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池塘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法] 弗朗索瓦絲·薩岡  頁數(shù):154  字數(shù):100000  譯者:陳劍  
Tag標簽:無  

前言

  短篇小說的物理  ——“短經(jīng)典”總序  王安憶  好的短篇小說就是精靈,它們極具彈性,就像物理范疇中的軟物質。它們的活力并不決定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內部的結構。作為敘事藝術,跑不了是要結構一個故事,在短篇小說這樣的逼仄空間里,就更是無處可逃避講故事的職責。倘若是中篇或者長篇,許是有周旋的余地,能夠在寬敞的地界內自圓其說,小說不就是自圓其說嗎?將一個產生于假想之中的前提繁衍到結局。在這繁衍的過程中,中長篇有時機派生添加新條件,不斷補充或者修正途徑,也允許稍作旁騖,甚至停留。短篇卻不成了,一旦開頭就必要規(guī)劃妥當,不能在途中作無謂的消磨。這并非暗示其中有什么捷徑可走,有什么可被省略,倘若如此,必定會減損它的活力,這就背離我們創(chuàng)作的初衷了。所以,并不是簡化的方式,而是什么呢?還是借用物理的概念,愛因斯坦一派有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理論的最高原則是以“優(yōu)雅”與否為判別。“優(yōu)雅”在于理論又如何解釋呢?愛因斯坦的意見是:“盡可能地簡單,但卻不能再行簡化。”我以為這解釋同樣可用于虛構的方式。也因此,好的短篇小說就有了一個定義,就是優(yōu)雅?! ≡趪馉t講故事的時代,我想短篇小說應該是一個晚上講完,讓聽故事的人心滿意足地回去睡覺。那時候,還沒有電力照明,火盆里的燒柴得節(jié)省著用,白晝的勞作也讓人經(jīng)不起熬夜,所以那故事不能太過冗長。即便是《天方夜譚》里的謝赫拉查達,為保住性命必須不中斷講述,可實際上,她是深諳如何將一個故事和下一個故事連接起來。每晚,她依然是只講一個故事,也就是一個短篇小說。這么看來,短篇小說對于講故事是有相當?shù)挠嘣?,完全有機會制造懸念,讓人物入套,再解開扣,讓套中物脫身。還可能,或者說必須持有講述的風趣,否則怎么籠絡得住聽眾?那時代里,創(chuàng)作者和受眾的關系簡單直接,沒有掩體可作迂回?! ≡S多短篇小說來自這個古典的傳統(tǒng)。負責任的講述者,比如法國莫泊桑,他的著名的(《項鏈》,將漫長平淡的生活常態(tài)中,渺小人物所得出的真諦,濃縮成這么一個有趣的事件,似乎完全是一個不幸的偶然。短篇小說往往是在偶然上做文章,但這偶然卻集合著所有必然的理由。理由是充分的,但也不能太過擁簇,那就會顯得遲滯笨重,缺乏回味。所以還是要回到偶然性上,必是一個極好的偶然,可舒張自如,游刃有余地容納必然形成的邏輯。再比如法國都德的《最后一課》,法國被占領,學校取消法語課程之際,一個逃學孩子的一天。倘是要寫雜貨店老板的這一天,怕就沒那么切中要害。這些短篇多少年來都是作范例的,自有它們的道理。法國作家似乎都挺擅長短篇小說,和精致的洛可可風氣有關系嗎?獨具慧眼,從細部觀望全局。也是天性所致,生來喜歡微妙的東西,福樓拜的長篇,都是以纖巧的細部鑲嵌,天衣無縫,每一局部獨立看也自成天地。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光》,是將一個小世界切割鉆石般地切成無數(shù)棱面,棱面和棱面折射輝映,最終將光一攬收盡,達到飽和。短篇小說就有些像鉆石,切割面越多,收進光越多,一是要看材料的純度,二是看匠人的手藝如何?! 《唐≌f也并不全是如此晶瑩剔透,還有些是要樸拙許多的,比如契訶夫的短篇。俄國人的氣質嚴肅沉重,胸襟闊大,和這民族的生存環(huán)境,地理氣候有關,森林、河流、田野、冬季的荒漠和春天的百花盛開,都是大塊大塊,重量級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即便篇幅極短小,也毫不輕薄,不能以靈巧精致而論,他的《小官吏之死》、《變色龍》、《套中人》,都是短小精悍之作,但其中的確飽含現(xiàn)實人生。是從大干世界中攫取一事一人,出自特別犀利不留情的目光,人木三分,由于聚焦過度,就有些變形,變得荒謬,底下卻是更嚴峻的真實。還有柯羅連科,不像契訶夫寫得多而且著名,卻也有一些短篇小說令人難忘,比如《怪女子》,在流放途中,押送兵講述他押送一名女革命黨的經(jīng)歷——俄羅斯的許多小說是以某人講故事為結構,古時候講故事的那盆火一直延續(xù)著,在屠格涅夫《白凈草原》中是篝火,普希金的《黑桃皇后》則是客廳里的壁爐,那地方有著著名的白夜,時間便也延長了,就靠講故事來打發(fā),而在《怪女子》里,是驛站里的火爐。一個短暫的邂逅,恰適合短篇小說,邂逅里有一種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可超出事情本身,不停地伸展外延,直向茫茫天地。還有蒲寧,《輕盈的呼吸》。在俄羅斯小說家,這輕盈又不是那輕盈。一個少女,還未來得及留下連貫的人生,僅是些片鱗斷爪,最后隨風而去,存入老處女盲目而虔敬的心中,彼此慰藉。一個短篇小說以這樣渙散的情節(jié)結構起來,是必有潛在的凝聚力。俄國人就是鼎力足,東西小,卻壓秤,如同隕石一般,速度加重力,直指人心?! ∫劧唐≌f,是繞不開歐·亨利的,他的故事,都是圓滿的,似乎太過圓滿,也就是太過負責任,不會讓人的期望有落空,滿足是滿足,終究缺乏回味。這就是美國人,新大陸的移民,根基有些淺,從家鄉(xiāng)帶了上路的東西里面,就有講故事這一缽子“老娘土”,輕便靈巧,又可因地制宜。還有些集市上雜耍人的心氣,要將手藝活練好了,暗藏機巧,不露破綻。好比俗話所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歐·亨利的戲法是甜美的傷感的變法,例如《麥琪的禮物》,例如《最后的常春藤葉子》,圍坐火盆邊上的聽客都會掉幾滴眼淚,發(fā)幾聲嘆息,難得有他這顆善心和聰明。多少年過去,到了卡佛,外鄉(xiāng)人的村氣脫凈,已得教化,這短篇小說就要深奧多了,也曖昧多了,有些極簡主義,又有些像謎,謎面的條件很有限,就是刁鉆的謎語,需要有智慧并且受教育的受眾。是供閱讀的故事,也是供詮釋的故事,是故事的書面化,于是也就更接近“短篇小說”的概念。塞林格的短篇小說也是書面化的,但他似乎比卡佛更負責任一些,這責任在于,即便是如此不可確定的形勢,他也努力將講述進行到底。把理解的困難更多地留給自己,而不是讀者。許多難以形容的微妙之處,他總是最大限度傳達出來,比如《為埃斯米而作》,那即將上前線的青年與小姑娘的茶聊,倘是在卡佛,或許就留下一個玄機,然后轉身而去,塞林格卻必是一一道來。說的有些多了,可多說和少說就是不同,微妙的情形從字面底下浮凸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微妙。就算是多說,依然是在短篇小說的范圍里,再怎么樣海聊也只是一次偶爾的茶聊。還是那句話,短篇小說多是寫的偶然性,倘是中長篇,偶爾的邂逅就還要發(fā)展下去,而短篇小說,邂逅就只是邂逅。困惑在于,這樣交臂而過的瞬間里,我們能做什么?塞林格就回答了這問題,只能做有限的事,但這有限的事里卻蘊藏了無限的意味。也許是太耗心血了,所以他寫得不多,簡直不像職業(yè)作家,而是個玩票的。而他千真萬確就是個職業(yè)作家,惟有職業(yè)性寫作,才可將活計做得如此美妙。  意大利的路伊吉·皮蘭德婁,一生則寫過二百多個短篇小說。那民族有著大量的童話傳說,像卡爾維諾,專門收集整理童話兩大冊,可以見出童話與他們的親密關系,也可見出那民族對故事的喜愛,看什么都是故事。好像中國神話中的仙道,點石成金,不論什么,一經(jīng)傳說,就成有頭有尾的故事。比如,皮蘭德婁的(《標本鳥》,說的是遺傳病家族中的一位先生,決心與命運抗爭,醫(yī)藥、營養(yǎng)、節(jié)欲、鍛煉,終于活過了生存極限,要照民間傳說,就可以放心說出,“從此他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是在這里事情卻還沒有完,遺傳病的族人再做什么?再也想不到,他還有最后一博,就是開槍自殺,最后掌握了命運!這就不是童話傳說,而是短篇小說?,F(xiàn)代知識分子的寫作漸漸脫離故事的原始性,開始進入現(xiàn)實生活的嚴肅陛,不再簡單地相信奇跡,事情就繼續(xù)在常態(tài)下進行。而于常態(tài),短篇小說并不是最佳選擇,卡佛的短篇小說是寫常態(tài),可多少晦澀了??柧S諾的短篇很像現(xiàn)代寓言,英國弗吉尼亞·伍爾芙的短篇更接近于散文,愛爾蘭的詹姆斯·喬伊斯的《都柏林人》則是一個例外,他在冗長的日常生活上開一扇小窗,供我們窺視,有些俄國人的氣質。依我看,短篇小說還是要仰仗奇情,大約也因為此,如今短篇小說的產出日益減少?! ∪毡镜亩唐≌f在印象中相當平淡,這大約與日本的語言有關,敬語體系充滿莊嚴的儀式感,使得敘述過程曲折漫長?,F(xiàn)代主義卻給了機緣,許多新生的概念催化著形式,黑井千次先生可算得領潮流之先。曾看過一位新生代日本女作家山田詠美的小說,名叫《YO-YO》,寫一對男女相遇,互相買春,頭一日她買他,下一日他買她,每一日付賬少一張錢,等到最后,一張錢也不剩,買春便告罄結束。還有一位神吉拓郎先生的一篇名叫《鮭魚》的小說,小說以妻子給閨密寫信,因出走的丈夫突然歸來停筆,再提筆已是三個月后,“他完全像鮭魚那樣,拼命地溯流而歸……”淺田次郎的短篇《鐵道員》因由影星高倉健主演的電影而得名,他的短篇小說多是靈異故事,他自述道是“發(fā)生在你身上……溫柔的奇跡”,這也符合我的觀念,短篇小說要有奇情,而“溫柔的奇跡”真是一個好說法,將過于夯實的生活啟開了縫隙。相比較之下,中國的語言其實是適合短篇小說的,簡潔而多義,扼要而模糊,中國人傳統(tǒng)中又有一種精致輕盈的品位,比如說著名的(《聊齋志異》,都是好短篇,比如《王六郎》,一仙一俗,聚散離合,相識相知,是古代版的《斷背山》,卻不是那么悲情,而是欣悅!簡直令人覺著詭異,短篇小說是什么材料生成的,竟可以伸縮自如,緩急相宜,已經(jīng)不是現(xiàn)代物理的概念能夠解釋,而要走向東方神秘主義了!  現(xiàn)在,“短經(jīng)典”這套世界現(xiàn)當代短篇小說叢書的出版,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會有多少意外發(fā)生呢?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上海

內容概要

真的,也許我只不過是需要一點孤獨?也許我太久沒有一個人待著了?也許這個池塘具有某種魔力?也許并不是偶然,而是命運把我?guī)У竭@個岸邊?也許有一連串的巫術包圍著荷蘭池塘……既然名字這么叫……
本書收錄了絲綢般的眼睛、小情郎、躺著的男人、陌生人、五次分神、樹紳、一夜、名伶、風雅的死亡、捕魚、穿著帆布鞋的死神等小說作品。
本書由弗朗索瓦絲·薩岡編著。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絲·薩岡,原名弗朗索瓦絲?谷瓦雷,1935年出生于法國南部的卡亞克小鎮(zhèn),父親是工廠企業(yè)主。她到巴黎上中學期間讀了許多作家的著作:蘭波、普魯斯特、斯丹達爾、福樓拜、??思{、海明威、加繆、菲茲杰拉德,還有后來成為她朋友的薩特。1951年,她通過會考被索邦大學錄取,但經(jīng)常出入酒吧,過著布爾喬亞的生活。
1953年,她寫了小說《你好,憂愁》,在朋友的鼓勵下,她將書稿投給了多家出版社。由于父親不許她用他的姓,弗朗索瓦絲?谷瓦雷從此成了弗朗索瓦絲?薩岡(薩岡親王是普魯斯特的小說人物)。次年,《你好,憂愁》由朱利亞爾出版社出版,立即引起文壇關注,獲得了“批評家獎”,一年內售出85萬冊,并被拍成電影,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學現(xiàn)象。薩岡喜歡賽車、賭博、酗酒,生活奢華放縱,但她最熱愛的還是寫作,“寫作是一種激情,沒有它,生活將是死水一潭?!彼?004年去世,一生中發(fā)表了20部長篇小說、10部劇作和4部短篇小說集。

書籍目錄

絲綢般的眼睛
小情郎
躺著的男人
陌生人
五次分神
樹紳
一夜
名伶
風雅的死亡
捕魚
穿著帆布鞋的死神
左眼皮
小狗之夜
羅馬分手
街角咖啡館
七點注射
意大利的天空
太陽照樣落下
孤獨的池塘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綢般的眼睛  杰羅姆·貝爾蒂埃把車開得飛快,他美麗的妻子莫妮卡不得不想盡辦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才能不那么提心吊膽。這個周末,他們要去狩獵羚羊,是這事兒令杰羅姆雀躍不已。他熱愛狩獵、嬌妻、鄉(xiāng)野,乃至將要去接的朋友們:斯坦尼斯拉-博安和他的女伴(自從離婚以來,他基本上每半個月?lián)Q一個女伴)。  “希望他們準時,”杰羅姆說,“你覺得這次他會帶個什么樣的姑娘來?”  莫妮卡疲倦地笑笑。  “你問我,我怎么會知道?希望這次是個運動型,跟你們打獵可不輕松,對吧?”  他大力點頭?!  跋喈斝量?。我不明白,斯坦尼斯拉為什么還這么注重打扮,他這個年紀,總之,我們這個年紀……這會兒,要是他還沒準備好,我們就要錯過飛機了?!薄  澳銖牟诲e過任何事?!彼f著,笑了起來?! 〗芰_姆·貝爾蒂埃瞥了妻子一眼,再一次弄不懂她的言下之意。他是一個性感、忠貞、沉靜的男人。他完全明白自己的吸引力,但自從三十歲那年他們結婚以來,他就向這個女人——他唯一愛過的女人——承諾了一份最愜意、最安心的生活??墒?,有時候,他也會問自己,在這份平靜背后,在美麗的妻子靜謐幽深的眼睛背后,到底是什么。  “你想說什么?”他問?!  拔沂钦f,你從來不錯過任何事:你的生意,你的生活,你的飛機。所以我想,你也不會錯過那只羚羊?!薄  暗溉绱耍彼由显掝^,“我可不想從獵場上空手而歸,不過,羚羊是最難追捕的動物?!薄 ∷麄冊诶古聋惔蠼稚系囊凰孔忧巴O聛恚芰_姆連按了三次喇叭后,一扇窗開了,一個男人出現(xiàn)在窗前,做出夸張的歡迎手勢。杰羅姆探出頭大喊:  “下來,老兄。我們要誤飛機了?!薄 〈皯絷P上了,兩分鐘后,斯坦尼斯拉.博安和女伴走出門廊?! 〔煌诮芰_姆的堅定、沉穩(wěn)和果決,斯坦尼斯拉.博安身材頎長,肢體柔韌,腳步輕飄。而那個金發(fā)姑娘年輕漂亮又單純,一看就是典型的周末女郎。他們一骨碌地鉆進汽車后座,斯坦尼斯拉開始介紹:  “莫妮卡,親愛的,我向你們介紹貝蒂。貝蒂,這是莫妮卡和她的先生,著名建筑師貝爾蒂埃。從現(xiàn)在開始,你得聽他指揮。這里是他掌舵?!薄 〈蠹铱蜌獾匦α诵Γ菘ㄓ押玫嘏c這個貝蒂握了握手。汽車向魯瓦西機場的方向開去。斯坦尼斯拉把身體前傾,用有點尖利的聲音問:  “出去玩高興嗎,你們兩個?”  不等回答,他又轉向女伴,對她微微一笑。他是那種迷死人不償命的類型,有一點浪,有一點花,有一點壞。貝蒂顯然為之傾倒,一味沖他笑?!  爸绬?,”他扯著嗓門說,“我跟這個男人認識了二十年。我們在一起上學。杰羅姆總是拿一等獎學金,我們課間打架的時候,他的拳頭又最厲害,而且通常是為了保護我,因為我從那時起就招人恨?!薄 ∪缓?,他開始說莫妮卡:  “我認識她十三年了。親愛的,你看看,這是多么幸福的一對。”  ……

媒體關注與評論

  怎樣離開一個人?為什么離開?十九個凌厲徹骨的短篇,十九個短小精悍的故事,把我們帶入一段段分手的場景中。一個深愛妻子的男人發(fā)現(xiàn)妻子另有情人,并與這個人結伴前去狩獵。他下得了狠心嗎?一個歷盡紅塵的女人發(fā)現(xiàn)自己竟對小情郎產生了感情;一個在周末臨時返家的女人意外目睹了丈夫與另一個人之間的秘密……這一個個人生的瞬間,或殘酷,或有違常理,或令人措手不及,而故事的結局,則永遠出乎我們的意料。  作者靈動的思想,輕盈的筆觸,令人不禁為其中人物的困局,不留情面地微笑起來。  ——法國文庫出版社    批評家獎”頒給一個十八歲的迷人小精怪,其文學價值從第一頁起就熠熠生輝,無可爭議?!  ダ仕魍?莫里亞克《費加羅報》

編輯推薦

  《孤獨的池塘》是薩岡四十歲時出版的第一部短篇集,收錄了19部短篇小說。這些小說中,薩岡以冰冷又辛辣的筆觸,講述著同一個主題: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系。小說中有發(fā)現(xiàn)妻子跟朋友關系曖昧的丈夫,有覺察到自己喜歡上小白臉的少婦,也有周末回家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丈夫另有私情的妻子……薩岡善于描寫生活中某些殘忍的瞬間,某種不習慣或意外的情境,而結局總是讓人想象不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孤獨的池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4條)

 
 

  •   如果你自許小資青年,又或向往中產生活,若還未讀過薩岡的小說,那么請迅速去補課。因為,薩岡是小資與中產生活里的傳奇。
      
      薩岡于2004年去世,享年69歲。直至今日,在我們腦海中隱映的還是她青春的影像,好像她從來未曾衰老過,那是她的青春太過炫目,甚至掩蓋了她全部的人生。從藝術的角度講,沒人敢否認她的天才,18歲就寫出《你好,憂愁》,張愛玲式的出名要趁早。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講,沒人敢效仿她的方式,賽馬、賭博、酗酒,亂扯男女關系,公開給薩特寫情書,與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關系曖昧。我們可以鄙視她混亂的生活方式,但不能抹殺她對寫作的熱愛。她說,寫作是一種激情,沒有它,生活將是死水一潭。
      
      《孤獨的池塘》是薩岡40歲時出版的短篇集,共收錄了十九篇小說。進入中年的薩岡無法再如年少無知般地向憂愁問好,不過薩岡的作品風格好像并未因為年齡而改變,這次她問候的是孤獨。薩岡一成不變的寫作風格是她的優(yōu)勢,也是劣勢,這是讀者們追捧她的圖騰,也是文學界詬病她的借口。
      
      書中的故事發(fā)生地點仍是中產階級頻繁出入,流連忘返的場所,狩獵場、雞尾酒會、高檔酒吧咖啡館、賽馬場、森林、古堡、莊園,盡情地展開你的想象,我們能想到的奢侈生活之地,書中應有盡有。人物仍然圍繞富裕群體,至少得讀過伊頓公學,吃穿住行只有豐滿富足,沒有捉襟見肘,這里有一部分富人,也有一部分依附富人,他們是他們的情人、朋友,或者什么關系也沒有。十九個小故事安排的很熱鬧,生活永遠都是在路上,去打獵、去赴約、去捉奸、去騎馬、去捕魚、去回憶、去分手、去吸毒、去死亡、去領養(yǎng)小狗,最后去孤獨。
      
      熱鬧歸熱鬧,喧鬧之后的寂靜即是孤獨。薩岡準確地捕捉到了衣食無憂的男女們內心的空虛,并因此而無度揮霍,并為其付出慘痛的代價。王安憶說,法國人好像都很會寫短篇,是不是因為精致的洛可可風氣?薩岡的每個短篇都像鑲嵌在書中的洛可可裝飾,故事華麗精巧、人物纖弱嬌媚、文字甜膩溫柔、情節(jié)紛繁瑣細,就像一幅那個時代巴黎小資情調的風情畫。
      
      好的短篇需要精巧的結構。薩岡著力于點的描寫,每個短篇都設置關鍵的時刻,通篇都為這個時刻服務,就像多米諾骨牌,費心修筑,尋一個著力點,輕輕觸碰,羅馬非一日建成,但卻可以在瞬間倒塌。就是《絲綢般的眼睛》里,杰羅姆利用打獵的機會,蓄意射殺勾引妻子莫妮卡的好友斯坦尼斯拉,卻猶豫不決。結尾莫妮卡撲入他的懷里,就是這個時刻將杰羅姆的仇恨消失殆盡。
      
      其實,薩岡的作品具有美學寓象的荒誕性,舉重若輕。我們可以八卦地理解為是向薩特的《墻》致敬。比如《五次分神》,每一次涉及死,約瑟芬都會分神,梵高的麥田、約瑟芬的絲襪、女傭人扇上的羽毛、大夫頭頂上歪斜的畫以及被手槍壓斷的手指甲,共計五次,約瑟芬伯爵夫人最終精致地去赴死神的約會。
      
      愛與好,恨也好,小說的糜爛和奢華都逃脫不過小說的基調“孤獨”。所以,書中的最后一篇《孤獨的池塘》仿佛是薩岡的內心獨白,普魯?shù)撬梗晃粌?yōu)雅舒適的女人,從她的衣著就可以看出生活得不錯:她穿著一件優(yōu)雅的羅登呢大衣,大衣正是落葉的色調,頸上圍一條真絲方巾,今年三十三歲。腳上一雙大方得體的長靴,讓走路都變成一種享受。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獨坐在池塘邊,品味孤獨的枯木、落葉和生活。
      
      盡管有人說薩岡的作品題材狹窄,有無病呻吟之嫌??擅鎸λ毺氐娜宋锟坍?、細膩的心理描寫、濃烈的小資情調,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的作品里感受到她的真情實感,少年成名,中年孤寂,我們不禁要問:薩岡,你孤獨嗎?
      
  •   薩岡于2004年去世,享年69歲。直至今日,在我們腦海中隱映的還是她青春的影像,好像她從來未曾衰老過,那是她的青春太過炫目,甚至掩蓋了她全部的人生。從藝術的角度講,沒人敢否認她的天才,18歲就寫出《你好,憂愁》,張愛玲式的出名要趁早。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講,沒人敢效仿她的方式,賽馬、賭博、酗酒,亂扯男女關系,公開給薩特寫情書,與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關系曖昧。我們可以鄙視她混亂的生活方式,但不能抹殺她對寫作的熱愛。她說,寫作是一種激情,沒有它,生活將是死水一潭。
      
  •   聽說薩岡很久了。通過這本書才第一次接觸她。
    很棒,她的作品是有靈魂的。揮灑自如的描繪出一幕又一幕的場景,她是個古靈精怪的小說家,把短篇小說寫得淋漓盡至。
    我以前從來不喜歡看短篇小說,覺得缺乏嚼勁,剛磨出點味道就沒有了??墒撬_岡的小說,能用區(qū)區(qū)數(shù)百字,就營造出一種引人入勝的情景,只能嘆服。沒有人的短篇小說讓我那么的喜愛。
  •   如果你自許小資青年,又或向往中產生活,若還未讀過薩岡的小說,那么請迅速去補課。因為,薩岡是小資與中產生活里的傳奇。 薩岡于2004年去世,享年69歲。直至今日,在我們腦海中隱映的還是她青春的影像,好像她從來未曾衰老過,那是她的青春太過炫目,甚至掩蓋了她全部的人生
  •   第一次讀薩岡,很喜歡。只是字體太小。
  •   薩岡的文采沒的說,故事里充滿了淡淡的失落和思考。
  •   曾經(jīng)以一本薄薄的小說《你好,憂愁》出道,轟動世人。在經(jīng)歷了同樣歡愉而輕率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之后,她只為她自己,轟然謝幕。
  •   所謂小說 怎么也得有打動人的地方吧最喜歡《小情郎》 即使是可以改變結局的故事 帶來的憂傷 也打動了我
  •   首先書名挺吸引人的,通看一下文章作者以冰冷又辛辣的筆觸,講述著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系。應該不錯。
  •   孤獨的豈止是池塘,是每一個走在路上,坐在車上,躺在床上,坐在桌前的人啊
  •   這本書的內容太精彩了!真是一本很好很好的短篇經(jīng)典小說啊
  •   整本書貫穿她的一生,從喝著威士忌飆車的少女到多情的女子再到中年落寞柔情的女人,她用自己的筆觸描繪著一個又一個的人物。我讀了好幾遍,強烈推薦
  •   最近很是買了幾本女性作者的短篇,比如這本,比如《奧莉芙吉特里奇》,都還沒讀完,但女性的細膩筆觸深得我心。。。
  •   是很好的短篇小說集。
  •   孤獨的、厭世的、富有才華的小女人。
  •   不錯不錯,朋友喜歡
  •   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個男人和女人的小故事
  •   我很喜歡她的作品。寫的很好
  •   太喜歡了,甚至在讀完之后購買這個作者的很多書
  •   很喜歡這本書。通宵在看,文筆和故事都超贊。大愛
  •   最喜歡《意大利的天空》
  •   輕靈活潑的文字,出乎意料的結局,讓人感慨人類的情感,并無地域國界的區(qū)分。
  •   每一篇短短的文字都能讓人有長長的思緒,很美。
  •   是的,天才太迷人。
  •   一本不錯的書,洗滌人的靈魂,自我提升
  •   單個的小故事,一天就讀完了,還行!
  •   女性最真實的獨白,脆弱卻又無所畏懼
  •   沒有之前買的那幾本看的投入,之前挺期待的,風格問題。有幾個故事還可以
  •   還未開始看,薄薄的一本,應該可以一口氣看完!期待
  •   快遞兢兢業(yè)業(yè)啊,書一如既往的好
  •   薄薄的一本。很好攜帶
  •   很經(jīng)典!推薦看看!
  •   短經(jīng)典系列
    值得一看
  •   還沒細看,但這個系列的書都不錯。
  •   有點憂郁,有點畔道離經(jīng)
  •   人文社短經(jīng)典系列第二輯
  •   人文短經(jīng)典第二輯書目。
  •   薩岡是一位真正的小說家,筆調輕松而又諷刺,短篇小說尖銳的節(jié)奏于她可謂得心應手。如今她的傳奇漸行漸遠,而作為作家,她永遠引人入勝。PS;書好薄。
  •   以前看到過薩岡的《你好,憂愁!》,很不錯,這次的這本小書據(jù)說也是薩岡的優(yōu)秀作品,還未細讀,大概也還是不會令人失望的!
  •   是朋友介紹過來看的書,比起孤獨的池塘,我更喜歡《飆車》,同樣是一本短片小說集。
  •   很經(jīng)典的短篇小說,總有些意想不到的結局
  •   風格啥的和同時代的小說大同小異 雖說卡佛和布考斯基啥的是美國人描寫的也是比較粗鄙的下層生活 但是那種頹靡的時代精神是共通的 當個口袋書打發(fā)時間
  •   雖不及她的成名作《你好,憂愁》有名,但文風一樣輕松而又諷刺
  •   不動聲色地給你意外的結局。
  •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一“短經(jīng)典”都挺獨特的風格,別是一般風味,喜歡,只是價格稍貴了點,
  •   還沒看過 應該不錯 值得推薦
  •   買了一本不買另一本難受,還行吧,
  •   這書自己看完還送給朋友了,看的時候還順帶謝了一首
    泡沫池塘
    說來我不是能為自己寫詩的人
    我的身體里正冒出小憂傷
    好似蓬松柔軟的水母
    在這樣的天氣里,三月春日即逝的午后
    隨著海流漂著漂走
    輕輕的游去樹梢,繞過交錯的電線
    向著以為可望可及的云朵,和不知顏色的遠方
    那樣難以名狀
    這是因為想著了你,我的故友
    因為你只為自己寫詩
    因為你不需要什么遠方
    因為我要我的萬水千山,盡管不是你想要的萬水千山
    而我身如牢籠
    因為我不是你,所以我羨慕你,所以我總是愛你比較多
    你不曉得,你的詩里有我的詩,我總是因你寫詩,你總是在我的詩里
    你要在夢里把自己掐死
    我要在夢里讓自己窒息
    故友,我們都是自由人,有很多個放蕩的靈魂
    只是又因太多的事羈絆著
  •   以為會有新鮮的視角,感覺還可以,也許是期待的有些高 ,喜歡看短片小說的可以試試。
  •   不知為何編譯小女孩寫得作品。法國的好小說很多啊
  •   短篇小說里面,有些晦澀,有些難懂.,....要看很久慢慢看才明白.......呃.......一般般吧~
  •   剛到 只覺得很薄 與當當網(wǎng)物美價廉不符合 只是書店少有這么有品味的書
  •   有些篇目看不懂,有些篇目還不錯
  •   不錯的短片
  •   迷人的小妖精
  •   孤獨的池塘
  •   短經(jīng)典:孤獨的池塘
  •   短小更適合如今的時代
  •     
      ——by陳劍
      很多人對于薩岡本人的興趣,遠遠多于對其作品的興趣。這對一個作家,尤其是一位女性作家而言,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作為在一九五四年的法國憑借處女作《你好,憂愁》一舉成名的文學才女,她給世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更多的是她游戲人間的瘋狂事跡。但事實上,她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比人們想象中認真。
      
      許多人喜歡讀薩岡,往往是喜歡她所代表的某種生活方式。不過,物質生活只是她的小說背景,薩岡筆下永遠的主題,仍然是現(xiàn)代人的情感狀況:在物質生活的五光十色之下,永遠都有著無法釋懷的淡淡憂愁。也許正是因此,我們才對這個薩岡,一讀再讀。
      
      薩岡在自傳《我最美好的回憶》中曾提到她對短篇小說的看法。在她的理解中,短篇小說是“公理”,是“從人們即刻陳述的文字出發(fā),這些文字引發(fā)一個情節(jié),這個情節(jié)同樣迅速地展開,并達到一個在最初的對話中就已經(jīng)被預見的不可避免的結局?!彼_岡的短篇小說基本遵循了這樣的定律,一個主人公,一個事件,在結尾時敲開矛盾堅果的外殼,然后戛然而止。
      
      其實,薩岡小說中的人物也一直都是這樣的一類人:在波瀾不驚的外表下,有無可修復的斷裂。如果說,薩岡小說中的人物都具有某種標志性的“情緒”,那么這種情緒,借用她成名作中那個著名的詞來說,就是“憂愁”。“薩岡式憂愁”來自哪里呢?
      
      一、孤獨。薩岡的主人公無一例外,最大的共同特質便是——孤獨。他們的孤獨,不是逃避塵世,不是形單影只,也不是流離失所。與此相反,他們往往是現(xiàn)實世界中他人眼中的“寵兒”:他們大多擁有出眾的外貌,良好的教養(yǎng),從來不用為生計發(fā)愁,永遠瀟灑地玩樂人生,周圍環(huán)繞著或真心或假意的男男女女。但就是這樣的熱鬧,也不能化解他們內心的荒蕪感。就像在《孤獨的池塘》里,在現(xiàn)實中一帆風順,開朗愉快的“她”,會在黃昏的湖邊呆坐,幻想自己沉入湖底,但最終若無其事地返回往常的生活。
      
      二、清醒。真正令人痛苦的,不是孤獨,而是清醒。薩岡的主人公無不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孤獨處境,意識到人生無聊的本質,意識到自己最終會走向什么,但他們或是像薩岡一樣,打定了主意縱情享樂,揮霍青春,或者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考驗自己忍耐的極限,直到把自己變得麻木,或是奔潰??傊?,他們知道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清醒是他們痛苦的來源。因為清醒,他們很容易倦怠,對人生,也對自己。
      
      三、輕盈。薩岡不喜歡追問。她并不為她的人物尋求解決方式。相反,她總是會以一種淡漠、調侃的方式,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結束一場沖突,消解矛盾?;蛘哒f,矛盾從未消解,只是擱置、漠視和忘卻。薩岡的筆觸也是如此,始終輕盈、不動聲色,有調皮的輕笑。在《一夜》中,男孩和女孩的對話,也許正好代表了薩岡的姿態(tài)。
      
      “你知道,馬克,他也不過是個過客。別太夸張了。人生匆匆?!?br />   “幸運的是,”西蒙說,“人生匆匆,我在這里,你在這里。我們共舞?!?br />   “我們一輩子跳舞”,她說,“我們是那類人,跳舞的人?!?br />   
      作為譯者,翻譯薩岡的短篇小說集,最初也是出于讀者心情,喜歡短篇小說的輕盈。閱讀短篇小說,就像自由自在地走在大街上,邂逅一個個偶然回首的陌生人,每一個轉身,都不知道遇見的將是怎樣的一張面容,于是總是可以有期待,有驚喜,或者一見如故,或者轉身就忘了他的眉目,不拖泥帶水,不動真情。但是,當我開始進入文字本身的時候,我不得不去擔心,迎面走來的這個人,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他的眉眼,還未清晰,就要消逝,他出現(xiàn)時的光和影,能否真真切切地映入讀者的眼睛?原來,當我們需要去深究事物的紋理,并且對此擔負責任的時候,凡事都不再那么輕松。一如生活中,永遠有輕盈,有沉重,有滿足,有遺憾。
      
       ………………………………………………………………………………
      難得見到文采、思想俱佳的譯后記,一口氣幾乎全摘下來了。
      別小看翻譯呢。精準凝練是基本要求,譯者能夠做到,那他自身,也必然有相當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和扎實的文字功底。
  •     薩岡得了孤獨恐慌癥,即使有文字不停在她筆下堆砌,她依舊無助、害怕。她的精彩生活只是對孤獨的敷衍,別人眼中的精彩在她看來也是無意義的人生重復,這是我讀完《孤獨的池塘》這本書后的感慨。
      薩岡這19個短篇小說,別以為她真的在寫分手、出軌或死亡。她講述的不過是盲目人生中的孤獨,最后一篇《孤獨的池塘》更像整本書的中心思想。從18歲的憂愁開始,薩岡一直面對著心靈的孤獨與空虛,她一再用派對、毒品、賭博、情人來渲染生活,但是再熱鬧的生活狀態(tài)也無法填充內心的虛弱,40幾歲出品的這本短篇小說集便成了她內心的最好說明。
      薩岡筆下的人物都屬于中產階級,不缺衣少食、不乏舞會狂歡、更不缺情人,只是他們都缺愛。他們在無比繁華的世界無比空洞地生活,不敢回望人生,害怕遇見寂寞。也許,這正是真實的薩岡,一生被孤獨困擾,一生在無窮的愛中對愛匱乏,一生沒人給予到她真正需要的愛。
      在這本小說里,薩岡用最簡潔的文字講了最多的精彩故事。這本小說的多數(shù)故事都人心暗涌,隱情不斷。她是真正講故事的高手,信手拈來的短篇,篇篇精彩。
      薩岡的文字從來都像不假思索的流露,字里行間的做派有著薩岡獨特的任性。很多人說薩岡的書代表了小資生活,我卻覺得她的文字代表了中產階級的無奈和急速膨脹的社會空虛。這些故事剛好和現(xiàn)在的膨脹中國對了脾胃。
      對比起那些抗戰(zhàn)故事和文革傳奇,薩岡的書更能給現(xiàn)代人一種生存共鳴。我覺得好的書不分國籍但分時代和社會背景,當一個社會發(fā)展到某個層面,這個社會里的人們就會在同層面的社會里找到共鳴。
      推薦給很多有文化、有理想?yún)s走不出現(xiàn)實的讀者,薩岡的書可以讀,說不上好,但可以共鳴出一些城市詬病——孤獨的詬病。
      在一個充滿暖陽的寂寞午后,讀完這本書后更加寂寞。很怕十年后回望人生還是在這種寂寞中無奈地重復,很怕平淡帶來的不幸。陽光每天都把世界點綴的青春活力,可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馬力不足的一天。當青春的肆無忌憚、大膽、狂熱過去后,真的害怕人生將一無所有。就像薩岡筆下的故事,所有精彩的生活到最后只是為了點綴人生從來都是一無所有、不被理解。
       心,是這個宇宙最大的空洞,空洞的名字叫孤獨。它一輩子在尋找可以填滿自身的情節(jié),卻不知道什么適合自己的胃口。人也許真的生而孤獨。所有人生的新奇都將歸于平淡無奇,所有人生的渴求也將消化成一無所求。也許,死的時候人心都空了,和來的時候一樣。
      
  •     并不喜歡總結與概括小說,語言文字本身的力度與美感全無。但是最近似乎習慣了這種模式……
      
      《五次分神》
      《五次分神》的第一段文字對內容做了準確的總結,即約瑟芬?馮?格萊芬博格伯爵夫人以驚人的能力,在人生即將傾覆變化時,她便能分神,讓暗流涌動和波濤洶涌都成為蜻蜓點水,讓生命波瀾不驚(比如在前丈夫去世時,迷醉于麥田;在丈夫怒火沖天時,她以“襪子抽絲了”令人無言以對),最終死于自殺。薩岡似乎既向往成為這樣的女人,在生命輾轉時泰然自若,以回避作為最好的解決辦法,但一另方面薩岡又似乎對她傾注了淡淡的同情。
      
      《樹紳》
      《樹紳》是一個有些溫暖也帶著些許辛酸的故事。羅德一生安安穩(wěn)穩(wěn),對現(xiàn)在與未來不無失望。他仿佛只有在青春往事中才能找到一絲生命的激情,人生的意義所在。在面對自己
      
      《一夜》
      《一夜》是對薩岡所在的生活透徹的寫照。孤獨的男女,相約共舞,人生匆匆,他們思考著生命中的虛空與殘余的溫情。
      
      《名伶》
      又是一個年輕男子與色衰女人的故事。但相比其他的,我尤其喜歡這個故事。文字遲緩,來來回回,像咒語,把我包裹在令人憂愁纏綿高貴的歌聲之中。讓我想起《紐約,我愛你》中導演Shekhar Kapur執(zhí)導的那一段,溫柔富有質感。該短篇將市儈、只知索取、心懷嫉妒、令人鄙夷的年輕男子角色與蒼老、形衰但高貴孤獨而不可及的女歌唱家形象做出鮮明對比,男子最后羞愧難當,令人深思。特別是文章的構思,苦苦等待的他,原來是一個contre-ut,她說,“他,他千金難買?!保淖志谷痪哂辛艘环N無法形容的魔力,打中我,打動我。
      
      《風雅的死亡》
      
      《捕魚》
      《捕魚》故事顯得相當家常,文字平凡,白話一般地,描述了一次捕魚的尷尬經(jīng)歷——不僅沒有不到魚,還被水沖走了鞋子衣物,還被淋得一身濕。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美國鳥人》,把人生中不幸、尷尬、困窘和失落搬上臺面,充滿了自嘲。
      
      《穿著帆布鞋的死神》
      《穿著帆布鞋的死神》是個充滿荒誕與諷喻意義的短篇。呂克是個原本安于平庸的生活而不自知的男子——他是好丈夫、平凡的男配角……直到在角色面試的路上的意外與幻想,才開始讓他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他開始拒絕生命的陳詞濫調,重新拾起性(妻子法尼要求他節(jié)制性愛,“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禁戒”)與死亡的自由,挽回自己人性的尊嚴。文末“葬禮上,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架勢莊嚴”充滿嘲諷。
      
      《左眼皮》
      典型的人物(又是中年女士)、不出意料的結尾,但卻設在別樣的情節(jié)里。原本準備再次傷害一個對她可有可無卻十分愛她的男人的心時,加洛德女士在被荒唐地困在火車洗手間的焦急絕望時光中開始了對抉擇的重新思考,在自我心靈對話中,她得到了拯救。語言幽默風趣,夸張得恰到好處。
      
      《小狗之夜》
      相當歐亨利的小說,不論是情節(jié)走向還是小說的時間設定,充滿著出人意料與淡淡的溫暖。同時也如歐亨利一般,對貪婪冷漠的家中成員深深地表達了鄙夷之情。
      
      《羅馬分手》
      也是一個溫暖的、讓人相信真愛的故事。男人盧一吉開始厭惡英琦,要在狐朋狗友的幫助下與她斷絕關系,而且準備做得相當難看。但在狐朋狗友一次次對她的奚落、冷嘲熱諷等圍攻后,他開始漸漸生出一種同情憐憫疼愛之心,英琦十分楚楚動人。而英琦也相當令人驕傲地對之前的屈辱予以反攻。兩人在人群中逃脫出來,奔向真愛的大路。我都不禁鼓起掌來。
      
      《街角咖啡館》
      又是一個在死亡面前,重新思考人生的故事。馬克拒絕畏縮膽怯的自己,決定讓生命充滿光明與美好。他義無反顧地追逐激情,無悔,也無可自責。他把握著自己的死亡,任然驕傲迷人,不受死神的擺布。十分喜歡文中用香味來描述過去的方式。
      
      《意大利的天空》
      邁爾斯從做作庸俗的生命中掙脫出來,懷念起過去的時光。那時他受傷,在意大利農莊里修養(yǎng)。他年輕,收獲了愛情激情和溫暖美好且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生活。他懷念那愛情,懷念那美味白蘭地,懷念那麥田,懷念“那充滿陽光甜蜜”的青春?!八?,當他做出要工作的樣子,當他們消失在馬路盡頭,他就可以打開壁櫥的門,在那里,重返意大利?!?br />   
      《太陽照常落下》
      斗牛賽和男女愛情。
      
      《孤獨的池塘》
      女子普魯?shù)撬乖谇镆庵小⒃诠陋毜某靥吝?,在樹干上,開始重新觀察人生,幻想死亡,幻想孤獨,難以自拔。這是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充滿了薩岡對自己人生的痛徹心扉的思考,以及她對她內心的孤獨無人能懂以及外在的生活繁華喧囂的反差的無奈和悲傷。
      
      
      
      我希望大家能幫幫我理解《絲綢般的眼睛》和《躺著的男人》謝謝了。
      
  •     這篇短篇結構相當精巧,講的是妻子蜜莉森回家目擊丈夫通奸場面,在與同伴琳達的交流中,最終發(fā)現(xiàn)原來丈夫是與琳達的哥哥翻云覆雨的故事。我想試著具體分析該短篇是如何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以及分析對女主人公蜜莉森性格刻畫的妙筆。
      
      首先我想就作者怎樣為” 蜜莉森丈夫大衛(wèi)是同性戀以及他是與琳達哥哥通奸這一事實做伏筆暗示的
      在小說38頁,我們就看到了大衛(wèi)對于家庭的冷淡態(tài)度,“她總是說‘我們的家’,而大衛(wèi)則總是說‘我們的房子’,…… 大衛(wèi)始終無動于?!钡@還不足為奇,也許大衛(wèi)只是典型的浪蕩男子之一。但薩岡在后文開始引發(fā)我們的疑惑與猜測,她寫道,“她絕對的確信:大衛(wèi)從來不會看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一眼”(38頁)?!按笮l(wèi)看都不看任何人” 。(40頁)這兩句一方面寫出了大衛(wèi)的自居高傲、目中無人,也寫出了妻子蜜莉森乃至所有女人在大衛(wèi)中微不足道的地位。讀者便開始對于大衛(wèi)這個人物傾注更大的興趣?!靶陨顜缀蹩s減為零……丈夫……還是有些讓她想不透的地方”(40頁),至此,讀者心中已經(jīng)暗暗浮現(xiàn)出一個出人意料的事實,但卻還不敢肯定。而接下來,“琳達的眼睛里閃過一絲錯愕,然后又很快變得親熱而溫柔:‘我五歲時就認識他了,他是我哥哥最好的朋友’……似乎剛才,她已向她吐露了某件最關鍵的事”(41、42頁)。作者借用突如其來的信息,開始指明讀者思考的方向,給予強烈的暗示。但是妻子蜜莉森還是被塑造成毫不知情、充滿疑惑的女性形象,讀者與人物的差異使得文本更加富有戲劇張力,氣氛更加緊張了。而在42頁妻子在回憶里 ,“大衛(wèi)像有強迫癥似的,老在跟一個生意人打電話” 更加確定了讀者的猜測。情節(jié)一步步向前演進,毫不拖沓、沒有絲毫的冗余。此時,我想大多讀者都在等待最后一個真相大白。最終44、45頁妻子蜜莉森上樓時突然想到琳達的哥哥時,“她的腿仿佛被砍斷了一?!边@是相當生動有力的描寫,充分體現(xiàn)出了蜜莉森的驚訝與痛苦。最后“碩大的男士手表”既是指明也是與前文的生意人和伊頓公學等身份象征環(huán)環(huán)相扣毫無破綻。全文與這一懸念緊密相關,但絲毫沒有影響行文的流暢,同時再往回讀時,一些先前的疑惑才發(fā)現(xiàn)是伏筆,令人大呼過癮。比如“‘我不覺得他會喜歡她們中的任何一個’,琳達的語氣竟有些憂傷”這一句,當時令我大為困惑,為什么琳達要莫名的懷有憂傷的感情呢。原來,琳達在故事伊始就已經(jīng)知道謎底,她在為好友蜜莉森蒙在鼓里而同情,也為自己的隱瞞感到愧疚。(全文此種例子很多,不一一羅列)
      由此可見,這篇短篇在懸念的設置上是相當精彩的,字字斟酌環(huán)環(huán)相扣,信息密度大,讀起來相當有趣。
      
      再來談談蜜莉森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大衛(wèi)妻子蜜莉森雖然是丈夫出軌的受害者,但是作者薩岡卻絲毫沒有心軟,通過文字暴露出她性格中的種種丑惡,充滿諷刺意味且頗具時代氣息。
      
      1、在發(fā)現(xiàn)通奸現(xiàn)場時,蜜莉森“恨不能立刻轉身離開現(xiàn)場”,驚訝憤怒傷心之情很好理解,但緊接的“她后悔沒有事先打個電話”,令人啼笑皆非,充滿荒謬。充分體現(xiàn)了她的愛面子,維持自己高貴“體面”的形象比婚姻問題都更加重要。
      
      2、“她發(fā)現(xiàn)自己用了不容置疑的語氣,仿佛可憐的琳達會反駁她似的” (39頁)“可憐”二字十分生動,準確又真實地刻畫了蜜莉森這一故作高貴淡定通情達理的形象。
      
      3、“說著她大笑起來。她感覺輕松了很多。既然問題已經(jīng)擺上臺面,事情就簡單多了”(40頁)薩岡把這種大家經(jīng)常體會到的卻從不吐露的情緒血淋淋地搬上文字的“臺面”,相當真實,十分諷刺。
      4、“不過我不明白為什你不能原諒這件事。連我,我自己都準備原諒他了”
      “不要把事情搞得太難看”
      “一切要做得不著痕跡”(42頁)
      “于是,她站起身,高傲地彈了彈沙發(fā)上的灰,用女王般的語氣宣布”(44頁)
      一連串的文字把剝得蜜莉森體無完膚,雖然表面上冷靜矜持善解人意大方有禮,卻仍然對通奸懷有深深的憤怒與憎惡。
      5、“恐怕被你說中了。睡房里有一件肉紅色香艷透頂?shù)那槿纫履亍? (45頁)
      直到最后,蜜莉森仍然為了面子,自欺欺人。
      總而言之,蜜莉森的塑造十分成功,重要的是薩岡把它寫到十分真實的程度,也許這是她對布爾喬亞生活中丑惡的深刻觀察的集中體現(xiàn)吧。
      
  •     前段時間微博上,王小山評說白鹿原小說不夠好,我心中凜然一笑,白鹿原也許有其種種缺點,但卻是一個無可否認的偉大作品。當然,所謂偉大也是相對觀念,也許王小山同志閱歷豐富、看好書無數(shù),所以與之相比,白鹿原不值一提;也許我孤陋寡聞,所以覺得白鹿原不錯。
      
      在讀完薩岡的小說后,提到白鹿原不是沒有緣由。那就是我認為,作者個人的閱歷、生活范圍的寬窄、對人生反思的深淺、對現(xiàn)實的品味,直接映射到作品主題的豐富與蒼白。因為經(jīng)歷,因為悅納豐富的生活,所以才能展現(xiàn)出徜徉天地之間的宏大作品。但如果生活的范圍只是美酒、PARTY、愛情、眾星捧月,那么這樣的作者只能再現(xiàn)小場景,最多小場景再分出若干繁雜的劇幕,除此之外,它只能在情感上進行深刻的剖析和展現(xiàn),因為感情是如此內秀、如此可以借情借物借景,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以至于它不需要非?;趾甑慕?jīng)歷就能達到某種深刻。愛情尤其如是。因為愛是那么的豐富,每一種都足夠自信滿滿地說服旁觀者——讀者。
      
      薩岡的這個小說就是如此。如果按照王小山的觀點,白鹿原都不值一提,那么薩岡的這部作品,依我來看,那就是中產階級生活的不斷再現(xiàn)。而這,對我來說,不值一提。
      
      奢華的生活、跑馬、斗牛、晚會、隨心所欲、眾星捧月。哦,當然,里面一定要有一個美女,不管她是三十歲、四十歲還是五十多歲,她總是美艷,總是吸引所有人的目光,總是有著若干情人,而每個情人都為之愿意毀滅整個世界。她則總是在重重關愛中陡然陷入憂愁和孤獨之中,懷疑自身這種奢靡的存在,仿佛因為總在幸福之中所以想抓住幸福的核兒,并且試圖品嘗幸福是不是也有酸澀的一面,從而讓她提提神。
      
      這種情緒一再的描述、再現(xiàn),讓我備感乏味。我不反對中產階級,但是中產階級的生活如果被一再放大甚至被無聊追捧的話,那就很容易流于愚蠢。
      
      被物質奴役的生活,是卑微的;被物質奴役迷失了方向的生活,是傻逼的,真正的高貴是奴役了物質而不為之所累,雖然這很難。
      
      所以,在看這本小書時,我無數(shù)次地想,這場景描述、這氛圍營造是多么的浮夸與愚蠢。然后想,這書特別適合XX看,因為她是一個如此渴望追逐高品質生活的人,當然,也因之有了很多的虛榮。呵呵。
      
      看來薩岡的個人簡介后,尤其印證了我的觀點,生活態(tài)度和閱歷最終映射映出了這本書的樣子。更可笑的是,我突然居然想到了郭小四。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薩岡是個非常有才華的女人。而且,也許因為自身情感的豐富,她對于愛的品味顯然高出很多作家若干層次。尤其是這十多篇短文,篇篇都有不同的愛在里面。
      
      那種不同層次的細膩,那九曲十八彎的情感轉折,那峰回路轉、任性十足的女性味道,那點點滴滴的愁腸百結,那種種顧忌和對年華的不確定感、對感情的高傲與自卑同時摻雜的糾結,讓女性讀者、讓愛情的追逐者,絕對會感同身受,甚至從中獲得對愛的更高的領悟。因此,單就這個方面來說,薩岡的這個作品滿有味道的。
      
      譬如,我覺得《小情郎》寫得特別細膩,《意大利的天空》特別絕望。而就故事性、就最歐亨利來說,那必然是《小狗之夜》。當然,所有的作品,我覺得,都不如王安憶的序寫得好看,也不如譯后記來得誠懇。。。。
      
      最后,我還是忍不住要說,這是誰腦子長疤,把書名改成《孤獨的池塘》?《絲綢般的眼睛》顯然要好得多得多。害得我還那么認真的看《孤獨的池塘》一篇??春蟠蠛羯袭?。。。
      
      
  •     看了弗朗索瓦絲.薩岡的一些短篇小說??赐赀€是覺得有些失望。尤其是在才看完梅里美的小說之后,更是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
      
      或許薩岡的小說,不能這樣密集地看。對我來說,容易感到厭倦。大多都是描寫法國中產階級男女。描寫相互之間的欺騙、隱瞞、妥協(xié),情感的疏離、纏繞、割裂。單純從小說來看,薩岡是個迷人的寫手。她把短篇小說寫得如此輕盈,誘惑。但令我失望的是,我不能愛上任何一個她筆下的人。稍微令我傾心的,就算是《小情郎》里的尼古拉。他是薩岡筆下難得的人物,真誠,罕見的帶有童稚羞澀的真誠。
      
      薩岡的每一篇小說都滲透著孤獨感,是一種宿命式的孤獨,不能化解,不能轉移。但是她從來沒有寫過,這種孤獨究竟是從哪來的。小說中的人衣食無憂,開著跑車,住著別墅,穿梭在馬場,酒會,豢養(yǎng)情婦或是情郎。這種游蕩在中產階級男女之間的孤獨,在我看來,更多像是一種虛空。因此看多了覺得渾身不適。沒有厚重的生命感,那么所謂的孤獨,會讓人覺得做作。
      
      而真正讓我覺得和薩岡有距離感的,是我不能忍受薩岡的淡漠。薩岡有著一種機靈狡黠地淡漠,她似乎抽身在許多的情感之外,從來不動真情,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這在《五次分神》里體現(xiàn)的最為明顯。約瑟芬,美麗聰明的女伯爵,在她生命中每個最重要的時刻,都會不小心走神。然而我們都知道,這從來都不是不小心,這根本就是冷漠地逃避現(xiàn)實。在薩岡的小說里,我看不到那種火熱的愛,看不到生命的張力,于是很難再走下去。一個自己不能擁抱生命的人,他的生命很難吸引人。而作品來源于生命。
  •     她既懂女人,又懂男人。當然不是千人一面的男女,而是異彩紛呈的兩性世界。這就是薩岡厲害的地方。
      
      她可以把中年危機描寫的峰回路轉,也可以對懸崖上的愛毫不手軟。這兩個例子表明薩岡具備兩方面的力量,可以把同一題材的作品寫得異彩紛呈。這也是薩岡厲害的地方。
      
      她其實沒有老到那個程度,但是她已經(jīng)歷盡滄桑。
  •     首先要說,絲綢般的眼睛是比孤獨的池塘好太多的題目,不知道編輯是怎么想的,居然會把它改了。
      薩岡在《一月后,一年后》里讓貝阿特麗絲念著拉辛的這句詩,對著鏡子,對著自己的野心,自己選定的生活。
      一個作家的題材或者格調的單一是難免的,也往往因此而是完美的。薩岡的小說,我一直心有戚戚的原因就是,她完美而且盡致地表達了那種厭倦,厭倦的延宕,還有厭倦的持續(xù)暗涌。不會厭倦的人是上帝真正的寵兒,而身患現(xiàn)代病的許多人,則深陷厭倦之中不能自拔。
      不需要夸張,因為已經(jīng)太清醒,而清醒必然帶來厭倦。生活走到某個階段,無論是十年的婚姻,兩年的戀人,很多看起來如此幸運的所得,都失去了光彩,于是會有毀滅和結束的傾向。但是“不該這樣想,否則會發(fā)瘋的”,這種厭倦,即使對于更敏銳多思的心靈來說,是足以破壞生活的,但生活還是足以統(tǒng)攝和鎮(zhèn)壓它。最后選擇和馬賽愛人結婚的英國女人,只能靠酒精來回憶意大利歲月的男人,在池塘邊感到了死亡誘惑的女子,他們有的選擇了作出某種顯著而且意味深長的改變,有的選擇堅持下去,照老樣子活下去。但都沒有區(qū)別,因為厭倦會一再襲來。
      其實就好像是酒精、香煙、甚至閱讀,一切東西都是成癮,需要不斷加強刺激的,愛情、生活,恐怕亦然、甚至尤然。而對于一些心靈更加難以滿足的人而言,有些片段,甚或所有片段,從一開始,就走了下坡路了。
  •      羚羊是一種象征。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一個貼切的詞來形容,但其中這篇是最印象深刻的。
       被時間雕琢過的字母,繁衍出另一種故事的開始。年少時念念不忘的愛情,現(xiàn)在只剩下冷汗和內心的一抹柔情,深藏了,不再說起。
       羅馬的愛情,明明是愛著,卻否認自己的愛,仿佛連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是愛著的,仿佛愛著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可是羅馬般的愛,她的眼神和話語,讓你無所遁形,讓你終于找回做自己的感覺。這就是愛情吧,讓你發(fā)現(xiàn)自我,承認自我,選擇自我。
       在驅車途中,停下,在河邊看著流淌的水,心中漫過無數(shù)的孤獨,如同2012的水暴漫過喉嚨,你回想過去,from cradle to grave.現(xiàn)實中人群中的寵兒,卻無比清晰的知道自己內心的荒涼是周圍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的孤獨。。。從而生-----孤獨的池塘。
       薩岡,會讓人越來越喜歡,初時是好奇,然后被挑起強烈的興趣,最后只覺得她真實,她真實地在還原一種心靈狀態(tài)。
       仿佛我又將自己歸于唯心論的言說里了。
  •     
      對于孤獨和寂寞的解釋,我一直都執(zhí)拗地較真。孤獨者是自由高貴的,是心靈上離群索居的人,不論肉體是否遠離塵世,是否形單影只。因為他們擁有一顆足夠豐盈的靈魂。
      孤獨,就不會痛苦,寂寞才叫人發(fā)狂。
      而薩岡主人公的特質大多數(shù)是寂寞,她身處繁華,顧盼有情,還看似漫不經(jīng)心。她對愛的渴望猶如在黑漆漆的樹林里望見遠處山丘上跳舞人群手握的火把。光亮映在她眸子里。這些美好依然在目光所能蔓延及的地方。小小的火苗最終燃燒成烈火般的東西,仿佛在心底呼喚著什么。
      杜拉斯說,“愛之于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愛是所有理想者的夢想——或是信仰。愛是她終其一生追逐的,也是她最害怕觸摸的。
      她會被自己的愛嚇跑,讓她躲之不及。她清醒地知道已經(jīng)開始蒼老的自己終逃不過時間的捉弄。于是慌忙將欲望和激情封存起來,仿佛只要這樣,她就能躲避傷害,刪去記憶,繼續(xù)她按部就班的生活。
      這種追逐與頹然放棄的矛盾帶給她潔癖和理想主義的傾向,有些極度地縱情和揮霍,有些隱忍著試圖將寂寞習以為常,直至麻木甚至崩潰。但心底殘存的欲望和幻想不能瓦解。久而久之,愛之于他們,成了生命之中最失敗的堅持。
      
      所有的故事都指向同樣的問題,愛與不愛,面對與逃避,接受與拒絕,抑制與爆發(fā)。
      她害怕別人的揣測和斷定的描述,感覺一詞令她焦灼不安,她變得無法忍受。揮去別人腦中杜撰的形象,粉碎那些莫須有的期望??扇藗兛偛荒芾斫?,他們的表情看上去籠罩著一層索然的霧,一種疑惑的傷逝,或是不以為意的輕率。她想乞求萬分之一的僥幸,同時又灰心斷念,兩種心情不斷搏斗著。
      她是永遠擺脫不了這種恐懼的,恐懼淡忘,恐懼厭煩,恐懼失去,恐懼體會被遺棄的悲情。她害怕幸福,害怕愛被沖淡。無所謂極端的浪漫的實際的都無關系,只要愛還在膨脹。但是她清醒地意識到不論愛的過程是如何刻骨或者曲折,終點都是消失。于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就選擇出局或是在最美的時刻親手扼殺。
      其實,當有一天熱情退潮,人們咀嚼著將要壓下來的不安,他們的幸福崩塌瓦解,他們的激情歸于塵土,噴薄的情感止如死水。期望變成奢望,奢望變成失望,失望帶來遠比傷害深刻的痛苦。
      這一切滋味大抵是與她無關的。
      
      
      我不了解十八歲的薩岡,只勉強算通過此書捕捉了一點她中年時的斷面。我不能自作聰明地對她妄加揣測。只是覺得薩岡的憂愁是她與生俱來,是她生命中無法改變的,她任由它們滋長或是消散。她的悲觀其實并不是真的厭世悲觀,是一種真實的思考,一種擺脫不了的情結。
      它們飄而輕盈,不知從何起,不知止于何處。她用著最無關痛癢的方式,敘述著最無奈深沉的生命本質。
      
  •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在復習備考的日子里。本以為都是絕望的故事讀完應該會內心不爽(我是很容易被人情緒帶入的人....),但是很意外的沒有,可能因為薩岡那不矯情輕松的語言,生死在她筆尖看似都是那么淡。也可能是源于我現(xiàn)在忙碌充實的生活,讓我無暇去顧及自己內心深處的情緒。就像譯后記里面寫的一樣,薩岡筆下的人物都如此孤獨,可是他們又如此清醒,清醒到對生活本身都沒有了渴求,對生命也沒了眷戀??赡芪沂莻€糊涂人,所以我看不了那么清,不能簡單的放手,不能追求靈魂深處的聲音,然后只能和常人一樣過著日復一日單調重復的生活還樂在其中。不過鄭板橋說過:難得糊涂。所以我也就心安了。
       原諒我的沒有條理= =。初看時很是喜歡王逸安為其寫的序的,優(yōu)雅,這兩個字很能表現(xiàn)短篇小說的精髓,我以前沒讀過薩岡的書,所以對她并不是很了解,讀過這本后,加上扉頁的簡介,覺得大概能感受到作者是個什么樣的女人,怎么說呢,和我絕對不是同一類人,我們似乎是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她泡吧享受青春可謂是生如夏花的時候,我泡在圖書館里,對著攤開正在復習的醫(yī)學影像學忙里偷閑地看著她的書。但是我們卻都是女人,同樣富有激情。同樣的,對雅致的女人有著無與倫比的欣賞。那樣眼神淺淡,永遠看著都是懶惰,心不在焉,但是卻令人感到如此沉醉迷人。這樣的女人可能會成為萬人迷,也可能因為不善表達而被男人拋棄,但是她們永遠都是那樣優(yōu)雅不動聲色,天知道,這有多難!所以這樣的女人才迷人,讓人無法理解,卻又沉醉不已,就像美酒,你永遠都想再多喝一杯。有人稱之為毒藥,可是仍有那么多人為之一擲千金。說實話,我不是這樣的女人,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但我真的不是。
       記得后記里說本書原名是以第一篇作品《絲綢般的眼睛》為名的,但是后來改為了最后一篇《孤獨的池塘》了。于我來說,要是叫原來的名字,可能更合我的意吧。《孤獨的池塘》中的女子并不能給我很多感懷,可能因為現(xiàn)在的我正在一個拼命奮斗的狀態(tài),然后告訴自己成功的過程中都是要忍受孤獨的,來告誡自己不要和其他人出去瘋玩。畢竟我還對未來抱有幻想的年紀,可能十年之后,我就會更鐘意這篇了吧,這是后話。在看《絲綢般的眼睛》時候,那男子追逐獵物的過程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我其實也是因為這篇作品才繼續(xù)一口氣讀了下去。事后我本以為是什么跌宕起伏的描繪,讓我內心如此激蕩,讀完整本書,再返回去的時候,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當時僅僅是因為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句子,真是說出來都要怕大家笑話....“看在上帝的份上,莫妮卡,求求你,別跑那么快?!蹦菘ㄊ撬鳙C的鹿,也是他的愛妻。突然想到我與暗戀的男孩在一起走的時候,他從來不會等我,總是兀自走在前面,我當時的心情,那種憤怒、無奈、心力憔悴,可能是因為他的感受,我太能體會了。那時我便按下決心,我終將與那個男孩并肩而行,否則,我就一定要走在他的前面,我受不了這樣一輩子,看著他的背影。他的背影就像是薩岡筆下讓人迷戀的女子,如同那絲綢般的眼睛,但是,她們也終究會有一個歸宿,一個結局,無論是好的是壞的,時間總會給人歸宿。這終是我的弱點,所以我只能繼續(xù)拼命下去,不敢享受其他,害怕光陰易逝,害怕我錯過了時機,害怕我不能在我最美的時候遇見你。
  •     關于談論“孤獨”這個命題的小說,我首先想到的是耶茨的《十一種孤獨》。耶茨描寫的孤獨是一種生活常態(tài),一如他自己所言:“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彼墓P下都是些普通人,過著平淡無奇的普通生活,主人公們因為對這個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格格不入而與生活產生疏離,引起了孤獨失落,缺乏安全感,又因孤獨的反作用,與生活日漸疏離,格格不入。他們的生活便在這一正一反的作用力下在他們面前形成不可跨越的鴻溝,促使他們不斷走向無以挽回的深淵。
      
      
      
      而對于薩岡,這個享盡中產階級奢華與放縱的傳奇人物來說,弱水三千中,唯有取這一瓢中產階級在情愛中的孤獨最為得心應手。在她的書中,幾乎所有的孤獨都發(fā)生在中產階級頻繁出入,流連忘返的場所。在這些生活奢侈之地,中產階級們追求快樂與享受,貪圖情欲和物質,極盡鋪張奢華之能事,然而在熱鬧喧囂的流光盛宴之下,掩藏的是深入骨髓的孤獨和無盡的虛無。 在這個過程中,青春被無度揮霍,時光不再,朱顏凋敝,只留下孤獨的靈魂和一副干枯破碎的身軀。薩岡筆下的許多主人公生活在別處,身處浮華卻常常懷念遠方澄澈的天空,窗外寧靜的田野,或金黃色皮膚女子的頸脖,他們身體和靈魂隨時在路上,厭倦了情人的懷抱,便輕易地分手,然后尋找下一個溫暖的懷抱。在這個過程中,偷情成了薩剛小說中的常態(tài),在她的筆下,偷情是緩解孤獨的一劑偏方,也是孤獨的最大病因。薩岡喜歡讓自己筆下的人物在孤獨中自生自滅,在她的故事里,主人公們通常選擇死亡,或者開始另一段搖搖欲墜的愛情。中產階級似乎迷戀自殺,在我讀過的許多故事中,被生活逼入絕境的中產階級們總是選擇以吞槍自殺來為分崩離析的生活畫上句號。
      
      
      
      比起薩岡書中體面的生活,卡佛筆下的故事大多是破碎的生活的橫截面,所描述的人物常常支離破碎,一無所有,卻瘋狂地迷戀酒精和香煙,一如卡佛本人??ǚ鸬墓陋毘3]有出路,也不容你大方瀏覽,他的孤獨就是房間的一扇忘記關上的窗,留給我們窗縫間不經(jīng)意的一絲流光,只供我們局外人臆想。
      
  •     薩岡的這個短篇集實在給人不小的驚喜。不同于長篇中那些冗長的描寫,短篇是這樣鮮活而富有生命力,在有限的篇幅內,釋放無窮的張力。十九個小故事,在薩岡冷眼旁觀的筆調下,熠熠生輝,閃耀出智慧的火花。不同于十八歲的憂愁,四十歲的薩岡,淡漠的筆調后是一雙清明睿智的眼。
      
      《絲綢般的眼睛》——平靜,破碎后歸于平靜
      故事的開頭,我以為看到了一對恩愛夫妻(其實他們的確是一對恩愛夫妻,只是在平靜的表象下暗自波濤洶涌而已)。然而,丈夫并不了解自己的妻子,但是他知道,自己深愛著她,想要給她最好的一切。他的生活平靜無波,但他覺得幸福,因為他的身旁有自己深愛的女人,然而,在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他看到了妻子和朋友掌心相扣的手。
      這就是所謂“斷裂的時刻”吧!秘而不宣的曖昧在這一刻浮上水面,暴露在空氣中。平靜被打破,朋友和妻子變成夢魘纏繞著他,他想在狩獵的時刻殺死那個人——他曾經(jīng)的好友,妻子的情人。他迷路了,離開了人群,獨自追逐著自己的獵物,精疲力竭。回憶與想象交織著,在能夠輕易殺死羚羊的那一刻,他心軟了、放棄了,“也許是因為它絕望而笨拙的努力,也許是因為它單純的美麗,也許是因為那雙睥睨他的眼睛中,那份孤傲和平靜?!?br />   當他失魂落魄地與其他人會合時,妻子的脆弱與恐懼暴露無遺——她擔心他會死。而夫妻之間的那一點淡漠終于被沖走,他們找回了自己的心,眼中只有彼此。
      模糊卻又對得起讀者期待的Happy ending。平靜,破碎后又歸于平靜。
      
      《小情郎》——金錢與愛情
      這是一個老女人與小男人的故事,寂寞的老女人,和比他小二十歲的她包養(yǎng)的年輕男子。
      她用金錢買來情人,卻買不回安全感,寂寞的心仍在一天天黯淡著、空虛著。她清清楚楚地向情人們表明他們之間是金錢的關系,始終清醒地看著自己的生活。
      她想送走他,結束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因為不喜歡他了,而是他太好太體貼,讓她不安。是的,不安。雖然她富有,可以用金錢掌控情人,可是,她本質上是孤獨的、自卑的,深深厭棄自己的年齡與衰老的身心。哪怕他是真的愛她,她也無法接受,只能將他推開。
      只是因為,“不能承受欺騙”。
      
      《躺著的男人》——自私的幸福
      躺著的這個男人,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在這最后的時刻,他試圖與妻子交談,絮絮叨叨地說著些語無倫次的話,時而平靜、時而狂躁。最后的時刻,妻子終于說出了最初的忐忑——她曾是那樣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愛情的女人,而他是那樣不忠的一個丈夫。
      他們曾有過溫柔的開始,最終又溫柔地結束。
      幸福來之不易,他滿足地死去。
      
      《陌生人》——殘忍的真實
      妻子提前回家,卻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丈夫偷情的證據(jù)。當著朋友的面,已無路可退,卻在最后,發(fā)現(xiàn)了更殘酷的事實——與丈夫偷情的,其實是一個男人,還是好友的哥哥。
      殘忍的真實,含淚的微笑。
      
      《五次分神》——冷漠人生
      約瑟芬·馮·格雷芬博格伯爵夫人,美貌、冷酷,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永遠無法進入別人的世界。她活得悠然自得,無所羈絆,甚至能平靜地自殺。
      冷漠人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孤魂。
      
      《樹紳》——初戀之殤
      斯蒂芬,三十五歲,到了結婚的年齡,聽從父母之命準備與未婚妻艾米莉結婚。生活與他只是安排好的一件件事,沒有自主。
      他唯一活過的時光,是與佃農女兒菲兒的初戀,甜蜜、熱烈,然而終究分離。
      曾在樹上刻下的名字讓他恐慌,卻陰差陽錯地讓未婚妻開心。
      生活從來都是充滿巧合。
      
      《一夜》——生活的模樣
      如同西蒙所說,“幸運的是,人生匆匆,我在這里,你在這里。我們共舞?!?/li>
  •     弗朗索瓦茨?薩岡,你是永遠的木犀草、溫柔、與童年
      
      幾天前在書店書架上看到新出版的薩岡的書停頓了好久,終于還是淡然繞開了。這位與我大學時代息息相關的法國女作家,對她最迷戀的時候,我給自己取了她的名字。另外還有一些頗為難忘小細節(jié),比如讀《狂亂》,受她敘述方式的影響,我竟然感到手肘下方的桌子正隨著我的心境狂躁抖動。還有余中先翻譯的《你好,憂愁》——薩岡的處女作——我借閱的還是圖書館收藏的最早版本,在集體大課上翻閱時,有一股腐朽陳舊的酸味從書的紙頁指間散發(fā)開來。
      
      其實,弗朗索瓦茨?薩岡之于很多讀者來說,并不單單只意味著極端、刺激、孤獨與瘋狂,圍繞她的關鍵詞也不僅僅就只是酗酒、飆車、豪賭、麻醉品、混亂的性行為這么簡單。如果文學里真的存在著某種神秘的力量,如果好的文學故事是能在中間找到文學源頭的話。那么,我想說,這一點,薩岡做到了。至少,對我而言,是薩岡讓我認識了小說與司湯達、戲劇與田納西?威廉斯、存在主義與讓?保羅-薩特,還有詩歌與蘭波。
      
      好的小說就像一位好朋友,與你意外結識,相互交談,彼此熟悉,結下深厚情誼,因生活分離,再重新相遇,前前后后會給予你很多體味與感受,即便重遇之后,她不再讓你刮目相看,崇拜備至,但你依然熟悉她的氣味、她的談吐、她的表達。我想,這就是我后來又折回書店,買下《孤獨的池塘》——這本薩岡的短篇小說集——的原因吧。
      
      無異于她的長篇作品,在薩岡一貫的寫作氛圍里,永遠有一個不變的主體模型:愛情,或者說,瘋狂的愛情。她給模型定制不同款式、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服裝,搭配各類稀奇古怪的首飾,將愛情呈現(xiàn)出或詭異、或憂傷、或清冷、或孤傲的姿態(tài),我們在這些不同背景不同形態(tài)的作品里,讀到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感受,就像在屬于別人的鏡子里看到清楚的自己的形象一樣。也許你更像西蒙、呂克、羅德或狄克,也許她更像塞西麗、卡修妮、琳達或蜜莉森。
      
      還是簡單的說說這本短篇小說本身的內容吧。在這本集子當中,薩岡所描寫的,都是生活中某個“斷裂的時刻”,面臨死亡的時刻就有《躺著的男人》《風雅的死亡》《街角咖啡館》《穿著帆布鞋的死神》。
      
      《躺著的男人》描寫了一個男子在春日下午,瀕臨死亡時的心境,以及與妻子漫不經(jīng)心的對話,他自以為人類唯一的美感便是往來縱身一躍的剎那,然而在生命消逝之際,他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真正在乎的還是生命本身?!督纸强Х瑞^》是一個男人在得知自己身患肺癌的消息后,讓他自己感到意外的,是他沒有想到任何人,任何去處,他平靜地走進一家老式咖啡館,在那里,他感到了一種久違的舒適感,他聞到了許多生活的味道,他想到自己一生徒勞的追逐,甚至即將就這樣荒唐地抵達終點。終于,他領悟了,這一輩子,他是傻瓜也好,是瘋子也罷,沒有什么可恥,這沒什么丟人。于是,他便從容地加速死亡。
      
      講述分手時刻與改變決定的時刻分別是小說《小情郎》《五次分神》《左眼皮》《羅馬分手》。
      
      《五次分神》所描寫的內容特別可愛,一位伯爵夫人,在她的人生關鍵時刻,她都靠一種驚人的能力,通過對無關事物的關注,直接逃避掉了當下的現(xiàn)實。《左眼皮》則寫了一位名媛,她坐火車去里昂,想與戀人——在里昂的拍賣師——分手,在出發(fā)的途中不幸被困廁所間,密閉空間居然讓她想起戀人昔日的種種好來。的確,我們常常會受困于生活的平庸,有時甚至渴望往其相反的方向走一走。恰恰正是某些個特殊時刻,讓我們看到了那些我們并不留意,卻正在擁有的東西,這些時刻的“作用效果”要高于世界上任何一間精神病院。
      
      突然疲倦的時刻包括了《一夜》《七點注射》《意大利的天空》《孤獨的池塘》。
      
      《七點注射》的情況生活中也并不少見,通俗一點說就是“受夾板氣”。你的周圍都是一些久經(jīng)沙場的老馬,而你只是一條迷路的小狗。光與影、道具與手勢、行動與想象、壞蛋與朋友一同出現(xiàn),并在你的周圍旋轉,你的生活便是明媚與昏暗的雜交。小說中的編劇借以麻醉品來逃離現(xiàn)實,正如我們遇事忍氣吞聲,這不能說明我們膽小懦弱,只是反抗的代價我們還承受不起?!兑獯罄奶炜铡肥俏冶容^喜歡的短篇,主人公厭倦蘇格蘭一成不變的生活,假借烈酒的色澤與溫暖的口感,懷念意大利的搖曳的麥子、透明的藍天、古老的農莊、還有農婦的吻,然而他永遠不可能成為意大利的一介農夫,他只能躺在蘇格蘭的沙灘上,喝著白蘭地,在搖晃意識的驅使下重返意大利。同名小說《孤獨的池塘》所寫的,也是波瀾不驚的生活忽然失去平衡的瞬間。這瞬間對我們來說也挺熟悉,多數(shù)時間我們似乎挺滿意我們的生活,只是突然的,就有那么一刻,我們的心被某種東西劃破,這種感覺無從解釋,但這種缺失卻真實存在。
      
      《樹紳》讀下來我覺得挺殘酷的,那句“萬劫不復的耳光”讓人浮想聯(lián)翩,如果把這句刪去的話倒也能成就一個溫情故事?!缎」分埂窚剀爸袔е谏哪?,有點馬克?吐溫的味道,不過吐溫先生的《狗的故事》卻比這篇傷感多了?!恫遏~》是唯一一篇以第一人稱寫的,不把它看成小說看成隨筆來讀也沒關系。還有《太陽照樣落下》,這篇與《捕魚》一樣,很明顯,都是用來向海明威致敬用的。
      
      我總覺得,在薩岡的身上有一股濃重的美國嬉皮士味道。對于她來說,小說最大的載體就是瘋狂的愛情。其實,瘋狂不瘋狂,有什么關系呢?只要愛情不消失,文學就不會消失。也許,薩岡寫的愛情故事太凌厲,太殘酷,它們不分是非黑白,它們信仰與崇拜奇怪的事物,它們對死亡與健康不管不顧。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薩岡精神?我想,她代表了獨立,抗拒建制,自由,愛,和勇往直前。何止是薩岡,愛情本來不就也應該是這樣的嗎?
  •     
      
      如果一個人活到白發(fā)蒼蒼的年紀,世人對其的印象仍舊停留在青春年少的時日,算不算一樁幸事?而一位作家寫作近半個世紀,大家提起來,還是其初出茅廬的成名作,估計未必引為快事了。不過法國女作家弗朗索瓦絲?薩岡大約并不在乎這些,她的一生似乎與“薩岡式憂愁”捆綁在了一起,盡源于十八歲寫的《你好,憂愁》。其創(chuàng)作與生活難分難解,一種莫名的悵惘情緒貫穿其中,或許可以說,她寫作的所有書事實上可歸為一冊,或是每一種書均為她心緒的一枚碎片。而《孤獨的池塘》即是薩岡難得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結集,大概更能讓我們看清其憂愁的片段與悄然而至的斷裂時刻。
      
      薩岡關注的是都市中男女的情感剖面,那一種情緒的糾結與斷裂顯然是有產階級方才具有的標簽,因為其內在的閑適性。如短篇《孤獨的池塘》,身著“優(yōu)雅的羅登呢大衣”的女子,開車去和朋友們度周末,途經(jīng)一個名叫荷蘭池塘的所在,忽然想獨自走一走,就在黃昏的池塘邊,她生出孤獨的感覺,幻想自己沉入湖底,“回到搖籃,回到真正的生活”,而隨后她又進入了現(xiàn)實之中,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來忘記這次莫名的犯癡。我們固然可以說這是有閑者的胡思亂想,但不能否認這種斷裂的真切感,因為揆諸人性,確有相當?shù)钠辗盒浴N镔|生活的饜足,并不能填滿精神貧瘠的溝壑;烈火烹油的鬧猛,邊緣處或許正是凄清的孤獨。對此,薩岡似乎在以自身的體會,灌注到筆下的人物情態(tài)中。觀察他們,我們亦看到了薩岡本人的身影。
      
      聲色之娛容易使人麻醉,但另一方面,其距離意識的清醒也僅一紙之隔?!讹L雅的死亡》中,女主角羅拉在喧鬧的環(huán)境和人群中,“開始感到厭倦,厭倦這個地方,厭倦她的情人”,她離開酒吧,偶然地和一個小門童去了馬場,在崇拜和信任的目光中,她義無反顧地騎上了賽馬,“在世界末日般的轟鳴聲中,緩緩滑下馬鞍,被小魔鬼的蹄子踩中前額?!彼劳鲋疄轱L雅,在于孤獨中的清醒,以及清醒之后的無謂與失落。薩岡有一種身處浮華中的敏銳,她能夠輕輕地拈出其間微妙的若干枝葉,不須太多的夸張,展示給我們看,劇中人并不是煢煢孑立,與現(xiàn)實全不相干,而是有可能即為我們自己身后的投影。物質的豐裕已不稀罕,靈魂的虛空近在眉睫,歡愉之后的厭倦早已不是陌生的東西,如此,薩岡的憂愁或許不必被譏為無病呻吟、強自說愁了。
      
      讀薩岡的小說,有時會想起中國新感覺派的穆時英、劉吶鷗來,他們對都市浮華的記錄與刻畫有其共通之處。不過,新感覺派對都市符號的引用和拼貼未免喧鬧而華麗,且具舶來的異域感,頗有炫示的意味;薩岡就圓潤與輕巧極了,本來嘛,她的生活實質與節(jié)奏即在都市的韻律之中,不管是歡欣與困境都是她自己的,照直寫來就是,率真與曲折存于一體,自有迷人之處。
      
      《陌生人》中,周末與女友回家的蜜莉森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丈夫的私情,尷尬情境中,對話暗潮涌動;《小情郎》,年過半百的女人忽然意識到自己喜歡上了小白臉,她毅然將之趕走,“然后獨自躺倒在空蕩蕩的大床上,她哭了許久才沉沉睡去,她說自己真是瘋了”;《絲綢般的眼睛》,打獵途中,男人發(fā)現(xiàn)朋友和自己的妻子關系曖昧,醋意大發(fā),手中的獵槍不知不覺調轉了方向……可以說,薩岡時時關注著都市中人的“斷裂時刻”,在那一刻,生活的平靜與心境的平衡被倏然打破,人與自己或與他人的關系出現(xiàn)逆轉,不復舊時模樣。這種結構小說的方式,是不是讓我們想起了歐?亨利?精巧確有相似,而薩岡更多了心理描寫的鋪墊,以及女性的溫潤筆觸,她帶給我們的驚愕是有一個情緒的緩沖坡度的,非歐?亨利式的戛然而止、毅然決然。
      
      文學史上,作家的作品與生活融為一體的不在少數(shù),但像薩岡這樣招牌鮮明的卻也少見。她即或在游戲人間,也不能忘情于寫作,“寫作是一種激情,沒有它,生活將是死水一潭”,如此的表白或許會讓人驚異,但卻是一個崇尚叛逆的女性生活之一面,由此,我們不難明白為何其作品會成為一種獨異的存在了。
      
      
  •     有時不免這樣想:不被《你好,憂愁》感動的青春,是不值得經(jīng)過的。
      
      非常喜歡佛朗索瓦絲?薩岡,因為她的任性與瀟灑,她的寫作有法國小說特有的優(yōu)雅,但那份優(yōu)雅卻沒束縛了她的反叛與才華。
      
      她是有脾氣、有怨言、有憤怒、有絕望的人,作為讀者,你能感受到她的心跳,而不是那種老練得讓你無可奈何的現(xiàn)實主義。作為小說家,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技術,沒有性情,那樣,就會讓閱讀變成一個被調戲的過程,你因被動、被愚弄而怒不可遏,卻無可奈何。
      
      沒想到佛朗索瓦絲?薩岡的短篇小說也寫得這樣好,這個不厚的集子居然收了19篇,讓人幾乎以為這是“短經(jīng)典”系列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本。
      
      出版這個集子時,佛朗索瓦絲?薩岡已經(jīng)40歲了,從少不更事變成了徐娘半老,在技術上有了更多的追求。確實,這些故事講得都很精彩、細膩、完整,而且還都有點出人意料,這是一種讓人不太愉快的巧合。
      
      19個故事中,個人覺得《五次分神》是神品,既講了故事,又布置了一個很好的現(xiàn)代寓言,它幾乎是每個現(xiàn)代人命運的總結,恍惚間,有加繆氣。但又不太對,加繆的筆觸并沒這么冷,這么干脆。
      
      《絲綢般的眼睛》也堪稱神品,它的架構有點像《理智之年》,一個男人為背叛所傷害,但他精心策劃的報復,最終卻被人性的軟弱乃至存在的虛無感所打到,他終于不能忍受一只垂死的鹿的絲綢般的眼睛,在放棄獵殺的片刻,他徹底放棄了自我。這個故事,堪稱是全書之魂。
      
      剩下的故事,多是男歡女愛、男恨女怨背后赤裸裸的人性博弈,在佛朗索瓦絲?薩岡這里,失望就是殺戮的理由,無奈就是傷害的源頭,可以體會出,她在無數(shù)次向人生邊緣沖擊失敗后,終于因疲倦而產生了一種刻毒的怨恨。年輕時代誰不希望如佛朗索瓦絲?薩岡呢?然而,即使你是她,也不過如此。
      
      好小說是讓人戰(zhàn)栗的,佛朗索瓦絲?薩岡不是太深刻,她甚至有點夸張,甚至裝模作樣,可她有一種誘惑,就在你被這誘惑感動時,她卻突然刺出一刀。她不是想傷害你,而是告訴你:生活本來如此。
      
      這些故事帶有很深的存在主義痕跡,確實,它們沒有米蘭?昆德拉那么深刻,然而,它們如此凄厲,如此寒冷,如果你是好的小說讀者,那么,你將從中讀出一把刀子的孤獨。
      
  •     如果你自許小資青年,又或向往中產生活,若還未讀過薩岡的小說,那么請迅速去補課。因為,薩岡是小資與中產生活里的傳奇。
      
      薩岡于2004年去世,享年69歲。直至今日,在我們腦海中隱映的還是她青春的影像,好像她從來未曾衰老過,那是她的青春太過炫目,甚至掩蓋了她全部的人生。從藝術的角度講,沒人敢否認她的天才,18歲就寫出《你好,憂愁》,張愛玲式的出名要趁早。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講,沒人敢效仿她的方式,賽馬、賭博、酗酒,亂扯男女關系,公開給薩特寫情書,與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關系曖昧。我們可以鄙視她混亂的生活方式,但不能抹殺她對寫作的熱愛。她說,寫作是一種激情,沒有它,生活將是死水一潭。
      
      《孤獨的池塘》是薩岡40歲時出版的短篇集,共收錄了十九篇小說。進入中年的薩岡無法再如年少無知般地向憂愁問好,不過薩岡的作品風格好像并未因為年齡而改變,這次她問候的是孤獨。薩岡一成不變的寫作風格是她的優(yōu)勢,也是劣勢,這是讀者們追捧她的圖騰,也是文學界詬病她的借口。
      
      書中的故事發(fā)生地點仍是中產階級頻繁出入,流連忘返的場所,狩獵場、雞尾酒會、高檔酒吧咖啡館、賽馬場、森林、古堡、莊園,盡情地展開你的想象,我們能想到的奢侈生活之地,書中應有盡有。人物仍然圍繞富裕群體,至少得讀過伊頓公學,吃穿住行只有豐滿富足,沒有捉襟見肘,這里有一部分富人,也有一部分依附富人,他們是他們的情人、朋友,或者什么關系也沒有。十九個小故事安排的很熱鬧,生活永遠都是在路上,去打獵、去赴約、去捉奸、去騎馬、去捕魚、去回憶、去分手、去吸毒、去死亡、去領養(yǎng)小狗,最后去孤獨。
      
      熱鬧歸熱鬧,喧鬧之后的寂靜即是孤獨。薩岡準確地捕捉到了衣食無憂的男女們內心的空虛,并因此而無度揮霍,并為其付出慘痛的代價。王安憶說,法國人好像都很會寫短篇,是不是因為精致的洛可可風氣?薩岡的每個短篇都像鑲嵌在書中的洛可可裝飾,故事華麗精巧、人物纖弱嬌媚、文字甜膩溫柔、情節(jié)紛繁瑣細,就像一幅那個時代巴黎小資情調的風情畫。
      
      好的短篇需要精巧的結構。薩岡著力于點的描寫,每個短篇都設置關鍵的時刻,通篇都為這個時刻服務,就像多米諾骨牌,費心修筑,尋一個著力點,輕輕觸碰,羅馬非一日建成,但卻可以在瞬間倒塌。就是《絲綢般的眼睛》里,杰羅姆利用打獵的機會,蓄意射殺勾引妻子莫妮卡的好友斯坦尼斯拉,卻猶豫不決。結尾莫妮卡撲入他的懷里,就是這個時刻將杰羅姆的仇恨消失殆盡。
      
      其實,薩岡的作品具有美學寓象的荒誕性,舉重若輕。我們可以八卦地理解為是向薩特的《墻》致敬。比如《五次分神》,每一次涉及死,約瑟芬都會分神,梵高的麥田、約瑟芬的絲襪、女傭人扇上的羽毛、大夫頭頂上歪斜的畫以及被手槍壓斷的手指甲,共計五次,約瑟芬伯爵夫人最終精致地去赴死神的約會。
      
      愛與好,恨也好,小說的糜爛和奢華都逃脫不過小說的基調“孤獨”。所以,書中的最后一篇《孤獨的池塘》仿佛是薩岡的內心獨白,普魯?shù)撬?,一位?yōu)雅舒適的女人,從她的衣著就可以看出生活得不錯:她穿著一件優(yōu)雅的羅登呢大衣,大衣正是落葉的色調,頸上圍一條真絲方巾,今年三十三歲。腳上一雙大方得體的長靴,讓走路都變成一種享受。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獨坐在池塘邊,品味孤獨的枯木、落葉和生活。
      
      盡管有人說薩岡的作品題材狹窄,有無病呻吟之嫌。可面對她獨特的人物刻畫、細膩的心理描寫、濃烈的小資情調,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的作品里感受到她的真情實感,少年成名,中年孤寂,我們不禁要問:薩岡,你孤獨嗎?
      
      
  •   這一篇故事看完時也覺得眼前一亮
  •   高段位安妮寶貝…
  •   最后那兩段。。。。噗。。。
  •   白鹿原?呵呵
  •   這里的大部分短篇同樣使我失望,畢竟虛空,冷漠,孤獨并不能使人贊許。的確有做作的,為寫作而寫作的嫌疑。
    《五次分神》反而給我最深的印象,那個冷幽默甚至使我忍不住笑出來,那個真的太形象了。
  •   英雄所見略同,握爪!
  •   又見這位先生,問好
  •   法國人好像都很會寫短篇
    長篇需要更多的功力與耐力,法國人撒嬌,懶惰。
  •   本來不喜歡這本書 看完你這評忽然對這本書升起一點好感。。。OMG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