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德] 馬丁·瓦爾澤 頁數(shù):191 字數(shù):156000 譯者:黃燎宇
Tag標簽:無
前言
誰是馬丁·瓦爾澤?二○○九年六月三十日,當瓦爾澤在柏林的中國文化中心朗誦《戀愛中的男人》選段時,進行報道的兩位記者給出了形象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的答案。其中一位寫道:“他是我們在世的作家中最偉大的一位。馬丁·瓦爾澤一說話,德國人都會側(cè)耳傾聽;瓦爾澤的書一問世,德國人就會爭先恐后,先睹為快,然后展開激烈辯論?!绷硪晃粍t指出:“馬丁·瓦爾澤在哪里出現(xiàn),哪里就座無虛席。柏林的中國文化中心的多功能廳也不例外。”通過這兩句相映成趣的話,瓦爾澤在德國的文學地位和社會影響力可謂躍然紙上。 對于瓦爾澤,我們的讀者并不陌生。他的好幾部小說已譯成中文出版,他的短篇小說、演說稿以及隨筆也上過我們的文學期刊,有的雜志還做過他的作品專輯,介紹和研究他的文字也越來越多。盡管如此,我們?nèi)杂斜匾诖藢ζ渖竭M行簡要交待。 瓦爾澤于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博登湖畔的瓦瑟堡。父母經(jīng)營祖?zhèn)飨聛淼牟宛^兼旅店,同時做點木柴和煤炭生意。父親在他十一歲的時候病逝。他很早就跟哥哥一起做母親的幫手,做過賬,也運過煤,由此長了不少見識,也鍛煉出一副好身骨。一九四四年他應(yīng)征入伍。一九四六年上大學。先后在雷根斯堡和圖賓根攻讀文學、哲學、歷史、宗教、心理學。一九五一年以研究卡夫卡的論文《對一種形式的描述》獲圖賓根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標題與卡夫卡小說《對一次戰(zhàn)斗的描述》相呼應(yīng))。隨后在位于斯圖加特的南德意志電臺做了幾年記者和導演。他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寫作,一九五三年開始參加堪稱聯(lián)邦德國文學家搖籃的四七社的活動,一九五七年成為職業(yè)作家。瓦爾澤是寫作多面手,既寫小說、劇本,又寫文論、政論、隨筆、雜文;他也是寫作快手和寫作高手。經(jīng)過幾十年的寫作積累,他不僅著作等身,而且有多部作品膾炙人口,雅俗共賞。一九九七年蘇爾坎普出版社出版了十二卷本的《馬丁·瓦爾澤文集》。如果今天再出一套瓦爾澤文集,估計得有二十卷。 瓦爾澤的文學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認可。他獲得的各種大獎就有二十來個,其中包括聯(lián)邦德國最有分量的文學獎格奧爾格·畢希納獎,還有德國政府頒發(fā)的大十字功勛獎?wù)隆8鞣N頂尖級文學團體和學術(shù)機構(gòu)授予他的頭銜也有一長串。此外,他還享受著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德國作家在有生之年享受過的待遇:雕塑家彼特·林克受其著名中篇小說《驚馬奔逃》的啟發(fā),塑造了一尊具有怪誕風格的瓦爾澤駕馭驚馬像。塑像矗立在博登湖畔的于伯林根市中心廣場,因為瓦爾澤是于伯林根市的市民和選民。但是這樣的待遇也不算過分。今天的瓦爾澤已被視為“文學君主”,在德國文壇牢牢地占據(jù)了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位置。對此,一位俏皮的德國作家調(diào)侃說:“沒有文學君主的德國和沒有沖突的中東一樣難以想象。馬丁·瓦爾澤是我們當今的文學君主。有一陣他不在位,在位的是君特·格拉斯,格拉斯登基之前瓦爾澤在位,瓦爾澤登基之前又是格拉斯在位?!? 瓦爾澤在文學上很成功,在生活中也同樣成功。作為享譽世界的作家,他常常人在途中,云游四方。但他同時擁有一個仙居,一個安樂窩。他生在博登湖畔,長在博登湖畔,成家立業(yè)之后又扎根博登湖畔。一九六八年,他率領(lǐng)全家搬進了于伯林根市東郊的努斯多夫鎮(zhèn)的一棟別墅,一幢能夠?qū)⒉┑呛拿谰氨M收眼底的親水豪宅。這里就此便成為他永遠的居所。這棟房子不僅有仙風道氣,而且充滿人氣和親情。瓦爾澤是一個早婚早育的作家。他二十三歲就與青梅竹馬的卡塔琳娜·諾伊納一耶勒結(jié)婚,婚后有四個女兒。她們個個才貌雙全。約翰娜、阿麗莎、特蕾西婭成為小有名氣的作家,弗蘭齊斯卡成為小有名氣的演員。瓦爾澤一家也由此成為與托馬斯·曼一家類似的文學豪門。但是,作為一家之主的瓦爾澤遠比作為一家之主的托馬斯·曼幸運,因為他是孩子們的慈父、朋友、領(lǐng)路人,托馬斯·曼與其子女的關(guān)系卻令人遺憾。有趣的是,瓦爾澤最推崇的德語作家也叫瓦爾澤——羅伯特·瓦爾澤。這位在二十世紀初曇花一現(xiàn)的瑞士德語小說家是一個文學奇才,通常被視為卡夫卡的先驅(qū)。也許因為瑞士是遍布世界的瓦爾澤們的發(fā)源地,馬丁·瓦爾澤對其瑞士本家情有獨鐘,自述將羅伯特·瓦爾澤的小說《雅各布·封·貢騰》認真讀過不下二十遍,隨便翻過近千遍…… 瓦爾澤也是德國文壇數(shù)一數(shù)二的性格人物、話題人物、爭議人物,是一個有人捧、也有人推的不倒翁:他的演講會或者作品朗誦會很容易招惹熱血青年,反對他的標語和口號屢見不鮮,另一方面,德國總統(tǒng)也在他的演講會和朗誦會上頻頻現(xiàn)身,德國駐外大使在他來訪之時待他總是如接待總統(tǒng)、總理一般。難怪他連續(xù)幾年在德國權(quán)威的政治學雜志《西塞羅》頒布的知識分子影響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二○○七年他還排行第二,緊緊跟在教皇本篤十六后面。瓦爾澤有如此耀眼的人生,是因為他有三顆靈魂:他有一顆藝術(shù)魂,所以他把自己的作品當自己的孩子對待,誰對他的孩子好他對誰好,誰欺負他的孩子他跟誰急,在他這里,文壇恩怨很容易成為政治事件的根源;他有一顆英雄魂,講義氣,重尊嚴,遭遇不平的時候既敢動口也敢動手,有時還被裁定為防衛(wèi)過當;他還有一顆民族魂,因為他痛切地感覺到沉重的歷史包袱給當代德國人造成的精神不正常和思想不自由,所以他時不時地要充當?shù)乱庵净鹕?,噴出德意志熔巖。 瓦爾澤的性格剛?cè)嵯酀?。他是勇士和斗士,但同時也是紳士和騎士。他充滿智慧和幽默,講話有分寸有品位。他知道如何對人進行表揚,更知道如何接受表揚。對于“文學君主”的稱號和瓦爾澤一格拉斯輪流執(zhí)政說,他的回應(yīng)是:“有些作家如果有幸活到八十歲,他們就會進入我和格拉斯這樣的角色。有些事情需要你活到八十歲。到時候一切都會送上門來。”他的歌德小說幾乎人見人愛,大家都想知道為什么,他卻是一臉的無知和無辜:“我是第三次遇到這種情況了?!兑黄ピ谔拥鸟R》、《一座奔涌的流泉》、《一個戀愛中的男人》——這三本書的標題都是‘一’字開頭,讀者的反應(yīng)都很熱烈。我也不清楚這是為什么?!毙枰赋龅氖牵形谋容^忌諱不定冠詞,所以這三篇小說的中文標題分別為:《驚馬奔逃》、《進涌的流泉》、《戀愛中的男人》。筆者在他家里享受了幾天五星級待遇,過后寫信致謝,他卻回信宣布筆者獲得“客人表現(xiàn)金牌”;讀了筆者高調(diào)贊美他的文章,他的來信落款就成了:“您的瓦爾澤原型”;他對中國有好感,就把“中國”解構(gòu)為“依然位于世界中央的帝國”,就說德國媒體制造“符合政治正確原則的中國形象”。他讓筆者悟出一個大道理:大師的標志之一就是出口成章。 《戀愛中的男人》取材于真人真事。人非普通人,事非平常事,因為這是七十三歲的歌德在療養(yǎng)勝地馬林巴德愛上十九歲的姑娘烏爾莉克·封·萊韋措的故事,不朽的《馬林巴德哀歌》就是從這未果的愛情綻放的藝術(shù)花朵。馬林巴德的故事在德語文學圈內(nèi)幾乎路人皆知,同時也是歌德研究中的一大懸案。人們明里暗里總想知道歌德為何“老不自重”,為何“晚節(jié)不?!?。一百年前,托馬斯·曼就想以“歌德在馬林巴德”為題寫篇小說,后來卻因為某種顧慮而改弦易轍,寫出了中篇杰作《死于威尼斯》。也許是巧合,喜歡跟托馬斯·曼唱對臺戲的瓦爾澤偏偏在托馬斯·曼留下的創(chuàng)作廢墟上搞起了建筑。二○○七年夏,八旬老翁瓦爾澤全力以赴投入了歌德小說的創(chuàng)作。他寫得異常順手,也異常投入,他幾乎是在情感沸騰和情感地震狀態(tài)中寫作,以致擱筆之后好長一段時間里,他的心情都無法平靜,他的情感也無法冷卻。但是他沒有白費工夫,也沒有浪費感情,因為他把“歌德在馬林巴德”的故事變成了一部出版前就好評如潮、上市之后又持續(xù)熱銷的愛情小說。這本小說不僅讓本來就喜歡瓦爾澤的讀者和評論家欣喜若狂,也讓中立的評論家和讀者發(fā)出贊嘆,甚至連此前與瓦爾澤勢不兩立、與他處于熱戰(zhàn)或者冷戰(zhàn)狀態(tài)的機構(gòu)和個人也跟他握手言歡…… 《戀愛中的男人》為何如此成功?這個問題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說它復雜,一是因為好作品都以多義性為標志,寫得越好的小說,涵義就越是豐富。好的作品全都拒絕單一和最終的闡釋,全都歷久彌新,常說常新。再者,文學閱讀就是讀者與文本的精神碰撞,同樣一個文本,在跟閱歷、知識、情感、趣味各不相同的讀者碰撞的時候自然會進出不同的精神火花。有的火花還會讓作者本人瞠目結(jié)舌。簡言之,成功的作品總讓人一言難盡,偉大的作家都是“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是歌德最先喊出這不朽的口號)。說這個問題簡單,是因為成功的文學作品必然是表達了千萬讀者的心聲、引起千萬讀者共鳴的作品。盡管《戀愛中的男人》的主人公是偉人歌德,盡管它講述的是年齡懸殊的老少戀,但是愛情和人性的本質(zhì)依然在戀愛中的歌德所經(jīng)歷的天堂地獄、在歌德的愛欲引發(fā)的人性光輝和人性陰暗中若隱若現(xiàn)。讀著歌德的故事,不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暗自感嘆“這就是我!”與此同時,常識又告訴我們,深刻的文學認識有賴于高超的藝術(shù)刻畫,所以說文學作品的成功與否,與其說看它“寫什么”,不如說看它“怎么寫”。說到底,就是看它的語言。 瓦爾澤是公認的語言大師或者說語言魔術(shù)師。他的句子大多沒有長度,但多半充滿深度和彎度,多半曲里拐彎、耐人尋味;他從不打引號,迫使讀者在敘述者和人物之間來回奔波,左顧右盼(譯文中加的幾個引號是為了避免沖撞中文語法和閱讀習慣的底線);他深諳文學語言的本質(zhì),輕外延重內(nèi)涵,喜歡玩內(nèi)涵游戲,讓讀者的知識和想象接二連三地受到挑戰(zhàn)和刺激。他的語言是思想者的語言,對于讀者具有健腦益智之效。但瓦爾澤不單是思想者,他還有著豐沛而強烈的情感,還能夠讓豐沛而強烈的情感活躍在字里行間。從《戀愛中的男人》可以看出,瓦爾澤的語言讓詩意和思辨、諷刺和憂傷水乳交融。它再次證明作家是天之驕子,是上帝的寵兒,證明文學家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兩棲優(yōu)勢,從而優(yōu)于諸子百家。這正如托馬斯·曼在《死于威尼斯》中所說,“作家的福氣”在于“思想能變成情感,情感能變成思想”,在于作家們既有“沸騰的思想”,又有“精確的情感”。也正因如此,《戀愛中的男人》一面閃耀著思想和智慧的光芒,讓讀者享受思維快樂和精神保健,一面也具有情感震撼力和情感殺傷力,可以讓人肝腸寸斷、淚流滿面。 這樣的語言,翻譯起來自然是無比的快樂,但是也無比地艱難。歌德在給烏爾莉克的第一封信中承認自己“也是一家公司”,因為自己有很多“手下”。這句話別人看了也許不會有什么觸動,筆者卻是感慨萬千。歌德是偉人,當然需要別人給他打雜、墊背。瓦爾澤讓歌德做老板可謂合情合理。無獨有偶,托馬斯·曼筆下的歌德也有老板的身影,因為《綠蒂在魏瑪》中的歌德總是讓別人去“賣力、開采、冶煉、積累”,自己只“等著打制金幣”,所以他身邊的人紛紛感嘆“偉人乃公眾之不幸”。讓筆者長吁短嘆的是,像筆者這樣一個區(qū)區(qū)小人物,翻譯瓦爾澤的一本小說仿佛也需要成立一家公司,也需要做一回老板。這是因為:德文理解需要請教包括瓦爾澤在內(nèi)的德國人,遇到其他外文則必須求助其他語種的同行,中文表述需要高明的同胞幫著推敲(吾友沈中明功不可沒),專業(yè)詞匯必須跟各路神仙虛心請教,定稿之前不僅需要友人在文字上面把關(guān),而且需要學習“嫗解則錄”的白居易精神。掐指一算,筆者前前后后至少動用了一個排……翻譯這么點東西就動用這么多人,不知是因為自己太笨、太離不開人,還是說譯者本來就不應(yīng)單打獨斗(馬丁·路德似乎就是這種觀點)。但不管怎樣,我必須向幫助過我的一排人深深地鞠上一躬。同時我要鄭重聲明:如果讀者喜歡譯文,那是原作和全排人員的功勞,如果什么地方讓人覺得別扭、拗口乃至文理不通,責任由譯者獨自承擔。 黃燎宇 二○○九年九月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寫的是德國大詩人歌德晚年一段真實的黃昏戀故事。年逾七句的歌德在波希米亞度假勝地馬林巴德邂逅年方十九的女學生烏爾麗克。在一次化裝舞會上。歌德穿上青衣黃褲,模仿少年維特,而烏爾麗克不約而同地扮演了綠蒂的角色……
本書由馬丁·瓦爾澤編著。
作者簡介
馬丁·瓦爾澤(Martin
Walser),1927年3月24日出生于德國南部與瑞士和奧地利交界的博登湖畔的瓦塞堡。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母親的餐館里幫工。1944年應(yīng)征入伍。1946年至1951年在雷根斯堡和蒂賓根大學攻讀文學、歷史和哲學。1951年以研究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論文獲博士學位。其后,在斯圖加特任南德意志電臺、電視臺導演。1957年成為職業(yè)作家,定居在博登湖畔的努斯多夫。博登湖風景如畫,不僅為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而且給予作家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他的許多作品均以這里的生活為背景。
瓦爾澤多次短期到美國和英國的大學講學,講授德國文學和創(chuàng)作課程。他是德國四七社成員、國際筆會德國中心理事、柏林藝術(shù)科學院院士、德意志語言文學科學院院士。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他的內(nèi)心出現(xiàn)一絲震動,閃過一股電流,翻起一陣潮涌,他的腦子里面熱血沸騰。他感覺自己有可能頭暈。他試圖讓仿佛在痙攣中僵硬的額頭和眼部肌肉得到緩解和放松。既然整整一年沒見面,歡慶重逢的時候哪能一臉怪相,哪能把詫異、痛苦、慌張掛在臉上。言歸正傳。他們走到萊韋措母女跟前,與她們行禮,寒暄。年輕的母親明顯比她哪個女兒都活潑。烏爾莉克目不轉(zhuǎn)睛,這還是他去年見到的眼光嗎?他和她四目相對。到了無法堅持、非說點什么不可的時候,他才說:眼前的各位朋友,希望你們明白一點,我不僅研究石頭,我還研究眼睛。是什么因素讓眼睛產(chǎn)生更大的變化,是來自外部的另外一種光線,還是來自內(nèi)心的另一種情緒?在這一瞬間,“瞬”字帶目旁,你們說妙不妙,在這一瞬間,因為一塊厚厚的積云遮蔽了太陽,烏爾莉克的眼睛正從灰色變?yōu)榫G色。如果這塊云不走,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綠眼睛的烏爾莉克。施特恩貝格伯爵,不管外因占主導還是內(nèi)因占主導,我們都應(yīng)該對這一雙重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衷心歡迎您,夫人,衷心歡迎你們?nèi)⒚?,你們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三人組合。十六歲的阿馬莉最像快嘴快舌的母親,她說:我們根本不是什么三人組合,我們各是各,如果您沒意見的話,樞密顧問先生。問我有沒有意見,說著歌德又朝烏爾莉克看。烏爾莉克的目光跟開始一樣冷靜,一樣堅定。他盯著她的眼睛看。他把自己裝扮成眼睛專家。但其實他不是。別人可以相信。烏爾莉克不信。他本人也不信。她看著他,只是為了表示自己在看他。在結(jié)束眼光話題之前,他又說:烏爾莉克,有些男人會把你鑒定為藍眼睛,另外一些人又會說你是綠眼睛。我的意見是:您千萬別給自己的眼睛固定顏色。他把她的目光帶回了房間。剛才大家聚在一起閑聊,重溫了去年和前年的記憶。說起前年,那真是鬼天氣,雨下了整整一個月。如果不是樞密顧問先生點子多,那日子真是沒法過。但是他舉辦的石頭展只有阿馬莉感興趣。他專門布置一個房間搞展覽,幾張桌子上擺滿了男仆施塔德爾曼從這整個地區(qū)敲打來的石頭。說到這兒,阿馬莉依然怨氣難消,因為樞密顧問先生為了讓石頭對烏爾莉克產(chǎn)生吸引力,竟然把一斤巧克力放到了石頭中間。還是剛從維也納送來的新鮮巧克力,男爵夫人說,是有名的帕內(nèi)爾糕點房做的!還配了一首詩,貝爾塔說,她也忍不住要發(fā)言。啊,他說,一首詩。她還背得出來,封·萊韋措夫人說。
編輯推薦
《戀愛中的男人》:晚年歌德的最后一段傳奇戀情,當年逾七旬的老詩人遇見十九歲的少女……德國當代作家馬丁?瓦爾澤力作,面市以來暢銷不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