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印紐斯基 頁數(shù):540
內容概要
《納電子學(納米線分子電子學和納米器件)(精)》(作者印紐斯基)詳述了納電子學的最新進展,包括納米線、分子電子學,以及納米器件等內容。
《納電子學(納米線分子電子學和納米器件)(精)》匯集了多個國家該領域的專家,主要討論了最新的技術及新興的材料,比如碳納米管和量子點器件。
本書還縱覽了納米器件在下一代技術中的應用。
書籍目錄
作者列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納米線
第1章 用于納電子應用的金屬納米線的電特性
1.1 引言
1.2 金屬納米線的電阻
1.3 金屬納米線的失效機制
1.4 小結
第2章 波紋狀銅互聯(lián)線電遷移缺陷成核對構造和微觀結構的依賴性
2.1 引言
2.2 電遷移
2.3 金屬的紋理
2.4 實驗裝置
2.5 案例1
2.6 案例2
2.7 案例3
2.8 失效機制
第3章 CMOS集成電路中的碳納米管互聯(lián)線
3.1 引言
3.2 互聯(lián)線尺寸縮小趨勢
3.3 碳納米管互聯(lián)線
3.4 用于檢驗碳納米管互聯(lián)線性能的CMOS實驗平臺
3.5 片上多層碳納米管互聯(lián)線性能分析
3.6 結論和展望
第4章 納米線集成電路的進展和挑戰(zhàn)
4.1 引言
4.2 單壁碳納米管合成
4.3 納米線性能表征
4.4 納米線組合
4.5 用于電子學、光電子學和傳感器的可印刷納米線
4.6 結論和展望
第二部分 分子電子學
第5章 印刷有機電子學:從材料到線路
5.1 引言
5.2 用于有機電子學的材料
5.3 基于印花的制造工藝
5.4 有機薄膜器件
5.5 結論
第6章 一維納米結構化學傳感
6.1 引言
6.2 半導電性金屬氧化物納米線的傳感
6.3 金屬氧化物納米管傳感
6.4 用于傳感的聚合物納米線
6.5 金屬納米線生物傳感
6.6 結論
6.7 未來展望
第7章 納米器件結構和復雜有機電子學的橫截面制造和分析
7.1 引言
7.2 器件橫截面制備和成像考慮
7.3 案例
7.4 未來展望和結論
第8章 納米顆粒摻雜的導電聚合物的微細加工和應用
8.1 引言
8.2 填充系數(shù)和穿流閾值
8.3 納米顆粒形狀和材料
8.4 用于微系統(tǒng)的導電性納米合成聚合物:制備和微成型
8.5 導電性納米合成聚合物在微系統(tǒng)中的應用
8.6 總結和未來方向
第9章 用于三極管和存儲器的有機納米結構中的單電子導電性
9.1 引言
9.2 工作在4K的三極管
9.3 室溫非有機三極管
9.4 室溫有機三極管
9.5 基于有機單電子三極管的室溫存儲器
9.6 專利
9.7 結論
第10章 合成超分子生物電子納米結構的最新進展
lO.1 用于制造自組裝材料的“超分子合成子”
10.2 Pi電子材料的一維超分子集合
10.3 用于生物材料的導電性聚合物
10.4 生物納米結構中的肽一低聚噻吩配對
10.5 總結
第三部分 納米器件
第11章 用于高級鋰離子電池的納米結構電極材料的新進展
11.1 引言
11.2 納米結構陰極材料
11.3 納米結構陽極材料
11.4 結論
第12章 基于碳納米管的量子點器件
12.1 引言
12.2 單電子器件理論
12.3 基于碳納米管的量子點器件制備
12.4 結論
第13章 作為電機械促動器的單個碳納米管:仿真和初步試驗
13.1 引言
13.2 理論和仿真工作
13.3 單個碳納米管的促動試驗
13.4 結論及未來方向
第14章 納米尺度的小信號電測量
14.1 引言
14.2 納米技術實驗回顧
14.3 用于納米尺度測量的小信號測量技術
14.4 氮化鎵納米線路的電子輸運特性
14.5 結論
第15章 納米ESD:納米電子學時代的靜電放電
15.1 引言
15.2 光刻板
15.3 磁記錄
15.4 微電機械
15.5 三極管
15.6 硅納米線
15.7 碳納米管
15.8 結論
第16章 納米封裝
16.1 引言
16.2 納米粒子
16.3 碳納米管
16.4 健康和環(huán)境
16.5 結論
索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