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

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董治寶,屈建軍 主編  頁數:43  字數:65000  

前言

  庫姆塔格(維吾爾語意為“沙山”)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東部、羅布泊洼地以南、阿爾金山北麓,北鄰阿奇克塹谷,向東可延伸至甘肅境內敦煌的西部,南北最寬處達120km,東西最長為350km,大體介于90°庫姆27~94°52E和39°00~40°47N之間,面積約24 243km2(包括庫姆塔格沙漠主體22 785 km2,黨河以東的鳴沙山地區(qū)沙漠633km2,阿奇克谷地的零星片狀平沙地和沙丘地475 km2,以及庫姆塔格沙漠內部戈壁350 km2),為我國第四大流動沙漠(吳正,1987)。整個沙漠主體覆蓋在阿爾金山北麓的沖洪積石質傾斜平原和河湖相平原上,沙丘分布區(qū)從海拔2 000rn的山麓地帶逐漸降到海拔800rn左右的平原(或谷地),呈現出南高北低的地勢。在行政區(qū)劃上,庫姆塔格沙漠的主體部分位于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若羌縣的東部,在甘肅省主要分布于敦煌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以及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雖然該沙漠的“羽毛狀沙丘”近年來受到質疑(Dong et al.,2008),但庫姆塔格沙漠一直被認為是以其特有的“羽毛狀沙丘”而著稱,甚至被認為是全球最典型的“羽毛狀沙丘”發(fā)育區(qū)(夏訓誠等,2008)。在我國諸大沙漠中,庫姆塔格沙漠是自然條件最嚴酷者之一,所以以往對其科考和研究較少,所獲得的認識大都是基于航空像片或衛(wèi)星影像的判讀,自2004年以后才逐漸開始系統(tǒng)的研究(王繼和等,2005)。地貌圖是認識和研究沙漠最基本的圖件,可以宏觀地顯示風沙地貌類型、分布及其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所以,地貌圖是研究沙漠的必備圖件,對于科學考察來說,地貌圖又可以綜合反映科考成果。我國以往在主要沙漠的考察與研究中都曾編制過地貌圖,如《塔克拉瑪干風沙地貌圖》和《巴丹吉林風沙地貌圖》(朱震達等,1981;1992)等。屈建軍等(2004)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庫姆塔格沙漠羽毛狀沙丘形成機制”的資助F,曾編制出版了《1:50萬庫姆塔格沙漠圖》,填補了庫姆塔格沙漠專題圖的空白。由于該圖比例尺較小,所以反映內容不夠詳細,對深入研究庫姆塔格沙漠風沙地貌成因和演變規(guī)律稍嫌不足。2006年,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編號:2006FY110800)正式啟動,該項目下設地質、地貌、土壤、氣候、植被、動物、測繪和綜合等九個專題組。《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被列為地貌組的基本內容,于2007年9月著手編制。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完成編圖工作。本說明書是《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編制工作的全面總結,其目的有二:一是幫助讀者在使用《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時對圖有更深入的理解;其二是為沙漠地貌圖的編制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積累。  本圖由中國科學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董治寶和屈建軍主編,陸錦華、錢廣強、羅萬根、王訓明參與編圖,計算機制作由甘肅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周全斌和王秀梅完成。

內容概要

1:35萬《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選用的地理基礎底圖為20世紀70年代的1:25萬地形圖,并以1:10萬地形圖作等高線和其他重要地理內容的補充。專題內容以2000~2007年的TM衛(wèi)星數據為主,部分細節(jié)內容以Google Earth影像資料作補充。地貌圖專題內容包含地貌類型、高度以及活動性等三層信息。地貌類型包括風成地貌、流水地貌、干燥剝蝕地貌、冰川冰緣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等五大類,其中風成地貌是重點表示的內容。風沙地貌共分為13種類型,用符號表示,沙丘高度通過分層設色表示,用箭頭符號表示沙丘移動方向。本圖對主要沙丘(高度一般大于10m)都是準確定位描繪,而對一些次要沙丘(高度一般小于10m)未作定位描繪,僅作示意。本圖盡量應用現代計算機制圖和數字化技術,對可以數字化的信息全部數字化,為研究庫姆塔格沙漠提供了豐富信息。

書籍目錄

前言1 編圖比例尺與要求2 編圖資料的使用  2.1 地理基礎底圖資料  2.2 專題內容資料3 編圖過程和技術方法  3.1 地圖投影選擇與數字地圖拼接  3.2 圖面配置設計  3.3 圖例系統(tǒng)擬訂  3.4 沙丘形態(tài)結構符號的編繪  3.5 各種地貌類型界線的編繪  3.6 半暈渲的繪制  3.7 計算機制作4 沙丘類型與分布  4.1 沙丘分類系統(tǒng)  4.2 各類型沙丘的分布    4.2.1 平沙地    4.2.2 灌叢沙堆    4.2.3 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    4.2.4 格狀沙丘    4.2.5 反向沙丘    4.2.6 新月形沙壟    4.2.7 復合橫向沙山    4.2.8 線狀沙丘    4.2.9 樹枝狀沙丘    4.2.10 復雜縱向沙壟和沙山    4.2.11 羽毛狀斑圖    4.2.12 星狀(金字塔)沙丘和沙山    4.2.13 復雜星壟狀沙山  4.3 沙丘高度及其分布5 風蝕地貌類型與分布  5.1 三壟沙雅丹 5.2 阿奇克谷地的零星雅丹 5.3 礫石體 5.4 戈壁6 庫姆塔格沙漠面積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分布在沙丘和戈壁灘的過渡地帶,沙丘處于主風向的上方,在風力作用下,戈壁灘上形成片狀或條狀積沙,如在沙漠西部長蛇溝附近和東部敦煌~格爾木公路東側均有面積大小不等的平沙地分布?! 。?)分布在沙丘區(qū)與山地交界處,特別足當沙丘前移方向與低矮山地形成的缺口一致時,沙丘前移導致平沙地的形成。然后逐漸有沙丘發(fā)育。另外在比較開闊的山間谷地,當處于沙丘前移的下風向時,也會堆積形成平沙地。再則風沙流翻越低山殘丘,在低山殘丘的背風坡,如海子灣,靜風沉積也出現許多平沙地。多壩溝、卡拉塔格山谷及其背風坡均有平沙地分布?! ?.2.2 灌叢沙堆  灌叢沙堆多數發(fā)育在沙質平原和戈壁灘上(圖7),當有耐旱的低矮草灌叢植被生長時,在風沙吹揚時,沙子在灌叢基部逐漸堆積,形成一堆一堆的、近似圓形或橢圓形的小丘,相對高度不大,一般在1m左右,高者可達3~5m左右,因此,灌叢沙堆多為半固定狀態(tài)。其面積約1807km2,占全沙漠面積的7.45%。灌叢沙堆大多沿古河道、古湖岸線分布,因為這些地帶地下水比較淺,可以維持一定的低矮植被生長。因此,在庫姆塔格沙漠及其鄰近地區(qū)。灌叢沙堆主要分布在沙漠北部邊緣和阿奇克塹谷,南湖綠洲西頭溝下游和玉門關遺址附近以及西湖湖積平原上?!  ?/pre>

編輯推薦

  《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盡量應用現代計算機制圖和數字化技術,對可以數字化的信息全部數字化,為研究庫姆塔格沙漠提供了豐富信息。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