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研究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科學  作者:王學輝  頁數(shù):176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一本專著。不是研究如何防止打群架之類的事,而是專門研究政府與市民社會關系、研究行政權與公民權關系的著作。以前研究這類問題的著作基本上都是從加強“管制”的視角展開的,是建立在政府與市民社會對立的平臺上,而本書確立的基本態(tài)度是遵循“善治”之路,尋求和諧行政法律秩序的建構。書中所用的資料都來源于現(xiàn)實中國的實踐?!  叭喊l(fā)性事件”不單單是一個概念。群,不過就是你我他;事件,一個故事而已。你我他的故事,我們都希望是個好故事,壞故事則希望它變好。簡單而美好的愿望,是這本著作產生的原因?! ∥乙惨恢毕嘈牛ㄓ小罢ā狈侥堋叭撕汀?。這個道理,一千年前講得通,一千年后也講得通。所以,對于群發(fā)性事件,我們首先要反思、檢討,要找出體制上、機制上的問題,要想辦法讓這些問題都“通”了。唯有這些問題“通”了,群發(fā)性事件才能“通”。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本書很大一部分筆墨都花在所謂的“長期緯度中的防范機制”上,就是希望把群發(fā)性事件置放于宏大的社會場景中,把群發(fā)性事件置放于流動的歷史長河中,一言以蔽之,就是把群發(fā)性事件的防范機制對應到如何實現(xiàn)“政通”的問題上?! ∧敲矗螢椤罢ā??在我看來,貌似玄而又玄的“政通”有這樣幾個標志:  第一,民富國強。當孔子周游列國時,見到衛(wèi)國人口增多了,孔子對冉有說:“庶矣哉!”冉有說:“即庶矣,又何加焉?”日:“富之?!比眨骸凹锤灰?,又何加焉?”日:“教之?!雹倏鬃邮前牙习傩盏摹案弧弊鳛橹握囊獎諄砜紤]的??鬃雍芏鄬W生中有一個最像孔子的學生叫有若,魯哀公因為缺錢想增加賦稅,便去問有若,有若反對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②可見,從古及今,民生問題的本質都在于最廣大的國民能掌握多少財富。如果藏富于民,民富而國強,政通人和就有了基礎或前提。反之,將國家作為財富的本體,藏富于國,甚至與民爭利,不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事件”倒成怪事了。

內容概要

  《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研究》是一本研究群發(fā)性事件的法社會學著作。對萌生于社會轉型時代背景之下,根植于依法行政初期階段土壤之中的群發(fā)性事件之研究,逃脫“管制”視角的窠臼,突破政府與市民社會對立的平臺是必然之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主義法治和民主政治、公共行政多重視角解讀下的群發(fā)性事件之防范需以社會治理結構的優(yōu)化、公民道德建設和法治建設為根基,在此之上進行輿情匯集分析機制、政府信息公開機制、治安聯(lián)動機制等制度性建設。唯此,始能達致政通人和,并遵循善治之路,構建出和諧行政法律秩序?!  度喊l(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研究》適合于政府部門從事相關公共事務的工作人員閱讀,也可供從事法學、社會學學習和研究的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王學輝,男,1965年生,漢族,四川人,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憲法與行政法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重慶市精品課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負責人,重慶市優(yōu)秀教學團隊——“行政法學”帶頭人。近幾年學術方向在行政法基礎理論、比較行政訴訟法和中國近代行政法制度。出版學術專著8部,教材及工具書1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40多篇,有8項學術成果獲得省部級及國家級科研、教學成果獎。近五年主持或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

書籍目錄

自序序言導論一、涉及群發(fā)性事件研究的相關理論闡釋二、社會轉型時期的群發(fā)性事件第一章 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概述一、“群發(fā)性事件”概念的研究目的二、“群發(fā)性事件”語詞形態(tài)的變遷分析三、“群發(fā)性事件”的時代背景分析四、作為法律概念的“群發(fā)性事件五、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的時間緯度第二章 國外群發(fā)性事件研究及借鑒一、國外群發(fā)性事件研究方法和經典理論二、群發(fā)性事件的觀察視角及其中的核心影響因素三、防范群發(fā)性事件域外經驗的借鑒第三章 多視角下的群發(fā)性事件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角下的群發(fā)性事件二、社會學視角下的群發(fā)性事件三、社會心理學視角下的群發(fā)性事件四、社會主義法治和民主政治視角下的群發(fā)性事件五、公共行政視角下的群發(fā)性事件第四章 長期緯度中的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一、社會治理結構的優(yōu)化二、以公民道德建設促進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的構建三、以法治建設促進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的構建第五章 短期緯度中的防范機制一、輿情匯集分析機制二、政府信息公開機制三、治安聯(lián)動機制后記

章節(jié)摘錄

  3.法治政府是誠信的政府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狈ㄖ握笳龅秸\實可靠、信守承諾,政府與公民關系由緊張對峙走向良性互動,由猜疑對抗走向信任合作。一個誠實守信的政府是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石,政府的誠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府的公信力,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又推動了群眾對政策的認同和接受,從而促進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執(zhí)行。這就要求政府所公開披露的行政信息應當真實完整,不能采用欺上瞞下的方式欺騙公眾,政府應當言而有信,政令不可朝令夕改。《行政許可法》第8條確認的“信賴保護原則”就是誠信政府的具體體現(xiàn)。  4.法治政府是能負責任的政府  在法治的傳統(tǒng)下,權力與責任歷來是不可分割的。法治政府意味著政府對權力行使的后果負責,如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卻不承擔責任就會助長行政權力的恣意而陷整個社會于責任危機中,并最終危及政府的存在。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權力,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政府必須對人民負責,必須回應社會和人民的正當要求并積極采取行動給予滿足,必須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道德責任、行政責任、訴訟責任和賠償責任。我國的行政監(jiān)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shù)纫幌盗兄贫劝才哦俭w現(xiàn)了對責任政府的追求?! ?.法治政府是高效的政府  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中復雜的公共事務必然要求法治政府是高效的政府。高效政府是指政府在履行行政責任的過程中,在注重社會公平的基礎上能夠積極回應公眾要求,以相同或更少的資源取得公共產出的最大化。效率和成本也是考量政府的重要因素。高效政府的建設要求改革行政體制、吸收科學的管理工具、完善監(jiān)督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等等?! 【C上分析,法治政府與中國社會轉型相適應是時代對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這樣的政府才能應對機遇與沖突并存的社會轉型。自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首次提出構建“法治政府”以來,政府的改革就一直圍繞著這一目標向前推進。

編輯推薦

  《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研究》是司法部2006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課題成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群發(fā)性事件防范機制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