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及近自然造林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朱清科 等著  頁數:380  字數:49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深入研究半濕潤、半干旱和干旱黃土區(qū)陽坡的面積和分布規(guī)律的基礎上,本書明確了半干旱黃土區(qū)植被恢復重建的主要途徑,提出了根據微地形配置植物群落結構的近自然造林技術和極陡坡植被綠化技術,解決了何為該地區(qū)的困難立地、如何進行植被恢復、用什么技術開展造林及植被恢復重建和怎樣綠化極端困難地等4個問題,解決了半干旱黃土區(qū)坡面造林地如何實現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以及極陡坡治理綠化問題。

書籍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第2章 研究區(qū)概況
 第3章 黃土高原立地類型及微地形
上篇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立地條件
中篇 陜北黃土高原植被恢復重建途徑
下篇 陜北黃土高原微地形植物群落結構配置近自然造林
參考文獻
附錄 主要植物名錄

章節(jié)摘錄

  黃土高原地處我國半干旱地區(qū),降水稀少,陽坡更是因為光照強烈、蒸發(fā)量大,土壤水分嚴重虧缺,成為這一地區(qū)植被恢復的困難立地。在黃土高原陽坡人工造林、植被恢復過程中,往往出現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小老樹”、土壤干層等問題,土壤水分正是這一地區(qū)植物生長和植被恢復的限制因子(胡偉等,2006)。然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形復雜,水力侵蝕作用不僅形成黃土高原的各種侵蝕溝,而且把坡面分割成不同碎塊,形成變化多端的微地形地貌,如淺溝、切溝、洼地、陡坎等(路保昌等,2009),這些微地形通過對降水的再分配、調節(jié)降水人滲和土壤蒸發(fā)等作用,使微地形處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長狀況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境。因此研究該地區(qū)微地形的土壤水分特征對科學合理的微地形植被配置、水資源的合理分配與高效利用以及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 ∧壳皩ξ⒌匦蔚耐寥浪忠呀浻幸恍┭芯浚簞⒑陚サ龋?009)在濕潤地區(qū)土壤水分對降雨的響應模式研究中發(fā)現,坡面上土壤含水率受地形和局部微地形影響顯著;李艷梅等(2008)在對金沙江干熱河谷微地形的研究中發(fā)現,微地形能把絕大多數的地表徑流攔截下來,入滲到土壤中,在時空上重新進行分配,其中水平溝的這一特點尤為明顯;段爭虎等(2006)在對蘭州市郊土壤水分的研究中得到,臺面比陽坡其他地形的含水量更高;鄭粉莉(1999)對淺溝微地形坡面土壤水分分布情況的研究也表明,在不同侵蝕條件下,淺溝溝槽處水分狀況均明顯優(yōu)于溝坡處。對于黃土高原微地形的土壤水分特征,只有少量研究(路保昌等,2009),而且并不系統(tǒng)、全面。為此,以陜北吳起縣合溝流域陽坡不同類型微地形土壤水分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量測和對比分析陽坡內0~60cm各種微地形及其相應原狀坡的土壤含水量,以期揭示黃土高原坡面內微地形尺度的土壤根層水分空間分異特征;同時采用定點監(jiān)測方法,明確微地形土壤水分的時間和空間變化特征及其與坡面的差異,從而深入認識不同微地形土壤水分特征,提高黃土區(qū)陽坡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更好地為黃土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陜北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及近自然造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