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艾紅 編 頁數(shù):393
內容概要
現(xiàn)代電子技術的進步,使超聲醫(yī)學得到飛速發(fā)展,成為臨床各科在診斷和治療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其I臨床價值愈顯重要,尤其是超聲診斷設備已普及到基層醫(yī)院,超聲檢查范圍也幾乎囊括所有器官,因此擁有一本內容全面的診斷手冊對超聲科醫(yī)師來說很有必要。本書主要內容有超聲診斷原理,顱腦、眼、頜面部、甲狀腺、乳腺、心臟、血管、胸部、肝臟、膽囊、胰腺、脾臟、腎臟、膀胱、前列腺、腎上腺、胃腸道、婦產科等的超聲診斷。全書內容力求準確、先進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水平和臨床實用價值,內容全面,既有基礎知識,又有最新進展,結構簡潔明了,易于學習和掌握。 本書是各級醫(yī)院超聲工作者必備的診斷工具書,亦可供臨床各科醫(yī)師及高等醫(yī)學院校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總論第二章 顱腦第三章 眼第四章 頜面部第五章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第六章 乳腺第七章 心臟第八章 血管第九章 胸部第十章 肝臟第十一章 膽囊和膽道第十二章 脾第十三章 胰腺第十四章 腎臟第十五章 輸尿管、膀胱第十六章 前列腺、精囊、陰囊第十七章 腹膜后間隙、腎上腺第十八章 胃腸第十九章 子宮附件第二十章 產科第二十一章 肌肉、骨骼、關節(jié)第二十二章 介入超聲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總論超聲影像診斷學是醫(yī)學影像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使人體內部結構和器官形成影像,從而了解人體解剖與生理功能狀況及病理變化,以達到診斷的目的。超聲成像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在人體組織中的傳播特性。當超聲診斷儀向人體組織中發(fā)射超聲波,遇到各種不同的聲學界面時,便產生不同的反射、散射、折射和吸收衰減的信號差異。將這些不同的信號差異加以接收放大和處理,顯示各種可供分析的圖像,從而進行醫(yī)學診斷。其主要內容有:1.臟器病變的形態(tài)學診斷和器官的超聲解剖學研究超聲診斷學可以得到各臟器的斷層圖像,是以形態(tài)學表現(xiàn)為依據(jù)的,其基礎是病變產生的組織聲學變化和病理解剖學的形態(tài)改變及其與圖像上的聯(lián)系,從而做出病變的定性和定位診斷。2.功能性檢測研究某些臟器、組織的生理特點所產生的聲像圖或超聲多普勒頻譜的變化,如超聲心動圖以及雙功多普勒超聲儀對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的檢測、血流速度與血流量的測定、膽囊收縮和胃排空功能、呼吸時膈肌活動等。3.器官聲學造影的研究聲學造影即將某種物質引入“靶”器官或病灶內,以提高圖像信息的方法。近年利用微氣泡造影劑經(jīng)靜脈注入后得到增強的后向散射信號進行諧波成像,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4.介入性超聲的研究介入性超聲不僅使超聲診斷與臨床及病理細胞學、組織學密切結合,提高超聲診斷水平,它還可以通過超聲導向針刺抽出積液、積血、積膿,注入治療藥物或用激光、微波等進行治療,從而擴展了臨床應用范圍。
編輯推薦
《超聲科手冊》是各級醫(yī)院超聲工作者必備的診斷工具書,亦可供臨床各科醫(yī)師及高等醫(yī)學院校師生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