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邱立誠 頁數:51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選錄了邱立誠先生關于嶺南地區(qū)考古研究論文43篇,包括綜合論述和專題研究,內容涉及面廣,時代跨度大,資料豐富,區(qū)域性強。主要是從考古學的角度探討嶺南區(qū)域的歷史文化、人文社會和古代地方風貌。 可供文物博物館學、考古學、歷史學、歷史地理、地方史以及相關學科的文博工作者、研究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邱立誠,男,1953年11月出生于廣州市,祖籍廣東省信宜市懷鄉(xiāng)。華南師范大學中文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研究館員。1971年起從事廣東省田野考古工作及文物保護工作,曾先后任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副隊長,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第二研究室主任;現任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古人類—舊石器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物博物館學會理事。編寫出版(含合作編寫)文物考古著作《澄海龜山漢代遺址》、《人類歷史轉折點——論中國中石器時代》、《珠海寶鏡灣》等12部,發(fā)表考古報告、論文等100多篇。
書籍目錄
序自序一、綜述 珠江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fā)展 百越文化傳播與交流的考古學證據 對廣東先秦考古研究的檢討 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廣東先秦兩漢考古 廣東先秦時期考古研究的新進展 從封開地區(qū)史前期考古文化看廣信作為嶺南首府的歷史背景 先秦兩漢時期潮汕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 從文物考古資料探索潮汕地區(qū)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古代潮人的海上交通 榕江流域考古文化初論 揭陽的遠古與文明芻議 關于揭陽早期歷史的幾個問題 粵西“陶瓷之路”考識 澳門幾個考古問題的探討 略談廣東經濟建設中考古工作的主要收獲及存在問題二、分論 (一)石器時代 廣東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 對廣東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探討 廣東洞穴石器文化考察 論廣東地區(qū)的中石器時代文化 英德牛欄洞遺址的初步研究 史前農業(yè)起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 西江——嶺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史前時期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彩陶器 (二)青銅時代 從普寧牛伯公山遺址談起——兼析浮濱文化的有關問題 論浮濱文化 再論浮濱文化 揭陽出土陶器上刻劃符號的研究 嶺南地區(qū)的青銅文化 廣東青銅文化的土著特色 對粵港地區(qū)青銅文化幾個問題的探討 論廣東地區(qū)兩周時期的考古文化 (三)秦漢 對廣州“秦代造船遺址”的疑義 廣東秦漢時期建筑遺址初探 粵閩地區(qū)漢代建筑遺址的研究 韓江流域兩處漢代遺址的比較研究 潮汕地區(qū)漢代文化遺存的初步探索 從澄海龜山遺址論及漢代之揭陽 徐聞漢代遺存與海上絲綢之路關系的解讀 合浦——歷史的選擇 (四)其他 有關古廣信的兩項考古發(fā)現 南澳大潭宋代石刻小考 廣東宋元時期瓷業(yè)的發(fā)展及與雷州窯的關系 明代羅亨信家族墓碑銘及羅亨信生平歷史介述附錄 邱立誠著作目錄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珠江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fā)展:作為一條水系,珠江是西江、北江和東江及其形成的水網的總稱。西江發(fā)源于云南,其主流潯江在廣西梧州與漓江合流后始稱西江;北江則發(fā)源于江西,主流為湞水,在韶關與武水合流后始稱北江,北江與西江在三水匯合,主流南經磨刀門直人南海,支流則東去人廣州與流溪河匯合成珠江;東江源于江西尋烏水,在龍川與利江匯流始稱東江,流至東莞虎門而與珠江匯合。三江匯流后自虎門以南為珠江口,然后順中國香港、澳門之間匯入南海。依附于山嶺、河流而產生的嶺南遠古人類文化,歷經十數萬年而形成的區(qū)域文明,進而發(fā)展為今天的嶺南文化,其間的發(fā)展歷程發(fā)人深省。本文使用目前所知的考古資料,對這一區(qū)域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等相關問題作簡要的論述。一、珠江古代文明的起源:1.西江與粵西南路地區(qū)的史前文化:西江地區(qū)的古代人類目前可以追溯到距今14萬年前的封開垌中巖人類化石,從西江流域的考古情況看,他可能是從云南元謀人以及廣西百色地區(qū)的遠古人類發(fā)展而來。西江流域眾多的人類化石遺存為廣東境內的古人類文化遺存提供了發(fā)展、演變的源頭。這條古人類的西江走廊是很值得注意的文化現象。晚于封開垌中巖人的文化遺存是羅沙巖遺址,包括第三層的石制品和第二層的人牙齒化石、石制品,距今年代分別為4.8萬年和2.24萬年。他們是西江古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而更晚一些的是封開黃巖洞遺址和陽春獨石仔遺址,這兩處遺址都以單面打擊的礫石石器為其最大特征,年代在距今一萬年前后,從其風貌看,與廣西百色舊石器當屬一脈相承。百色舊石器通過西江流域向東發(fā)展,在桂南一線留下相當數量的臺地、貝丘遺址;而在桂東與粵西,則有相當多的洞穴遺址,這是地理環(huán)境所使然。在此之后,穴居人類逐步走向江邊河岸、平原谷地以及濱海、島嶼,形成了更為多樣化的考古文化,同時也與來自各個方面的古人類文化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
編輯推薦
《粵地考古求索:邱立誠論文選集》告訴讀者求索什么?讀了文集,我把它大致歸納如下幾個方面:求索粵地的人類起源;求索史前時期嶺南文化的轉折點——粵地中石器時代文化;求索粵地文明的發(fā)生、起源與發(fā)展;求索粵地百越時期文化交流與相互關系;求索粵地古代與周鄰文化、中原文化的相互關系;求索粵地海洋文化及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fā)展;求索粵地社會發(fā)展進程、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在融人中華民族大家庭過程中接納、吸收和融合的地方特點和創(chuàng)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