡常見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9 外設常見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10 計算機軟件常見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3.11 其他常見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11.4 案例實訓2——破解CMOS密碼
11.4.1 更改硬件配置
11.4.2 建立自己的密碼破解文件
11.5 課后練習與上機操作
附錄 參考答案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1.1 計算機概述 1.1.1 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1969年,美國Intel公司的年輕工程師馬歇爾?霍夫(M.E.Hoff)提出將計算機系統(tǒng)的整套電路集成在4個芯片中,即中央處理器芯片、隨機存取存儲器芯片、只讀存儲器芯片和寄存器芯片,并于1971年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使用4位微處理器的微型計算機。由于其性能好,且功能不弱于小型計算機,再加上具有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和價格低等優(yōu)點,故自問世以來更新換代很快。目前在各行各業(yè)中都能看到微型計算機的“身影”。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是由控制器、運算器、內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這5部分構成的。各部件通過總線相互連接,總線可分為地址總線、數據總線和控制總線3種。 在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中,微處理器是其核心部件,微處理器的發(fā)展過程代表了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下面對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進行簡單介紹。 根據計算機使用的微電子器件,可以將計算機的發(fā)展分成6個階段。 (1)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1959年)。 特點:運算速度慢,內存容量小,使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編寫程序。主要用于軍事和科研部門的科學計算。 (2)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時代(1959~1964年)。 特點:采用晶體管作為開關元件,使計算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且體積大大縮小,運算速度加快,其外部設備和軟件也越來越多,并且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應運而生。 (3)第三代計算機——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中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64~1975年)。特點:采用集成電路作為基礎元件,這是微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一大突破,并且出現了操作系統(tǒng)。 (4)第四代計算機——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75~1990年)。特點:計算機的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小,成本降低,逐漸微型化和網絡化,應用更加廣泛。 (5)第五代計算機——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90~2005年)。特點:單片集成電路規(guī)模達100萬個晶體管以上,以及超標量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 (6)第六代計算機——極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2005年以后)。 特點:單片集成電路規(guī)模可達一億到十億個晶體管。 隨著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逐步完善,計算機將同時朝著巨型化、微型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多個方向發(fā)展。
編輯推薦
《21世紀高職高專計算機操作技能實訓規(guī)劃教材?計算機應用技能與案例實訓示范性教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案例實訓教程(第2版)》內容翔實,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適合作為各類職業(yè)院校、大中專院校以及計算機培訓學校的教材,也可供電腦DIY愛好者、裝機人員、電腦維修人員參考學習。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