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葛全勝 等著 頁數:27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系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大項目“中國陸地和近海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書中從歷史土地利用變化的資料來源、國內外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探討了有關歷史土地利用研究的理論問題,簡要回顧了歷史時期中國土地開發(fā)和利用的歷史,介紹了清代、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時期的耕地、林地、草地、城市建設用地等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重建了過去300年以來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之間的轉換關系和轉換比例,簡要分析了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機制和主要驅動因素。在此基礎上,采用模型方法推算了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對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收支的影響,研究了近300年中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收支的時空變化特征。 本書可供從事地理學、生態(tài)學、環(huán)境科學及全球變化科學的研究人員、教師和相關專業(yè)的研究生、大中專學生使用,也可供有關管理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LUCC的概念及其內涵 第二節(jié) LUCC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jié) 國際歷史時期LUCC研究動態(tài) 一、歷史時期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重建及全球數據集建設 二、歷史時期LUCC與陸地碳循環(huán)關系研究進展 第四節(jié) 國內歷史時期LUCC研究的動態(tài)分析 一、研究概述 二、歷史土地利用數據集建設 三、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及覆被變化與陸地碳循環(huán)研究現狀 參考文獻第二章 歷史時期中國的土地開發(fā)利用 第一節(jié) 原始農業(yè)時期的土地利用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農業(yè)時期的土地利用 一、土地開發(fā)的歷史過程 二、傳統(tǒng)農業(yè)時期土地利用的經驗 第三節(jié) 近現代農業(yè)時期的土地利用 參考文獻第三章 清代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研究 第一節(jié) 耕地 一、冊載田畝數字的考釋與評價 二、清代土墾政策與土墾特征 三、耕地面積的重建 四、土地墾殖強度量化分析 第二節(jié) 森林 一、清代森林變遷趨勢 二、森林面積估算 三、森林時空變化特征分析 第三節(jié) 城鎮(zhèn)建設用地 一、資料來源與處理 二、城鎮(zhèn)建成區(qū)面積估算 三、城鎮(zhèn)建設用地空間分布特征 四、與現代城鎮(zhèn)用地比較分析 五、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第四章 民國時期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 第一節(jié) 數字評介 一、國家政府機關職能部門的綜合性統(tǒng)計資料 二、卜凱的土地利用調查資料 三、日本對中國的資源調查和統(tǒng)計資料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耕地面積變化 一、墾荒趨勢 二、基礎數據及處理 三、聚類分析及結果 四、總體變化趨勢 五、耕地變化的地域差別 第三節(jié) 民國時期森林面積變化 一、森林資源的變遷與影響因素 二、森林面積數據處理 三、森林面積總體變化趨勢 四、森林變化的區(qū)域差異 第四節(jié) 民國時期草地變化 一、草場資源變化趨勢 二、草原草地變化的數據問題 三、草地資源分布及其變化 第五節(jié) 民國時期城鎮(zhèn)用地變化 一、階段劃分與變化類型 二、城鎮(zhèn)用地變化 參考文獻第五章 過去50年中國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數據來源 二、總體趨勢 第二節(jié) 耕地面積變化 一、數據來源 二、總體趨勢 三、時空差異 四、耕地后備資源變化 第三節(jié) 林地面積變化 一、數據來源 ……第六章 過去300年各地區(qū)主要地土利用變化特征第七章 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驅動力分析第八章 土地利用及覆被變化與碳收支第九章 過去300年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對碳收支時空分布的影響第十章 區(qū)域土地利用研究案例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jié) 國際歷史時期LUCC研究動態(tài) 早在19世紀,LUCC及其影響便引起人們關注。隨著20世紀下半葉全球環(huán)境問題逐漸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這一課題更加受到各方面的重視。近年來,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在國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Foley等(2005)從大量事實出發(fā),集近年土地利用變化研究之大成,探討了土地利用的全球影響。Pielke(2005)也在Science雜志上撰文論述了土地利用與氣候變化的關系。這些都為土地利用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贚UCC計劃結束時,LUCC科學指導委員會(LUCC Scientific Steering Committee)對該計劃的開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總結,基本反映出近年來國際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LUCCS cientific Steering Committee,2005)。他們認為,在過去的10年中,LUCC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遇到新的挑戰(zhàn),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LUCC對IGBP計劃的新發(fā)展(IGBPII)做出了重要貢獻,促成了“綜合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大氣過程研究”(iLEAPS)和全球土地計劃(GLP)的形成。LUCC也對“地球系統(tǒng)科學聯(lián)盟”(ESSP)的聯(lián)合計劃“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食物系統(tǒng)”(GECAFS)的形成發(fā)揮了作用。另外,LUCC對“地球系統(tǒng)分析、集成與模擬”(AIMES)和“過去全球變化”(PAGES)計劃的新發(fā)展和IGBP中“綜合地球系統(tǒng)觀”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該科學指導委員會分析指出,LUCC計劃基本解決了以下主要問題:第一,在過去300年中,土地覆被是如何因人類活動而發(fā)生變化的?第二,在不同的地理和歷史背景下,土地覆被變化的主要人為驅動原因是什么?第三,未來50~100年土地利用變化如何影響土地覆被?第四,人類與生物物理動力機制如何影響人類-環(huán)境耦合系統(tǒng)?第五,氣候(變率)與生物地球化學的變化如何影響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反之亦然?! ∥阌怪靡桑@些問題都是地球系統(tǒng)科學中的基本問題。這些問題也反映出在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研究中,學術界已經非常重視歷史時期的LUCC問題。我們以為,要認識土地覆被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并進一步弄清楚LUCC的影響和主要環(huán)境效應,必須了解歷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變化。這也是LUCC研究計劃啟動之初就把過去300年的變化作為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的原因。截至目前,國際上關于歷史時期LUCC及其環(huán)境效應的研究已經成為環(huán)境變遷和地學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并取得了很大進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