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跡遺址保護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秘書處 編  頁數:219  字數:326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培訓班  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同志們:  經過認真準備,《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培訓班今天正式開班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它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代表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對熱心支持并為培訓班的舉辦做出積極努力的河南省文物局、洛陽市人民政府、洛陽市文物局、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yè)委員會和龍門石窟研究院以及為培訓班提供資金資助的美國蓋蒂基金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大家知道,《準則》是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下,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也就是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組織古代建筑、考古、遺產保護和遺址管理等領域的中國專家,與美國蓋蒂保護所和澳大利亞遺產委員會的專家一起,在2000年共同編制完成的。它總結了中國文物保護事業(yè)半個多世紀的實踐經驗,立足于中國文物古跡保護現狀,同時吸收了國際保護科學發(fā)展的先進理念,成為一部具有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的文物古跡保護的行業(yè)規(guī)范?! 榱舜龠M《準則》的推廣應用,國家文物局與美國蓋蒂保護所合作,分別在敦煌莫高窟和承德避暑山莊開展了《準則》應用試點項目,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示范并檢驗《準則》的各項條款,驗證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時,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委托清華大學編寫了《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案例闡釋》,以實際工程案例逐條對照解釋《準則》的條文,示范《準則》在實踐中的應用,以加深對《準則》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加準確地實踐《準則》提出的保護原則。  七年來,《準則》已逐漸為廣大文物工作者所了解和接受,在各地的工作實踐中正在發(fā)揮作用??梢哉f,《準則》是中國文物保護事業(yè)發(fā)展中的一部重要文獻,體現了中國在文物保護領域的知識、理念、方法和技術上取得的新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相對于《準則》的編制,《準則》的推廣培訓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

內容概要

 2007年10月,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舉辦了《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培訓班。培訓采取了專家授課與實地考察、經驗介紹與學員交流相結合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書收錄了專家授課的提綱與學員交流的材料,以及培訓大綱和培訓班相關資料,并附錄了《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和《北京文件》全文?! ”緯m于文物古跡保護、維修、管理工作者及廣大熱心文物保護的愛好者參考、閱讀,并對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序一 在《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培訓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序二 在《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培訓班結業(yè)儀式上的講話 第一部分 培訓大綱和授課提綱 培訓大綱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特點(提綱)  文物建筑測繪 歷史的啟示——中國文物古跡保護的歷史與理論  關于考古遺址的保護管理問題(提綱)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guī)程(提綱)  文化遺產保護總體規(guī)劃的制定——案例研究:莫高窟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在文物建筑本體保護設計與施工中的應用及違背《準則》的案例分析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在遺產管理中的應用——以敦煌莫高窟游客與日常管理為例  古遺址保護工程實踐與《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案例闡釋(提綱)  關于文物保護工程管理現狀的思考(提綱)第二部分 經驗介紹 加強保護,科學發(fā)展——龍門石窟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經驗介紹 第三部分 交流研討 價值評估、文化線路和申遺定位——以歷史文化名城武漢考評和大運河遺產概念研究為例  中外合作殊像寺文物保護項目情況及保護與利用概念性計劃介紹  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監(jiān)測系統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在文物建筑保護設計中的應用——以垟坑石塔調查評估為例 考古遺址的保護實踐與《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從安徽六安雙墩一號漢墓的考古發(fā)掘及王陵區(qū)的保護談起  龍門石窟的監(jiān)測和保養(yǎng)維護——《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應用 對古壁畫修復工作的一點反思  在文物保護實際工作中踐行《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以成都商業(yè)街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遺址的保護為例  麥積山石窟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采取的相應措施  交河故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介紹 杭州余杭南山造像維修保護工程一期現場保護情況介紹 第四部分 培訓班相關資料 課程安排 教員名單 學員名單 會務組名單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培訓班學員調查問卷表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培訓班總結  The Report of the “Principl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Sites”Training Course附錄1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附錄2 北京文件——關于東亞地區(qū)文物建筑保護與修復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培訓大綱  第一章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概述  第一節(jié) 《準則》編制的目的  一、總結中國文物保護的實踐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是在中國文物古跡保護實踐積累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案例闡釋》指出:“中國近代的文物古跡保護的觀念和方法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在專業(yè)建筑師的主持下,整修了一批古建筑。50年代至90年代,保護、整修的項目大量增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若干值得探討的保護理論。目前通過總結經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物古跡保護理論,在大多數從業(yè)人員中取得共識的條件已經成熟。”  二、統一思想。解決文物保護原則的爭議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xù)性,使得長期以來中國的文物保護工作表現出更側重于實踐的特征。工匠的傳統和對古代偉大文明和文化成就的敬仰,造成了在古代建筑的維修中強調復原的傾向。對保護對象藝術完整性和藝術價值的關注遠遠超出了對其歷史價值和歷史信息保護的關注。20世紀30年代以后,以梁思成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了“整舊如舊”還是“整舊如新”的討論,促進了對文物保護理論的思考。但長期以來觀念上的分歧始終沒有得到統一,《準則》的一個核心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種對中國文物古跡保護在原則上的分歧,使其作為行業(yè)標準,而達到對文物古跡核心價值的保護。  三、制定中國文物保護的工作程序  保護程序是《準則》的核心內容之一,科學有效的程序是實現對文物古跡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保護,并保持其價值的延續(xù)性的保障。保護程序包括六個基本步驟:“依次是文物調查、評估、確定各級保護單位、制定保護規(guī)劃、實施保護規(guī)劃、定期檢查規(guī)劃。原則上所有文物古跡都應當按照此程序進行保護”。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跡遺址保護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