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篇·寧夏篇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郭來喜,劉毅 主編  頁數(shù):868  

內(nèi)容概要

由郭來喜、劉毅主編的《黃河史詩大黃河風采(大河卷寧夏卷文圖版)》以動態(tài)觀、生命觀、科學觀論述大黃河——古今黃河流域諸要素的集成,屬于首創(chuàng),因而可引發(fā)學術界、工程界和關心黃河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的人士深入思辨與討論。同時采用古今對比手法,由不同學者分別論述,期盼引發(fā)爭論,明辨曲直。書中以300多年前康熙時手繪黃河萬里圖與當今衛(wèi)星遙感三維圖作對比,探討大黃河的演化與變遷。
本書提出大黃河說,其流域面積與河長,皆有新說。至于黃河功能,一反“百害”論而以營造31萬平方公里大黃河三角洲,作為首功給予充分肯定。大黃河作為中華文明搖籃與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將通過“雙黃工程”——
引黃河入黃海而造福中國,不斷弘揚黃河精神而使中華民族為世界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
《黃河史詩大黃河風采(大河卷寧夏卷文圖版)》分大河卷和寧夏卷。大河卷共14章,分別論述大黃河緣由、黃河變遷、河源探察、黃河精華區(qū)、國家精典、大型水利工程、大美黃河等。寧夏卷論述了天下黃河富寧夏、中國回民之鄉(xiāng)、神秘的西夏王國、締造黃河金岸等。
本書圖文并茂,可供地學界、水利界科技工作者、關愛黃河人士以及相關高校師生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大河卷
第一章 大黃河說
第二章 圖說大黃河
第三章 大黃河流變
第四章 黃河源頭探察
第五章 天下九曲黃河
第六章 大黃河之屏障
第七章 大黃河流域精品區(qū)
第八章 大河文明國家經(jīng)典
第九章 大黃河災難
第十章 大黃河大型水利工程
第十一章 基于RS/GIS技術的黃河水循環(huán)要素研究
第十二章 “三條黃河"與河流倫理
第十三章 大美大黃河
第十四章 大黃河擁抱世界
寧夏卷
第一章 天下黃河富寧夏
第二章 三大沙漠環(huán)抱寧夏平原
第三章 賀蘭山綠島效應
第四章 千年古渠展新姿
第五章 締造黃河金岸
第六章 多代長城護寧夏
第七章 大移民造就塞上江南
第八章 神秘的西夏王國
第九章 寧夏發(fā)展與中國回民之家
第十章 歷代帝王幸寧夏
第十一章 寧夏精萃“五寶"
第十二章 兩種創(chuàng)新:壓砂田與設施農(nóng)業(yè)
第十三章 中華黃河壇策劃與建設
附錄1 中華黃河鼎司母河方鼎銘文征集公告
附錄2 中華黃河鼎司母河方鼎銘文選萃
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王景治河以后1~6世紀是禹河以后最長的相對穩(wěn)定時期。在西漢與東漢交替,經(jīng)過大水災、大戰(zhàn)亂以后的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負責修汴渠、治黃河,工程浩大,投力甚巨,而工期很短。完成后很長歷史時期內(nèi)水災的記載較少。史冊記載少見有各種原因,而且實際決溢已有記載和估計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相當頻繁,但河流改道現(xiàn)象并不嚴重確是不能否認的。相對穩(wěn)定的時間算到唐末已有838年,加上五代就更長了。因此,后人評價為“八百年之功”、“千年無患”、“功成,歷晉唐五代千年無恙,其功之偉神禹后所再見者”歷來受到重視和研究。然而,對這工程的全部敘述,都只有簡短的一段:“發(fā)卒數(shù)十萬,遣景與王吳修渠,渠堤自滎陽東至千乘??谇в嗬铩>澳松潭鹊貏?,鑿山阜,破砥磧,直截溝澗,防遏沖要,疏決壅積,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徊注,無復潰漏之患。景雖簡省投費,然猶以百億計。”其中所說大多被認為是治河技術的老生常談,注重力就集中在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徊注”上,提出各種注解和設想,意見不一,似都難說得通,更難以憑靠這11個字就說明足以取得“千年之功”。王景以后的河道能相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只可能是選擇開發(fā)了一條河線,是當時相對最低洼的又人海最短最近的通道:①記載中最核心的一句是“商度地勢”,讀者常易認為是凡搞水利必不可少的套話,其實功夫各異,深淺不同,正誤有別。②所選定是北方線路中最偏南的一條,因此可能通過某些裂谷帶后而往東穿越或貼近了泰山隆起的北山麓邊緣,不僅在沖積洪積堆積物上施工而且“鑿山阜、破砥磧”,“直截溝澗”,做了大量石工。③這條線路所經(jīng)地點,難以細考,但有根據(jù)片段記載估計“河水大概經(jīng)于東郡。魏郡、濟陰、濟北、平原等郡國境中”。這些郡國中只有東郡、魏郡和平原三郡是西漢時黃河曾流過,而濟陰郡、濟北國及平原等以下都“不曾走過黃河”。④“筑堤自滎陽東至千乘??谇в嗬铩?,表明確是最短的人海路線。⑤黃河的“初始格局”和“禹河改道”都經(jīng)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在有堤防和轉(zhuǎn)入地上行河的周、秦、西漢時期雖不斷有決溢災難,也支持了8個世紀,新莽三年改道也在四周,而王景治河新道的承受淤墊的潛力有所擴大。⑥王景治河任務原是從修汴渠開始的,史書中記有“河汴分流,復其舊跡”,說明在新河使用中是重視分流的?!笆锪⒁凰T”,這“水門”有多種不同功能,當以分流為主,即使其他功能是設計興建的目的,而實際都會起分流作用。“十里立一”,不會有這么精確,但說明是沿程設置的?!傲罡噤ёⅰ保荒苤笇?,只能說明其操作力求靈活調(diào)節(jié)運用而已。⑦王景以后800年中的三國魏晉和五代都是戰(zhàn)亂不斷的時期,決溢甚多,但黃河長堤重大修守保堤的工程是罕有的,也可以說是一直在決溢分流的,而其中間的隋唐恰是一大興水利建設、加強人類活動干預而實際上大搞分流的時代。因此,在王景修河后更長年代中分流放淤占主要地位。低河床線路,大分流放淤,自然能維持千八百年,直到北宋。在這段時期中北魏崔楷曾向上建議說,泛濫的原因在于“水大渠狹,更不開瀉,眾流壅塞”而應“量其逶迤,穿鑿涓澮,分立堤碣,所在疏通,預決其路,令無停蹙。隨其高下,必得地形,……鉤連相注,多置水口。從河人海,遠邇徑通……”北魏地處黃河中下游之間,約400年后的崔楷所說這一段倒是為王景做了互相比照的可信的闡述。此外,三國時代,曹魏為糧道航運,筑堰開渠引洪水人白溝,脫離了黃河水系,北征烏桓,又自滹沱通、7瓜河鑿平虜渠,逐步合成一清河水系人海,同時又合鮑丘河開泉州渠,水道可達灤河。這三者都逐步與黃河分界而開始了“海灤河水系”的形成。

編輯推薦

《黃河史詩:大黃河風采(大河卷?寧夏卷)(文圖版)》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河篇·寧夏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