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趙政璋 頁數(shù):423 字數(shù):627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三篇。第一篇為基礎理論篇,系統(tǒng)介紹了儲層地震預測的地質基礎、地震基礎和層序地層學基礎;第二篇為技術方法篇,系統(tǒng)介紹了地震反演方法、地震屬性提取及分析技術、不同地質目的儲層地震預測方法以及儲層地震預測軟件的主要特點;第三篇為應用實踐篇,系統(tǒng)介紹了國內(nèi)陸上五個儲層地震預測的典型案例。
書籍目錄
序前言緒論第一篇 基礎理論篇 第一章 儲層預測的沉積學基礎 第一節(jié) 陸相沉積體系 第二節(jié) 海相沉積體系 第三節(jié) 火成巖體系 第二章 儲層預測的地震基礎 第一節(jié) 地震記錄的形成與意義 第二節(jié) 基本概念 第三節(jié) 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含義 第四節(jié) 地震資料的分辨率 第三章 儲層預測的層序地層學基礎 第一節(jié) 地震地層學基礎 第二節(jié) 層序地層學基礎 第三節(jié) 層序地層劃分對比方法及層序識別 第四節(jié) 層序地層學格架與油氣成藏要素的關系 第五節(jié) 渤海灣南保凹陷高精度層序地層學研究第二篇 技術方法篇 第四章 地震反演方法 第一節(jié) 地震反演的主要方法和類型 第二節(jié) 主要地震反演方法簡介 第三節(jié) 疊后地震反演存在的問題及技術關鍵 第五章 地震屬性分析技術 第一節(jié) 常規(guī)地震屬性分析方法 第二節(jié) 地震波形屬性分析 第三節(jié) 相干體屬性 第四節(jié) 頻譜分解 第六章 儲層地質參數(shù)的地震預測方法 第一節(jié) 儲層地質參數(shù)預測基礎 …… 第七章 儲層地震預測典型軟件的主要特點 第三篇 應用實踐篇 第八章 儲層地震預測實例結束語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近十多年來,我國陸上油氣勘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油氣勘探從過去以尋找構造圈閉為主逐漸轉化為以尋找復合型圈閉以及各類巖性地層圈閉為主的新階段?! ≡谠缙跇嬙炜碧綍r期,主要勘探目標是比較大型的構造圈閉,埋深一般比較淺,因此圈閉評價、井位部署主要考慮的是"圈閉面積、閉合高度和高點埋深"構造三要素。儲層描述只是在進入開發(fā)階段后才受到關注,其目的是為了更加合理地部署注采井網(wǎng),提高開采效率。一般采用地質、鉆井、測井、錄井等資料通過小層對比來完成。隨著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勘探領域的不斷延伸,油氣勘探對象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發(fā)現(xiàn)勘探實踐中遇到的儲層非均質性問題越來越突出,儲層物性的好壞不僅僅決定著探井是否高效,而且往往還決定著探井的成敗,特別是對于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不僅需要了解勘探目標儲層的宏觀形態(tài)特征,而且還需要對諸如砂體疊置與側變關系、各類儲層物性的橫向變化細節(jié)等有盡可能多的了解。因此,儲層的預測與評價逐漸成為勘探階段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拥卣痤A測理論與技術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一項綜合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分枝。這項技術建立在地震波動理論、信號分析、沉積學、巖石物理等學科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了地震資料在空間上密集采樣的優(yōu)勢,能夠在無井或少井控制條件之下,對勘探目的層系儲集層的沉積相帶、巖性、分布、形態(tài)、物性(孔、滲參數(shù))甚至是含油氣性做出預測和描述,基本滿足勘探階段對儲層的評價要求。經(jīng)過十多年的應用與發(fā)展,儲層地震預測已經(jīng)成為我國陸上油氣勘探中的一項常規(guī)技術手段?! ∫弧拥卣痤A測的基本概念 相對于油氣勘探開發(fā)過程中其他各項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而言,儲層地震預測技術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基于地球物理基本原理的相對獨立性,在實際生產(chǎn)應用中又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綜合J生體現(xiàn)于描述的對象十分復雜,地震資料所提供的各種地球物理信息都是間接的,必須要較好地融合地質、鉆井、測井、錄井、試油等環(huán)節(jié)的成果,才有可能系統(tǒng)而有效地刻畫出儲層的基本特征。獨立性是指儲層預測的基礎是地震資料,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必須遵循相關的地球物理學和統(tǒng)計學基本原理,與地層、構造、沉積等基本石油地質方面描述性研究有較大的差異。這項技術應用的階段性是由于不同勘探階段地質認識、評價需求以及占有資料不同,應用的手段、預測內(nèi)容和精度也隨之不同?! ?一)儲層和儲層地震預測 儲層是儲集層的簡稱,在油氣勘探生產(chǎn)中特指地下可供油氣聚集、賦存的巖層。顧名思義,凡是能夠儲集油氣的巖層都可以成為儲層。事實上,構成地殼的三大巖類都可以成為儲層,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油氣儲層就有碎屑巖儲層、碳酸鹽巖儲層、火成巖儲層、變質巖儲層和泥質巖儲層等。分布最廣、最重要的儲層是各類砂巖、礫巖、砂礫巖、石灰?guī)r、白云巖和礁灰?guī)r。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儲集層屬于沉積巖類。一般把沉積巖儲層稱作常規(guī)儲層,而把火成巖、變質巖及其他類儲層稱作非常規(guī)儲層?! r層之所以成為儲層,是因為其具有孔隙性,即具有能供油氣儲存的孔隙空間。一般來說,巖層孔隙越發(fā)育,孔隙度就越大,其儲集油氣的能力就越強。然而,若巖石孔隙問的連通性不好,即使它的孔隙發(fā)育、總孔隙度大,但由于它的滲濾性差,也不利于油氣的運聚和次生油氣藏的形成;對于原生油氣藏,若儲層孔隙問的連通性不好,即使儲層總孔隙度大、油氣充滿度高,但由于其孔隙連通性差、滲透率低,對于油氣藏的開采來說也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此油氣勘探生產(chǎn)中所關心的儲層是有效孔隙度大(即連通孔隙空間比例高)的儲層??紫缎缘暮脡闹苯記Q定巖層容納流體的數(shù)量,而滲透性的好壞則決定著儲集層內(nèi)所含流體的產(chǎn)能。嚴格地講,地殼上各類巖石都具有大小不等的孔隙和滲透性能,絕對致密無縫的巖石是很少的。不論什么巖石,只要具備了一定的孔隙性和滲透性就可以作為油氣儲層。油氣儲層這個術語只是強調(diào)了具備儲存油氣的能力,但并不意味著其中一定儲存了油氣。已證實含有油氣的儲集層稱為含油氣層。已經(jīng)開采的含油氣層稱為生產(chǎn)層或產(chǎn)層。 通常從儲層的巖性、形態(tài)、物性和含油氣性四大方面對儲層進行表征。儲層巖性是用來描述儲層構成成分的要素,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巖層的儲集性能和儲層特征,一般從儲層的巖性、所處相帶等方面進行描述,對于碎屑巖儲層還常用砂地比(或砂泥巖百分比)來描述其儲集性能;儲層形態(tài)是對儲層的幾何形態(tài)特征進行描述的重要參數(shù),常用的描述參數(shù)主要有儲層的分布范圍、儲層頂界面構造形態(tài)、儲層厚度等;描述儲層物性的參數(shù)主要是孔隙度和滲透率;儲層的含油氣性描述主要包括儲層是否含有流體、儲層含流體的類型和含油氣飽和度。 因此,儲層預測就是在油氣勘探開發(fā)的某個階段,根據(jù)勘探開發(fā)的需要,應用一切現(xiàn)有的資料和認識,盡可能采用一切技術手段,對認為是有效儲層的某些(或全部)特征進行預測,以滿足圈閉評價、探井部署、儲量計算、開發(fā)方案設計、生產(chǎn)井網(wǎng)調(diào)整等階段勘探開發(fā)人員對儲層特征了解的需求。顯然,儲層預測具有階段性,在勘探開發(fā)的不同階段,由于擁有資料的程度不同,勘探開發(fā)需求不同,所采用的儲層預測方法和對儲層預測的內(nèi)容和精度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一個勘探程度很低的新盆地,受資料的限制,對某個潛在儲層的預測可能僅僅采用露頭資料,使用巖心描述的方法進行粗略的評價;而對一個開發(fā)程度較高的油氣藏,一般都會采用以鉆井資料為主的方法進行描述、建模?! 拥卣痤A測與一般的儲層預測的任務并無太大的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它所依賴的資料來源和主要技術手段上的不同。儲層地震預測,顧名思義,就是以地震信息為主要依據(jù),綜合利用其他資料(地質、測井、巖石物理等)作為約束,對油氣儲層的幾何特征、地質特性、油藏物理特性等(具體來說就是儲層的巖性、形態(tài)、物性和含油氣性)進行預測的一門專項技術。目前儲層地震預測技術已經(jīng)成為油氣勘探過程中儲層預測的主導技術,并且已經(jīng)延伸到了開發(fā)階段,成為油氣田開發(fā)中油氣藏動態(tài)描述的重要技術手段。它能較好地根據(jù)勘探開發(fā)不同階段的資料狀況和工作需要,提供不同類型、不同精度的儲層預測成果,為P1-2
編輯推薦
本書以勘探為出發(fā)點敘述地質理論和物探技術方法原理,立足地震、地質相結合來討論儲層地震預測問題,旨在從基礎上幫助有關人員全面提高儲層地震預測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力求做到突出基礎知識、突出勘探意識、突出對生產(chǎn)過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些關鍵問題的提醒和討論。在理論與實踐、技術與應用、物探與地質相結合的同時還兼收并蓄了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理論知識,是一本以技術應用為主要目的、物探與地質相結合的儲層地震預測技術專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