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之書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康諾利  頁數(shù):245  字數(shù):215000  譯者:安之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二戰(zhàn)時,男孩戴維的媽媽得了重病。他強迫自己執(zhí)行一套規(guī)定,因為他相信媽媽的命運跟他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單數(shù)糟,雙數(shù)好,所以他無論做什么都要雙數(shù)……盡管他小心翼翼,可媽媽還是棄他而去。喪母的悲傷和痛楚,使戴維進入一個幻境,他聽見了書在說話。白雪公主、小紅帽、騎士羅蘭……從黑夜里、從林地里召喚戴維,呼喚他進入一個充滿殘酷、血腥、征伐的險境。在那里,一切如同真實的人生道路,充滿了險惡和重重難關(guān)。惟有不逃避、惟有肯原諒,惟有找到神奇國度里那本被遺忘的《失物之書》,戴維才能得到新生。
糅合童話、驚悚、恐怖元素、寓言體例和成長故事,約翰·康諾利的《失物之書》這部陰森、殘酷、華麗、驚心動魄的成人童話帶我們一起思考了愛與嫉妒、恐懼和勇氣的微妙關(guān)系,以及如何有尊嚴地面對我們的人生。

作者簡介

約翰·康諾利,一九六八年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經(jīng)歷豐富,曾擔任過記者、服務生、倫敦哈洛德百貨公司的雜工、地方公務員等等。于愛爾蘭三一學院就讀英文系,并于都柏林市立大學生主修新聞學,之后五年在《愛爾蘭時報》擔任自由記者。
一九九九年,康諾利以《奪命旅人》出道。這本驚悚小說以追查殺死妻女真兇的退休警探帕克為主角,創(chuàng)下了英美版權(quán)史上第二高價的新人預付版稅紀錄,令康諾利成為“夏姆斯獎”首位非美籍得獎者,并奠定其“愛爾蘭驚悚大師”之地位。
二零零三年,以《蒼白冥途》獲得英國最佳犯罪小說獎“巴瑞獎”。
康諾利才華洋溢,左手寫驚悚,右手跨領域、跨類型書寫,開創(chuàng)全新格局,使人驚艷贊嘆,《失物之書》即其出道至今的巔峰杰作,故事精彩,情節(jié)引人入勝,卻不掩其文學成就。

書籍目錄

1 所有找到的和所有失去的
2 羅斯和莫伯雷醫(yī)生,細節(jié)的重要性
3 新房子,新生兒,新國王
4 喬納森·塔爾維,比利·戈爾丁,以及住在鐵軌邊的人
5 入侵者,一些變化
6 戰(zhàn)爭,兩個世界之間的路
7 守林人,斧頭的作用
8 狼,以及比狼更糟的
9 路普以及它們的來歷
10 騙術(shù)精靈與騙術(shù)
11 在森林里迷路的孩子們和他們的遭遇
12 橋與謎,以及惡搞侏儒許多不招人喜歡的特點
13 小矮人和他們有時暴怒的天性
14 白雪公主,她真的很討厭
15 鹿女
16 三個外科醫(yī)生
17 人頭馬,女獵手的自負
18 羅蘭
19 羅蘭的故事,狼群偵察兵
20 村莊,以及羅蘭的第二個故事
21 “獸”來了
22 扭曲人和懷疑的開始
23 狼群進軍
24 荊棘屋
25 女巫,以及拉斐爾和羅蘭的遭遇
26 兩場殺戮,兩個國王
27 城堡與國王的問候
28 《失物之書》
29 扭曲人的隱秘王國和他存放在那兒的寶藏
30 扭曲人的背叛行動
31 大戰(zhàn),妄圖稱王者的命運
32 羅斯
33 所有失去的與所有找回的

章節(jié)摘錄

  01 所有找到的和所有失去的  從前——故事都這么開頭——有一個孩子,他失去了媽媽。  其實,很久以前他就開始失去她了。奪去她生命的疾病,那個偷偷摸摸的壞東西,在身體里面逐漸侵蝕她,慢慢耗掉她體內(nèi)的光,所以在彌留的每一天里,她眼里的光越來越黯淡,皮膚越來越蒼白了?! ‘斔@么一丁點一丁點被偷走的時候,男孩漸漸害怕了,怕最終失去整個的她。他想要她留下。他沒有兄弟,也沒有姐妹,他愛爸爸,但說實在的,他更愛媽媽。一想到生活里沒有媽媽,他就覺得難受極了?! ∵@個叫戴維的男孩,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好讓他的媽媽活下來。他祈禱。他盡量表現(xiàn)好一點,那樣她就不用為他犯的錯而受到懲罰。他在家里走動的時候,盡量靜悄悄的,跟玩具兵玩打仗游戲的時候,也把嗓門壓得低低的。他發(fā)明了一套例行規(guī)定,盡其可能地按照那套規(guī)定行事,因為他有點兒相信,媽媽的命運和他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起床的時候,他總會讓左腳先落地,然后……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文學是虛幻的,可是這種虛幻,具有真實力量。《失物之書》,就是對這一力量的信念?!  獓冷h    學會體諒,就可以從黑暗里走出來?!  骷?畢飛宇    只有懷抱赤子之心,才能明白《失物之書》中藏著的歡喜和憂愁。閱讀這個故事,有一種失而復得的感動,猶如童年一夜之間復活。  ——演員 袁泉    這的確是不可復制的作品?!妒镏畷纷蠲匀说牡胤绞?,在這樣一部既可以稱為寓言又可以叫作魔幻,既是童話又是寫實的作品中,作者自始至終保持了干凈靈魂,好像一直穿著校服還是人生第一張臉?!  狻   ∵@個故事在人們心中各自成長出不同的果實,我們摘下來,或者品嘗到帶著血腥甜味的刺激,或者品嘗到黑巧克力般醇厚微苦的思考,或者香脆的一點幽默……如果你的人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摯愛的親人死亡,讀完這本書,會讓你品嘗到翻涌在心里厚重的酸澀?!  嬜髡?寂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失物之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0條)

 
 

  •   其實這本書在高中的時候就看過了,在學校圖書館里。然后一直念念不忘,現(xiàn)在才能買下來。殘酷中有美好,美好中有殘酷,無論誰有沒有童年,都應該有一本《失物之書》。
  •   每個人都有一本失物之書。很好很推薦,大愛~~~~
  •   不錯,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本失物之書~
  •   該書我在圖書館已經(jīng)借了看過,這次之所以親自買來,是因為,雖然故事有些陰暗,但故事本身教會了我們要堅強,準確地看待周圍的事物,要勇敢,要愛我們的親人!
    書本身不錯,翻譯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書里的某頁有大片污漬(雖然書已經(jīng)用塑料封好,但也許是印刷過程中的原因)。
  •   沒有料到還是稍微有點恐怖的童話!
  •   心里空落落的。因為這本黑色的童話。
  •   看到中間的時候大概猜到了類似的結(jié)局,我所希望的結(jié)局也是BE,不過最后的結(jié)局在我看來是HE。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誘惑,就此陷落?還是勇往直前。主人公真是個勇敢的小男孩,我喜歡守林人。
  •   暗黑童話的感覺,非常好。
  •   正宗的黑童話~
  •   經(jīng)典黑童話..值得一式,翻譯也比較正
  •   書還不錯。對快遞很不滿意,本來應該周三到的,拖到了周五,打電話也沒人接
  •   書不錯,挺喜歡的,在雙11節(jié)還這么快呢,謝謝
  •   很不錯的書非常值得一讀??!
  •   內(nèi)容真的很出人意料,看了以后讓人唏噓不已,尤其是結(jié)局,但這就是人生。
  •   故事是有生命的,但它如何生長,取決于讀它的人。
  •   我曾經(jīng)買過另外一本 封皮是黑色的 那本書質(zhì)量啥都好;后來網(wǎng)上沒有賣那種的了,買了這本 和前一本翻譯的是一樣的,只是封面和紙張的差別 很不錯
  •   外國暢銷書 需要靜心 需要耐心 需要安心 讀
  •   同學說很好?。?!
  •   最開始是在貼吧看到的推薦,這類書籍很適合我~喜歡黑吧的人都可以看看這本書
  •   送給同學的,沒打開包裝,看外觀不錯,價位也合理,物流也跟進,本說8號到貨,沒想到提前2天,贊。
  •   很不錯的書籍!??!可讀性 深思性強!!以后還會來的??!
  •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下架啦
  •   朋友推薦,看到合適的版本要緊買了
  •   發(fā)貨很快,送給朋友的,很喜歡。
  •   非常好看呢~~~~~~~~~~~~~~~~~~~~~~~
  •   挺不錯的,準備慢慢的讀
  •   一開始幾章有點白開水的味道,讀著有點受不了,不過接下來的就有一氣呵成的感覺了。還是挺好看的。
  •   特別喜歡這本書,特別喜歡里面的故事
  •   發(fā)貨速度很快啊 星期五下的星期天晚上就送過來了 很棒
  •   建議去看哦,不錯。
  •   這一版的封面不是很好看,不過內(nèi)容蠻不錯的
  •   書很好,類似黑童話,但是包裝不好,我要送給同學的書,所以只能給4分
  •   書的質(zhì)量不錯,故事也新穎
  •   先看著,小說??赐暌院笤僭斦f。
  •   還沒有看完,還可以吧,不過沒有介紹的好
  •   還不錯 不過還沒看
  •   性價比很高,看上去很有趣~迫不及待的的看了起來
  •   可能預期太高了。隨便翻翻的書。
  •   書字體偏小,早知道買新版的,貴3塊多錢,還有塑封至少不是人家看過的。。
  •   外國暢銷小說書架:失物之書
  •   東西還不錯,滿減屯起來
  •     “從陰森、殘酷、華麗中突圍而出,只盼望人生對你溫柔相待”。那時讀到這句竟是有落淚的沖動,我依然能夠回想起那時自己的心情,那段時間,迷茫的我渴望成長,對現(xiàn)實感到無力而絕望,希望這樣的故事可以幫助我,指引我。
      
      現(xiàn)今,我似乎開始走出迷惘了,我才讀完了它。它確實告訴我很多,也讓我感到溫暖。一個男孩,帶著傷痛在另一個世界的冒險,學會勇敢,被逼著成長。因為恐懼、嫉妒、怨恨而背叛自己應該保護的人,為此將要承受一生的內(nèi)心的折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或許就是如此吧。我也明白,戰(zhàn)勝自己的恐懼,控制自己的嫉妒與怨恨是多么重要,所謂成長,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     如果說每個死過一次的人都會去那個秘境,那么作者寫的這本書無疑就拯救了很多想去或是還沒去過的人。
      
      每當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總是很渴望存在另外一個世界供我們逃竄,或是藉由某個突發(fā)事件出現(xiàn)轉(zhuǎn)機,打開困頓人生的毛塞,從此走上夢想之路。
      
      韓劇《good doctor》中有一句對白: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恐懼之中堅持下來,那才叫勇敢。
      
      人之所以陷入困境,大多數(shù)時候是跟恐懼有關(guān),因為恐懼裹足不前,因為恐懼無法開口,因為恐懼不能為想為之事,因為恐懼不能承擔該承擔的責任。
      
      我們常常感到挫敗,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也是因為屈從于恐懼之下。
      
      一旦你明白過來那恐懼不過是虛張聲勢,恐懼是你自己制造出來的,你死了它們也將無處容身,那你還有什么理由害怕它們?
      
      它們是仆人,你才是拿著金杯的王子!
  •      我一直喜歡童話,尤其喜歡歐洲的古老童話和民間故事。所以,當好朋友將這本書送給我的時候,我對這樣一個有著森林與孩子,城堡與騎士的冒險故事充滿期待。我用雙手托著內(nèi)心中正在被慢慢侵蝕掉的那一點童真,走近《失物之書》,渴望尋找到自己的童年幻想。而當我合上這本書,右手摩挲著《失物之書》黑白套色的木刻版畫似的精致封皮時,我找回的,不是一個“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結(jié)局之后的滿足與幸福,而是成長的酸澀與蒼涼。
       《失物之書》有著許多經(jīng)典童話的血統(tǒng),暗黑的森林、被荊棘覆蓋的城堡、篝火旁的故事……一切那么熟悉,仿佛是佩羅和格林的童話。而二戰(zhàn)倫敦的背景設置、敏感而孤獨的男孩又讓人如此自然地想到C.S.劉易斯的納尼亞王國和J.K.羅琳筆下住在樓梯下的大難不死的哈利。穿越于康諾利手繪的混沌暮色中的森林,朦朧中確實有很多溫暖一晃而過。
       故事以現(xiàn)實的死亡開始,又以現(xiàn)實的死亡終結(jié),中間的部分,是一個童話,幽暗又精致。這本書讓我想到一部吉爾莫·德爾·托羅執(zhí)導的西班牙影片——《潘神的迷宮》,這兩個以二戰(zhàn)為背景的黑色故事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失物之書》的開頭,作者康諾利寫道:“從前——故事都這么開頭——有一個孩子,他失去了媽媽”。冰冷的死亡和親人的失去改變了戴維,他開始逃避現(xiàn)實,將自己浸泡在書里,而父親的再婚和異母弟弟的出生讓戴維感到孤獨和妒忌,直到他穿越沉園墻上的裂縫,進入被施咒的森林。而《潘神的迷宮》則以倒敘式的死亡開啟了這個故事,我們看到小女孩奧菲利婭躺在地上,鼻血回流。奧菲利婭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爸爸,她隨懷著繼父孩子的媽媽去與繼父會合。奧菲利婭的繼父是佛朗哥法西斯政權(quán)下一名負責在西班牙北部鎮(zhèn)壓、逮捕當?shù)赜螕絷牭姆ㄎ魉管姽?,兇狠殘暴而嗜血。與戴維一樣喜歡童話的奧菲利婭被孤獨與繼父的暴行所困擾,就沉浸在幻想中聊以自慰,直到她看到潘神的迷宮。
       相似的背景、相似的人物、相似的現(xiàn)實與虛幻密不可分的時空和世界,展開的是不同的故事?!妒镏畷分?,當戴維進入森林后,現(xiàn)實世界就完全隱去,故事在這里展開三條并行的線索:戴維尋找國王的征程、路普發(fā)動戰(zhàn)爭奪取王權(quán)的進程和將虛幻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的扭曲人的陰謀;《潘神的迷宮》中虛幻與現(xiàn)實卻始終融合在一起,我們看到奧菲利婭可以因完成潘神的任務而弄臟媽媽做的裙子,故事在這里也分成三條線索:奧菲利婭幻想中的回歸之旅、繼父軍官的暴行和紅軍游擊隊的抗爭。在幻境中戴維獲得了成長——戰(zhàn)勝了恐懼,開始懂得愛自己善良的繼母和弟弟。奧菲利婭雖然經(jīng)歷了任務的考驗,我們卻沒有她的變化——吉爾莫·德爾·托羅恐怕原本也沒打算讓奧菲利婭憑幻想就在戰(zhàn)火中成長起來,她只是一個美好的象征物,在充分展示了她的美麗、善良、聰慧之后,她就將被摧毀,以驗證奧菲利婭母親的判斷:童話并不存在,現(xiàn)實是殘酷的。
       如果《失物之書》在戴維回到現(xiàn)實,對繼母羅斯說出“對不起”的那一刻收筆,然后加一句“后來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戴維一家回到倫敦,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失物之書》也許真的是個童話,一部文筆不錯但內(nèi)容平庸的童話。但是,我們看到了第三十三章:所有失去的與所有找回的。章名與第一節(jié)——所有找回的與所有失去的——相呼應。我們看到扭曲人的無情預言變成更加無情的現(xiàn)實:“你所在乎的那些人——愛人、孩子——會倒在路旁,你的愛也無法拯救他們?!贝骶S的父親死了,羅斯死了,弟弟喬治戰(zhàn)死了,戴維的妻子早逝、兒子夭折,戴維逐漸衰老。愛無法挽回,童話無法挽回,哪怕你不要自己的生命想要留住你所珍愛的東西,現(xiàn)實卻連交易的機會都不給。這不是童話,我們也不是能夠逢兇化吉的主人公,人力無法左右命運。
      《潘神的迷宮》的結(jié)尾,奧菲利婭在潘神的迷宮的中心,那個地下王國的入口,被追趕而至的繼父槍殺,游擊隊晚到了一步。我們寄希望于潘神能夠讓奧菲利婭復活,但是由夢境拉回現(xiàn)實的鏡頭卻清晰地、一字一頓地告訴我們:潘神并不存在,地下王國并不存在,一切只是奧菲利婭的幻覺。而真實的是游擊隊員臉上的血污和一顆子彈打穿臉孔,眼睛逐漸充血的過程。一滴一滴的血滴入地下的迷宮樣的凹槽,如泣如訴。
       這兩個故事都名為童話,實際上卻都“少兒不宜”,兒童的心靈承載不了這許多憂郁、陰森、血腥和殘酷?!妒镏畷肥且粋€成長故事,告訴我們?nèi)绾悟?qū)走內(nèi)心的黑暗、如何溫和平靜地接受慘淡的悲劇現(xiàn)實。《潘神的迷宮》是一部反戰(zhàn)影片,用怒放的血漿控訴著戰(zhàn)爭的罪惡和現(xiàn)實的酷烈。所謂童話,只是穿插在現(xiàn)實的冰冷中的一點微弱的光,像《失物之書》中稍縱即逝的安娜,給你一點小小的溫暖。溫暖過后,冰冷依舊。
       現(xiàn)實同樣殘酷,一種是潛藏的痛,慢慢發(fā)作,愈演愈烈,生命一點一點變灰;一種是刺骨的痛,倏然而至,留下甜美而令人唏噓的血色死亡。我以為《失物之書》要更高明一些,康諾利寫出的人類永遠難以釋懷的無奈——童年的幻想終將逝去,我們不過是蕓蕓眾生中普通的一員,不但無力拯救世界,甚至無力拯救自己。我們只能注視著自己的生命一點點耗盡像蠟燭燃完,同樣蒼涼的一把灰,一抹永遠的無奈。
       除卻那個酸澀的結(jié)尾,《失物之書》給人的感覺是溫柔的,就像封底那句話:這個故事有點黑,可是也讓你很溫暖。隨著戴維的恐懼與憎恨逐漸失去,我們的愛、我們的力量與信念被找回,我們溫和平靜的內(nèi)心在被洗滌凈化。然后,我們抱著這樣一顆心去面對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屬于戴維也屬于我們的現(xiàn)實結(jié)局,雖然有酸澀和難以撫平的遺憾,但我們伴隨著戴維的旅程仿佛獲得了接受這個結(jié)局的勇氣和決心。童話變得真實,卻依然有力量。就像書的最后,現(xiàn)實與虛幻在戴維生命的最后一刻再次重疊,年暮的戴維再次走入那片森林,只是已沒有了恐懼,他和他愛的人再次相遇。《潘神的迷宮》則把悲傷留給了我們,最后的幻覺是那么無力。從這一點上說,《失物之書》是個更可愛更深刻的故事。
       我一直認為故事里光明的尾巴是一件好事情,否則,我們會陷入更深的恐懼。
  •     約翰·康諾利說:每個的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里都有個未來成人在靜靜等候。我說:不用刻意去找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早晚會自己找到你。然后,你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那里有誘惑了大灰狼并產(chǎn)下狼人后代的小紅帽、對七個小矮人實施階級壓迫的白雪公主,以及同性戀的羅蘭騎士……
      這真是一本讓曾經(jīng)是孩子的大人們徹底崩潰的書,恐怖、詭異、黑暗到了極致,卻又是一個孩子不失溫暖的成長故事。在由閱讀所營造的現(xiàn)實和虛構(gòu)之間,其實處處都可能有“扭曲人”為我們敞開著的門,我喜歡這人生旅程里的無數(shù)個童話分叉和可能,無論它是否是黑色的。因為恰恰印證了畢加索說的那句話: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的!
  •     當我查看簡介的時候,我以為這會是一個溫馨的童話故事,一個屬于純真年代的美好夢境。故事的主人公也許終將成長為一個無趣的大人,但是這段記憶將或者真實或者虛幻地存在于他心中。
      
      但是當我開始閱讀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身患絕癥的母親躺在床上度過她生命中最后的時光,她的小兒子陪在她身邊為她朗讀古老的故事。微風吹拂起窗簾,窗外春光薄暮。故事的開頭也許有些揪心,但描繪的畫面仍然溫情脈脈??墒悄赣H去世之后,情節(jié)就開始急轉(zhuǎn)直下,朝著黑暗系發(fā)展。男孩無意中到訪的童話世界卻和他曾經(jīng)聽過的故事截然不同。
      
      小紅帽看上了狼,并且和它生下了非人非狼的怪物;糊涂暴躁的小矮人心不甘情不愿地和肥碩丑陋且粗俗無比的白雪公主生活在一起,他們甚至想要用毒蘋果來謀殺這個愚蠢的肥婆;獵人沒有跟白雪公主過不去,而是像個科學怪人一樣玩起了人體改造;騎士想要追尋的不是公主,而是另一個騎士……本來應該出現(xiàn)的可愛動物,玫瑰花,沉睡的美人變成了兇狠的巨獸,腐爛的尸體,干枯的骨頭,康諾利的筆觸勾勒出的這個世界,讓人看了身臨其境,不寒而栗。而男主角卻不得不在這個陰森的世界浴血奮戰(zhàn),用他的劍扎進各種怪獸的身體……如果拍成電影,恐怕比潘神的迷宮還要恐怖吧?
      
  •     如夢初醒
      
       比較可惜的是我真的沒有被本書最大的亮點感觸到,也許是因為從小沒怎么看童話吧,反正對于本書關(guān)于童話的重新構(gòu)造,真的沒有受到什么化學反應。
      
       但真的被一個情節(jié)征服了吧,是老國王死去那一刻,整個世界開始崩潰重組,怎么說好呢......因為我原以為最后的結(jié)局有可能會很像《綠野仙蹤》的結(jié)局吧,就是最后被寄予希望的老國王并沒有幫上忙。但事實是以老國王的死去結(jié)束了一場夢吧。那種如夢初醒的feel,也是一種不錯的美感啊。
      
      2013-08-03
  •      看到他,封面美極了。
       一本書對你最純粹的吸引就應該是一個極小的點。僅僅一個點讓你感同身受便會為之著迷,這取決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那些各式各樣的書評。
       正文的戴維“他發(fā)明了一套程序,因為他相信,媽媽的命運和他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起床的時候,他總會讓左腳先落地,然后才是右腳。刷牙的時候,他總是數(shù)到二十,數(shù)完馬上停止。浴室里的龍頭和門上的把手,他都是接觸一定的次數(shù):單數(shù)糟,雙數(shù)好,二,四,八特別棒,不過他對六不感興趣,因為六是三的兩倍,三是十三的個位數(shù),而十三實在很差勁?!痹谀硞€時間里,我也是那樣一個孩子,會覺得自己小聰明的行為關(guān)乎到命運,與自己胡亂的做下約定,定位幸運和噩運并對此深信不疑。不覺得這樣是個笑點反而可以看作成長的經(jīng)歷和標志,被時間所記憶的東西都值得回味。若不是書中提到,我早已忘記自己還有這樣一種經(jīng)歷。就這么一個點,就可以給我一定要看下去的理由。如果說一本是給了不同讀者這樣的點,那么對于書籍和作者無疑是成功的。我相信康諾利是用心寫作,把一顆心給失物之書。
       “死亡就是這樣:你困在狹小的空間里,永遠受到一股力量的壓迫”戴維德母親死了,故事仍在繼續(xù),扭曲人出現(xiàn)了。那是另一個世界,誘惑,苦難,意志和心。在我以為會是黑童話的世界的時候,然后有了光,美好,和希望。出現(xiàn)好的結(jié)局。
       每個精神都是沒長大的孩子,有的過早看透生死就等待死亡,等不下的就自己回家了;有的等到云彩變成朝雨,等到在變成云彩,等到愛你的和你愛的人來到你的身邊,所有失去的都會找回。
       故事是活的,他可以在想象里變化無窮,,他們來到世界,給我們光亮,被我們賦予生命。把一顆心給《失物之書》,把一顆心還給童話。
  •      其實距離看完這本書已經(jīng)有兩年的時間了。起初是被這本書的封面所吸引。因為實在是太美了,有點神秘隱匿,裝飾效果也很棒。像極了世界末日女朋友的那張專輯。
       然后我就讀了這本書。現(xiàn)在只依稀記得書中一些有點殘忍但光怪陸離的童話改編,以及那些奇怪的從我們所熟知的童話里所衍生出來的黑暗童話里的特征明顯的角色。然后那最后最另我感動的,就是男主角克服重重困難,以及最難逾越的內(nèi)心深處的黑暗,頂住誘惑,用他的純真和勇敢拯救了那個童話世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對于那個世界通道的描述,儼然讓我想起了?愛麗絲夢游仙境?里的兔子洞,呵呵。
       這本書給我的溫暖就是,即使生活再充滿著磨難,也不要被邪惡誘惑,那樣你就會失去自我,失去整個世界。男主在經(jīng)歷了世間滄桑以后,又回到了那個世界,仿佛那精神就屬于那個干凈的世界,就成了永恒。溫暖了我。
      
  •     不會寫書評
      失物之書會像小王子一樣 不讓你后悔花時間閱讀
      但戴維沒有遇見狐貍 沒有遇見玫瑰 更沒有到其他星球游歷
      整個故事看似是圍繞一個小男孩找媽媽來敘述的
      其情節(jié)中作者把白雪公主 小紅帽 騎士羅蘭等童話故事用新的寫法煥然一新 不枯燥不乏味 因為你不知道康奈利的腦子里怎么構(gòu)思下一步
      換個角度重新審視就會發(fā)現(xiàn) 這個小男孩成長的歷程竟這么不可思議
      所有失去的和所有找回的 都從來沒讓你失望過
      
      
  •     第一次寫書評,有任何不當之處,歡迎各位指正!
      第一次注意到《失物之書》時,是在學校的書店。當時有倆女生正對擺放在書架第一層的《失物之書》嗤之以鼻,“骯臟的書,完全是專毀童年的小說!” 隱隱約約,我大概明白了她們的意思。于是在她們走之后,我便帶著強烈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所謂的“成人童話”。然而,書的第一章便使我對自己骯臟的想法感到萬分的愧疚,于是我當即付了錢買下了這本我迄今為止最讓我著迷的書之一。
      書的簡介說的沒錯,這的確是一本成人童話,幾乎從頭開始尾,故事情節(jié)便充斥著悲傷和絕望,12歲的戴維在付出了那看似天真卻令人心動并為之感到同情萬分的努力之后,依然不得不面對母親在病痛中死去的現(xiàn)實。更糟的是,父親在母親去世之后便與一名護士結(jié)了婚,并有了一個孩子。戴維不得不承受著如此大的痛苦,在二戰(zhàn)的陰影之下,終日與書為伴,與自己的新家庭的關(guān)系日漸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省略中間的細節(ji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逃到了一個童話王國,一個時常在他夢境中的國度。
      但這里,我們所熟知的各種童話被顛覆了:小紅帽和狼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了禍害王國的狼人;白雪公主是個巨胖無比的肥妞,剝削著可憐的無產(chǎn)階級小矮人們;騎士羅蘭成為了同性戀,為另一位騎士,同時也是他的摯愛,舍身與巫婆決戰(zhàn)(話說荊棘堡的巫婆原型是睡美人嗎?求證)。除此之外,專殺小孩的女獵手、強大嗜血的“獸”,最為狡猾邪惡的扭曲人和昏庸無能的國王等等使得這片本應是充滿美好的世界變成了比現(xiàn)實更殘酷、血腥的殺戮之地。盡管得到了守林人和騎士這些善良的人的幫助,戴維,這位尚未成熟的男孩常常得獨自一人面對敵人們的追殺、欺騙和恐嚇。
      可是,如果小說寫得只是這么一個刺激的冒險故事,那么顯然它便不可能在同類小說中脫穎而出。
      在書中,戴維之所被吸引到童話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她母親呼喊他的聲音。他對現(xiàn)實唯一牽掛的只有他逝去的母親,他對羅斯,對他父親,對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感到的只有忿恨和不滿。懷著挽回所失去的母親,挽回他無比懷念的舊日的生活的希望,他踏入到了這片陌生之地。結(jié)果自然并不如他所想,在荊棘堡里,他徹徹底底明白失去的便失去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只有向前看,珍惜他眼下所有的。靠著這般信念,他擊敗了扭曲人,擊敗了狼人,回到現(xiàn)實。
      失去的便不再來,我們只能珍惜當下生活。戴維為學到這一刻,差點付出生命和靈魂的代價。這看似淺顯易懂的道理,很多如我這般的成年人卻常常在生活中將其忘記,一次次,我們?yōu)槭サ膼廴舜箿I和心碎,為失去的榮譽和驕傲咆哮,為所恨之人怒火中燒。我們整日向天祈禱,期望所有失物回到我們的身邊。于是就像戴維聽到母親的召喚一樣,我們不放過一絲跡象,那些似乎預兆著我們將重新?lián)碛械嫩E象,接著把它們無限的擴大,等待著一切恢復原樣的那天的到來。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一切是徒勞的。我們不可能逃離到自己創(chuàng)造的王國之中,封己為王,靠著幻想和祈愿達到那可憐又可笑的目的?!吧畈槐雀柚{,總有一天我們會為此大失所望”(借用《冰與火之歌》小指頭語)。而比這更為糟糕的是,總會有如扭曲人那般的惡魔利用我們破碎但又充滿渴望的心。我們不惜出賣肉體,出賣靈魂與惡魔立下契約,結(jié)果卻是失去更多,失去一切。
      讀完書,正沉浸在失戀和學業(yè)失意的境地中的我不禁落淚。駕馭生活的確不易,可這不是逃避的理由,因為最終沒人能躲過生活給予他們的痛苦和折磨,就如戴維回到現(xiàn)實中后一樣,我們依舊要面對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面對、承受、再在黑暗之中崛起,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一直走,不要偏離大路”。
      
  •     曾經(jīng)我也是一個有著一個異世界的小孩,遵守著一些莫名其妙的規(guī)則,如同戴維。曾經(jīng)我也曾知道童話只是童話,只是后來才知道生活也只是生活。幻想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故事賦予了故事本身的血肉,在講述與想象間操控人心,得到它們的權(quán)力。善惡在被意識到之前不成以善惡,一如那些小孩單純的嫉妒與對恐怖的想象。
      而生活的真相,從來不只有一個。
      生活是會在觀測下坍塌的波(早上剛讀完了小林泰三的「醉步男」,是個有趣的前奏),是被我們影響的流。生活并不完美,但不完美的部分不足以叫做被苛責的悲劇。扭曲人最后的話,不過是夸大了生活的不完美性。但它本來就是發(fā)散的、有著無限可能的未來。
      這不是一本寫給大人們看的書。這是寫給孩子們的、讓他們明白生活的結(jié)局永遠不只有王子與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這一種確定的美滿。生活不如童話,但我們至少可以勇敢,去觀測、影響、面對那些不可測的未來與不完美的真相。
      所以約翰康諾利,既是扭曲人,又是守林人。
  •     戴維人性的善惡書中有較大篇幅的描述,比較容易找。但是扭曲人的善、媽媽的惡、守林人的惡……書中是不是也有小小的提及呢?
      
      因為人性本來就是善惡相成的,再偉大、純潔的人,內(nèi)心也有灰暗的一面。
      
      比如扭曲人,她一直以邪惡的身份存在,但是她的很多言語,都直指人性并且不無道理。也許她只是為了蠱惑他人,但是這也算是善的思想吧。
      
  •     若干個經(jīng)典童話故事的顛覆性再創(chuàng)作,黑色而血腥,但讓人舒服的是,整本書的調(diào)子卻又是陽光溫煦的。作者對細節(jié)描摹和宏觀把控均有力度,特別喜歡文中守林人的設定,仿佛重回兒時手捧藍皮童話故事書的曼妙時光。全書閱讀體驗很好,翻譯出色,很久沒有一本書一氣讀到尾的流暢感了??傊?,很推薦。
  •      “每個大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里,都有個未來成人在靜靜等候?!?br />    John Connolly在扉頁寫下了這句話??葱≌f之前我一直在想,這部小說所預設的讀者到底是孩子們還是成年人?讀完之后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孩子們可以讀它,因為它為孩子們指明了成長的方向;成年人可以讀它,因為它讓成年人重新接受了成長的洗禮。
       我們一直幻想自己有改變現(xiàn)實、操縱命運的能力,即使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屢屢妥協(xié)退讓,但骨子里依然希望世界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運行。說到底,我們都像小說開篇的戴維一樣,不過是個任性而無知的孩子。經(jīng)歷了喪母之痛的戴維,變得敏感、自閉,甚至有些煩躁、暴虐,對這突如其來的厄運,他不知道如何面對,只能任由內(nèi)心的恐懼、仇恨一點點擴大,不知不覺中把靈魂交予了邪惡。他對繼母羅斯惡言相向,對異母弟弟喬治有著說不出來的厭惡和痛恨,巴不得他們從世界上消失?;蚨嗷蛏伲覀兌加羞^類似的感覺,哪怕只是被剝奪了心愛的玩具,那一瞬間仇恨的沖動,讓我們恨不能與整個世界為敵?,F(xiàn)實的殘酷性就體現(xiàn)在,它有它的法則和規(guī)律,不因個人意志而轉(zhuǎn)移,不管你是喜歡還是厭惡,它都會兀自前行,一腳踩碎所有的希冀和夢想。在這個時候,我們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坦然面對?更多時候,我們只是蜷縮起來,抱著自己的膝蓋傷嘆遭遇的厄運,或是沉浸在生命破碎的悲痛中,暗自垂淚。
       如果對于這些消極的情緒不加遏制,漸漸地,它們會給人性籠上暗黑的圖層,最終墮入罪惡的深淵。小說中的扭曲人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的窮兇極惡、慘無人道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對于心中邪念不加遏制的后果。喬納森向扭曲人控訴:“你讓我做了那么多,到頭來你還是背叛了我?!迸で嘶卮鸬溃骸澳阕瞿切┦率且驗槟阆胱觥]人能逼你作惡。你自己內(nèi)心有惡,而又任其泛濫。人們總是放縱自己的邪惡?!币恢币詠恚坏凸赖牟粌H僅是我們?yōu)樯频哪芰?,還有我們作惡的能力。如何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恐懼、仇恨、嫉妒,找回生命中的安樂、祥和、溫暖,是《失物之書》帶給我的最大思考。
       這里需要調(diào)侃一下光良《童話》里的歌詞:“你哭著對我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钡拇_,《失物之書》打破了我對童話的所有幻想和迷信。作者解構(gòu)重組了一系列經(jīng)典童話,用一種冷靜幾近冷酷的口吻告訴我,童話里并不是只有真善美,更多的是假惡丑。那些王子和公主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鬼話,只會使人麻木,消磨人的斗志。當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時,我們可以做著幸福的迷夢。但當厄運紛至沓來時,童話就像上帝一樣,只是一個虛幻的祈禱對象,一點也幫不上忙。
       在小說快結(jié)束時,扭曲人對戴維說的一大段話,赤裸裸地揭示了殘酷的現(xiàn)實:
      “即使你躲過了戰(zhàn)事,躲過了慘死,小屁孩,你覺得生活還為你準備了些什么呢?你已經(jīng)看見了它擅長干些什么。它把媽媽從你身邊奪走,榨干她的健康和美麗,然后把她丟掉,就像丟掉干癟腐敗的果殼??傊€會把其他的人從你身邊奪走。你所在乎的那些人——愛人、孩子——會倒在路旁,你的愛也無法拯救他們。健康將舍棄你,你會變老,生病。四肢疼痛,視力模糊,皮膚起皺衰老,你的身體內(nèi)部會有連醫(yī)生也無法治愈的深深的痛。疾病將在你的身體里找個溫暖潮濕的地方,它們生殖繁衍,在你的身體系統(tǒng)里蔓延,一個一個細胞地摧毀它,知道你乞求醫(yī)生讓你死,讓你擺脫不幸,可是他們不。于是你只好茍延殘喘,等到死亡來召喚你的時候,沒人握住你的手,沒人撫平你的眉毛。你離開的那個生活根本不是生活。而在這兒,你可以成為國王,我允許你帶著尊嚴、毫無痛苦地老去,當死亡的時刻到來時,我會送你輕輕入睡,你將在你自己選擇的天堂里醒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中天堂?!?br />    扭曲人所描繪的現(xiàn)實讓人不寒而栗,而且在后文中,這些事實也都一一應驗,成為了戴維真實的人生經(jīng)歷。扭曲人企圖用這些話煽動戴維,讓他出賣家人來換取自己的幸福。只需說出弟弟喬治的名字,戴維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在生命最危及的關(guān)頭,戴維脫口喊出:“他的名字叫‘弟弟’?!痹谀且凰查g,扭曲人的身體和靈魂同時潰散。戴維戰(zhàn)勝的不只是扭曲人、狼人,還有他內(nèi)心的惡魔。從男孩成長為男人,他經(jīng)歷了太多的險惡、磨難和挫折,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即使最后還是要失去摯愛的親人,在病痛中走向死亡,他卻拯救了自己的靈魂,找回了丟失的自我。
       生活時常一團糟,躲在角落里唯唯諾諾、一味妥協(xié)只會讓它更加得寸進尺;而和它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只會讓自己背負更沉重的罪孽。我們需要找回與之抗爭的勇氣與決心,輸也要輸?shù)眯姆诜?。那些失去的東西,終究會回來的。
       最后以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句話作結(jié):If life fuck you, fuck it back..
      
  •     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荊棘密布的城堡或者幽微晦暗的森林
      但微小火苗一樣的希望和堅韌會支撐我們走下去
      在不斷的得到與失去中
      我們或許不會在沖破所有陰霾后見到陽光明媚
      但更重要的
      或許是我們在這過程中
      學會了如何毫不畏懼的面對所有黑暗及恐懼
      這遠比我們路途中所尋找的結(jié)果更加重要
  •     這個故事開始于一個男孩媽媽重病死亡。失去母親的痛苦、對于繼母的不滿和跟父親的矛盾最終將這個小男孩推向了詭異的幻境,讓他前往一個新的世界,接受新的挑戰(zhàn)。
      在《失物之書》第一章,為了讓媽媽活下來,戴維發(fā)明了一套規(guī)定:起床的時候左腳先著地,刷牙的時候數(shù)到二十就停止,門把手的接觸次數(shù)一定要是雙數(shù)。如果腦袋撞在什么東西上,一定要再撞一下保持雙數(shù),諸如此類。
      他近乎偏執(zhí)地把媽媽的運命和自己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但是媽媽還是死了。然后在第二章出現(xiàn)一句“奇怪的是,戴維記得,媽媽死后不久,他竟有一種近乎放松的感覺?!贝骶S并不相信牧師關(guān)于媽媽生活在一個更好的地方的話,他對此的解釋是“媽媽的死,意味著不再為她而痛苦了,同時也意味著不再有那長長的旅程(家到醫(yī)院)……不再在椅子里睡著(戴維的爸爸),不再有倉促的晚餐。”
      戴維的這種感情卻是很奇特,因為對于一個道德的世界來說,正確的步驟應該是這樣的:失去親人→感到痛苦。盡管也許在葬禮上人們會安慰你“節(jié)哀順變”,但是如果他們沒有看到你的哀慟,他們又會打心眼里覺得你是個無情無義的人。而這里,戴維這樣愛他媽媽,作為一個讀者看下來的邏輯也是媽媽死后接下來戴維應該是很悲傷的。但是偏偏作者在應該前后承接的死亡與悲傷之間插入一段緩緩扭曲的空放感。
      戴維愛媽媽→媽媽死了→戴維感覺到近乎放松
      似乎有點不合邏輯,但是卻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戴維是一個孩子。
      如果是成年人,那么他很清楚面對親人的死亡應該表達什么情感,而在悲痛之后生活還要繼續(xù)。但是作為一個孩子,他面對死亡的時候反應不那么快,可能還有一些遲鈍。在媽媽死后的短期內(nèi),戴維的精神其實一直處于迷惘的狀態(tài)。就像是一支頭頂冒煙的線香,無論是難過還是輕松,都處于一種朦朧的狀態(tài),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那種輕松感,于是說是戴維為“不用再做媽媽的病要求他們做的事感到高興”,不如說是戴維的靈魂在媽媽生病期間一直承受著她的病痛與掙扎。因為愛母親,所以戴維和媽媽的靈魂才會存在同步感。所以當媽媽死了,留存在戴維身體里母親靈魂痛苦的部分就像是舒一口氣般飄散出去了。
      戴維認為自己是把媽媽當做負擔才會感到那種短暫的輕松,所以他很愧疚。這種愧疚“持續(xù)好幾個月也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強烈,戴維開始希望媽媽仍在醫(yī)院”“他根本不忍想象沒有媽媽的生活”。
      明明已經(jīng)生活在沒有媽媽的世界,卻還是“不忍想象沒有媽媽的生活”。其實他只是仍然偏執(zhí)地把已經(jīng)逝去的媽媽緊緊攥住,讓她仍舊停留在自己的情感中罷了。愧疚感也好、思念也好,這種折磨自己的情緒只是他用來留住媽媽的方式。盡管媽媽已經(jīng)走了,他徒勞卻認真地用刻著媽媽的印章在自己的身上蓋章。扯出一段自己的靈魂,卻裝作是媽媽的樣子。對于戴維來說,即使是遺忘,也是一種罪過。所以他才會那么難以理解父親的再婚,并對此感到失望。當他覺得父親感情的天平傾向于繼母和新生兒弟弟的時候,母親被遺忘的命運便和他自己的命運開始重合,使他終于在內(nèi)心憎惡的引導下來到另一個虛幻的世界。
     ?。ㄕ谕陼u作業(yè))
  •      小時候看過很多童話,結(jié)局無非善有善報,惡有惡收,王子與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鍋爐里煮熟了老巫婆,大是大非,涇渭分明,與之相比,《失物之書》更像是關(guān)于成長的故事,看的過程中,總有一句歌詞在我腦子里打轉(zhuǎn),“How many road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他也許需要經(jīng)歷滿是“路普”的森林,穿越惡搞侏儒與哈比女妖控制的峽谷,用智慧戰(zhàn)勝女獵手的殺戮,用勇氣打敗荊棘堡的女巫,當然,這些都不是關(guān)鍵,關(guān)鍵是他一路上學會的原諒,克服自己的恐懼與憤怒,照顧比自己弱小的人,而最最關(guān)鍵的,卻是如何面對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失去。
       我們愛的人會在某天悄無聲息的離去,無論我們遵循怎樣自以為是的法則;歡樂時光也會消失,在飄渺的記憶里漸漸褪色;成就會化成塵土,隨歲月的長河灰飛煙滅,被人遺忘;身體會衰老,像一場緩慢的審判,病魔纏身,痛不欲生。這一切都會到來,或早或晚,把靈魂當做交換的籌碼或是直面它們,這便是成長的選擇,面對需要內(nèi)心強大的力量,而這力量足以讓男孩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成為自己故事的主人,或在別人的夢魘中求死不能,這也是成長中的選擇,故事之初,我們的主人公只是個想留住母親懷抱的孩子,他不惜一切代價,想重回溫暖的往昔,而故事的最后,他已能接納生命中的缺失,并始終心存善良與執(zhí)著,男孩兒總是在一夜之間長大的。
       最后,《失物之書》中一段關(guān)于故事的描述很不賴:
      “可是故事不同:它們活在講述中。假如沒有被人類的聲音大聲朗讀過,沒有被一雙睜得大大的眼睛在毯子下面隨著手電筒的光追尋過,它們在我們這個世界就不算真正的活過。它們像鳥嘴里的種子,只等掉落途中,或是寫在紙上的歌譜,渴望樂器將它們從作品變成活生生的存在。它們靜悄悄的,希望有機會露面。一旦有人開始讀它們,它們就能帶來變化。它們能在想象中生根,能改變讀它們的人。故事想要被閱讀,這就是它們拼命從它們的世界來到我們的世界的原因。它們希望我們賦予它們生命?!?/li>
  •      我不是個喜歡讀書的人,盡管一直在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努力讀書的人。上了名校,身在中文系,身邊的同學不能說是學富五車卻也稱得上是博聞強識了。自慚形穢之于,出于專業(yè)要求,我也開始讀書了。
       可到底還是書讀的太少,領悟能力似乎總是不足。沒沒讀到一本書,總是迷惑不解,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時候,但是大都是度過就忘。
       倒不是什么欲揚先抑,這本《失物之書》還真沒讀出什么道道來。或許是讀書的動機感太強,總想從書里獲得什么東西最好是立竿見影藥到病除那種的。結(jié)果自然是失落。看過其他人的書評,的確如他們所說,故事的模式是老套的,但是并不代表情節(jié)整個是空洞的。書中從狼人到惡搞侏儒,從白雪公主到冷血獵手,最后到國王和扭曲人,魔幻的色彩引人入勝是不能否認的。
       我以為一本書寫得好不好的一個判斷標準是能不能讓讀者讀下去。雖然我讀的書比較少,但是接觸的還是不少的,總是有很多書讓人一看就睡思昏沉的,在我,這就不是一本好書。書的一大功能或是主要功能是娛樂審美,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那么只要是讀之忘憂就可以了。合上書本,心中有種充實感就足夠了。何必非要想著獲得什么呢?
       靈感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翻開一本書慢慢讀,或許讀著讀著就領悟了一年前讀的一本書的含義?好吧,我又功利了。
       如果說推薦的話,最讓我喜歡的還是本屬流暢的語言、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讀兒童讀物有好處。
  •     每個人心里,都會時不時的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感,或是負面的情緒。
      
      稍激烈一點,憤怒,嫉妒,怨恨;略平和一點,惆悵,猶豫,懷疑。
      
      通常因為別人的所作所為在自己心中激起了這樣的波瀾,一時難以排解,越想越是憤恨。自己陷入其中難以自拔,恨不得自己心中濃重的恨意能像一把火,燒到對方身上。也不吝于想出一些刻薄的言語,逞一時口舌之快。
      
      但其實這種情感,對別人沒有絲毫影響,人家甚至不會知道你心里燒過這樣的一把火,他們依舊得意洋洋,春暖花開。傷的最深的無非自己。帶來負面情緒不說,時間久了也會陷入壞情緒帶來壞結(jié)果的惡性循環(huán),越來越沾染上一絲怨念的,郁郁的灰色,越發(fā)活成一個失敗者的形象。
      
      最難戰(zhàn)勝的是自己。沉浸在對別人的憤怒中是容易的,而說服自己擺脫憤怒,原諒別人卻是難上加難。嫉妒也是一種常有的心理,如何不叫嫉妒引發(fā)邪惡,坦誠的面對自己內(nèi)心,并真誠的祝福別人,也一樣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需要一個豁達的心境,需要對自己道德層面的高要求,需要對原則的堅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