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科學 作者:李麗//劉春明 頁數(shù):391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精選30種中藥實例,詳細介紹了中藥苯乙醇苷類、人參皂苷類、黃酮類、生物堿類、蒽醌類和多糖類成分的現(xiàn)代分離、分析方法,以及抗氧化活性評價方法,著重介紹了中藥抗氧化成分研究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方法。
本書可供藥學研究人員參考閱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藥抗氧化的研究
第一節(jié) 自由基和氧化傷害
第二節(jié) 中藥抗氧化成分及其作用機制
第三節(jié) 中藥抗氧化活性測定方法
第四節(jié) 中藥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離及分析技術
第二章 苯乙醇苷類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車前子
第三節(jié) 車前草
第四節(jié) 肉蓯蓉
第五節(jié) 玄參
第三章 人參皂苷類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人參
第三節(jié) 西洋參
第四節(jié) 三七
第五節(jié) 人參
第四章 黃酮類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山楂
第三節(jié) 金蓮花
第四節(jié) 銀杏葉
第五節(jié) 生姜
第六節(jié) 仙人掌
第七節(jié) 馬齒莧
第八節(jié) 蕎麥
第五章 生物堿類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鉤藤
第三節(jié) 吳茱萸
第四節(jié) 蘿芙木
第五節(jié) 荷葉
第六節(jié) 長春花
第六章 蒽醒類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決明子
第三節(jié) 虎杖
第七章 多糖類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枸杞
第三節(jié) 刺五加
第四節(jié) 葛根
第五節(jié) 靈芝
第六節(jié) 蘆薈
第七節(jié) 蛹蟲草
第八節(jié) 防風
第九節(jié) 麥冬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7.柱層析法其原理是利用同一吸附劑對混合物中不同成分吸附能力的差異,而使各成分達到分離目的的色譜法。整個過程中貫穿吸附與解吸附(在一定的溶劑系統(tǒng)中,溶劑與混合物里各組分爭奪吸附劑活性表面)。吸附劑包括極性吸附劑和非極性吸附劑兩種。極性吸附劑對極性物質(zhì)具有較強的親和能力,故同為溶質(zhì),極性強者優(yōu)先被吸附;溶劑極性越弱,則吸附劑對溶質(zhì)將表現(xiàn)出較強的吸附能力,反之,吸附劑對溶質(zhì)將表現(xiàn)出較弱的吸附能力;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都屬于極性吸附劑。非極性吸附劑,如活性炭極性小對非極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強,洗脫時洗脫力隨洗脫劑的極性減弱而增強。(1)硅膠、氧化鋁柱層析:采用硅膠,氧化鋁吸附色譜進行分離時,吸附劑的用量一般為樣品量的30~60倍;應選擇極性小的溶劑裝柱和溶解樣品,以利樣品在吸附柱上形成較窄的原始譜帶,若樣品在所裝柱溶劑中不易溶解,可將樣品用少量極性稍大的溶劑溶解后,用少量吸附劑拌勻,并在60℃下加熱揮盡溶劑,研粉后鋪在吸附劑上;洗脫用溶劑的極性應逐步加大,但跳躍不能太大;為避免化學吸附,酸性物質(zhì)宜用硅膠,堿性物質(zhì)宜用氧化鋁;溶劑系統(tǒng)可通過薄層層析來篩選。(2)聚酰胺柱層析:聚酰胺柱層析原理屬于氫鍵吸附,聚酰胺分子中的酰氨羰基與酚類或黃酮類化合物的酚羥基,或酰胺鍵上的游離氨基與醌類上的羰基形成氫鍵締合而產(chǎn)生吸附。影響吸附強弱的因素主要是化合物本身對聚酰胺的親和力,如形成氫鍵基團數(shù)目越多,易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者,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等,則吸附性增強。各種溶劑在聚酰胺上的洗脫能力由弱到強為水、甲醇、丙酮、氫氧化鈉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3)大孔吸附樹脂柱層析:大孔吸附樹脂柱層析的原理是吸附性和分子篩原理相結合的分離,它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華力或產(chǎn)生氫鍵的結果,分子篩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的結構性質(zhì)決定。其中比表面積、表面電性能否與化合物形成氫鍵等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一般非極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非極性樹脂吸附,極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極性樹脂吸附;此外,化合物的性質(zhì)也是影響吸附的重要因素,如化合物的分子質(zhì)量、極性、能否形成氫鍵等都影響其與大孑L樹脂的吸附。分子質(zhì)量小、極性小的化合物與非極性樹脂的吸附力強,能與大孔樹脂形成氫鍵的化合物易被吸附。此法采用特殊的吸附劑大孔樹脂,利用其吸附性和分子篩相結合的原理,從中藥中有選擇地吸附其中的有效組分,除去無效組分,這是一種提取精制的新工藝,其吸附作用主要是通過表面吸附、表面電性或形成氫鍵等來實現(xiàn)。近年來,樹脂法已廣泛用于純化皂苷,黃酮類等成分并大規(guī)模生產(chǎn)。
編輯推薦
《中藥抗氧化成分的現(xiàn)代分離和分析技術》:傳統(tǒng)中藥提取、分離方法有效成分得率低,雜質(zhì)含量高,步驟繁瑣,不僅浪費時間和樣品。而且對于一些微量組分的分離和鑒定也十分困難。這使得一些新興的現(xiàn)代提取、分離及分析技術,如超臨界萃取、高速逆流色譜、液一質(zhì)聯(lián)用技術等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新技術對于快速分離、分析中藥中抗氧化有效成分顯得尤為重要。《中藥抗氧化成分的現(xiàn)代分離和分析技術》是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結合編者自己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整理編寫而成,介紹了中藥各類抗氧化成分的現(xiàn)代提取、分離、分析、結構表征及抗氧化體外評價方法。限于編者水平,懇請讀者對書中的錯誤、不妥之處惠予批評指正。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藥抗氧化成分的現(xiàn)代分離和分析技術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