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科學 作者:王金堂 編 頁數(shù):565
內容概要
本書是由活躍在骨科臨床第一線的骨干醫(yī)師及專家結合多年臨床實踐經驗,以及骨科醫(yī)學研究的基礎理論與新進展編著而成,主要針對骨科臨床常見病癥的病因及處理方法,著重從骨科理學檢查、骨折、手外傷、神經損傷、運動系統(tǒng)慢性損傷、骨與關節(jié)炎、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骨與關節(jié)結核、運動系統(tǒng)畸形、骨腫瘤及瘤樣病損、骨科常規(guī)操作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論述,內容具體翔實,查閱方便,實用性強?! ”緯m于各級醫(yī)院骨科臨床醫(yī)師、實習醫(yī)師及醫(yī)學院校學生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王金堂,男,陜西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教授、主任醫(yī)師,現(xiàn)任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醫(yī)院骨科主任,碩士生導師?,F(xiàn)兼任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分會委員,陜西省抗癌協(xié)會骨腫瘤分會主任委員,陜西骨科學會常委,陜西省醫(yī)學會脊柱學會常委,西安市顯微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美中國際創(chuàng)傷雜志編委,中華現(xiàn)代中西醫(yī)雜志編委,中華醫(yī)學實踐雜志常務編委。
書籍目錄
第一篇 骨科理學檢查 第一章 理學檢查原則與基本內容 第一節(jié) 理學檢查原則 第二節(jié) 理學檢查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jié) 各部位檢查法第二篇 骨科常見疾病 第二章 上肢骨折與脫位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肩部損傷 第三節(jié) 肱骨骨折 第四節(jié) 肘部損傷 第五節(jié) 前臂骨折 第三章 下肢損傷 第一節(jié) 股骨頸骨折 第二節(jié) 股骨轉子間骨折 第三節(jié) 股骨干骨折 第四節(jié) 髕骨骨折 第五節(jié) 脛骨平臺骨折 第六節(jié) 脛腓骨干骨折 第七節(jié) 踝部骨折 第八節(jié) 跟骨骨折 第四章 關節(jié)脫位 第一節(jié) 肩鎖關節(jié)脫位 第二節(jié) 肩關節(jié)脫位 第三節(jié) 肘關節(jié)脫位 第四節(jié) 橈骨小頭半脫位 第五節(jié) 髖關節(jié)脫位 第六節(jié) 髕骨脫位 第五章 脊柱脊髓損傷及骨盆骨折 第一節(jié) 寰椎骨折 第二節(jié) 寰樞椎旋轉半脫位 第三節(jié) 齒突骨折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傷性樞椎骨折 第五節(jié) 寰樞關節(jié)脫位 第六節(jié) 胸腰椎骨折 第七節(jié) 脊髓損傷 第八節(jié) 骨盆骨折 第九節(jié) 髖臼骨折 第六章 手外傷與斷肢再植 第一節(jié) 手外傷 第二節(jié) 斷肢再植 第七章 周圍神經損傷 第一節(jié) 總論 第二節(jié) 上肢神經損傷 第三節(jié) 下肢神經損傷 第四節(jié) 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五節(jié) 胸廓出口綜合征 第八章 運動系統(tǒng)慢性損傷 第一節(jié) 概論 第二節(jié) 肩關節(jié)周圍炎 第三節(jié) 腰肌勞損 第四節(jié) 狹窄性腱鞘炎 第五節(jié) 肱骨外上髁炎 第六節(jié) 髕骨軟化癥 第九章 頸、腰椎退行性疾病 第一節(jié) 頸椎退行性疾病 第二節(jié) 腰椎退行性病 第十章 非化膿性關節(jié)炎 第一節(jié) 強直性脊柱炎 第二節(jié) 骨關節(jié)炎 第三節(jié) 類風濕關節(jié)炎 第四節(jié) 風濕性關節(jié)炎 第五節(jié) 幼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 第六節(jié) 痛風性關節(jié)炎 第七節(jié)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第八節(jié) 銀屑病性關節(jié)炎 第九節(jié) Reiter綜合征 第十節(jié) 血友病性關節(jié)炎 第十一節(jié) 剝脫性骨軟骨炎 第十一章 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 第一節(jié)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第二節(jié) 慢性骨髓炎 第三節(jié) 化膿性關節(jié)炎 第四節(jié) 脊椎骨骨髓炎 第五節(jié) 跟骨骨髓炎 第六節(jié) 局限性骨膿腫 第七節(jié) 硬化性骨髓炎 第十二章 骨與關節(jié)結核 第一節(jié) 總論 第二節(jié) 脊柱結核 第三節(jié) 髖關節(jié)結核 第四節(jié) 膝關節(jié)結核 第十三章 運動系統(tǒng)畸形 第一節(jié) 先天性肌性斜頸 第二節(jié)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 第三節(jié)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第四節(jié) 特發(fā)性脊柱側凸 第五節(jié) 平足癥 第六節(jié)?。ㄗ隳福┩夥 〉谄吖?jié) 先天性手指畸形 第八節(jié) 先天性高肩胛癥 第九節(jié) 膝內翻與膝外翻 第十節(jié)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 第十一節(jié) 兒童枕頸部畸形 第十四章 骨腫瘤 第一節(jié) 骨腫瘤的診斷及病人的評估 第二節(jié) 骨樣骨瘤 第三節(jié) 骨軟骨瘤 第四節(jié) 軟骨瘤 第五節(jié) 成軟骨細胞瘤 第六節(jié) 骨巨細胞瘤 第七節(jié) 滑膜骨軟骨瘤病 第八節(jié) 骨肉瘤 第九節(jié) 軟骨肉瘤 第十節(jié) 尤文肉瘤 第十一節(jié) 多發(fā)性骨髓瘤 第十二節(jié) 非骨化性纖維瘤 第十三節(jié) 骨纖維結構不良(骨化性纖維瘤) 第十四節(jié) 纖維異樣增殖癥 第十五節(jié) 骨囊腫 第十六節(jié) 轉移性骨腫瘤第三篇 骨科常規(guī)操作 第十五章 骨科常規(guī)操作 第一節(jié) 石膏固定技術 第二節(jié) 牽引技術 第三節(jié) 夾板及支具 第四節(jié) 骨折手法復位技術 第五節(jié) 關節(jié)穿刺術 第六節(jié) 骨外固定器及其應用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理學檢查原則與基本內容第一節(jié) 理學檢查原則一般按視診、觸診、動診、量診順序進行。1.先健側后患側,有健側作對照,可發(fā)現(xiàn)患側的異常。2.先遠處后患處,否則由于檢查引起疼痛,易使病人產生保護性反應,難以準確判定病變的部位及范圍。3.先主動后被動,先讓病人自己活動患肢,以了解其活動范圍、受限程度、痛點等,然后再由醫(yī)生做被動檢查;反之,則因被動檢查引起的疼痛或不適而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4.充分顯露、兩側對比充分顯露檢查的部位是為了全面了解病變的情況,也便于兩側對比,即根據兩側相同的確切解剖標志,對病人進行比較性檢查,如長度、寬度、周徑、活動度、步態(tài)等。5.全面、反復、輕柔、到位(1)全面:不可忽視全身檢查,不能放過任何異常體征,以防止漏診。(2)反復:每一次主動、被動或對抗運動等檢查都應重復幾次,以明確癥狀有無加重或減輕,及時發(fā)現(xiàn)新癥狀和體征。(3)輕柔:檢查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盡量不給病人增加痛苦。(4)到位:檢查關節(jié)活動范圍時,主動或被動活動都應達到最大限度。檢查肌力時肌收縮應至少5秒鐘,以明確有無肌力減弱。第二節(jié) 理學檢查的基本內容骨科體檢除望、觸、叩、聽四診外,還有特殊的關節(jié)活動度及肢體的測量。檢查時必須注意:①檢查部位須暴露充分,檢查時應有家屬或護士在場陪伴,尤其對異性的檢查,并需顯露健側作為對比;②要有適當?shù)捏w位;③應有良好的光線。(一)望診(inspection)觀察步態(tài)有無異常,患部皮膚有無創(chuàng)面、竇道、瘢痕、靜脈曲張及色澤異常,脊柱有無側彎、前后凸,肢體有無畸形,軟組織有無腫脹及腫物,與健側相應部位是否對稱。(二)觸診(palpation)觸查病變的部位、范圍,腫物的大小、硬度、活動度、壓痛,皮膚感覺及溫度。
編輯推薦
《骨科手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