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鳳生 等編著 頁數(shù):304
內(nèi)容概要
微納米粉體是微納米材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制備各種新型功能材料的基礎。本書內(nèi)容涉及微納米粉體的制備、改性、復合與組裝以及應用等方面的理論基礎。 本書可供微納米粉體領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師、科研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和參考。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章 緒論 1.1 微納米粉體技術的基本內(nèi)涵及其在現(xiàn)代科技與國民經(jīng)濟中的作用和地位 1.1.1 微納米粉體技術的基本內(nèi)涵 1.1.2 微納米粉體技術在現(xiàn)代科技與國民經(jīng)濟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微納米粉體技術的現(xiàn)狀 1 2.1 微納米粉體技術國外現(xiàn)狀 1.2.2 微納米粉體技術國內(nèi)現(xiàn)狀 1.3 微納米粉體技術理論基礎的主要內(nèi)涵及主要技術領域 1.3.1 微納米粉體技術理論基礎的主要內(nèi)涵 1.3.2 微納米粉體技術理論基礎涉及的主要技術領域 1.4 研究微納米粉體技術理論基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參考文獻第2章 微納米粉體制備技術理論基礎 2.1 微納米粉體制備技術分類 2.2 機械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2.1 機械法制備微納米粉體技術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理論 2.2.2 機械法制備微納米粉體技術分類 2.2.3 幾種典型的機械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3 高速流能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3.1 高速氣流粉碎法制備微米粉體的基本原理及理論 2.3.2 高速液流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及理論一 2.4 高壓膨脹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4.1 高壓膨脹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 2.4.2 高壓膨脹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裝備結構設計 2.5 超臨界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5.1 超臨界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 2.5.2 超臨界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技術關鍵 2.6 液相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6.1 液相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主要類型和基本原理 2.6.2 結晶沉淀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 2.6.3 溶膠一凝膠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與影響因素 2.6.4 水熱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與影響因素 2.6.5 微乳液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與影響因素 2.7 氣相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7.1 氣相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主要類型 2.7.2 物理蒸發(fā)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基本原理與主要類型 2.7.3 氣相化學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8 固相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8.1 固相反應法的基本歷程 2.8.2 固相反應的熱力學 2.8.3 固相反應的動力學 2.8.4 影響固相反應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主要因素 2.9 燃燒法制備微納米粉體的理論基礎 2.9.1 燃燒合成法簡介 2.9.2 燃燒合成反應的基本歷程和相關機理 2.9.3 影響燃燒合成反應的因素 2.10 微納米粉體制備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2.10.1 微納米粉體制備技術的原理與理論創(chuàng)新 2.10.2 微納米粉體制備技術的過程創(chuàng)新 2.1..3 微納米粉體制備技術的裝備設計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第3章 微納米粉體改性技術理論基礎 3.1 微納米粉體改性的目的與意義及主要方法 3.1.1 微納米粉體改性的目的與意義 3.1.2 微納米粉體主要改性方法 3.2 微納米粉體物理法改性理論基礎 3.2.1 微納米粉體物理法改性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3.2.2 微納米粉體物理法改性主要裝備結構設計原理 3.2.3 微納米粉體物理法改性主要影響因素與質量控制原理 3.3 微納米粉體化學法改性理論基礎 3.3.1 微納米粉體化學法改性的基本原理及豐要方法 ……第4章 微納米顆粒復合與組裝理論基礎第5章 微納米粉體應用理論基礎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2.成核生長法的工藝發(fā)展及技術集成成核及生長的控制技術在氣相、液相及固相等多個方向上都有較大的發(fā)展,其中以液相法中的高溫溶劑法的創(chuàng)新性最為突出。應當說,在目前所有微納米粉體制備方法中,高溫溶劑法所獲得的微納米顆粒晶型相對完美,對粒徑和顆粒形貌的控制也比較成功。目前研究較多的高溫溶劑法為在三辛基氧膦中制備硫屬化合物半導體納米顆粒。高溫溶劑熱分解法是高溫溶劑法的一種,是指在高溫溶劑的條件下,通過前驅體分解制備納米顆粒的方法。低溫有機溶劑法與高溫有機溶劑法類似,是在室溫或近室溫條件下有機相中制備納米顆粒的方法,但所得微納米顆粒的缺陷相對于高溫有機溶劑法較多。利用自組裝技術合成納米團簇超分子為近來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嶄新的微納米材料的合成方向,分為軟組裝和硬組裝兩類。軟組裝是利用膠體的自組裝特性,由膠態(tài)晶體自組裝得到二維或三維的納米團簇超晶體。軟組裝需要三個條件:均一粒徑、顆粒間弱相互作用、自組裝體系的低能量。例如,將納米級無機大分子分散/溶解在適當?shù)挠袡C溶劑中,結晶后大分子之間自組裝在一起,形成分立無機納米團簇合物。硬組裝是利用納米團簇與組裝模板之間的分子識別來完成納米團簇的組裝。應該說,微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各有利弊。為了便于控制工藝條件、產(chǎn)率、粒度和粒徑分布等,也常同時使用兩種或多種制備技術。如超臨界法就經(jīng)常與溶膠一凝膠法、微乳液法等制備技術配合使用,以獲得理想的微納米粉體。3.微納米粉體制備過程的放大理論微納米粉體制備過程的放大在微納米粉體制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xiàn)實驗室成果向產(chǎn)業(yè)化技術轉化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它包括如何在規(guī)?;a(chǎn)中確保產(chǎn)品維持與小尺度裝置上制備所得微納米材料相同或更好的理化性能和結構形貌,以及反應裝置的選擇,以滿足理想的制備效率和產(chǎn)品性能的穩(wěn)定性。鑒于微納米制備體系的復雜性,過程的放大已成為微納米材料研制過程中的新課題。微納米粉體材料制備的工程問題復雜性表現(xiàn)為多影響因素和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各種變量的非線性關系與由于傳熱、傳質及流動阻力所導致的綜合影響等。例如,顆粒的粒徑分布由成核與生長速率共同決定,而溫度及濃度又通過影響成核與生長速率來影響粒度及粒徑分布。這種交互作用使反應過程中各有關變量的分布極為重要,這些分布包括濃度分布、溫度分布以及物流的停留時間分布等。正是傳質、傳熱等工程因素以及化學反應的復雜性導致過程放大的困難。
編輯推薦
《微納米粉體技術理論基礎》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