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科學 作者:丁連信 頁數(shù):197 字數(shù):270000
前言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家庭教育的歷史傳統(tǒng),在家庭教育方面擁有豐富而寶貴的經(jīng)驗。許多教育家對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都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富有真理性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為世人稱道和效法。在古代,春秋時期的《管子》、《論語》、《孟子》、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子》、西漢時期的《韓詩外傳》、《禮記》、《列女傳》等著作都論及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特別是南北朝時期的學者顏之推所著的《顏氏家訓》,被稱為“我國封建時代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家庭教科書”。這部家庭教育巨著系統(tǒng)闡述了兒童家庭教育的價值、原則、內容、方法以及家長的修養(yǎng)等問題,奠定了我國家庭教育的理論基礎。繼此之后,各類家庭教育專著相繼問世,諸多“家規(guī)”、“家訓”、“家范”、“家戒”等廣泛流傳于民間。南宋學者袁采的《袁氏世范》、北宋司馬光的《溫公家范》、清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等著作,不僅在當時廣為傳誦,而且對后世影響很大。在近代,我國的家庭教育論著也以各種形式問世。較有影響的是民國初年、時任廣東省省長的朱慶瀾所著的《家庭教育》一書。它是我國最早以白話文的形式撰寫的家庭教育著作,書中對兒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原則、內容和方法等基本理論,結合當時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論述,對當時的家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是中國家庭教育領域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專著。該書自1925年出版以來,再版過十余次。該書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兒童的心理”、“學習之性質”、“家庭教育的教導原則101條”,通過生動具體的事例,向家長說明怎樣作父母、怎樣教小孩的道理。陳鶴琴先生的這些主張,對于我們探索中國化、科學化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當今的中國,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更是得到空前的重視,絕大多數(shù)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最重要的位置上。黨和政府也高度重視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先后頒布了許多有關的法律規(guī)范、政策措施。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也是學術界的一個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各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也普遍開設了《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課程。然而,在我國,這門學科尚在不斷的發(fā)展完善之中,尚未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理論體系,對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和內容,教育學家們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因此,出現(xiàn)一些認識上的不同,也是很自然的,要想給它劃定一個比較明確的界限,也是很困難的。一般認為,《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主要是研究出生至6歲兒童的家庭教育活動,揭示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規(guī)律,以提高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質量的一門學科。家庭教育發(fā)生于家庭之中,應該包括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的一切教育活動。但是由于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所承擔的責任不同,所以,家庭中的教育活動主要就是由家長向子女發(fā)起的。因此,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重點便是家長(主要是父母)對學前兒童實施的教育活動。自20世紀70年起,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子女,致使生育率迅速下降,獨生子女日益增加。獨生子女家庭已經(jīng)成為我國家庭類型的主體。即便是非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數(shù)量少(多數(shù)家庭為兩個子女)、生育間隔時間長,其養(yǎng)育方式也接近于獨生子女家庭,因此,本教材所論及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主要以獨生子女為對象。
內容概要
本書從當前我國家庭的變革和幼兒園教育改革的實際出發(fā),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分析了特殊類型和特殊年齡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并以學前教育機構家庭教育的指導為重點,論述了幼兒園、家庭、社區(qū)的合作共育問題。本書力圖較好地體現(xiàn)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做到理論性與應用性、操作性的有機結合,方便學生學習和教師使用。 本書既可供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使用,也可作為早教機構和幼兒園一線教師的參考資料,同時也可用作幼兒園家長學校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家庭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第一節(jié) 家庭概述 第二節(jié) 家庭教育概述 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第二章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制約因素 第一節(jié) 家長自身素質 第二節(jié) 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式 第三節(jié) 家庭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 第四節(jié) 家庭教育的社會歷史背景第三章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務和內容 第一節(jié)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任務和內容第四章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第一節(jié)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方法第五章 特殊年齡階段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 第一節(jié) 胎教 第二節(jié) 0~1歲嬰兒的家庭教育 第三節(jié) 2~3歲逆反期幼兒的家庭教育 第四節(jié) 5~6歲兒童入學時的轉折與家庭教育第六章 特殊類型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第一節(jié) 智力超常兒童的家庭教育 第二節(jié) 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 第三節(jié) 離散家庭的教育問題 第四節(jié)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第七章 學前教育機構家庭教育的指導 第一節(jié) 學前教育機構家庭教育指導的意義和任務 第二節(jié) 學前教育機構家庭教育指導的原則 第三節(jié) 學前教育機構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和途徑 第四節(jié) 學前教育機構與家庭的合作活動第八章 社區(qū)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第一節(jié) 社區(qū)教育概述 第二節(jié) 社區(qū)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第九章 新形勢下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第一節(jié) 當前我國學前兒童家庭教育面臨的新形勢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變革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二節(jié) 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一、智障兒童的發(fā)現(xiàn)與鑒別智障兒童,又叫弱智兒童、智力落后兒童、智力殘疾兒童,是指兒童的智力和活動能力明顯低于同年齡兒童的水平,并表現(xiàn)出適應行為障礙的兒童。我國一般稱為弱智兒童。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智障兒童的發(fā)病率不低于3%o,在偏遠的地區(qū)還會超過這個數(shù)字。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國際分類,按兒童智力發(fā)展水平可把智障兒童分為4級,即:一級智力殘疾(極重度)、二級智力殘疾(重度)、三級智力殘疾(中度)、四級智力殘疾(輕度)。他們在智力發(fā)展水平上不同,適應能力也表現(xiàn)出不同,具體看下表的對比(見表6.1)。智障兒童的早期發(fā)現(xiàn),在家庭中主要通過觀察其特點來進行。觀察的方法主要有:1)剛出生的嬰兒的觀察。有無家庭疾病史、母親孕期是否有特殊的疾病或感染、是否高危產(chǎn)婦生產(chǎn)的孩子、是否早產(chǎn)兒、過期生產(chǎn)、巨大兒等等。2)出生后的檢查。檢查哭聲、吸吮、心跳、皮膚顏色、呼吸情況等是否正常。3)學齡前期的檢查。觀察他們的大肌肉動作、小肌肉動作、適應能力、語言發(fā)展等是否正常,有無口吃、吐字不清、動作反應緩慢等情況出現(xiàn)。4)借助于智力測驗。根據(jù)智力量表測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年齡階段,測量出的智力與正常的智力進行比較。
編輯推薦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高等教育“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學前教育專業(yè)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