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血青年到地學大師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徐冠華 編  頁數(shù):572  

前言

涂光熾院士是國內外著名的礦床學家、地球化學家、我國地球化學學科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的杰出領導人,為研究所和學會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他曾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達15年之久,為繁榮地球科學、開拓學部工作新思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涂光熾院士的一生是一位熱情的愛國者、卓越的科學家和杰出的科技領導者的一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和地球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地球化學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的卓越貢獻。今年是涂光熾院士誕辰九十周年。為深切紀念和緬懷涂光熾先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編撰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涂光熾的科技貢獻、創(chuàng)新精神和崇高人格魅力的圖傳、文集和傳略。這些圖傳、文集和傳略,以生動、樸實的文字,真實、直觀和形象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了出身書香門第的涂光熾在青年時代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為民族和國家振興勤學本領;突破重重阻撓,回歸祖國的傳奇經歷和愛國情懷。再現(xiàn)了涂光熾院士七十年如一日鐘情于我國地質礦產事業(yè),足跡踏遍祖國山川,以國家需要為己任,將自己的學識才智奉獻于地球科學事業(yè)和國民經濟建設的科技工作歷程;矢志育英,言傳身教,培養(yǎng)優(yōu)秀科技人才的匠心;睿智的戰(zhàn)略眼光和高超的領導藝術。映照出涂光熾院士一生坦坦蕩蕩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嚴嚴謹謹做學問的高尚品格。記載了涂光熾院士不畏磨難,長期頑強與病魔做斗爭,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他與戰(zhàn)友、同事、同學、師生和家庭成員的濃烈友情、親情,也一一躍然紙上。留得英名在,青史永傳揚。涂光熾院士雖然已離開我們,但他主持完成的眾多科技成果、提出的一系列有關礦產資源和地球化學的觀點和理論,鑄就了我國地球科學史的一座座豐碑?,F(xiàn)出版這些圖傳、文集和傳略,以紀念他誕辰九十周年,緬懷他的思想、精神和品德,永遠激勵我們在科研和人生道路上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奮進!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邀請我為《涂光熾院士圖傳》、《從熱血青年到地學大師——紀念涂光熾院士九十誕辰文集》和《光盈大地熾心玉質:涂光熾院士傳略》一并作序,我欣然命筆,也借以表達我對涂光熾院士深深的緬懷之情。

內容概要

本文集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為熱血青年;第二部分為地學大師;第三部分為學界楷模;第四部分為育才巨擘;第五部分為永恒的記憶;第六部分為親友的思念。    本文集可供地學領域的科技人員和有關高等院校的師生閱讀。

書籍目錄

序熱血青年地學大師學界楷模育才巨擘永恒的記憶親友的思念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在涂光熾先生九十誕辰之際,回顧他一生對于我國地學科學尤其是地質科學方面的貢獻,對于我們生者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地學科學工作者非常必要。涂光熾先生在地質學方面的貢獻之大,有目共睹,這里不多敘述。下面,我從一個側面來說明他為什么會在科學研究方面有如此重大的貢獻,他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源在何處。我和他雖然都是南開中學和西南聯(lián)合大學(簡稱西南聯(lián)大)(清華大學部分)畢業(yè)的,但我們在校時并不相識,因為我比他高兩班。我們的相識還得從我們同船歸國說起。1949年,我這個離開祖國多年的游子,聽到新中國誕生的喜訊,并接到老師趙九章先生和涂長望先生邀請我回國工作的信件,我很快決定回國,一心想將自己所學的一點大氣科學知識報效祖國。經過多方努力,我和一百二十多名海外學子沖破重重阻撓,終于踏上了返回祖國的征程。那是1950年8月底吧,我和我的妻子馮慧也在美國洛杉磯港登上了美國的“威爾遜總統(tǒng)號”輪船,取道浩瀚的太平洋奔向祖國。歸心似箭的海外赤子們心潮澎湃,憧憬著祖國、北京、家鄉(xiāng)……?!巴栠d總統(tǒng)號”船艙分兩種,一種是男女分住的統(tǒng)艙,據(jù)我所知,住高等艙的中國人有趙忠堯先生等。高等艙和統(tǒng)艙乘客活動空間是分開的。統(tǒng)艙乘客的主要活動空間是大甲板。剛上船的時候,我們這一百二十多名的年輕海外學子大多互不相識,對祖國的情況也不甚了解。盡管大家都是從海外學成歸國,懷著一顆赤誠報國之心,但彼此之間不知如何溝通,都期待出現(xiàn)能把大家凝聚到一起的活力。就在這個時候,涂光熾出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在大家之問起到了捏合元素的作用,成為促進大家團結的活力。一開始,他熱情地組織“Party”,倡導大家一起喝飲料、聊天、唱歌、跳舞,交談家鄉(xiāng)聽聞,交流鄉(xiāng)友情誼。他不但能言善辯,還很有組織能力,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他的幾次“Party”感召下,我們這一百多名海外赤子自然而然地相識了,認了老鄉(xiāng),交了朋友,好像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了。交談中,他向大家介紹國內的各種情況,如祖國需要多種學科的科學人才、開國大典的盛況……。我當時很奇怪:他怎么知道祖國那么多的情況?他為什么那么平易近人、善于組織、善于親近大家?

后記

2010年2月14日是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原主任涂光熾院士九十周年誕辰紀念日,出于對涂光熾院士的真誠敬仰和深切緬懷之情,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的部分院士提出希望撰寫并出版《從熱血青年到地學大師——紀念涂光熾院士九十誕辰文集》(簡稱《文集》),以抒發(fā)對他深情的懷念和永久的追憶。這個提議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以及地球化學所、廣州地球化學所的大力支持。在工作開展之初,就成立了以徐冠華院士為主編,歐陽自遠院士、原地學部辦公室主任孟輝同志為常務副主編,孫鴻烈、孫樞、秦大河等院士以及劉叢強、范蔚茗兩位前所長為副主編的編委會,領導開展了有關工作。2008年6月21日編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確定了《文集》的宗旨、內容框架、征稿要求和進度安排,成立了宋云華、袁牧紅、倪集眾和朱瓊組成的《文集》編輯組,出版工作正式啟動。兩年來,在主編徐冠華院士的領導下,編輯組做了大量、細致的組織工作,兩次進行征稿,通過各種途徑廣泛聯(lián)系約稿,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討論確定每篇文章一般配有1~2幅照片,以使《文集》更加生動豐富。特別是編輯組的宋云華同志為了確?!段募焚|量,認真負責、夜以繼日地進行組稿、編輯和加工工作,編委會的涂勘、丁抗等同志,積極聯(lián)系國外友人,組稿撰寫紀念文章?!段募返某霭?,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并提供出版經費,地球化學研究所的李加田同志幫助催稿、組稿和提供部分照片,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曹裕波同志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劉家軍同志幫助聯(lián)系作者、催稿。廣大地學科技工作者在得知將組織出版《文集》一事后,積極響應,涂光熾院士在國內外的老朋友、老同事、學生、親友、鄰居以及科研與教學部門、生產和企業(yè)單位的同事,踴躍撰寫紀念文章。為了使《文集》更具有完整性和歷史的真實性,保留了一些作者特別是已故作者對涂光熾院士的回憶文章,編輯組從《開拓·創(chuàng)新·奮進——慶賀涂光熾教授從事地學工作五十周年》中選用了1篇文章,從《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慶賀涂光熾院士從事革命和地球科學工作60周年暨80華誕》中選用了6篇文章,充實到《文集》之中?!段募饭彩者x了176篇文章,多角度、多層次展示涂光熾院士的整體風貌。《文集》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涂光熾院士如何從一位熱血青年成為地學大師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科學大師與學界楷模的光輝形象。感謝《文集》的各位作者,你們奉獻了珍藏在心中對涂光熾院士的敬仰和緬懷;感謝科學出版社和責任編輯謝洪源、宋云華同志的辛勤工作,使《文集》得以早日面世;感謝所有為《文集》做出貢獻的人們,歷史不會忘記!

編輯推薦

《從熱血青年到地學大師:紀念涂光熾院士九十誕辰文集》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從熱血青年到地學大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