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史·辭典卷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郭書春 等主編  頁數(shù):51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辭典立足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原始文獻和出土文物,參考20世紀幾代學者關于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大量學科史和通史的專著、論文所體現(xiàn)的研究成果,通過約1200條辭條的釋文力圖全面、完整、準確而又簡明地層現(xiàn)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術語、重要事件、器物、原理、典章制度及科學機構(gòu)等內(nèi)容。辭條釋文根據(jù)不同情況含有別稱或簡稱、界定、最早出處(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或典籍)、基本內(nèi)容、原理、作用及演變等項,力圖體現(xiàn)全面性、系?性、科學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賞。
  本書既是科學史專業(yè)工作者的參考讀物,也適合于從事科學技術、歷史、文化、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和愛好者閱讀。

書籍目錄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總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茶器 對采茶、制茶和貯藏茶葉器具的通稱,有時也包括烹煮、飲用茶葉的器具。晉杜育(一作毓)的《蘚賦》:“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瓠,取式公劉。”這里講的茶器,是指烹、飲茶葉的器具。唐陸羽《茶經(jīng)》將茶具和茶器分開?!岸摺敝v的是采、制茶葉的用具,“四之器”皆為烹煮、飲用茶葉的器具,正好與后世茶具與茶器的概念相反。至宋朝,茶器的名物始有變化,北宋蔡襄《茶錄》“論茶器”中,有“茶焙”、“茶籠”和“茶盞”等,把制茶、藏茶和烹飲茶葉的用具,統(tǒng)稱為“茶器”。但南宋末年審安老人《茶具圖贊》_中共繪和詩贊12種茶具,其中茶籠、茶碾、茶碗、茶壺等全是烹飲茶葉的器具。元朝和明朝前期,茶具、茶器的概念和劃分不甚嚴密,有的把采、制茶葉用具稱為“茶具”,有的稱為“茶器”。明朝后期特別至清朝時,人們便越來越習慣于把烹飲茶葉的器具稱為茶具,把采制和貯藏的用具稱為茶器,其中又以制茶器物為主。茶器隨著茶生產(chǎn)的變化、發(fā)展而演變。唐宋時期,生產(chǎn)餅茶或團茶的用具,據(jù)《茶經(jīng)》所述主要包括簏(采茶用的籃筐或簍子)、灶(蒸茶的茶灶)、釜(蒸鍋)、甑(蒸茶的筒)、杵臼(搗茶工具)、規(guī)(拍茶的模子)、承(拍制茶葉的砧臺)、檐(墊在承上的襯布)、芘莉(存放或晾曬茶葉的器具)、綮(穿荼工具)、撲(穿茶工具)、焙(烘茶設備)、貫(穿茶的串)、棚(放置貫的木架)、穿(穿茶的繩子);宋元以后散茶開始流行,其主要茶器據(jù)明萬歷年間羅廩撰刊的《茶解》的介紹,主要包括簞(用以采茶)、灶(用以炒茶)、箕(用以出茶)、扇(用于冷卻)、籠(用于盛茶總焙)、幔(用以擦手)、甕(用以藏荼)。綠茶、紅茶和烏龍茶因制法和性質(zhì)不同,其茶器也互有不同。(曾雄生)

編輯推薦

《中國科學技術史?辭典卷》是中國科學院“八五”重點研究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科學技術史·辭典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學科學技術的人都用得上
  •   坦率地說,這套《中國科學技術史》,《辭典卷》編寫的最差,叫人失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