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芶清泉論文選集(續(xù)集)》編委會 編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主要收錄其1991年以后發(fā)表的論文57篇,內(nèi)容涵蓋了原子分子物理、固體物理、高壓物理及高壓合成等領域。通過這些論文可以較全面地了解他20世紀90年代至今在原子分子物理、固體物理及高壓科學等領域的學術成就。本文集反映了芶清泉教授探索、創(chuàng)新、奉獻的科學精神,與1992年出版的《芶清泉論文選集》共同見證作者的科學人生。
芶清泉教授從事科教工作近七十年,為了祝賀他的重大成就與貢獻,特編輯此論文選集。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原子分子物理、固體物理、高壓物理和高壓合成的相關專業(yè)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師生的教材。
書籍目錄
第一篇高壓固體狀態(tài)方程
1.THEORETICALCALCULATIONFORTHEEQUATIONOFSTATEANDPHASETRANSITIONOFLITHIUMHYDRIDECRYSTAL,HighPressureRes.,6(1991)
2.THEORETICALCALCULATIONFORTHEEQUATIONSOFSTATEANDPHASETRANSITIONSOFSODIUMANDPOTASSIUMHYDRIDES,HighPressureRes.,11(1993)
3.THEORETICALCALCULATIONFORTHEHIGHPRESSUREPROPERTIESOFALKALIFLUORIDES,HighPressureRes.,12(1994)
4.FIRST-PRINCIPLECALCULATIONSFORTHERMODYNAMICPROPERTIESOFLiBCUNDER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Commun.TheorPhys.,46(2006)
第二篇動高壓物性
5.重水的沖擊壓縮性,高壓物理學報,8(1994)
6.液態(tài)氦沖擊壓縮性理論計算,高壓物理學報,9(1995)
7.壓縮氦原子團簇Hen(n=3,4,5)排斥勢及其多體展開分量計算,高壓物理學報,9(1995)
8.多體作用對氦原子團簇He9壓縮特性的貢獻,高壓物理學報,9(1995)270………一
9.SHOCKCOMPRESSIONBEHAVIOROFBROMOFORM,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13(1996)385………”
第三篇高溫高壓氣體的原子分子間相互作用與狀態(tài)方程
10.高溫高密度條件下CH4氣體分子間的排斥勢函數(shù)與二級維里系數(shù)的理論計算,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10(1993)
11.高密度氬氣的原子間相互作用與狀態(tài)方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1(2004)
12.高密度氫氣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與狀態(tài)方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1(2004)
13.高溫高壓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與熱力學性質(zhì),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2(2005)
……
第四篇高溫高壓合成金剛石的原子過程
第五篇熱運動物理的新理論體系
第六篇氫原子團簇與金屬氫的形成理論
第七篇氫原子團簇離子的形成機理與結合能計算
第八篇氦原子團簇離子的形成機理與結合能計算
第九篇鋰原子團簇的形成機理與結合能計算
第十篇金屬原子團簇的電子能譜與吸收光譜
第十一篇分子振動譜的非線性量子理論計算
第十二篇冷核聚變
第十三篇高溫超導新理論
第十四篇交叉學科
第十五篇學科建設與發(fā)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當人們對物體的微觀結構尚不十分了解的時候,宏觀的熱力學自然是有獨立存在的必要,但是當我們對物體的微觀結構已有了充分了解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再走過去那種迂回曲折的老路了。我們知道宏觀物體是大量微觀粒子(原子、分子等)集合而成的,宏觀熱現(xiàn)象就是這些大量微觀粒子的一種集體表現(xiàn),我們所研究的對象,既有宏觀的整體,又有微觀的個體,所以在研究熱運動的規(guī)律性,建立理論基礎時,最有效的辦法應當是一開始就既要考慮到宏觀又要考慮到微觀,要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考慮,不要分割開來看。在實際應用上,近代科學技術中有著很多宏觀現(xiàn)象的問題,也不能單純依靠熱力學所能解決的,尚必須借助于統(tǒng)計理論。所以在現(xiàn)今,無論從一般原則來說,還是從應用來說,把研究熱運動規(guī)律性的理論分割成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兩門課來講,是不正確的。我們認為舊的理論體系必須打破,來個徹底改革,從新建立起一個新的熱運動理論體系。這是我們這次教改的重要任務。在教改進行了一個階段后,我們了解到蘇聯(lián)最近幾年也在議論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的分合問題。過去幾年蘇聯(lián)有些學者就曾主張過把這兩門課混合并成一個整體來敘述。例如,M.A.列昂托維奇院士在其所著的“熱力學概論”的序言中曾提到,把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分開來敘述是不正確的。但是,他又感到在講授時,很難把兩者作為統(tǒng)一的整體來敘述。結果,在他寫教材時,仍然是分成兩門課來寫的,但作了努力,盡可能使兩者銜接得自然些。蘭道院士也是主張合的,他與E-M.栗夫西茲合著的統(tǒng)計物理學一書,就是把兩者合在一起敘述的,但他們的做法基本上是把熱力學的內(nèi)容分散插入統(tǒng)計物理中,使統(tǒng)計物理包含熱力學,先講了相當多的統(tǒng)計物理基礎后,才講熱力學。我們認為這種合法尚不夠理想,尚不徹底。我們目前所希望的是要進一步做到徹底的合,有機的合,也就是要徹底打破舊的體系。我們把這種新體系取名叫“熱運動理論”或“熱運動物理學”,不叫“統(tǒng)計物理”或“統(tǒng)計熱力學”或“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教改開始時有人曾提出這些名字,我們認為這些名字都不好,都表示或多或少要機械地合。蘇聯(lián)學者中也有不同意合的。例如A·T·薩莫洛維奇在其所著“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的緒論中及蘇什金在其所著的“理論物理”的熱力學緒論中都強調(diào)了熱力學方法與統(tǒng)計物理方法的區(qū)別,認為兩者各有其獨立性,不應當合。
編輯推薦
《芶清泉論文選集(續(xù)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