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合成化學(上冊)

出版時間:1981-1  出版社:科學  作者:馮新德  頁數:414  

前言

大學是繼承、傳播、探求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主要場所,通過知識的傳承與發(fā)現來教育和培養(yǎng)人才,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圖書是知識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媒介。在北京大學紀念化學學科創(chuàng)立一百周年之際,科學出版社隆重推出《北京大學百年化學經典》系列叢書,以示慶賀與紀念。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化學學院)的前身系1910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格致科化學門,是時滿清當局正嘗試維新、推行癸卯新學制。1910年4月30日,化學門招收了7名首屆學生;1917年開始招收研究生,首批共14人。1919年,化學門正式更名為化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的化學系正式并入北京大學,成立新的北京大學化學系。1994年更名為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1年,原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的應用化學專業(yè)也融入到化學學院。百年以來,北京大學化學學科走過了風風雨雨,始終站在中國化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前列,肩負著培養(yǎng)化學人才的重任。歷經民國時期的初奠基石,抗戰(zhàn)時期的艱苦奮斗,建國初期的調整發(fā)展和改革開放后的華章新譜,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化學人默默耕耘,取得了累累碩果。北京大學化學學科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培養(yǎng)了近15000名專業(yè)人才,其中本科生約12000名,碩士生約1600名,博士生1000余名。他們在國內外各行各業(yè)中為科學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套《北京大學百年化學經典》選編了北大化學前輩和同仁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十部著作進行再版。按照出版順序,它們分別為:傅鷹編著《化學熱力學導論》,唐有祺著《統(tǒng)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和《對稱性原理》,馮新德著《高分子合成化學》,黃子卿著《電解質溶液理論導論》,高小霞等編著《電分析化學導論》,劉元方等著《放射化學》,張錫瑜等編著《化學分析原理》,徐光憲等著《稀土的溶劑萃取》,以及周其鳳等著《液晶高分子》。

內容概要

  《高分子合成化學(上冊)(化學卷)》系高分子合成化學基礎理論書籍。全書共分上、下兩冊。上冊分十二章。第一章敘述高分子化學的建立和發(fā)展。第二至第十二章主要論述加聚反應(包括自由基、光、正離子、負離子、絡合負離子等聚合反應和共聚合)以及懸浮、溶液、乳液、本體等聚合方法。下冊分八章,主要論述開環(huán)、逐步、氫轉移聚合,環(huán)氧樹脂,酚醛與脲醛樹脂,環(huán)化縮聚反應,以及各種縮聚方法。最后一章討論了高分子的劣化與穩(wěn)定化。在序言和附錄中介紹了主要的高分子參考文獻。全書結合較有代表性的聚合物詳盡而深入地闡述了聚合方法與反應條件、聚合反應與機構以及聚合物的結構與改性的關系,從而全面地敘述聚合反應基本原理及其最新進展?!陡叻肿雍铣苫瘜W(上冊)》內容較全面,取材較新,寫作上有特色。  《高分子合成化學(上冊)》可供高分子專業(yè)的研究生、大學高年級學生和教師作為教學參考書,對于從事高分子科學研究和生產技術的科研人員也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高分手化學的建立與發(fā)展1.前言2.十九世紀中葉——天然高分子的化學改性2.1 天然橡膠的利用、開發(fā)與改性.2.2 天然纖維素的改性3.二十世紀初期——早期的高分子合成3.1 最早的合成塑料——酚醛樹脂3.2 早期的合成橡膠4.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分子概念的提出與高分子化學的建立5.三、四十年代——高分子化學與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二十年6.五十年代以來——現代高分子化學與工業(yè)6.1 聚烯烴的高效催化劑(第二代催化劑)6.2 高強度的高分子材料6.3 功能性高分子與生物醫(yī)學高分子7.回顧與展望第二章 聚氯乙烯與懸浮聚合1.前言2.氯乙烯的懸浮聚合2.1 氯乙烯單體的純度2.2 懸浮聚合配方與聚合條件3.懸浮聚合與聚合反應3.1 懸浮劑與聚氯乙烯樹脂的顆粒形態(tài)及粒度分布3.2 引發(fā)劑與聚合反應3.3 自動加速效應3.4 聚合溫度與分子量及其分布4.聚氯乙烯的分子結構與穩(wěn)定性4.1 聚氯乙烯的分子結構4.2 聚氯乙烯的穩(wěn)定性5.其它單體的懸浮聚合5.1 苯乙烯的懸浮聚合5.2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懸浮聚合5.3 親水性單體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B-羥乙酯(HEMA)的懸浮聚合5.4 乙酸乙烯酯的分散聚合6.聚氯乙烯的改性6.1 聚氯乙烯的氯化改性6.2 共聚改性6.3 摻合改性第三章 丁苯橡膠與乳液聚合1.前言2.丁苯橡膠的乳液聚合2.1 丁二烯與苯乙烯的來源及聚合用的純度2.2 丁苯橡膠乳液聚合的配方與聚合條件3.丁苯橡膠與乳液聚合反應3.1 乳化劑體系及其作用3.2 引發(fā)體系及其作用3.3 乳液聚合反應3.4 M/P(單體/聚合體)顆粒形態(tài)4.丁苯橡膠的分子結構與性能5.其它單體的乳液聚合5.1 氯丁橡膠與丁腈橡膠5.2 氯乙烯的乳液聚合與共聚合5.3 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與共聚合5.4 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與共聚合5.5 其它單體的乳液聚合反應第四章 聚乙酸乙烯酯與溶液聚合1.前言2.乙酸乙烯酯的合成2.1 乙炔法合成乙酸乙烯酯2.2 乙烯法合成乙酸乙烯酯3.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3.1 溶液聚合方法3.2 溶液聚合反應4.聚乙酸乙烯酯的改性4.1 聚乙烯醇4.2 聚乙烯醇縮醛4.3 乙酸乙烯酯的共聚合5.其它溶液聚合5.1 丙烯腈的溶液聚合5.2 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5.3 丙烯酸酯的溶液聚合第五章 自由基聚合反應1.前言2.自由基及其化學反應2.1 裂解反應2.2 氧化反應2.3 鹵化反應2.4 自由基及其特性3.自由基聚合反應與機構3.1 自由基聚合反應的研究方法3.2 自由基聚合反應的轉化率與聚合速度3.3 影響聚合速度的重要因素3.4 聚合反應的動力學方程3.5 引發(fā)體系與引發(fā)速度3.6 鏈生長階段3.7 鏈終止階段3.8 鏈轉移3.9 溫度與聚合反應第六章 高分手的結構改性1.前言2.結構改性與共聚合反應2.1 共聚物的基本結構2.2 共聚合反應與速度方程2.3 競聚率與共聚合方程2.4 競聚率與共聚物組成2.5 共聚物組成的分布2.6 影響共聚物組成的因素2.7 Qe方程與Qc圖3.結構改性與高分子的化學反應3.1 高分子的功能團反應3.2 接枝共聚合3.3 嵌段共聚合3.4 交聯反應第七章  光敏樹脂與光聚合反應1.前言2.光源與光聚合反應3.光引發(fā)自由基聚合3.1 光引發(fā)劑的主要類別及其光敏特征3.2 二苯酮類的光敏與光引發(fā)作用3.3 安息香類的光敏與光引發(fā)作用4.光交聯與光固化樹脂4.1 不飽和聚酯型與丙烯酸酯型光敏樹脂4.2 齒科材料與感光樹脂版4.3 肉桂酸酯型光敏樹脂4.4 疊氮型光敏樹脂5.重氮鹽感光材料與鄰偶氮醌正性光致抗蝕體5.1 重氮鹽感光材料5.2 鄰偶氮醌化合物與正性光致抗蝕劑6.薄膜光致抗蝕體與電子束抗蝕體6.1 薄膜光致抗蝕體6.2 電子柬抗蝕體第八章 聚烯烴與絡合負離子聚合(上)1.前言2.聚乙烯2.1 低壓聚乙烯2.2 中壓聚乙烯2.3 中、低壓聚乙烯的高效催化劑2.4 聚乙烯的改性3.聚丙烯3.1 單體純度與介質規(guī)格3.2 催化劑及其制備3.3 聚合方法3.4 聚丙烯的性能與改性第九章 聚烯烴與絡合負離子聚合(下)1.絡合負離子聚合反應與機構1.1 催化體系組分與定向指數1.2 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1.3 聚合反應與機構2.聚烯烴的環(huán)境劣化與穩(wěn)定化2.1 熱氧劣化與穩(wěn)定化2.2 光氧劣化反應與穩(wěn)定化2.3 抗銅穩(wěn)定劑3.其它聚鏟烯烴3.1 聚丁烯-13.2 聚a-甲基戊烯-1(TPX)3.3 乙丙共聚合與乙丙橡膠第十章 順丁橡膠與雙烯烴定向聚合1.前言2.順丁橡膠主要品種和其它聚丁二烯3.單體、介質與催化劑3.1 單體純度與介質規(guī)格3.2 催化劑及其制備4.聚合方法4.1 基本配方與聚合條件4.2 加料順序與條件控制5.聚合反應與機構5.1 影響定向指數的因素5.2 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第十一章 丁基橡膠與正離子聚合第十二章 活的高分子與負離子聚合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關于橡膠彈性,等從熱力學基礎來分析橡膠的未拉伸狀態(tài),認為就是高熵狀態(tài)。同年應用統(tǒng)計力學原理計算了長鏈分子拉伸與未拉伸時末端距的幾率,并在1938年提出粘彈性能的松弛公式與機械模型。自提出關于高分子溶液混合熵的“體積一分數”公式,進一步提出排斥體積效應與溫度B的概念。1949年他又提出高分子溶液中關于摩擦性質的理論。在高分子鏈自由走動末端距概念的基礎上,得出分子有效體積與自由卷曲末端距之間的定量關系,從而發(fā)展為“平均場理論”。四十年代以來,對于高分子溶液的統(tǒng)計熱力學研究及高分子構型與構象的統(tǒng)計力學研究,使高分子溶液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在四十年代已把當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大體上分為兩類:一是從縮合反應得到的縮聚高分子;另一是從加成反應得到的加聚高分子,加聚高分子的蓬勃發(fā)展成為這個時期的主要內容。

編輯推薦

《高分子合成化學(上冊)(化學卷)》是中國科學技術經典文庫·北京大學百年化學經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高分子合成化學(上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