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實驗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閻旭東,徐國旺 主編  頁數(shù):255  

前言

  本書是根據(jù)教育部頒發(fā)的《高等工科學校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并結合理工科院校專業(yè)設置特點和一般物理實驗室設備儀器的實際情況,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內(nèi)容包括誤差及數(shù)據(jù)處理、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及設計性實驗等方面的39個實驗項目。按照60學時的教學計劃,結合各專業(yè)的特點和開放式實驗教學的要求,每個學生可以選做20個實驗?! ¢_設大學物理實驗課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物理實驗現(xiàn)象的觀測和分析,學習物理實驗知識,加深對物理學原理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從事科學實驗研究的初步能力;養(yǎng)成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勇于探索、堅韌不拔的鉆研精神及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德。本書在編寫上注重實驗原理的論述,對實驗項目中主要儀器的結構、性能、調節(jié)和使用作了較詳細的敘述,以適應開放式實驗教學的需要。  本書包含了大學物理教學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一線骨干教師多年從事教學實踐所積累的經(jīng)驗,是教學同仁們智慧的結晶。本書既涵蓋了大學物理實驗應用有的知識點,是開放式實驗教學的總結,教學實踐性及操作性強;又自成體系,在一些知識點和教學點上不乏創(chuàng)意和獨到見解。是一本理想的理工科大學物理實驗課教材,也是相關教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者的參考讀物和實驗指南?! ”緯砷愋駯|和徐國旺任主編,陳之宜、別業(yè)廣、陳義萬和楊昕任副主編。本書緒論、第一部分、實驗十二及十四由閻旭東編寫,第二部分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節(jié)及實驗七、實驗九由楊昕編寫,第二部分的第五、六節(jié)由楊曉艷編寫,實驗一、實驗八由江銘波編寫,實驗二、實驗三由楊濤編寫,實驗四、實驗三十一由閔銳編寫,實驗五、實驗二十一、實驗二十八由呂樺編寫,實驗六及附錄由張培林編寫,實驗十、實驗十九、實驗三十三由甘路編寫,實驗十一、實驗二十二由譚保華編寫,實驗十三、實驗十五、實驗二十、實驗二十七、實驗三十四由別業(yè)廣編寫,實驗十七、實驗十八由陳之宜編寫,實驗十六、實驗二十三、實驗二十四、實驗二十五及第五部分由徐國旺編寫,實驗二十六、實驗二十九、實驗三十、實驗三十二由陳義萬編寫。全書由閻旭東和徐國旺統(tǒng)稿、定稿。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工科學校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理工科院校專業(yè)設置的特點和實驗室的一般情況,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內(nèi)容包括誤差及數(shù)據(jù)處理、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方面的39個實驗項目。    本書注重實驗原理,教學實踐性強,講究開放式實驗教學,是一本理想的理工科大學物理實驗課教材,也是相關教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者的參考讀物和實驗指南。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部分  常用物理實驗儀器及實驗基礎知識  一、物理實驗室常用儀器  二、電磁學實驗基礎知識  三、光學實驗基礎知識第二部分  誤差分析及數(shù)據(jù)處理  一、測量與誤差  二、系統(tǒng)誤差與隨機誤差  三、不確定度  四、有效數(shù)字的概念  五、數(shù)據(jù)處理  六、實驗結果的計算機處理第三部分  基礎物理實驗  實驗一  長度與密度的測量  實驗二  氣墊導軌上測滑塊的速度與加速度  實驗三  彈性碰撞與完全非彈性碰撞  實驗四  轉動慣量的測量  實驗五  楊氏模量的測量  實驗六  波在弦線上傳播的研究  實驗七  液體表面張力系數(shù)的測量  實驗八  液體的黏性系數(shù)的測量  實驗九  示波器的原理與使用  實驗十  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  實驗十一  多普勒效應實驗測定聲速  實驗十二  滑線變阻器制流電路和分壓電路的研究  實驗十三  靈敏電流計的研究  實驗十四  靜電場的模擬  實驗十五  用電橋法測量電阻  實驗十六  電位差計的校準與使用  實驗十七  電子射線束的電偏轉  實驗十八  電子射線束的磁偏轉  實驗十九  霍爾效應  實驗二十  薄透鏡焦距的測量  實驗二十一  顯微鏡與望遠鏡放大率的測量  實驗二十二  用牛頓環(huán)測量透鏡的曲率半徑  實驗二十三  分光計的結構與調整  實驗二十四  用分光計測量三棱鏡的折射率  實驗二十五  用雙棱鏡測量光波的波長  實驗二十六  單縫衍射  實驗二十七  光柵的衍射  實驗二十八  阿貝折射儀的使用  實驗二十九  邁克耳孫干涉儀的調整和使用第四部分  近代物理實驗  實驗三十  密立根油滴實驗  實驗三十一  電子荷質比的測量  實驗三十二  光電效應測定普朗克常量  實驗三十三  弗蘭克-赫茲實驗  實驗三十四 光的全息實驗第五部分  設計性實驗  實驗三十五  重力加速度的測量  實驗三十六  壓力傳感器特性的研究及應用  實驗三十七  電表的改裝  實驗三十八  數(shù)字溫度計的設計  實驗三十九 光敏開關的設計附錄A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附錄B  物理實驗常數(shù)表

章節(jié)摘錄

  第二部分 誤差分析及數(shù)據(jù)處理  一、測量與誤差  1.測量與讀數(shù)  1)測量  將被測物理量與作為標準的物理量進行比較,求出被測物理量為標準物理單位多少倍的過程稱為測量。測量是實驗的基礎,是人們對物理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和特性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必然過程。測量所得物理量稱為測量量,它必須包括數(shù)值及單位兩個部分。  依據(jù)操作方法的不同,測量大致可分為如下兩類:  (1)直接測量。能從儀器量具上直接讀出測量量的測量稱為直接測量,用這種方法獲得的物理量稱為直接測量量。例如,用游標卡尺測量長度,用物理天平測量質量,用秒表測量時間等均屬直接測量,它們所獲得的物理量,如長度、質量和時間等均為直接測量量?! 。?)間接測量。依據(jù)某些物理原理(函數(shù)關系式),將可直接測量的物理量代入函數(shù)關系式進行計算才能獲得待測物理量的測量稱為間接測量。例如,圓周長的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測量(用單擺)等都屬于間接測量。  測量圓周長L須先直接測出圓半徑r,然后代入關系式L=2πr來計算。  測量重力加速度須先測出單擺的周期T及擺長L,然后代入關系式4π2L/T來計算。  2)讀數(shù)  從儀器或量具上獲取待測物理量的過程稱為讀數(shù),它是物理實驗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實驗的精確度有著一定的影響?! ∫罁?jù)獲取數(shù)據(jù)方法的差異,讀數(shù)有直讀與估讀之分?!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學物理實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