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辛金國 編 頁數(shù):356
內容概要
《新編審計學(第2版)》以民間審計(注冊會計師)為主線,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審計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巧,并注意吸收國內外審計理論的最新成果,以現(xiàn)行法規(guī)和最新的獨立審計準則為依據(jù),采用國際通行的“交易循環(huán)法”,在內容上,以注冊會計師實務為主,同時兼顧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內容。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新穎、實用性強。 《新編審計學(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學、審計學和財務管理專業(yè)以及有關經濟管理專業(yè)的教材,亦可作為在職審計、財務人員培訓用書及其他對審計有興趣的實際工作者參考。
書籍目錄
第2版序第1版序第1章 總論第1節(jié) 審計的產生和發(fā)展第2節(jié) 審計的本質第3節(jié) 審計的職能、任務和作用第4節(jié) 審計的分類第5節(jié) 審計假設第6節(jié) 審計環(huán)境第2章 審計準則和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第1節(jié) 審計準則概述第2節(jié) 政府審計準則第3節(jié) 獨立審計準則第4節(jié) 內部審計準則第5節(jié) 質量控制準則第3章 職業(yè)道德和法律責任第1節(jié) 審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第2節(jié) 審計法律責任第4章 審計目標和審計程序第1節(jié) 審計目標概述第2節(jié) 審計目標內容第3節(jié) 審計過程和審計目標的實現(xiàn)第4節(jié) 審計業(yè)務約定書和審計范圍第5章 審計計劃第1節(jié) 審計計劃概述第2節(jié) 審計計劃的內容第3節(jié) 審計計劃的制訂第6章 審計重要性和審計風險第1節(jié) 審計重要性第2節(jié) 審計風險第7章 內部控制及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第1節(jié) 內部控制概述第2節(jié) 調查和描述內部控制第3節(jié) 控制測試第4節(jié) 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第8章 審計證據(jù)與審計工作底稿第1節(jié) 審計證據(jù)第2節(jié) 審計工作底稿第9章 審計方法第1節(jié) 審計方法概述第2節(jié) 審查書面資料和證實客觀實際的方法第3節(jié) 審計抽樣第10章 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環(huán)境下的審計第1節(jié) 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對審計的影響第2節(jié) 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下的內部控制及測試第3節(jié) 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環(huán)境下的其他因素第11章 銷售與收款循環(huán)審計第1節(jié) 銷售與收款循環(huán)概述第2節(jié) 內部控制、控制測試和交易的實質性程序第3節(jié) 營業(yè)收入審計第4節(jié) 應收賬款審計第5節(jié) 壞賬準備審計第6節(jié) 其他相關賬戶審計第12章 采購與付款循環(huán)審計第1節(jié) 采購與付款循環(huán)概述第2節(jié) 內部控制、控制測試和交易的實質性程序第3節(jié) 應付賬款的實質性程序第4節(jié) 固定資產的實質性程序第5節(jié) 其他相關賬戶的實質性程序第13章 生產與工薪循環(huán)審計第1節(jié) 生產與工薪循環(huán)概述第2節(jié) 內部控制、控制測試和交易的實質性程序第3節(jié) 存貨審計第4節(jié) 營業(yè)成本審計第5節(jié) 應付職工薪酬審計第6節(jié) 生產循環(huán)相關賬戶的審計第14章 籌資與投資循環(huán)審計第1節(jié) 籌資與投資循環(huán)概述第2節(jié) 內部控制、控制測試和交易的實質性程序第3節(jié) 借款相關項目審計第4節(jié) 所有者權益相關項目審計第5節(jié) 投資相關項目審計第15章 貨幣資金審計第1節(jié) 貨幣資金概述第2節(jié) 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及其測試第3節(jié) 貨幣資金的實質性測試第16章 完成審計工作第1節(jié) 審查或有事項第2節(jié) 復核期后事項第3節(jié) 取得管理層聲明第4節(jié) 取得律師聲明書第5節(jié) 評價審計結果第6節(jié) 與治理層溝通第17章 審計報告第1節(jié) 審計報告概述第2節(jié) 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第3節(jié) 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第4節(jié) 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第5節(jié) 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第18章 其他鑒證業(yè)務及服務業(yè)務第1節(jié) 驗資第2節(jié) 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審核第3節(jié) 執(zhí)行商定程序第19章 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第1節(jié) 政府審計第2節(jié) 內部審計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總論 第1節(jié) 審計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政府塓計的產生和發(fā)展 ?。ㄒ唬┪覈畬徲嫷臍v史沿革 中國政府審計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期,皇家(政府)審計就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據(jù)《周禮》記載,西周(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已出現(xiàn)了帶有審計性質的財政經濟監(jiān)察上作,在中央政府設置的官職中,位于下大夫的“宰夫”一職,負責審查“財用之出入”,并擁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賞”的職權,雖然這個職位不高,但其從事的工作卻具有審計的性質,是我國政府審計的萌芽。其后,秦漢兩代都曾采用“上計”制度審查、監(jiān)督財務收支有無錯弊并借以評價有關官吏的業(yè)績,來決定賞罰的制度。隋唐時期在刑部之下設“比部”,使審計工作開始走向專業(yè)化、獨立化和司法化,對中央和地方的財稅收支實行定期的審計監(jiān)督。宋代設立“審計司”和“審計院”,這是我國審計機構定名之始。到了元、明、清三代未設專門的審計機構。明初,比部曾一度恢復,但不久即被取消,直到清末都未設置。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設立審計院,并頒布了《審計法》,南京的國民政府在1920年設立“審計院”,后改為審計部隸屬監(jiān)察院?! ≡谥袊伯a黨領導的二次革命戰(zhàn)爭中,1932年成立中央蘇區(qū)審計委員會,1934年頒布《審計法》,實行革命監(jiān)督制度。在陜甘寧、晉綏、山東等革命根據(jù)地,也有審計組織,也有相應的審計法規(guī)?! ≈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未設獨立的專業(yè)的審計機構,對財政經濟的監(jiān)督由財政、銀行、稅務等部門通過其業(yè)務在一定范圍內進行。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通過的《憲法》中,我國正式以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確實行審計監(jiān)督制度。憲法規(guī)定:國家設立審計機構,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進行審計監(jiān)督。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計監(jiān)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干涉。1983年9月15日,審計署作為國務院的一個部級單位正式成立。隨后又在縣級以上各級政府設置了各級審計機關。1985年11月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審計212作:的暫行規(guī)定》,1988年11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1994年8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因此,我國的政府審計就是20世紀80年代建立起來,并迅速發(fā)展和完善的?!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