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分子技術實驗指南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美)塞爾文 等主編,羅建紅 主譯  頁數(shù):489  譯者:羅建紅  
Tag標簽:無  

前言

  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科學發(fā)展的必然以及技術條件的漸臻完備,興起了以研究活細胞大分子為目的的單分子研究,有人稱之為單分子生物學(biology in singulo),它是21世紀生命科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前景非常廣闊?!  秵畏肿蛹夹g實驗指南》就是為了滿足這一客觀需要而出版的,它涵蓋了相關的各項技術,是世界范圍內(nèi)第一本較全面介紹單分子技術的技術手冊專著。它的特色是:①內(nèi)容新穎,都是最近幾年的實驗資料和經(jīng)驗總結;②內(nèi)容翔實,都是各實驗室自己做過的實驗資料;③有一定的理論闡述,主要見于各章的概論部分。所以,這本手冊將會幫助有關科研人員較快地掌握和運用單分子技術;另外,閱讀各章節(jié)前面所寫的理論引言,對于我們理解單分子行為也有所裨益。  單分子研究對于我國的基礎科學,特別是生命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推進我國的科學、技術發(fā)展也會有長遠、持久的作用。《單分子技術實驗指南》中譯本的問世,一定會對我國單分子研究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內(nèi)容概要

生命過程的單分子研究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常常清晰并令人驚奇地揭示出生物大分子的精細工作。本書在世界范圍內(nèi)首次較全面地介紹廠單分子研究技術,主要涉及兩大類技術,一是熒光成像和光譜學技術,二是基于力學的操作和檢測。全書共分21章。第1章對單分子技術的發(fā)展做了回顧和展望,其余20章均以技術為主題,除扼要介紹相關理論外,主要是結合具體的研究實例較詳細地介紹實驗方法。本書語言清晰易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本書不僅對單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更重要的是對那些想要在單分子領域做些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及其他研究者也將會是極大的幫助。

書籍目錄

中譯本序前言第1章  單分子生物學的新時代第2章  采用全內(nèi)反射顯微鏡的單分子熒光共振能量轉(zhuǎn)移技術第3章  在體和離體條件下用單納米精度的熒光成像技術觀察分子馬達的第4章  熒光探針共定位:具有納米級分辨率的精準定位第5章  交替激光激發(fā)的單分子檢測第6章  采用偏振全內(nèi)反射熒光顯微術觀察單分子的取向和旋轉(zhuǎn)第7章  單分子水平的活細胞基因表達的成像第8章  活細胞內(nèi)單個病毒的示蹤第9章  采用熒光量子點進行活細胞超敏感成像第10章  活體實時基因表達成像技術第11章  活細胞內(nèi)隨機信號轉(zhuǎn)導事件的單分子成像技術第12章  離體和在體的熒光相關光譜術第13章  采用光阱技術研究分子馬達的性質(zhì)第14章  高分辨雙光阱光鑷的差分檢測第15章  肌動球蛋白馬達的成像和納米操縱技術第16章  采用磁阱技術的單分子研究第17章  利用原子力顯微鏡進行多糖和蛋白質(zhì)的力學探測第18章  用納米孔技術進行核酸及DNA-蛋白質(zhì)相互作用的單分子研究第19章  無外部負載、具有高時空分辨率的單分子納米金顆粒示蹤技術第20章  基于表面的單分子檢測技術的進展第21章  液流牽張力分析法用于核酸一蛋白質(zhì)相互作用的單分子研究附錄  警示索引圖版

章節(jié)摘錄

  有高數(shù)值孔徑(NA)的物鏡一般用于單分子監(jiān)測,一個大的收集角度可以有效檢測到來自隨意取向的熒光團的光子。對于溶液中的μs-ALEX,油鏡頭(NA 1.3~1.45)提供最大的收集效率,但是工作距離有限(溶液中0~20μm)。高數(shù)值孔徑的水鏡(NA=1.2)提供大的工作距離(水中達到50μm)并減少相差(接近理想的點擴散函數(shù))。物鏡一般從顯微鏡供應商處訂購以確保兼容。  二色分光器  分光器的目的是讓激發(fā)光通過物鏡的后孔徑到樣品上并把發(fā)射光傳遞到檢測路徑。對于ALEX的應用,商業(yè)途徑得到的多色分光器(或者AOTF,見前文,調(diào)制部分,以及下文,毫秒級ALEX:在毫秒尺度監(jiān)測構象的動態(tài))用來保證幾條激光同時被反射和傳遞?! ★@微鏡臺和溫度控制  溶液中ALEX實驗不需要納米方位臺和帶馬達的臺子。一個xy方向的機械顯微鏡平臺用于放置樣品,它一般放置在一個5~100μl的小空間內(nèi),用一個打孔的塑料墊圈放置于兩個玻璃片之間構成。溫度控制通過冷卻或加熱設備實現(xiàn),或者通過商品化的溫度恒定的樣品室罩在顯微鏡外面?! 嶒灠濉 『芏嗲闆r下,熒光發(fā)射連到顯微鏡的下端口。這需要用一個帶有環(huán)形開口的和顯微鏡低口匹配的實驗板把顯微鏡提升30 cm,還需要光學臺上4個支腳。  發(fā)射模塊  離開顯微鏡的熒光通過下部開口到檢測模塊(圖5—4)。在顯微鏡的下部開口之后,一個針孔位于鏡頭的焦面上(這是桶形鏡頭,焦距的長度從制造商得到。通常,焦點接近顯微鏡的下部開口)。針孔就位于xy方向的定位器上并帶有一個微米尺,用來定位。這對第一次的校準很有用,探測器不需要針孔來校準。

編輯推薦

  本書介紹細胞生物學及其他相關領域重要的新實驗技術——單分子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重要理論意義及潛在的高科技應用價值,是國際上第一本較全面介紹單分子技術的技術手冊專著。本書適讀于相關領域研究生、教師及科研人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單分子技術實驗指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該書是同名圖書的翻譯本,原書是較為經(jīng)典的單分子技術指導書籍(當然目前為止該技術的指導書籍非常有限)。原版書籍價格高,對于語言上不熟悉的學者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難度相對降低。
    將此書與電子版原版對照看是不錯的方法。(個人覺得電子書看上去很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