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需求工程技術與方法

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楊克巍 等編著  頁數:236  

內容概要

  體系工程是系統(tǒng)科學、管理科學與復雜性科學在研究特定體系問題時產生的新領域。楊克巍編著的本書以體系需求為主,將武器裝備體系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圍繞體系需求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展開闡述,內容包括體系需求獲取與表示技術、體系需求建模方法與技術、體系需求分析方法與技術、體系需求管理技術、體系需求演化方法等。
  本書可供系統(tǒng)工程、體系工程、軍事裝備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yè)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高校學生參考閱讀。

書籍目錄

前言
第1章 體系與體系工程
 1.1 體系問題的由來
 1.2 體系
  1.2.1 體系的定義與特性
  1.2.2 體系與系統(tǒng)
 1.3 體系工程
  1.3.1 體系工程的含義
  1.3.2 體系工程與系統(tǒng)工程
  1.3.3 體系工程研究框架
 1.4 武器裝備體系工程
  1.4.1 武器裝備體系工程的基本概念
  1.4.2 武器裝備體系工程的研究框架
第2章 體系需求工程
 2.1 體系需求工程的基本概念
  2.1.1 需求與體系需?
  2.1.2 需求工程與體系需求工程
  2.1.3 軍事需求工程與裝備體系需求工程
 2.2 體系需求開發(fā)
  2.2.1 基于能力的體系需求分析
  2.2.2 體系需求開發(fā)模型
 2.3 美軍聯合能力需求開發(fā)過程
  2.3.1 JCIDS開發(fā)過程
  2.3.2 JCIDS中的需求文檔
第3章 體系需求獲取與表示技術
 3.1 體系需求獲取的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3.1.1 體系需求獲取的特點
  3.1.2 體系需求獲取面臨的主要問題
 3.2 體系需求獲取過程
 3.3 體?需求獲取方法
  3.3.1 訪談法
  3.3.2 問卷調查法
  3.3.3 資料收集法(背景資料閱讀法)
  3.3.4 基于用例、場景(情景)的方法
  3.3.5 基于原型的方法
  3.3.6 需求獲取方法的使用原則
 3.4 體系需求表示技術
  3.4.1 結構化需求描述方法
  3.4.2 面向對象描述方法
  3.4.3 形式化描述方法
  3.4.4 三種典型需求描述方法的比較
 3.5 體系需求描述方法
  3.5.1 體系應用中典型結構化描述方法——IDEFO方法
  3.5.2 典型面向對象描述方法——UML語言
  3.5.3 形式化描述語言
  3.5.4 基于語義模型的需求表示技術
第4章 體系需求建模技術
 4.1 體系需求建模內容
 4.2 基于多視圖的體系需求建模方法
 4.3 體系需求建模支撐工具
  4.3.1 System Architect
  4.3.2 UML建模工具
  4.3.3 體系需求建模工具
 4.4 體系需求建模驗證技術
  4.4.1 體系需求規(guī)范化描述驗證框架模型
  4.4.2 體系需求規(guī)范化描述驗證過程模型
  4.4.3 面向內容的體系需求規(guī)范化描述驗證
 4.5 體系需求建模技術的發(fā)展
  4.5.1 面向Agent的需求建模方法
  4.5.2 形式化需求建模方法
  4.5.3 面向目標的需求建模方法
  4.5.4 面向視點的需求建模方法
  4.5.5 面向方面的需求建模方法
第5章 體系需求分析技術
 5.1 體系能力規(guī)劃
  5.1.1 體系能力
  5.1.2 基于能力的規(guī)劃
 5.2 體系能力規(guī)劃中的綜合集成研討
  5.2.1 綜合集成研討
  5.2.2 體系能力分析的綜合集成研討過程
 5.3 體?能力需求分析模型
  5.3.1 體系能力分析的核心要素
  5.3.2 QFD與體系能力分析
  5.3.3 基于QFD的體系能力分析模型的具體過程
 5.4 體系能力需求分析模型的求解
  5.4.1 能力需求的獲取與分析
  5.4.2 能力指標的求解分析
 5.5 體系能力發(fā)展方案的選擇
第6章 體系需求管理技術
 6.1 體系需求管理概述
  6.1.1 需求管理的主要內容
  6.1.2 需求跟蹤
  6.1.3 需求變更控制
  6.1.4 需求版本管理
  6.1.5 需求狀態(tài)?理
  6.1.6 體系需求管理的主要特點
 6.2 基于價值的體系需求管理
  6.2.1 基于價值的概念
  6.2.2 基于價值的體系需求跟蹤策略
  6.2.3 基于價值的體系需求變更控制 
 6.3 體系需求管理工具的設計與實現
  6.3.1 現有需求管理工具介紹
  6.3.2 體系需求管理工具的功能設計
  6.3.3 體系需求管理工具的實現方案 
第7章 體系需求演化方法
 7.1 體系能力需求演化與復雜理論方法
  7.1.1 體系需求面臨的新挑戰(zhàn)
  7.1.2 體?需求的演化
  7.1.3 體系需求演化分析基礎理論
 7.2 體系需求演化中的關系建模與研究
  7.2.1 體系中的關系 
  7.2.2 體系內部關系的復雜性分析
  7.2.3 關系建模在體系需求演化中的作用
 7.3 體系需求演化中的涌現行為
  7.3.1 涌現行為及其研究現狀
  7.3.2 體系需求中的涌現行為——能力涌現過程
  7.3.3 基于復雜關系分析的體系能力雙層建??蚣?br /> 7.4 體系需求演化分析工具
  7.4.1 基于Agent的仿真及突現演化建模
  7.4.2 基于Agent的仿真工具——AnyLogic
第8章 體系需求工程的發(fā)展與展望
 8.1 國際上體系需求工程研究的主要機構
  8.1.1 體系高級研究中心
  8.1.2 美國普渡大學
  8.1.3 卡內基·梅隆大學
  8.1.4 老道明大學——國家體系研究中心
  8.1.5 科學應用國際公司的一體化體系協(xié)同環(huán)境實驗室
  8.1.6 波音公司的體系集成實驗室
  8.1.7 其他機構
 8.2 體系研究的熱點問題和領域
  8.2.1 體系工程最新的研究熱點
  8.2.2 能力工程
  8.2.3 基于可執(zhí)行模型驅動的體系需求分析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需求驗證是為了確保需求規(guī)格說明(文檔)具有良好特性,即完整性、一致性、無二義性、易修改性、可驗證性。目前,廣泛使用的需求驗證技術包括需求評審法和需求模型執(zhí)行方法。需求評審法實施的主要過程是:組織一個由分析人員、客戶、設計人員、測試人員組成的評審小組,通過聯席會議,對需求規(guī)格說明進行仔細檢查,解決需求文檔中的二義性,消除模糊性。需求評審技術簡單易行,但它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1)難以處理大型、復雜的需求文檔。對于大型、復雜的系統(tǒng)需求,其需求規(guī)格說明可能是一份多達幾百頁的文檔。面對這樣龐大的文檔,由于精力問題,極少有人能夠認真地檢查每一部分、每一細節(jié),從而使得需求評審過程僅僅是一種形式,不能達到其原本目的。(2)審查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許多項目開發(fā)人員和各種階層的用戶都與需求有關系,所以,審查小組將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這種龐大的審查小組將導致難以安排聯席會議,并且在許多問題上也難以達成一致意見,而且地域上的分散性使需求評審更加困難。需求模型執(zhí)行方法又分為形式化驗證和邏輯性驗證兩大類。形式化驗證在軟件需求工程中的應用較為成熟,并且也形成了一套理論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需求文檔中的不一致性和二義性;而邏輯性驗證往往依賴于可執(zhí)行驗證技術,類似于仿真的方法,將信息流、數據流等內容在用戶描述并建立起來的需求模型中進行模擬運行,再通過從用戶處得到的業(yè)務邏輯流程和規(guī)則來檢驗其模型的正確性,這類驗證的針對領域要求各不相同,使用的方法也多種多樣,通過邏輯性驗證可以保證用戶描述出的需求內容更加貼近完成其理想中的目標的程度。因此,使用需求驗證的軟件工具輔助開展需求驗證是未來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無論是形式化驗證還是邏輯性驗證,都要有使用標準需求建模規(guī)范所建立起來的需求模型,以此為對象,才能夠開展相關的驗證工作。需求管理:主要指維護在體系需求開發(fā)過程中形成的各類需求規(guī)格文檔、數據和模型,主要包括對需求內容的版本管理、需求跟蹤、變更管理等工作。需求基線(baseline):指在一個需求項目中列出的所有與本需求項目相關的某一指定版本中確定的使命、任務、能力及其屬性的特征值和期望值的集合。一個需求被定義為需求基線必須滿足:對于“用戶”而言,該版本的需求內容至少是可接受的,對于需求開發(fā)人員而言,該需求方案必須是可行的、合理的。一般而言,一個需求項目中的需求基線的數目不能超過100個,否則,將導致體系開發(fā)過程中因需求過于復雜、版本過于繁多而無法進行有效開發(fā)和管理。

編輯推薦

《體系需求工程技術與方法》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體系需求工程技術與方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體系需求工程領域專著不多,很有啟發(fā)性,受益匪淺。
  •   介紹了體系 體系工程 體系需求相關內容,有一定的體系性,很好。
  •   這本書非常專業(yè),適合專業(yè)人員閱讀。
  •   不錯的圖書,正版,值得看看。
  •   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
  •   在圖書館看了覺得不錯后買的。
  •   商品全、質量好,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