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何華 頁數(shù):296
Tag標簽:無
前言
20世紀50~60年代,是世界心理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時代。在現(xiàn)代信息科學(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tǒng)論)和語言學的推動下,認知心理學誕生了?,F(xiàn)代認知心理學以人類認知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類認知的內(nèi)部結構與過程,即知識獲得的內(nèi)部結構與過程,并與計算機進行類比。作為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它繼承和取代了行為主義,在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如實驗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等)迅速得到應用,并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認知心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當時,一些中國心理學家敏銳地看到心理學中的這一重大變化,并嘗試著用信息加工的思想研究漢字識別等。80年代初,認知心理學在中國內(nèi)地開始得到系統(tǒng)化傳播。當時,出國訪問歸來的學者以及應邀來訪的外國學者,向?qū)W術界介紹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在不同領域(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等)的研究成果,并在部分高校系統(tǒng)地開設“認知心理學”課程。中國心理學家對認知心理學的興趣,主要表現(xiàn)在:①理論方面,認知心理學有助于揭示人的認識過程的特點和內(nèi)部機制。認知心理學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強調(diào)人類認知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人的認知結構在獲得知識中的作用。這些看法對中國心理學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②應用方面,認知心理學重視研究高級的認知過程,如學習、問題解決、決策等,從而使心理學能走出實驗室的小天地,更直接地為社會服務;認知心理學與高新技術的聯(lián)系,也使人們向往著它的應用前景。近年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開始深入社會實踐的許多領域,特別是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探討教育、教學過程的新構想。認知心理學新近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是將思維意識與它相應的神經(jīng)心理活動聯(lián)系起來。這些進展在20世紀末期是處于領先地位的。而且,當前國際上認知心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正呈現(xiàn)不斷擴展的趨勢。由于與國外研究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吸收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但不能盲目照搬。未來,中國的認知心理學研究必將在世界占據(jù)重要一席,相信我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也必然處于世界前列。
內(nèi)容概要
作為20世紀世界科學標志性的新興研究門類.認知科學正改變著我們對人類思維和大腦的認識,許多基礎教育領域已要求學生對認知科學具備基本的理解。 本書研究了認知現(xiàn)象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和外部行為表現(xiàn),探討了認知現(xiàn)象的生理機制和生態(tài)化研究范式,并試圖將認知心理的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及時反映當代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突飛猛進的新進展。本書的特色在于,有選擇性地對特定主題的關鍵實驗進行深入探討,并收錄了相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在輕松掌握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之余,能擴展自己的專業(yè)眼界。 本書適合心理學、教育學、人工智能等專業(yè)的:大學生、研究者參閱。
作者簡介
何華博士,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認知神經(jīng)心理。參與和主持過多項省、市級課題,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篇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 第一章 知覺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知覺 第二節(jié) 知覺種類 第三節(jié) 面孔識別 第二章 表象、概念結構和記憶 第一節(jié) 表象 第二節(jié) 概念結構 第三節(jié) 記憶 第三章 語言和言語 第一節(jié) 心理語言學的發(fā)展簡史 第二節(jié) 語言和言語的結構及其運用 第三節(jié) 雙語現(xiàn)象 第四節(jié) 句及篇章 水平的理解 第四章 思維 第一節(jié) 概念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命題的記憶和加工 第三節(jié) 推理心理的研究 第四節(jié) 問題解決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造性思維 第五章 注意 第一節(jié) 注意模型 第二節(jié) 注意的加工過程 第三節(jié) 注意的類型 第四節(jié) 注意和知覺現(xiàn)象的結合研究——行為范式中的特征捆綁機制 第六章 數(shù)字和音樂的認知 第一節(jié) 數(shù)字認知加工 第二節(jié) 音樂能力 第三節(jié) 音樂:神奇的力量 第七章 元認知及其應用 第一節(jié) 元認知基本理論 第二節(jié) 元認知訓練第二篇 認知心理的生態(tài)學研究 第八章 認知心理的神經(jīng)基礎及臨床研究 第一節(jié) 意識的研究 第二節(jié) 研究技術和方法 第三節(jié) 腦的語言功能的研究 第四節(jié) 腦的開發(fā) 第五節(jié) 社會認知神經(jīng)科學 第六節(jié) 個體認知心理的神經(jīng)機制和臨床研究 第九章 認知心理的社會基礎研究 第一節(jié) 社會環(huán)境下的認知 第二節(jié) 社會知覺 第三節(jié) 人格與認知 第四節(jié) 思維風格與創(chuàng)造性人格 第五節(jié) 刻板印象 第六節(jié) 網(wǎng)絡行為研究 第十章 認知心理的文化基礎研究 第一節(jié) 文化的研究 第二節(jié) 哲學對文化和心理關系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文化、人格和認知的相互作用 第四節(jié) 應用研究簡介——影響廣告受眾認知心理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的研究 第十一章 認知心理學在人類認知發(fā)生、發(fā)展和教育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語言認知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特點的研究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知覺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知覺感覺是人腦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而知覺是人腦對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多種分析器聯(lián)合活動的結果,同時,語詞在其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普通心理學中知覺內(nèi)容的介紹使我們初步知道了知覺是個有趣的心理現(xiàn)象。但是我們的知覺過程是如何發(fā)生的呢?知覺實質(zhì)是一種什么心理現(xiàn)象呢?這是認知心理學要進一步研究的內(nèi)容。目前認知心理學將知覺看做是一種模式識別,是人腦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知覺既具有直接性,也具有間接性。知覺是將感覺信息組成有意義的對象,即在已儲存的知覺知識經(jīng)驗的參與下,理解當前刺激的意義。模式識別是認知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同時也是人工智能、神經(jīng)科學等學科所關注的課題。模式識別在計算機學科中又可被看做是技術。如基于文字識別技術的筆輸入計算機,它用筆輸入代替了鍵盤輸入,這樣就簡化了計算機操作,提高了效率。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關系形成的某種刺激結構。廣義地說,模式是刺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組合,因此,文字、語音等都可以是模式。木同的感覺通道上也都有其適宜的信息模式。 我們身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感知覺的對象。我們面對的對象有非常熟悉的、似乎是熟悉的和從未見過的。對于非常熟悉的對象,我們?nèi)绾沃X呢?大家會說靠記憶,不錯。比如,問你圖1—1中“何”字你為何認識,你會說腦子里有這個字。
編輯推薦
《新視野下的認知心理學》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由電腦控制的。那么我們是怎么用『腦』去看、去聽、去感知這個世界的?高興和悲傷的時候,腦在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認知心理學,為你揭示大腦工作的奧秘,探索智能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動作,多角度探討和揭示語言、學習、記憶、思維、情感、社會行為等腦的高級功能。認識腦,保護服,才能開發(fā)腦!改變大腦,改變世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