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安意如 頁數(shù):267
Tag標簽:無
前言
這一年,是迷茫、挫折、欣悅的交集。 當我開始準備寫戲的時候,我一開始想寫的是京劇。 那些怎么也不會老去的旋律,它們讓我心醉神馳。我企圖把我所感知的美和人共品賞,它們是我年少至今的珍藏。如同小女孩的私物,在合適的時候,總想拿出來同人分享。即使它很有可能不值一曬。 但我逐漸發(fā)現(xiàn)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是一個表演藝術(shù)家,我不能站在舞臺上用身段和唱腔來完美地呈現(xiàn)一個故事。而僅僅通過文字的描述去形容京劇的美妙又是不夠的,很容易就干澀乏味,空空蕩蕩。事實和描述之間的巨大鴻溝,很可能使原本憂傷動人的故事變得索然無味。 有一些美是可以通過文字來傳達的,而有一些美,是自有形態(tài)的,它們是穩(wěn)固直至封閉的,不能被轉(zhuǎn)化。你必須耐心接觸,進入,深入,再深入。直到你整個人與它有了心領(lǐng)神會的交合。這種感覺是旁人無法替代的。 這是我所遇到的第一個挫折。 后來,我試圖通過表演者的角度來探索京劇之美。譚鑫培,余叔巖,馬連良,梅蘭芳,程硯秋,光是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他們的風儀,也足以讓我拋下一切,甘心回到往昔,同他們一起生活在那個起伏跌宕、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我知道向往終是虛妄。那年代已飛離我而去,那些人一去不回,百般相思亦是枉然。 章詒和不會知道,我是多么感傷于她的《伶人往事》,哀痛馬連良的死去,他遽然的離世讓我怦然心碎——聯(lián)想到故去的外公。因為外公的緣故,我對清矍的老人總有割合不斷的好感,何況他是馬連良。 寫京劇要寫角兒。戲曲其實是殘酷的,離了角兒就離了魂。寫角兒勢必要有機會對人有持續(xù)深入的了解,如同觀察一株植物如何從萌芽走到落葉歸根,用心分辨根、莖、枝、葉、花,究竟有何特別。
內(nèi)容概要
戲?qū)懯赖廊诵?,人生百態(tài)。戲也是音。觀音,觀世間疾苦繁華,聲聲入耳,二在心。古典與時尚的融匯,傳統(tǒng)與先鋒的結(jié)合。安意如編著的《觀音》這一年,是迷茫,挫折,欣悅的交集。那些怎么也不會老去的旋律,它們讓我心醉神馳我企圖把我所感知的美和人分享,它們是我年少至今的珍藏。如同小女孩的私物,在合適的時候,總想拿出來和人分享,即使它很有可能不值一曬。
作者簡介
安意如,徽州女子,現(xiàn)居北京。2006年因古典詩詞賞析隨筆《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贰端紵o邪》等聲名鵲起,后又出版《觀音》,《惜春紀》《陌上花開》《美人何處》《世有桃花》等。喜歡旅行,美容,美食,美人。
書籍目錄
自序 石褪玉露
《西廂記》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牡丹亭》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長生殿》
萬里何愁南共北,兩心那論生和死。 《桃花扇》
濺血點作桃花扇,比著枝頭分外鮮。 《漢宮秋》
雖然青塚人何在,還為蛾眉斬畫師。 《雷峰塔》
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云恨未平。 《趙氏孤兒》
有恩不報怎相逢,見義不為非為勇。 《救風塵》
他本是薄幸的班頭,還說道有恩愛結(jié)綢繆。 《倩女離魂》
愁心驚一聲鳥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飛。 《琵琶記》和《荊釵記》
鰲頭可羨,須知富貴非吾愿。 寫在后面的話 隨時準備老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這是我的遺憾,也是我更大的挫折。最終我只有回到故事身邊。我發(fā)現(xiàn),它一直在我身邊,如同忠貞的情人。一路見我迷茫,見我反復,它依然耐心守候。直到我醒悟,離棄了那些妄念,它們依然與我相依為命。真是命中注定?。∥抑匦逻M入到我所熟悉的故事里面,一如重新與之相愛。這一次我不再粗暴輕率地對待它,而是用對待情人的溫存忍耐。我們重新接納對方,如進入情人的身體那般情意深長。我要它和我都放開,將感覺坦露,每一處褶皺輕撫,再微小的細節(jié)亦被關(guān)注。我不再急切地去表白什么,那樣會使我像一個嘮叨的婦人。不再刻意地追求宏大敘事,避免了惺惺作態(tài)。我試著去描述一個個完整的故事,再現(xiàn)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貿(mào)然站在時代的角度作出價值判斷。我開始用心去揣摩劇中人的生活,劇中人的思維,分析他們際遇變化的原因——體察每一次輕小細微的抖顫。那是命運在發(fā)生變動。我的講述有時仍不可避免地偏離,滑向自我沉溺,這是一個感性寫作者的致命缺點——為了標榜感受的獨特性,夸張個人感受。我的價值判斷也會急不可耐地從幕后跳出來,打斷原本刻意維持的冷靜敘事。但我深信。這本書會是不同的。與我自己以往的不同,與別人的也不同。體會雜劇是另一種情味。當你習慣了唐詩宋詞的優(yōu)雅纏綿之后,你幾乎會自覺地抵制這個世俗化的產(chǎn)物。它很難符合高雅清淡的口味,顯得直白低俗,不耐咀嚼,有時還充滿了齷齪和猥瑣。它不像詩詞歌賦那樣懂得撩撥,欲近還遠,善解人意,它太不懂掩飾,直至會搞壞你的胃口??墒钱斈氵M入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孤寒由來有因。雜劇本身是一個寂寞的產(chǎn)物。是一群有志難伸,或者在我看來是活該一輩子不得志的讀書人排遣寂寞、消遣社會的產(chǎn)物。它不可避免地用力太過,流露出些許尖酸刻薄的個人情緒。隨時擺出一副跟人死磕的蠻狠,很可能就悲壯地落了空。你呼天搶地,人家根本不搭理你。我寫這樣一本書的緣由之一來自一件小事。有回我隨意地問身邊的人,你們知道蘇三嗎?在座的人無一例外的不知道,知道的,也只是知道有一首流行歌曲叫《蘇三說》,恰巧,那個R&B風格的歌星正是他喜歡的。若你以為這是80后才有的問題那就錯了。我接觸的人多半是70后、60后的,他們同樣一無所知。由此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集體空缺,整體空白。所以我相信,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某個特定群體的問題。
后記
寫這篇《后記》時,那場被羅格譽為無與倫比的體育賽事剛好結(jié)束。盛大落幕。 從一場狂歡中抽身,你是否感覺到這最后~夜的悲涼漸漸浮出水面,凝聚成一把匕首抵住了你的心?無論表面多繁華多熱鬧,都無法掩飾散場時無力落腳的疲軟,心中的空虛。一如再次被宣告無家可歸,無處可去。我們對奧運的熱情其實來源于對自身的焦慮。我們需要榮耀,需要不斷被證明。 目光再拉得遠些,審視這一百年。近百年來,國人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焦慮,焦慮源自身份認同的危機,危機讓我們總想去證明什么。這個全球性的體育賽事,在合適的時間,給了我們合適的機會。大家身不由己地去投入去表現(xiàn)。 身邊的人,津津樂道于資本、商業(yè)模式、全球化、創(chuàng)意、崛起、民主、精英。人們被這些煽動性極強的詞匯弄得興致勃勃,夢想遠大。當人們的心緒越來越不安穩(wěn),身處的社會也就越來越緊繃,到處充斥著緊張、振奮、不安、焦慮的情緒。 當我們毅然把自己的根從故土中拔起,交給路過的風,我們就失去了根本的營養(yǎng)維系。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局促與惶恐就促使我們更急切地要去與廣大的世界對接,尋找新的土壤。 可是,親愛的,外邊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記憶一夜之間鏟平,我們真實地感到不安。徘徊在記憶的荒原上,故鄉(xiāng)正從心底淡化,從視線中遠離。人人本質(zhì)上都是孤兒。 當我身邊的人潮水一樣涌向國外,去讀書求學,相信那里的環(huán)境和文化存在嶄新的轉(zhuǎn)機,是未來生活的希望。哪怕——是去轉(zhuǎn)一圈鍍個銅,回來也好冒充是金,然后自命不凡。 在某些方面我顯得松散,不思進取,不合時宜,思想更近于那些逐漸沉寂的老人。關(guān)于自身,我亦只堅信這個國家是我的精神永固之地,必須終身不離不棄。
編輯推薦
《觀音》愛情,是往返的幻覺,我饋贈于你,你回贈于我,放不開,那命運鑒定的愛情;躲不開,這注定凄艷的榮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