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蝌蚪研究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丕鵬,廉靜,陸宇燕  頁數(shù):10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我國遼寧省自然地理環(huán)境較為復雜,境內河流和濕地縱橫而繁多,分布有兩棲動物6科8屬15種。鑒于國內對無尾兩柄類蝌蚪的研究時間短和專門深入研究少的實際,本書作者以近年來在遼寧各地采集的蝌蚪標本和室內研究資料為基礎,系統(tǒng)整理撰寫成《遼寧蝌蚪研究》一書。
本書共分四章,概述了蝌蚪的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詳細描述了遼寧省12種蝌蚪的外形、口部及口腔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分析了其進化和生態(tài)形態(tài)學特點。為便于兩棲動物資源調查和種群監(jiān)測,進行保育研究,還專門介紹了蝌蚪采集固定技術及蝌蚪量度和l21部及口腔形態(tài)描述語與研究方法。
本書可供兩棲爬行動物研究部門和人員,高等學校生物學相關專業(yè)師生及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技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序二
致謝
前言
第一章緒論
 1.1歐美學者對蝌蚪的科學研究歷史
1.1.1對蝌蚪的科學認識
1.1.2蝌蚪形態(tài)結構的進化與生態(tài)適應研究
1.1.3蝌蚪的整合生物學研究
1.1.4蝌蚪在分類鑒定、保護與監(jiān)測中的作用
 1.2中國人對蝌蚪的認識和科學研究概況
1.2.1古人對蝌蚪的認識——蝌蚪的名號
1.2.2蝌蚪的藥用價值
1.2.3 中國學者對蝌蚪的科學研究概況
1.3蝌蚪的個體發(fā)育與形態(tài)結構
1.3.1蝌蚪的個體發(fā)育與分期
1.3.2蝌蚪的形態(tài)結構
1.4遼寧自然和蝌蚪研究概況
1.4.1 自然概況
1.4.2無尾兩棲動物多樣性特點及分布
1.4.3遼寧蝌蚪的研究概況
第二章遼寧蝌蚪的種群與分布和形態(tài)結構
2.1鈴蟾科(BOMBINATORIDAE)
2.1.1東方鈴蟾Bombina orientalis(Boulenger,1
890)蝌蚪
2.2蟾蜍科(BUFONIDAE)
2.2.1中華蟾蜍8ufo gargarizans Cantor,1842蝌蚪
2.2.2花背蟾蜍*raddei Strauch,1876蝌蚪
2.2.3史氏蟾蜍*egeri Schmidt,1931蝌蚪
2.3雨蛙科(HYLIDAE)
2.3.1東北雨蛙HyZa ussuriensis Nikolsky,1918蝌蚪
  ……
第三章 遼寧蝌蚪的進化與生態(tài)形態(tài)學分析
第四章 蝌蚪的采集、固定和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彩色圖版
索引
附錄 遼寧蝌蚪檢索表
蛇蛙研究全書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蝌蚪多生活于水中,尤其是遼寧省的蝌蚪基本上生活于池塘、水坑等靜水水域和河流中,采集蝌蚪應根據(jù)蝌蚪的分布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于較大水域中的蝌蚪,通常用魚店出售的較大的撈魚網抄或捕捉昆蟲的昆蟲網即可;小水坑或者流水水域的蝌蚪,如果上述工具不方便采集,可用小網抄或者徒手小心的捕捉。  在采集開始,首先觀察水域有無蝌蚪或者判斷有無蝌蚪的存在。底棲型的蝌蚪一般不易被發(fā)現(xiàn),可用網抄或者昆蟲網深入水中或者水底打撈。流水水域分布的蝌蚪,除在開闊的緩流區(qū)域或者水凼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和采集外,其他的如角蟾科、湍蛙科、蛙科臭蛙類和叉舌蛙科棘蛙類的蝌蚪,多分布于河水邊緣區(qū)域的小石頭下或石沙之間,多采用徒手翻動石沙收集。此外,有些蝌蚪白天隱匿在石頭下雨不易發(fā)現(xiàn),但在夜間用手電光照下卻比較容易能看到。  在采集過程中,有些種類的蝌蚪很嬌柔,如姬蛙類的蝌蚪。在收集到容器中時一定要小心,以防損傷蝌蚪,尤其是尾部?! 『芏嗤艿尿蝌骄哂型蚍植嫉奶攸c,但蝌蚪數(shù)量及分布彼此可能會有很大差別。有時在觀察采集到的蝌蚪的時候,也會偶然收獲到1個或者幾個意想不到的種類。因此,在將蝌蚪裝入容器后,應先仔細觀察一下所采集的蝌蚪,判斷蝌蚪種類和數(shù)量,盛裝蝌蚪的容器可以是礦泉水瓶或其他硬質的盛水器具,也可以是密封塑料袋或普通的塑料食品袋等?! 「鶕?jù)研究需要,決定采集蝌蚪的數(shù)量和處理方法。有些種類的蝌蚪很難采集,往往僅能采集到1個或者幾個。這個時候,就要多采集幾次,一種蝌蚪一般以收集到10個左右為宜。  ……

編輯推薦

  《遼寧蝌蚪研究》可供兩棲爬行動物研究部門和人員,高等學校生物學相關專業(yè)師生及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技人員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遼寧蝌蚪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