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史占彪 編 頁數:329
前言
5·12汶川地震發(fā)生以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抗震救災心理援助領導小組,在第一時間派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奔赴災區(qū),并在隨后的心理援助過程中,先后在什邡、綿陽、綿竹,德陽,北川等地建立了7個工作站,設立心理援助輔導室20余個。在這個為災區(qū)民眾提供心理援助的平臺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們也作出了巨大貢獻。截止到2009年3月底的統(tǒng)計數字,曾在心理所每個站點工作過的志愿者1000余人,工作總量累計已達到15000余天。正是由于這些甘愿奉獻的志愿者的加入,心理所才取得了“先后開展震后心理輔導400余場次,干預高危人群12 000余人次,心理援助直接覆蓋了幾乎所有重災區(qū)的災區(qū)的人群”的成績。也正是由于心理學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災區(qū)群眾對心理學這門科學開始有了一定的了解,心理援助工作逐漸得到群眾和干部的接納和認可,民眾的心理重建意識整體上有了較大得提高。我曾三次到過災區(qū),廣泛地接觸過這些志愿者,親眼見證了他們的無私、熱情和奉獻精神,同時也看到了他們克服種種困難的勇氣。2008年的5~7月份,是心理援助的起步階段,天氣悶熱、缺糧斷水、蚊蟲叮咬、居無定所,條件極差。當時的志愿者們自己背著干糧,頂著接近40度的高溫,每天穿梭在災區(qū)群眾的帳篷中,時常工作12小時以上。盡管后來,心理所心理援助工作站給志愿者增加了一些食宿補貼,但這點資助對于絕大部分志愿者、特別是那些已經成家立業(yè)的志愿者們來說,無異杯水車薪。
內容概要
本書心理援助志愿者心血撰寫的災區(qū)工作歷史檔案,真實記錄了他們在那一段令人難忘的日子里的所視、所聞、所察、所思、所想、所悟、所獲、是一幅心理援助工作的原生態(tài)圖景?! ∷麄兊墓适麓砹擞赂?、質樸、善良、堅強、熱心的志愿者形象。他們超越了自身的苦悶和茫然,選擇了堅持與執(zhí)著,獲得了災區(qū)群眾的認可與信任,從他們的事故中,我們能感受到平凡后面的光環(huán),察覺到純粹的人性光輝。
書籍目錄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5·12心理援助叢書》序序故事1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故事2 2008,我與四川孩子在一起故事3 把愛灑遍蜀道故事4 感懷北川中學行故事5 德陽心理援助的96個日夜故事6 親歷什邡感受地震故事7 同擔悲傷·共克災害故事8 我在綿竹的日子故事9 洛水鎮(zhèn)心理援助印象故事10 救災重建從心開始故事11 成長在災區(qū)故事2 我們的卑微和偉大故事3 難忘川北之行故事4 志愿者初體驗故事5 難忘北川故事6 心理援助隨感故事7 重建的希望與力量故事8 赴川心理援助紀行故事9 遠離創(chuàng)傷的日子故事20 我的四川之行故事21 一段珍貴的經歷一生難忘的回憶故事22 那地、那人、那事故事23 生命如花故事24 志愿者之歌故事25 分享感動故事26 我們在一起故事27 將笑臉還給孩子們故事28 重建災區(qū)美好心靈家園故事29 暑期志愿者生活小結故事30 我的北川夢故事31 在地震災區(qū)的那些日子故事32 我的心理援助的學習之初路故事33 北川,我來了! 故事34 心靈的旅程故事35 通往心靈深處的志愿者之行故事36 感觸廢墟中的脈搏故事37 沉重的洗禮故事38 地震后心理援助感言故事39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故事40 助人助己故事41 記憶中的財富故事42 堅強、樂觀的洛水人故事43 善待生者故事44 生命的重量故事45 情緒色盤故事46 從福建到綿陽從同情到共情故事47 震后心理援助的踐行與思考故事48 難忘災區(qū)的五個月故事49 做志愿者原來如此幸福故事50 我的四川行故事51 心理重建的西西弗式生存故事52 把志愿者做到家故事53 我是一名志愿者故事54 人在北川故事55 志愿者之歌故事56 用心守護,和你在一起后記附錄志愿者名單
章節(jié)摘錄
故事1 幫助別人 快樂自己2008年7月以前,我是一名普通老師,2008年7月到四川后,我是一名普通的心理志愿者。赴川后,我一直在中科院心理所心理援助北川工作站工作,算起來我已經在工作站服務時間快一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啊,回想起這大半年來的志愿者生活,一時間思緒萬千,竟不知從何 一、“走后門"首次入川2008年5.12之后,我一直在關注四川的災情,一邊感嘆著上蒼的無情,一邊又在唏噓著人間的溫情。當我從電視里看到心理志愿者的身影出現(xiàn)在災區(qū)時,我的內心更加波動起來,我也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我也想到災區(qū)奉獻一把,我也想為災區(qū)人民盡一份力。帶著這樣美好的心愿,我投了簡歷到相關的心理援助機構,可惜一直沒有被篩選上,那一段時間我一直覺得心里挺遺憾的,但絲毫沒有減輕關注災區(qū)的熱情。轉眼到了七月份,我放暑假了。我又一次想到了要到災區(qū)去做一點事。剛好我們淮安的黃飛老師正在中科院心理所綿陽北川站做心理志愿者工作。我聯(lián)系上了他,請他幫我向站里老師提出入川的申請,看是否能給我一次到四川做志愿者的機會,終于在忐忑不安中接到了黃飛老師的電話,中科院心理所的老師同意了我的申請。沒有想到,這一次走了老鄉(xiāng)的“后門,’竟然可以成行了。沒有多想,趕緊收拾行裝,到學校請假。沒有想到的事,學校對我入川的事情竟然很不高興。現(xiàn)在想來,領導的考慮也是可以理解的。萬一你到災區(qū)出了事,學校怎么能承擔起這樣的責任?盡管學校領導反對,但是我還是堅持了自己到北川的想法。在我的執(zhí)著努力下,我于7月11日踏上了入川的旅程。從雙流機場到綿陽的路上,我想象災區(qū)是一派殘垣斷壁、荒涼凄清的景象,可沿途的景象讓我驚訝:青山依舊、古屋依舊、人依舊,三三兩兩的村民安靜地坐在防震棚前拉家常、論莊稼,半大的孩子背著竹簍趕著水牛悠然走在青青的田埂上,房前屋后飄著五顏六色的衣服,高高低低的水田里有農人在勞作,如果不是沿途許許多多的抗震救災標語提醒這是重震區(qū),兩個月前這里發(fā)生了8.0級地震,你會誤認為是穿行在如畫的江南鄉(xiāng)村。看來想象為虛,眼見為實,災區(qū)人民生產生活恢復如舊,在全世界人民的鼎力想助下,在13億同胞共同努力下,綿陽正在康復,綿陽人民也正在康復,我感到心情不再那樣沉重。終于到了綿陽,做好住進帳篷的準備,可是隊長告訴我們,今天在綿陽住下來,明天有中科院龍迪老師給我們志愿者進行工作前的培訓。聽了隊長的話,我感到心里有一絲失落。 7月13日,所有綿陽北川站的志愿者在工作站負責人史老師、付老師、辛老師的帶領下返回北川第三災民安置點,早上七點從西南科技大學準時出發(fā),我們坐的小面包車時而上山時而下山,時而八十度大轉彎,時而小心翼翼地駛過地震損毀的路段,我從窗口迫切地向外看去,終于越是靠近安縣臨時安置點房子損毀的越厲害,地震時滾落的巨石靜靜地躺在山腳、農田里??墒悄隳芟胂髥??這些巨石在兩個月前輕而易舉地碾平了山腳的房屋,糟蹋了莊稼,造成了成千上萬戶財散人亡的悲劇。在思緒飄忽間就到了安縣永安鎮(zhèn)躍進村六組北川災民第三安置點。8:30左右,太陽似乎被大山藏起來了,再看看我們的帳篷是一個3.7m×3.2m大小的塑料帳篷,帳篷里面已經墊高,又鋪上了紅磚,靠里邊的地上鋪上了棕墊用來防潮,棕墊上還有草席,帳篷的一角還有幾床前批志愿者留下的薄被,夏天常用的藥品。這就是我們志愿者住的帳篷。經過了解,我知道第三安置點臨時駐扎著268頂帳篷,人住1428人左右。所有人住的群眾全部來自北川縣受災最為嚴重的曲山鎮(zhèn)和漩坪鄉(xiāng)。每一個群眾的心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這將是我要工作、服務的地方了。1. 第一階段的工作:走訪群眾在安置點的生活是清苦而又忙碌的。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身開始在帳篷區(qū)里做走訪工作,晚上點在安置點的小溪邊上開會,為什么選在這里呢?原因有兩個:第一,帳篷里還很熱;第=,帳篷里坐不下二十多個志愿者。每晚例會的時候工作站的史老師、付老師就會坐下來和志愿者一起交流。對當天工作的討論、總結,給志愿者們做心理督導工作。每天例會時,所有志愿者都會拿上筆記本認認真真地記錄下當天的工作總結,同時也將老師那里反饋的專業(yè)知識消化到工作中去。史老師、付老師說:災區(qū)的人民創(chuàng)傷是非常深的,我們作為志愿者到這里來,不要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有些群眾的創(chuàng)傷也許是你駕馭不了的。要記住“傾聽就是治療,聆聽就是共情”,大家牢記老師的教誨,在工作中努力去實踐這個工作方針。我記得我在第三安置點接觸的第一個群眾是位婆婆,當我隨意走進那個乘涼的大篷時,看見一位婆婆正在認認真真地打毛線。我征得她的同意后坐在了她的身邊,隨便閑聊幾句之后,婆婆主動打開了話題說起了地震,邊說邊流淚。婆婆傷心的樣子讓我很心疼,我默默握住婆婆的手,遞過紙巾,靜靜地陪著她。此時此刻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我能做的就是認真地聽婆婆的述說,陪伴在她的身邊,陪著婆婆宣泄心中的傷痛,緩解她心中的痛苦。而這也正是我們心理志愿者工作的意義。每天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帳篷里時,大家總會不由自主地談到訪談工作,談到安置點里的感人故事,談到群眾對我們志愿者的熱情回應。大家一致認為我們的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2. 第二階段:管理帳篷小學生活在緊張忙碌中度過,很快我在帳篷區(qū)里認識了很多群眾,每次走在帳篷區(qū)里,很多大姐會熱情地和你打招呼。很快黃飛隊長服務期滿要回家了,他負責的帳篷小學急需一個接替的人手,黃飛隊長把我推了出來,他覺得我是老師,應該可以勝任這項工作,而我也愿意接觸、了解帳篷小學里的孩子們。就這樣我從訪談組到了帳篷小學組,我接管帳篷小學的時候,來上課的孩子接近120人了,說是小學,可是教學設備一無所有,學校就在群體乘涼的大棚子下,班級就是塑料薄膜間隔開的一塊空地。條件雖然苦點,可是孩子們還是愿意來簡易學校上課。而我們的志愿者老師們也會在帳篷班級里認真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班級從幼兒園到初中都有,課程從周一排到周六。孩子們的生活因為開設了體育、首樂、心理團體輔導課而豐富起來。剛開始孩子們搬來石頭作板凳,老師們則是全天站著給孩子們上課,(這種情況一直到“向日葵陽光夏令營”的公益組織給帳篷小學捐贈了170套桌椅之后才得到了改善),因為不隔音的原因,老師只好提高嗓門去講課,很多老師下課的時候嗓子都啞了,即使這樣,老師還是兢兢業(yè)業(yè)的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推陳出新的游戲、拼圖、繪畫等心理輔導活動,讓安置點的孩子們盡情地釋放心中的負性情緒。課越來越豐富,慕名前來就讀的孩子也就越來越多,甚至馬路對面的第一、二安置點的孩子,甚至附近街上的孩子都被吸引過來了。甚至有家長每天陪讀。看到開心處,家長們的臉上也會掛上一絲笑意。我們在開設帳篷小學,豐富安置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用心理學的眼光去篩查心理創(chuàng)傷重的孩子,我們的志愿者老師們利用傍晚的時間去進行家訪,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安置點的心理工作由孩子為著眼點而輻射到更多的群體,心理援助工作有效、深入地開展了起來。很快,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工作團隊得到了第三安置點指揮部、群眾的認可,看見我們行走在帳篷區(qū),老鄉(xiāng)們會主動和我們打招呼,嘴里連聲夸到我們志愿者是好人。去安置點食堂打飯的時候,食堂里的師傅總是給我們打上很多的菜,我們說要少一些,師傅就會關切地說:“要吃飽了,不然會想家的?!睆乃麄冑|樸的語言里我們體會到了被認可、被接納、被尊重的感覺。我們在第三安置點的工作由帳篷小學擴大到安置點的各個人群。每當我們走進一戶帳篷,我們總能看到接納、歡迎的眼神。我們與安置點的群眾關系越來越好了。7月20日,我所在的綿陽北川站團隊成員與“濟川情”志愿者組織、安置點群眾合辦了一臺“我們在一起”的聯(lián)歡會。在做好這些工作的同時,我站的領導決定在安置點深入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我們計劃將帳篷區(qū)268頂帳篷全部都走訪一遍,為需要心理關注的群眾建立咨詢檔案,以便于長期追蹤、干預。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當我們要去詢問每一戶口的家庭情況時,這是一個難以問出口的問題,同時又是必須了解的情況。為了能夠在每一頂帳篷里得到順利的溝通、交流。我們志愿者在進戶走訪前就將可能遇到的問題整理了出來,想出了每一個問題的婉轉問法以及需要回饋的方式。在做好充分準備之后,志愿者們踏上了帳篷區(qū)心理普查工作之路。
后記
有一種情感,它超越了人們得與失的界限、超越了自身的快樂與痛苦而存在。有一種精神,它淡化了席卷現(xiàn)實世界的物欲與索取,執(zhí)著于自身的追求和夢想。有一種美麗,它用最質樸的靈魂,最平常的關系,詮釋出人間最燦爛的樂章。善良、純粹、良知和責任感,使命感,讓黑暗如地獄的天空升起一輪皎潔的明月,這是志愿者的奉獻,更是人性的光輝。一年來,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行動這個平臺上,1000多人次的志愿者不求回報,夜以繼日地奮戰(zhàn)在撫慰心靈創(chuàng)傷,促進心理康復,提升心理素質的災區(qū)第一線。一年來,為驅散災難在人們心中的陰影,志愿者們傾注了全部的心血與力量,凝集了所有的情感與智慧。與四川人民一起悲傷,一起落淚,一起感同身受地走過那傷心欲絕的5·12,一起邁向災后家園重建和心理重建的美好未來。一年來,面對著慘絕人寰的災難,面對無數絕望的心靈,心理援助志愿者們一次次燃燒著自己的情感——盡管每一次輔導過后都筋疲力盡,可是仍然義無反顧,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點燃一個個搖曳靈魂的心靈燭光。一年來,依靠中國心理學界的戰(zhàn)略部署和志愿者們的奉獻精神,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引領著心理援助工作在北川、綿竹、什邡、德陽等重災區(qū)艱難起步。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摸索;志愿者們用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推動著災區(qū)心理援助工作的向前跋涉。
編輯推薦
《用心守護:心理援助志愿者心情故事》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5·12心理援助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