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老中醫(yī)柴瑞靄臨床經驗集萃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柴瑞靄  頁數:344  

內容概要

本書是華夏英才基金資助出版的學術專著,由三部分組成。緒言簡略概述了柴瑞靄先生學醫(yī)之路和臨床實踐,上篇概括總結了其臨證思辨特點與學術思想,下篇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典型病案進行介紹。從書中可體悟到柴瑞靄先生在臨床診治中善于把握整體思維,注重辨證論治;臨證重抓主證,時刻謹守病機;力求選方準確,用藥絲絲入扣;不但善用經方,而且巧用時方的特點。體現其擅治外感熱病,并具有敢治急危重癥的膽識。治療內傷雜病注重脾胃為本,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則,治療疑難、頑、怪病倡導審因論治,辨證入微的細膩。尤其在每個病案下的按語體現了柴瑞靄先生獨到的思辨特點、治療路徑、用藥特色等。
本書是一本指導中醫(yī)臨床的參考書,對學習中醫(yī)理論、指導中醫(yī)臨床、繼承名老中醫(y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均有一定的幫助。本書可供中醫(yī)藥院校師生、臨床工作者以及中醫(yī)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柴瑞靄,男,1950年生,出身中醫(yī)世家。主任醫(yī)師,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批準建立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的中醫(yī)專家。
從事中醫(yī)臨床40余年,熟讀中醫(yī)經典,通曉中醫(yī)理論,嫻熟中醫(yī)臨床,善于研究總結,形成了自己的學術思想和思辨特點、獨到的用藥風格和治療路徑。臨證擅長治療內科疾病、婦科疾病、外感熱病、急危重癥及疑難、頑、怪病。先后撰寫發(fā)表學術論文和臨床經驗文章60余篇,4篇論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或獲獎;指導繼承人總結發(fā)表其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完成“‘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1項、市級科技成果4項,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

書籍目錄

前言
緒言 醫(yī)家小傳
一、經歷簡介
二、學醫(yī)之路
三、臨床實踐
四、寫在結尾
上篇 柴瑞靄臨證思辨特點與學術思想
第一章 臨證思辨特點
一、宏觀解析,微觀辨因,注重天地人和
二、審證求因,辨證論治,治病必求于本
三、見證見人,治病留人,強調治病救人
四、顧護脾胃,滋養(yǎng)運消,先審脾胃虛實
五、立法嚴謹,用藥精當,推崇科學煎服
六、取類比象,歸納推理,演繹中醫(yī)病因
七、溯源踐道,守正升華,高度概括病機
八、審證求因,審因論治,崇尚是證是藥
九、陰寒疾病,溫陽散寒,切忌損陽成陰
十、溫熱疾病,顧津護陰,務必貫穿全程
十一、外感熱病,因勢利導,堅守祛邪務盡
十二、急危重病,隨證應變,致力知常達變
第二章 學術思想
一、治急危重癥,篤信仲景,辨證論治,藥專力宏
二、救外感熱病,注重季節(jié),審時度勢,簡輕共治
三、療內傷雜病,注重脾胃,培補后天,法方嚴謹
四、愈疑難頑怪,審因仔細,辨證入微,痰瘀論治
五、痊婦科疾病,肝為先天,重調善補,藥辟蹊徑
下篇 典型醫(yī)案
第一章 急危重癥
1.危重噤口疫痢(急性中毒性痢疾)
2.疫毒痢(急性中毒性痢疾)
3.腹瀉(春季流行性腹瀉)
4.腹瀉挾痢(春季流行性腹瀉)
5.頑固性黃疸(慢性活動型肝炎)
6.噎膈(賁門腺癌)
7.急重癥嘔吐一(賁門炎)
8.急重癥嘔吐二
9.急重癥嘔吐三
10.肺癰(肺膿腫、支氣管擴張)
11.懸飲(滲出性胸膜炎)
12.誤汗亡津陽脫
13.太陽表實郁熱頭痛(高血壓危象)
14.少陰寒中(風濕性心臟病)
15.熱病轉寒中(結核性腦膜炎)
16.瀉痢寒戰(zhàn)
17.急腹痛(麻痹性腸梗阻)
18.急性腹痛(急性腸梗阻)
19.重癥水腫(慢性腎衰竭)
20.關格重證(慢性腎衰竭)
第二章 外感熱病
1.傷風
2.重傷風(上呼吸道感染)
3.咳嗽一(支氣管炎)
4.咳嗽二
5.燥咳挾肝郁
6.風寒外感
7.風濕外感
8.陰虛外感
9.太陽中風一
10.太陽中風二(上呼吸道感染)
11.太陽中風三
12.太陽中風四
13.少陽外感一
14.少陽外感二
15.少陽外感、痞證、結胸
16.少陽陽明合病一(發(fā)熱待診)
17.少陽陽明合病二(直腸癌)
18.傷寒化熱
19.風溫一(上呼吸道感染)
20.風溫二(上呼吸道感染)
21.風溫三(上呼吸道感染)
22.風溫四(上呼吸道感染)
23.風溫五(上呼吸道感染)
24.風熱誤溫致呃逆
25.濕溫一
26.濕溫二
27.濕溫三
28.濕溫四
29.濕溫五
30.濕溫六
31.濕溫七
32.濕溫八
33.濕溫九(副傷寒)
34.濕溫十(副傷寒)
35.濕溫十一(腸傷寒)
36.濕溫十二(腸傷寒)
37.濕溫十三(腸傷寒)
38.濕溫十四(腸傷寒)
39.濕溫十五(腸傷寒)
40.濕溫十六(腸傷寒)
41.濕溫十七(腸傷寒)
42.食復發(fā)熱(腸傷寒)
43.濕溫化燥
44.濕溫燥化傷陰(腸傷寒)
45.濕熱
46.濕熱轉寒中
47.疰夏一
48.疰夏二
49.疰夏三
50.疰夏四
第三章 疑難怪病
1.卑惵一
2.卑惵二
3.卑惵三(神經衰弱)
4.卑惵四
5.卑惵五
6.卑惵六
7.卑惵七
8.卑惵八
9.卑惵九(抑郁癥)
10.卑惵十(抑郁癥)
11.卑惵十一
12.卑惵十二(抑郁癥)
13.卑惵十三(憂郁癥)
14.卑惵十四(抑郁癥)
15.卑惵十五
16.嗜睡癥一
17.嗜睡癥二
18.嗜睡癥三
19.嗜睡癥四
20.嗜睡癥五
21.夜游癥
22.狐惑病一(白塞綜合征)
23.狐惑病二
24.奔豚氣一(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25.奔豚氣二
26.奔豚氣三(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27.奔豚氣四(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28.遲脈癥一(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29.遲脈癥二
30.血痹、遲脈癥
31.胸痹、遲脈癥
32.痰飲、遲脈癥
33.歷節(jié)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34.舌冷一
35.舌冷二
36.舌尖麻木(冠心病)
37.嗜土癥(異食癖)
38.異常出汗一(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39.異常出汗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40.異常出汗三
41.入夜磨牙、擠眉(癲癇待診)
42.虛勞(白細胞減少癥)
43.煤氣中毒后遺癥一
44.煤氣中毒后遺癥二
45.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一
46.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二
第四章 內科疾病
1.虛喘(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
2.痰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型)
3.哮喘一(支氣管哮喘)
4.哮喘二
5.肺癆(肺結核)
6.肺痿一(支氣管炎)
7.肺痿二
8.肺痿三(右肺不張)
9.心悸一(擴張性心肌病)
10.心悸二(冠心病)
11.胸痹一(心肌炎)
12.胸痹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13.胸痹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14.胸痹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15.胸痹五
16.心痛(心前壁梗死)
17.不寐一(頑固性失眠)
18.不寐二(頑固性失眠)
19.不寐三(頑固性失眠)
20.不寐四(頑固性失眠)
21.不寐五(頑固性失眠)
22.不寐六(頑固性失眠)
23.不寐七(頑固性失眠)
24.不寐八(頑固性失眠)
25.不寐九(頑固性失眠)
26.不寐十
27.不寐十一(頑固性失眠)
28.不寐十二(頑固性失眠)
29.不寐十三(頑固性失眠)
30.不寐十四(頑固性失眠)
31.不寐十五(頑固性失眠)
32.不寐十六(頑固性失眠)
33.不寐十七(頑固性失眠)
34.不寐十八(頑固性失眠)
35.不寐十九(頑固性失眠)
36.不寐二十(頑固性失眠)
37.不寐二十一(頑固性失眠)
38.不寐二十二(頑固性失眠)
39.不寐二十三(頑固性失眠)
40.不寐二十四(頑固性失眠)
41.不寐二十五(頑固性失眠)
42.不寐二十六(頑固性失眠)
43.不寐二十七(頑固性失眠)
44.不寐二十八(頑固性失眠)
45.不寐二十九(頑固性失眠)
46.不寐三十(頑固性失眠)
47.不寐三十一(頑固性失眠)
48.不寐三十二(頑固性失眠)
49.不寐三十三(頑固性失眠)
50.不寐三十四(頑固性失眠)
51.不寐三十五(頑固性失眠)
52.晝夜睡眠顛倒
53.胃緩一(重度胃下垂)
54.胃緩二(中度胃下垂)
55.胃緩三(重度胃下垂)
56.胃緩四(重度胃下垂)
57.胃緩五(輕度胃下垂)
58.胃緩六(中度胃下垂)
59.胃緩七(胃下垂)
60.胃緩八(胃下垂)
61.胃緩九(重度胃下垂)
62.胃緩十(重度胃下垂)
63.胃緩十一(輕度胃下垂)
64.胃緩十二(胃下垂)
65.胃緩十三(胃下垂)
66.胃緩十四(中度胃下垂)
67.胃痛一(胃痙攣)
68.胃痛二
69.胃痛三(胃痙攣)
70.太陰腹痛(腸易激綜合征)
71.太陰腹痛兼陽明腑實(結核性腹膜炎、不全性腸梗阻)
72.腹痛攣急
73.痞滿(膽汁反流性胃炎)
74.反胃、痞滿、少陽外感、微飲(膽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
75.熱痞、齒齦腫痛(齒槽膿腫)
76.痞證(慢性胃炎)
77.痰熱痞
78.脘痞、暴瀉完谷
79.熱痞挾表陽虛
80.嘈雜(食道裂孔疝、慢性萎縮性胃炎)
81.濕阻一(慢性淺表性胃炎、乙狀結腸炎)
82.濕阻二(高脂血癥)
83.濕阻三
84.濕阻四(腎囊腫、腎積水)
85.濕阻五
86.濕阻六
87.濕阻七(慢性咽炎、支氣管炎)
88.濕阻八
89.濕阻九
90.濕阻十
91.濕郁(左腎積水合尿路狹窄)
92.嘔吐一(幽門痙攣)
93.嘔吐二(幽門痙攣)
94.嘔吐、痰飲一(直腸癌術后化療反應)
95.嘔吐、痰飲二(直腸癌術后化療反應)
96.脘腹脹(腹脹)
97.單腹脹
98.腹脹
99.心中懊惱兼嘔
100.泄瀉一(腸易激綜合征)
101.泄瀉二(腸易激綜合征)
102.泄瀉三
103.泄瀉四
104.晨泄一
105.晨泄二
106.晨泄三
107.晨泄四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全國名老中醫(yī)柴瑞靄臨床經驗集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真正的臨床大家,中醫(yī)不可不看,是中醫(yī)繼承和發(fā)揚的典范,垂良法。
  •   臨床大家,學中醫(yī)者需看看
  •   學驗俱豐,用方精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