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的文化記憶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楊振之  頁數(shù):29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的生命來自歷史,我們現(xiàn)今獲得的一切都來自歷史。在我們還未存在的某個遙遠的時代,我們現(xiàn)在的一切就早已注定了。當我們經(jīng)過每一天、每一分鐘的時候,當朋友問我們“我們正在干什么的時候”,這個“我們”正在經(jīng)歷著的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和“正在干什么”的瞬間就成為了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追問今天做了什么和追問歷史是什么具有同樣的價值。我們既來自歷史,又活在歷史之中。歷史像一支無形的大軍,時時向我們所處的現(xiàn)在的每一個時刻緊逼,我們每時每刻都不得不丟失堡壘,直至向它奉送出整個生命。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斷成為歷史。歷史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感到歷史正向我們襲來時,我們時時感到惶恐和不知所措。人類在偉大的歷史面前是渺小的;但渺小的人類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對歷史的吸納和抗爭,又顯示出人類的偉大。因為歷史畢竟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歷史是人類的歷史。當我在寫《風景的文化記憶》的時候,我們又一次被拋到歷史的荒野上,歷史的鐘聲為我們敲響,歷史的洪流穿越遠古的冰山向我們涌來,我們不再是旁觀者,我們又投身到歷史之中。我們在尋求歷史的公正。人類在不斷扼殺自己優(yōu)秀人物的同時,又接連推擁出自己的偉大英雄。我們常常感到,歷史是寬容的。歷史是值得信賴的審判者,它審判人類一切善行與惡行,它使人最終相信:人類盡管勾心斗角,干盡了邪惡壞事,人類終究是偉大的,歷史終究是美好的。認識歷史是異常艱難的。歷史對研究者來說,首先呈現(xiàn)在面前的,是一條巨大的深長的黑洞,里面什么都看不清,你借著尸骨的白光摸索前進,有的人由于害怕退了出來,有的人永遠在黑洞里摸索尋找,而你也許終于走了出去。但外面仍沒有光明。那里到處是層巒疊嶂的山峰,黑云罩住峰頂,云霧繚繞山間,你無法辨明前進的路徑。當你終于站到峰巔的時候,天宇頓開,一片光明,四周廣袤的原野為你展開。往后看,那里遍布著祖先的小木屋;往前看,那里陽光燦爛,開滿鮮花。歷史智慧是一種堆積的文化成果,隨著歷史的演進,歷史智慧堆積得越來越豐厚,如同大江大河的沙洲積淀一樣。越到后來,人們能夠打撈和吸取的智慧就越多。我常常游歷于山水之間,打撈著歷史和文化的碎片。我知道這種打撈也許是徒勞無益的。離“真實”的歷史差了好長的距離。其實,歷史不僅僅是文獻的記載,不僅僅是考古學家從地下挖出來的記憶?;畹臍v史賦存在山水之間,賦存在人們的傳說中。從山水文化的賦存中,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歷史,一種后來的人們所希望看到的歷史,所希望領略到的文化。也許這就是后人的歷史文化心理,這種歷史文化心理代表了市井百姓對歷史的價值判定。顯然,它與歷史學家、當政者的歷史價值判定是有所不同的。難道這不是歷史?難道這不是文化?山水文化是活著的文化。它以特定的形態(tài)附著在山水之中,與特定的地質(zhì)特征、地貌特征、地理現(xiàn)象相連,在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中生長。所有的風景都是歷史的風景,所有的風景都是文化的風景。大自然的風景鐫刻著歷史的年輪,建筑和人們的生活承載著人類的記憶。我是以旅游規(guī)劃者的視野來審視這些特征的。白天在考察、在訪談、在規(guī)劃景區(qū),夜晚就打撈著這些文化的碎片。這種思考往往將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建筑等學科進行綜合考察,最后發(fā)現(xiàn),也許這樣的視野更廣,更接近老百姓的文化心理。于是,就把它們記錄了下來。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旅游策劃、規(guī)劃專家楊振之原創(chuàng)的科考散文、隨筆,是作者多年來在旅游考察途中辛勤采擷的結晶。書中插圖多為作者第一手拍攝資料,圖文并茂。書中內(nèi)容多以四川、西藏、湖南、陜西、甘肅、貴州等地景區(qū)、村寨、寺院和少數(shù)民族民俗文化為對象。作者從貼近百姓視野的角度,把僵硬的歷史化為鮮活的文化,視角獨特,觸點很深。    適合散文與隨筆愛好者、文化與旅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楊振之,生于1965年4月,重慶市人。國內(nèi)著名旅游策劃、規(guī)劃專家,四川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旅游規(guī)劃與景區(qū)管理系主任,旅游管理、文化遺產(chǎn)與旅游開發(fā)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中國休閑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成都來也旅游策劃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來也旅游規(guī)劃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為全國160個景區(qū)編制了旅游規(guī)劃策劃和項目論證。撰寫了《旅游項目策劃》《旅游原創(chuàng)策劃》《青藏高原東緣藏區(qū)旅游業(yè)發(fā)展及其社會文化影響研究》《中國后花園》等五部著作。著述成果達200萬字。在國內(nèi)原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形象遮蔽與形象疊加理論。前臺、帷幕、后臺理論,目的地營銷的“智慧之樹”模型、旅游策劃與后旅游策劃、旅游目的地與旅游過境地等理論。善于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素材,是我國旅游規(guī)劃專家中少有的善于將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營結合的典型。

書籍目錄

天國裸女九寨溝靜穆的羌寨疊溪古城在地震中沉沒尋找昆侖山青城訪仙都洪水記憶與都江堰的誕生三星堆的沒落雄關漫道走秦川陰平道懷古風雨劍門關悼龐統(tǒng)張良廟抒懷綿竹關遐思西山有蔣琬風云富樂山鋃鐺驛情滿望江樓青羊?qū)m到萬里橋草堂憶杜甫錦官城外武侯祠三蘇祠蘇東坡的瑞草橋情緣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難匹蒙山頂上茶游蜀南竹??图胰伺c洛帶古鎮(zhèn)黃龍溪古鎮(zhèn)四川這個地方靜靜的荔波海龍的故事游七星巖記廈門月夜夢境侗鄉(xiāng)讀高椅古村落拉卜楞寺之旅四方街的份量雪域的守望者跋

章節(jié)摘錄

天國裸女九寨溝過了弓杠嶺,不遠處就是“童話世界”九寨溝。位于岷山大山懷抱中的九寨溝,114個高山海子星羅棋布地分布在“Y”字形的山溝之中,與雪山、翠海、森林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九寨溝的靈魂是水。從雪山上流下來的清純的水,注入梯級式的高山湖泊,然后又從紅柳密林中漫溢而來,組成高瀑布、珍珠灘瀑布、諾日朗瀑布、樹正群海瀑布群,如此翠海疊瀑,逶迤數(shù)十公里,泉水流過之處,全是鈣華沉積物,在陽光的照射下,每個海子里的水頓時五光十色,華光流彩。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jié)看九寨溝的水,所呈現(xiàn)出來的色彩迥然不同,真是一步一景,步移景異。水景的色彩、聲音、動靜、節(jié)奏組合得如此完美的景點,在全世界也難得一見。天下的瀑布、泉水看得多了,到九寨溝之前,盡管九寨溝的水已美名天下,但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見她的美麗動人之處,以為只不過是在大山深處,流泉飛瀑組合得更完美,水質(zhì)更本色罷了。不管是大海的水,江河的水,還是小溪里的水,給人的快感多半是聽覺的,你置身于這樣的水的世界里,閉上雙眼,如同進入了交響樂的世界,所以許多人都以“樂章”一詞來形容水泉在大自然發(fā)出的聲音。

后記

《風景的文化記憶》在寫作過程中,對四川大學的國學大師、歷史學大師徐中舒、蒙文通、胡鑒明、馮漢驥教授,以及歷史學和民族學家冉光榮、李紹明教授,歷史學和考古學家林向、張勛僚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山海經(jīng)》研究的著名專家袁珂教授的觀點有所參照和引用,由于《風景的文化記憶》的文體所限,不能一一注明,謹在此深表謝意。學兄粟品孝教授曾為我提供了一些資料,在此表示感謝。我所考察的景區(qū)和各級地方政府在我做景區(qū)規(guī)劃、策劃和考察的過程中為我提供了大量的地方文化資料和史料,為我提供了許多幫助,由于涉及的地方較多,不能一一注明,《風景的文化記憶》算是對他們的感謝和回饋?!讹L景的文化記憶》不少篇章于1999年以旅游線路考察的專文形式發(fā)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叫《中國后花園》?!讹L景的文化記憶》一出,立即引起導游們的興趣,至今在他們的QQ群上都還在到處求購,可惜,出版后第二年就已售罄。正當我準備把這幾年新寫的游記和原來《中國后花園》的部分章節(jié)整理成新集子出版的時候,科學出版社成都公司的編輯陳夢找到我,希望我將平常所寫的游記收集成冊出版,并乘勢在科學出版社推出“來也思想庫”。《風景的文化記憶》就算是該思想庫推出的第一本著作。四川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的楊民老師,多次深入景區(qū)調(diào)查,為《風景的文化記憶》提供了都江堰景區(qū)、中巖景區(qū)、三蘇祠、峨眉山景區(qū)的照片,在此深表謝意。成都來也公司景觀設計師楊強專程為《風景的文化記憶》的拍攝了黃龍溪、洛帶等地的照片,在此深表感謝,同時綿陽市旅游局、蜀南竹海景區(qū)和三星堆博物館等單位也友情提供書中部分插圖,在此一并致謝。我的妻子李玉琴為我整理了部分考察照片,并為我提供了一些她拍攝的照片,感激之情難以言表。成都來也旅游策劃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來也旅游規(guī)劃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的同事們?yōu)槲易隽瞬簧佥o助性工作,四川大學旅游學院我的博士生及碩士生們王汝輝、趙婷婷、周坤、王進等人給了我大量幫助,讓我有集中的一段時間來最后完成這一書,也對他們的工作表示感謝。感謝科學出版社的編輯陳夢女士、美工陳思思女士為《風景的文化記憶》所付出的心血。就在《風景的文化記憶》正準備付梓的時候,四川汶川大地震于2008年5月12日爆發(fā),整個龍門山脈城市、村莊被夷為廢墟,震中正是羌族聚居區(qū),那是古史傳說中的昆侖山。許多羌寨被毀,都江堰等景區(qū)受損嚴重,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二王廟幾乎被震跨,李白故里清代建筑群大多垮塌。由于這次地震的影響,《風景的文化記憶》中所寫的部分景點也就成了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碎片。為了喚起人們的記憶,我又把以前寫的關于1933年疊溪大地震的文章收入《風景的文化記憶》中。

編輯推薦

山水文化是活著的文化。它以特定的形態(tài)附著在山水之中,與特定的地質(zhì)特征、地貌特征、地理現(xiàn)象相連,在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中生長?!讹L景的文化記憶》適合散文與隨筆愛好者、文化與旅游愛好者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風景的文化記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每個做旅游的人都有其獨特的視角,從朋友那里看到,很喜歡便也買了一本。楊老師的其他數(shù)目看來是理性的,嚴謹?shù)?,而這本書則充滿了對風景的喜愛和其中文化的理解,豐富的感性色彩。從他那細膩的筆觸中更多能從深層次學到他如何對待工作和怎樣把這樣的思路、這樣的美轉(zhuǎn)化為未來的景區(qū)當中去,還可以品味楊老師的文采。
  •   是一本游記散文,看了之后就算沒去過這些地方也對這個地方有所了解了,作者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旅游文化,很深刻,還可以了解很多歷史方面的知識
  •   風景的記憶需要有文化歷史內(nèi)容才能恒久。到過作者寫的一些地方,無專業(yè)的眼光和角度遜色多多,遺憾多多。這本書于我?guī)椭蟆?/li>
  •   感覺作者能寫出這本書應該是作者真實的游歷,以及真實的感受并融匯了真誠的態(tài)度,讀畢受益頗深,如此的游歷才有意義
  •   相信讀完后,對我的工作會很有幫助。
  •   大致瀏覽了下,確實不錯,值得擁有,就是包裝上有點小瑕疵
  •   經(jīng)朋友的推薦知道這本書~~~~ 旅游專業(yè)的書看過不少, 散文游記的書也看過很多,但是如這種以旅游專業(yè)的角度寫出的散文卻是第一次看到。作者為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為旅游資源進行評價,視角新穎,加之作者豐富的見聞和專業(yè)規(guī)劃的背景,是一本不錯的好書~~~~~~
  •   自己是學旅游的,也曾在山水之間體會到那種情感恣意迸發(fā)的感覺,這本書真實的紀錄了山水、文化以及洋溢期間的情感與思索,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在今后的生命中游歷山水之時,會別有一番風味!
  •   可以當做歷史書來看!一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