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與動力工程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培寧 編  頁數:415  

內容概要

本書是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及資深教授,根據其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積累的經驗及取得的成果,為化工過程機械、機械設計與理論及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開設的學科前沿技術進展講座的匯編教材。內容包括機械強度與失效、承壓設備結構完整性技術、換熱與節(jié)能、先進機械制造與設計技術、材料服役性能、先進過程技術及傳感器等的最新技術進展。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工程與動力工程專業(yè)博士、碩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機械工程相關專業(yè)科技人員閱讀與參考。

書籍目錄

“現代工程科學與技術叢書”序前言第1章 機械強度理論與失效學的發(fā)展與展望第2章 近代含缺陷承壓設備合乎使用評定技術第3章 復雜條件下的過程裝備剩余壽命評價技術進展第4章 承壓設備和管道法蘭接頭的設計和研究進展第5章 煤氣化與煤基多聯產技術第6章 換熱器強化傳熱技術進展第7章 化工過程系統(tǒng)節(jié)能技術第8章 基于激光沖擊波力學效應的先進制造與檢測技術第9章 精密與超精密加工技術第10章 流體潤滑研究領域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第11章 混合智能機械系統(tǒng)第12章 復雜機電系統(tǒng)虛擬樣機工程技術第13章 基于投影理論的三維反求重建方法的研究與應用第14章 在役設備材料力學性能的小沖桿測試法研究進展第15章 金屬材料的表面自身納米化技術第16章 奧氏體不銹鋼高溫服役中脆性相析出導致的材料脆化第17章 現代制造業(yè)中的表面工程技術第18章 分形幾何在金相分析中的應用——金相組織的分形維數第19章 超細加工技術在制藥工程中的應用第20章 超高壓技術的理論和實踐第21章 微小型氫氣傳感器第22章 機電系統(tǒng)早期故障智能預示與智能傳感器網研究進展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機械強度理論與失效學的發(fā)展與展望  本章分析了國家經濟建設對機械強度理論與失效學的重大需求和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提出了機械強度與失效學領域的共性基礎問題,認為針對我國機械裝備事故概率居高不下的現實,應著力構建重大裝備安全保障的理論基礎,同時為高技術產品的設計、制造提供強度學的支持,重點開展多損傷機制耦合的結構失效理論、復雜載荷與復雜載荷史作用下的結構可靠性、先進制造工藝的強度學基礎、機械結構損傷檢測與監(jiān)測的新原理和新方法以及微/納系統(tǒng)的強度與失效等領域的研究?! ?.1 機械強度理論與失效學的起源  所謂強度是指物體抵抗破壞的能力,在荷載作用下構件不至于破壞(斷裂),即具有足夠的強度。材料的強度一般由試驗確定。試驗方法有多種,最常見的有單向靜力拉伸試驗。采用不同的試驗形式可以得到材料的剪切強度、疲勞強度、蠕變強度和屈服強度(剛度)等。有了材料的基本強度后,演繹機械結構的破壞必須依據強度理論。強度理論是判斷材料在復雜應力狀態(tài)下是否破壞的理論,依載荷形式和環(huán)境的不同,強度理論也不盡相同。而失效學一般是物體破壞后檢驗知識的歸納,它進一步保障了新設計的安全性。強度理論與失效學是現代機械裝置安全保障技術的重要基礎,安全盡管不是機械產品追求的第一功能,但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強度理論與失效學致力于回答結構安全功能如何保證這一基本命題,并在解決結構安全問題中逐漸建立和發(fā)展起來。因此它在現代工業(yè)生產和學科發(fā)展中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人類從學習制造工具開始,就遇到了強度與失效的問題,不同材料(石頭、木頭等)的強度不同,所制造出來的工具的耐用程度(失效時間)就大不相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機械與動力工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