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城市地圖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淳子  頁數(shù):176  
Tag標簽:無  

前言

  記不清是怎么跟淳子女士認識的,好像她邀請我到東方廣播電臺做節(jié)目,內(nèi)容自然與張愛玲有關(guān)。在這之前,我一直不知道這位有名的節(jié)目主持人還是不折不扣的“張迷”。“張迷”實在太多了?! ∥覀儾怀R娒?,隔很長一段時間才會約了喝杯咖啡聊聊天,在上海虹橋路的“老樹咖啡”、衡山路的“凱文咖啡”、長寧路的“真鍋”咖啡館,等等。話題仍然圍繞著張愛玲。淳子謙虛,總說要向我請教。前些年的一天她歡欣地告訴我,她已寫了一本《張愛玲地圖》,我真是又驚又喜,不能不對她刮目相看?! ”娝苤瑥垚哿崾桥c上海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她的少年和青年時代在上海度過,她的文學生涯在上海起步,她的電影創(chuàng)作在上海發(fā)端,她的初戀也是在上海開始和結(jié)束的……總而言之,張愛玲的文學史地位、聲名和深遠影響都與上海息息相關(guān)。從某種意義講,上海成就了張愛玲,沒有上海也就沒有張愛玲。也因此,原本要舉行的內(nèi)地首屆張愛玲學術(shù)研討會就以“張愛玲與上海:國族、城市、戰(zhàn)爭、性別”為題,上海是應(yīng)該引張愛玲為自豪的,就像她引魯迅、巴金為自豪一樣。

內(nèi)容概要

這里的文字,是一個女人與一個城市的邂逅,是一部城市地圖。    上海是一座絕無僅有的城市,它不是巴黎不是都柏林,亦不以文學馳名,但文學的確是這個城的重要的人文景觀。張愛玲在這個景觀里面是一棵樹,清貞冷艷。

作者簡介

淳子:上海籍女作家,國家一級文藝編輯、主持,著有散文、小說、劇本200多萬字。 
1993年,張愛玲的作品作為進入上海、解讀上海的一把鑰匙,把上海女人寫成了一部自我擴充、仿制、挪用的城市地圖,譬如雙版《張愛玲地圖》,譬如《白天睡覺的女人》,譬如現(xiàn)在的這一本《上海老房子里,點點胭脂紅》。

書籍目錄

序地點:江蘇路285弄28號地點:康樂村(今延安中路740弄10號)地點:白爾登公寓(今陜西南路213號)地點:圣瑪利亞女中(今長寧路1187號)地點:偉達飯店(今淮海中路993號)地點:老宅,李鴻章給女兒的陪嫁(今康定東路87號)地點:開納公寓(今武定西路1375號)地點:圣約翰大學(今萬航渡路1575號)地點:常德公寓(愛丁頓公寓,今常德路195號)地點:溫州城里竇婦橋地點:美麗園(今延安西路379弄28號)地點:重華公寓(今南京西路1081弄8號)地點:卡爾登公寓(今黃河路65號)地點:《金鎖記》里曹七巧的家(今威海路598號)地點:蘇青的家以及煤球爐(今自忠路244弄7號)地點:香港淺水灣,《傾城之戀》的舞臺地點:擇鄰處,繼母的家(今常德路771—781弄)地點:虹橋路沙遜別墅和《半生緣》后記:想不想去看看她住過的地方?

章節(jié)摘錄

  江蘇路285弄的形狀像英文字母L,據(jù)房產(chǎn)檔案記載,這一排小洋房建于1925年,50年代還非常偏僻,附近有大塊空地,有人種菜,甚至有人養(yǎng)羊。因為是一條死弄堂,洋房的籬笆非常低矮,周圍有幾株大桑樹,初夏,桑果滿枝頭,紫沉沉的,又大又甜?!  盁o巧不成書”,中國人的一句老話?! 〈蠹s是在1966年前后,清朝郵傳大臣盛宣懷的孫女盛佩玉不得不離開自己在淮海路上的房子,暫住女婿家里。女婿的祖父吳凱聲在老上海為著名律師,亦做過聯(lián)合國的外交官。當年外交界名女章含之的母親為撫養(yǎng)章含之打官司,吳凱聲亦是當事律師之一?! 】箲?zhàn)勝利,國民黨槍斃了陳公博后,吳凱聲也被投進了監(jiān)獄。吳公館一大群曾經(jīng)前呼后擁的仆人被遣散了,吳凱聲的妻子愛倫則帶著三個男孩子,用自己的積蓄,在江蘇路買了這幢花園洋房,與吳凱聲脫離了關(guān)系。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死在這棟房子的一個小客廳里?! ∴従踊貞洠鞘?957年某日,周圍的人突然神色怪異,小孩子擠在玻璃窗下看熱鬧。擠在前面的人說:“死掉了,死掉了?!庇钟腥苏f:“看,看,給死人換衣裳了!”  屋里傳來聲音:“壓一壓,壓一壓,讓肚皮里東西吐出來?!币魂囲o穆,突然只聽得仆人拍手拍腳大叫起來:“老爺升天了!老爺升天了!”  孫用番的身體隨之衰弱下去,家具也越來越少。她一直是靠變賣家產(chǎn)來維持生計。早先,她的房間雖逼仄,家具都是值錢的老貨,座鐘、照相架子都精致美觀,連盛芝麻糊的碗盞、調(diào)羹都是古董。半盲以后,五官在臉上都走位了,手里拐杖依然是老貨。還是一口標標準準的北京話,非常標準,不是那種胡同串子的京腔。當年,她嫁給張廷重時,張愛玲的父親還有19處不動產(chǎn)。  弄堂里的小孩子都叫孫用番姑姑,說她是一個非常高雅的老太太。用高雅一詞,尚覺無力。姑姑極有風度,面容端莊,皮膚是那種幾代人過好日子積累下來的白皙。她孤身—人,卻把日子過得穩(wěn)穩(wěn)當當。和鄰居合用一個保姆,沖沖熱水瓶,磨磨芝麻粉。她很喜歡弄堂里乖的小孩,把他們叫來,給他們吃蜜餞,糖果,還沖芝麻糊?! ∧莻€時代,每個人的命運都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盛佩玉來到女婿家,驚訝地看見了張愛玲的繼母孫用番。孫用番的眼睛已經(jīng)失明,想來應(yīng)該是白內(nèi)障,現(xiàn)在很容易醫(yī)治的病,因為那時被延誤鈣化了倒成了不治之癥了。人依舊還是白皙,到底是享過福的人,身段還是擺在那里的,腦子亦是清楚的不得了。一口的京片子,又是票過京戲的人,很有一些舞臺的味道。孫用番會打針,吳家的小孩子生病,就請孫用番過來打針?! ∈⑴逵袷谴笕思页鰜淼呐?,做人很有分寸,不愿意說長道短的,只簡約道:“孫用番一直照料著張愛玲的父親,替他送終,這已經(jīng)足夠?!闭Z氣里是悲憫。  她死在1986年。  我尋找這個居所,亦是不易,一開始甚至是毫無線索。  云云,云云。只知道在江蘇路,沒有具體地址。又是無數(shù)的轉(zhuǎn)托,終于在吳凱聲的孫子吳教授那里問得地址,直奔過去?! ≡绱海恍┤思业脑鹤永?,有臘梅開在墻頭上,雖是幾近花靡,不過花枝里,花韻還是有的?! ∏鄣呐茫孔与[在一個角落里。我敲了門,無人來應(yīng),但見門邊的墻上歪歪斜斜地掛了幾個牛奶箱。  吳教授說,張愛玲的父親住在他們家的一間小客廳里,大約14個平米。先前,若是來了客人,把客廳中間的移門推開來,就是一個派對的舞廳了。平日里,這個小客廳并不待客,女主人只管往里面擺放一些時鮮的瓜果與點心,誰餓了,誰自己去那里覓食。逢著節(jié)日或者生日宴,院子里停滿了各色車子。待到酒足飯飽,興意闌珊,客人們寒暄著出得門來,招呼自己的司機回府;司機趕緊滅了嘴邊煙卷,從下房里出來。地方到底還是小,等著車子一輛一輛倒出了院子,怎么著也得兩三支煙的工夫。逢到這個時刻,小時候的吳教授最興奮了,爬到大樹上看熱鬧,反正那會子,大人來不及教訓他的。后來吳家也是不濟,把房子分租出去,才有了張愛玲家族最后的故事?! 》孔有。瑥垚哿岬牡艿軓堊屿o—直住在同學家里。父親去世,繼母搬來娘家的人,勸說張子靜放棄對這個小客廳的處分權(quán)。張子靜向來不懂得聚財斂財,只是那時自己也艱難,念及晚年的處境,竟是沒有答應(yīng),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堊屿o一直在郊區(qū)的中學教英文。玻璃窗碎了就用報紙糊了起來,一只黑白電視機,一件?;一抑惺矫抟\。常常抄著一只空瓶,到弄堂口小店換一瓶低價的紅葡萄酒?! ∴従诱f,張老師(張子靜)很膽小,人也怪怪的,不敢正眼瞧人,是躲在窗后或者門后張望的那種。他經(jīng)常來問繼母耍零花錢,大約覺得應(yīng)該的,因為父親的遺產(chǎn)都是繼母收在那里的?! ‰m然家已經(jīng)敗掉,還是大少爺?shù)淖雠?,襪子臟了,不愿意洗,扔掉了事。實在餓的不行了,拿一個托盤,里面擱一些調(diào)料,去吳教授家的廚房里做一點東西果腹?! 〗紖^(qū)中學教師,微薄的薪水。退休后,找?guī)讉€學生教教外語,錢是沒有的,只是逢年過節(jié),學生的家長送一點禮物來表心意?! 〉艿芤詾榻憬阍诿绹?,總歸應(yīng)該富的,又聽說母親把遺產(chǎn)給了張愛玲,便寫了信去。張愛玲回信道:自己也是勉強度日,實在無力幫助弟弟。后來讀到張愛玲在香港寫給賴雅的信,張愛玲豈止勉強度日,實在是泣血掙扎的?!  ?/pre>

編輯推薦

  開船的時刻到了,慣常的汽笛,整個城都可以聽到,即便沒有什么可思念的人,聽了也會落下淚來。沒有人來送別,沒有。她戚然而決絕地離去,從此上海,是她越來越稀薄和不可觸摸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愛玲城市地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4條)

 
 

  •   很早就聽說有這本書,不過現(xiàn)在才找來看。從前一直以為自己很喜歡張愛玲,看了淳子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張迷,我嘛!充其量也只是一個看過她書的讀者之一罷了。跟著淳子游走于張愛玲生活過的我們熟悉的城市,那一刻仿佛離她又近了一步,并且決心重看「小團圓」這本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初看時不知所謂也就囫圇吞棗,這次在淳子近一步的介紹下,應(yīng)該可以明白更多。如果你也是張迷,那就跟著淳子去上海的每一片角落找找那個熟悉的背影吧!
  •   《張愛玲城市地圖》是作者淳子的尋愁之旅。
  •   首先書的紙質(zhì)還是非常不錯的~一直很喜歡張愛玲,在百家講壇看到淳子介紹張愛玲的書籍,終于買到了。很詳細,還有圖片的介紹。
  •   一個女人一座城市,淳子筆下的愛玲地圖,是這個城市的靈魂
  •   一種走進張愛玲的感覺
  •   幫同事買的,但是個人覺得,張愛玲的書,用評價嗎????她的句子飄在漫天下,人所共知,任何所謂的“評”,都是多余吧,喜不喜歡,自在人心。。。。
  •   終于等到這書也半價了,買了三張上海老地圖,搭著一起看。
  •   文字很精彩。
  •   這本書 我還沒看噶 但我很喜歡書的封面噶
  •   支持!當當?shù)妮敳诲e~~~~支持
  •   內(nèi)容挺好。圖片較小,不是彩印的。
  •   關(guān)于愛玲的一切都凄美亮麗。
  •   幫同學買的、包裝有點問題、書腳折了
  •   應(yīng)該是一本不錯的書。買于想去愛玲故居之前。
  •   人在上海,很喜歡張愛玲,所以對她和上海有關(guān)的東西都比較關(guān)注。這本書的文采還可以,語言比較精煉,有情感在里面。
  •   是因為想很好地了解張愛玲才買的書。書還沒仔細閱讀,不過封面和里面的排版等本人很喜歡,只是該書在寄來時沒有很好地包裝,致使書被折了一個角,有點遺憾……不過重在里面的內(nèi)容!
  •   是從另一個角度闡述自己對于張愛玲的主觀感受,個人覺得可以閱讀但是學術(shù)性不強。
  •   還是第一版的,真好
  •   是悠閑的不錯讀物!書的質(zhì)量也好!
  •   閱畢,打算與朋友們邊逛張愛玲去過的地兒,邊讀她的書。了解她性格里也有缺失,但還是愛她。
  •   偶爾拿來無事的時候翻閱一下還是不錯的,因為身在這個城市,所以很多地方讀來會有一種切身的親切感
  •   需“看張”,更需借他人“看張”,《百家講壇》后,隨淳子從文字再行一途。
  •   不是特別喜歡,希望別惹張迷吧
  •      讀這書,本就是抱著消閑的心,所以時而聽聽耳機里歌曲的詞,時而瞥幾眼在旁邊打游戲的男友,倒也是讀了進去。兩個晚上就讀完了。
       紐約的夏天很熱,再熱,也熱不過上海。
       上海仲夏,走在路上,能看見陣陣熱浪從馬路的那邊升起,整個地面都像都要蒸發(fā)了,高樓行人樹木都在浪中扭動,白亮亮的水泥地面,晃得人頭昏眼花。那時候,樹上還有永不疲倦的鳴蟬放聲高唱。碰上這情景,什么小陽傘,太陽帽,防曬霜,冷毛巾都是要失去效力的。才走幾步就渾身粘膩,恨不得躲回家里吃冰鎮(zhèn)西瓜,有著冷氣的商場和地鐵,也成了消暑勝地。
       我在空調(diào)間里讀著淳子的書,開始懷念上海,連難耐的酷暑一起懷念起來。我總覺得,張愛玲和上海就像月季和鑄花的鐵門,枝枝蔓蔓糾纏在一起,注定永遠牽扯不清。淳子也是。她覺得張愛玲和上海息息相關(guān),她沿著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軌跡,用文字和照片寫一本張愛玲城市地圖,文藝清新到不行。
       這書有點像一張旅行車票,終點站上海,在人聲鼎沸的街道一路走去,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不停探尋,找尋時光的痕跡。淳子像個導游,她說:“這個樓,張愛玲是曾經(jīng)住過的。諾,她就是在這里遇到的胡蘭成。對了,那個時候,她是這樣子的。。?!?br />    初識張愛玲不過是知道那幾句:“遇到他, 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生命是一裘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焙髞?,我把張愛玲和王安憶一起讀了,兩個小姐的書,都很喜歡。
       看小說的時候,作者總是隱隱約約,單薄地像是封面上地那個名字。讀完淳子的書,張愛玲骨血分明起來,忽然有點想把她的小說都找出來,從頭到底好好再讀一遍。
       然后,啟程回一次上海,帶著回憶穿行。
      
  •      五月拿到《張愛玲城市地圖》,淳子的文字韻味獨特,使人停不住閱讀。品味之間想起最初接觸張的小說,是《紅玫瑰與白玫瑰》和《色,戒》,彼時的驚艷涌上心頭,好似一團幽幽鬼火,在心里頭忽暗忽明,怎都澆不滅。難怪胡蘭成起初讀到張愛玲的文字也驚得直起了身子,而后又展開了一段孽緣。
       李鴻章的曾外孫女,繼母是民國總理的女兒,汪偽政府要員胡蘭成的女人,中國文壇之中的異數(shù)才女。單拿出一個身份已夠驚人,偏偏壓在一個女人身上,翻讀《城市地圖》,幾經(jīng)周折,有闊氣的舊宅,有逼仄的公寓,淳子把張愛玲的一生一絲一縷地理順,構(gòu)成一幅張在上海生活的藍圖,其中似乎少有歡樂,看到讀者抑郁。
       張愛玲遇到胡蘭成,把自己低到了塵埃里,于是她寫道“遇到你,我把自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心卻是歡喜的,并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
       亂世不了情,胡蘭成逃到這里。危難之中,一樣的偷閑竊香。張愛玲輾轉(zhuǎn)來探望,竟只能以表妹相稱。大冷的冬天里,坐在柴房泥地的小凳子上,看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依偎在一起。
       與胡蘭成的關(guān)系中,張愛玲是有些受虐傾向的,越傷痛便越深愛,這樣的心理,在《色,戒》之中也體會得到——女人愛上一個男人是從不計較的,不計得失,顧不得他的人格品質(zhì)。王佳芝和張愛玲一樣,都把自己放低,為愛深埋,最后也都得不到。王佳芝喪了命,張愛玲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鼠,臭名昭著。胡蘭成初遇張愛玲時,她才23歲,胡已經(jīng)38歲,那時張愛玲剛寫完《傾城之戀》和《金鎖記》成了上海文壇的紅人,胡蘭成撩撥她的心,同她墜入了愛河。
       戀父,與母親的疏離,張愛玲的人生因這兩件事改變了,她不盡人情世理的冷酷,傷透了母親的心,也斷了自己的后路,之后總愛上比自己年長的男人。
       張愛玲是在洛杉磯的公寓里孤獨的死去,周遭沒了一個至親,去往美國前,與照顧自己多年的姑姑約定老死不相往來,在紐約嫁了個60歲的老人,后又獨自搬到洛杉磯,寫完了《同學少年都不賤》和《小團圓》后絕食自殺。
       照片上的她,總是眼眉斜目,極其孤高,她用她的自憐自艾,冷酷寡絕寫了自己的一生,在文壇上開出一朵刺目的毒花。
  •     
      
      我是張愛玲的遲到者。
      1978年讀大學中文系,書單里沒有張愛玲。那時候,沈從文剛剛復(fù)出水面。
      1987年,偶得《傾城之戀》小說,感覺是震撼,是瞠目結(jié)舌,是猝不及防的被俘獲。難怪胡蘭成第一次讀到張愛玲的文章,不覺身子坐直起來。
      從此,我把自己做成了一張申請表格。
      1990年,申請去香港。那時,內(nèi)地人去香港需要境外擔保,政治審查,很不容易。
      表哥陪我去香港大學,只為了看看,臨走,在校門口的小店里買了紀念品。
      1993年,隨《紅玫瑰和白玫瑰》電影劇組進入常德公寓。張愛玲在那里成名燦爛。
      長江公寓,她在那里寫了《十八春》和《小艾》后,去了香港。與姑姑的一聲再見便成了永遠。
      著名配音藝術(shù)家劉廣寧說,《十八春》在《亦報》上連載,她每天剪下來收藏。那時她只有十五歲。
      1995年夏天,申請去美國。拒簽。秋天,聽到張愛玲去世的消息。那天我正在新加坡麗地呼聲廣播電臺播音。
      我住在新加坡碧山區(qū),樓下有一個小書店。下班后,排擋里一份生蠔炒蘿卜糕,一杯咖啡,然后去書店看書。
      這個書店的店規(guī)是,可以買也可以借。買別人讀過的書可以有折扣。被閱讀次數(shù)越多,折扣越大。1995年9月15日,我在這個書店買了張愛玲翻譯的《愛默生選集》,7元新加坡幣。
      四天后,張愛玲的遺體在洛杉磯惠澤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
      1996年春節(jié),轉(zhuǎn)道去香港。
      嶺南大學教授許子東帶我游車河。
      許子東道:“正在籌備一個張愛玲作品研討會,蘇童、王安憶都會來。”
      第二天,在香港軒尼斯道上的一家書店二樓,買了《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是1979年版的,港幣12元。因是舊書,打了八折。
      拿了書去淺水灣,一杯咖啡,磨蹭了一個下午。張愛玲小說里的人兒在眼前晃來晃去,都是活生生的。
      1997年回到上海,開始申請采訪與張愛玲相關(guān)的人。
      采訪老電影人沈寂,當年沈寂與?;。ā缎F圓》里的燕山)一同去張愛玲的家拿劇本。
      約請采訪?; r?;〔≈?。等,等到的是死訊。他曾經(jīng)接待過張愛玲的客廳也拆掉了。
      采訪柯靈(《小團圓》里的茍樺)的夫人陳國容??路蛉苏f,等她出院,她有一些資料可以給我??路蛉嗽卺t(yī)院一住就是十多年,直到過世。
      采訪張愛玲在圣瑪麗婭女中的同學。
      采訪臺灣皇冠出版社的編輯。
      采訪張愛玲的鄰居、畫家孫良。
      采訪胡蘭成的侄女胡青蕓,《小團圓》里的秀男。
      采訪胡蘭成的兒子胡紀元。
      采訪三十年代的上海才子周劭(字黎庵),他是了解胡蘭成與張愛玲的人,直到五十年代,他還在國際飯店旋轉(zhuǎn)門遇見胡蘭成。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不得要領(lǐng),當然也是不急,以為有的是時間,最后還是錯過了。
      張愛玲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研究她,成了我生活的重點。
      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的一個小鎮(zhèn)。山腳下是黑海,中世紀的燈塔,羅馬人留下來的城堡,    
       雨一直下著。我躺在酒店的床上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人奧罕?帕慕克的《伊士坦布爾》。帕慕克在對故鄉(xiāng)憂郁靈魂的探求中,發(fā)現(xiàn)了文明沖突與融合的新象征。帕慕克曾說,他的成長經(jīng)歷了從一個傳統(tǒng)土耳其家庭環(huán)境到一個更加西方化的生活模式的轉(zhuǎn)變。他1979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描述了這一轉(zhuǎn)變歷程。
      從李鴻章在上海興辦洋務(wù)運動始,繁衍至張愛玲,整整四代人的家族歷史,是一部上海開埠的歷史,是中國第一次近代文明的歷史。與帕慕克一樣,張愛玲用小說表現(xiàn)了一個中國封建傳統(tǒng)官宦大家族進入都市文明的無情律法漸進的歷程。
        在一個酒吧里認識了的教師買買提。那天,他從皮包里拿出海明威的小說《非洲青山》。于是我們談?wù)摵C魍碾p筒獵槍,還有他的非洲,他的古巴。海明威的小說都生發(fā)于他所在的特定地域。
      臨別,買買提把《非洲青山》送給了我。這是他在倫敦念書的時候買的,平裝本,Granada出本社出版,95個便士,版畫風格的插圖,有繁華鬢影的英倫暗香飄過。
      洗土耳其浴時,書落在水里,失去了前34頁??上У牟恍?。去倫敦,想照式照樣再買一本,沒有遂愿,于是買了狄根司的《雙城記》。是新月派才子喜歡的咖啡皮封面燙金的那種。
      總是這樣,在陌生的城里,尋找熟悉的作家。
      2000年,巴黎。尋找喬伊斯的蹤跡。
      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用了9年時間寫了小說《尤利西斯》。離經(jīng)叛道,無人出版。1920年,他來到巴黎碰運氣。也是窮,住在一間寒酸的旅店里。苦度到了1922年,據(jù)說那天是他的四十歲生日。但他沒有錢到街角去為自己買一杯咖啡。信差來了,送了一個郵包。郵包上是一個女人的字跡。那是他的初版《尤利西斯》。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出版。
      喬伊斯通過小說里的推銷商布魯姆的一天,描述了都柏林人的生活和精神氣質(zhì)。他說:“我要為都柏林畫一幅如此完整的畫卷,萬一哪一天都柏林從地球上突然消失了,人們可以根據(jù)我的書重新建造一個都柏林來?!?
      黃昏里,一路小跑,趕到雨果故居,坐在雨果臥室的地毯上,良久良久。
      雨果的文字,巴爾扎克的文字,與巴黎構(gòu)成了不可撼動的關(guān)系。
      走在普魯斯特筆下的小廣場上,忽然覺悟出了文學與城市的關(guān)系。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我決定寫一本書,有關(guān)張愛玲與城市的書,有關(guān)文學史懸念的書,有關(guān)一樁情感懸念的書——《張愛玲地圖》。一種原本已經(jīng)醞釀太久的激動橫掃體內(nèi),我終于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一條正確的出路。
      我開始重新申請。
      申請進入張愛玲的人生,張愛玲的內(nèi)心歷程,張愛玲所在的城。
      語言永遠是真正的重點。
      事情就這樣開始了。
      繼續(xù)尋找,梳理,閱讀,采訪,收集原本書籍,敲擊電腦-------有探寶的感覺,偵探的感覺------
      期間,我不斷的說服一些人,把張愛玲的遺物買下來,在上海,在她降臨的房子里,做一個紀念館。不過,很少有人理會我。
      畫家陳丹青在回憶上海石庫門時說,即使在文革中,青年人仍會在窄小的弄堂里,廚房的后門口,細聲細語的用上海話爭辯法國人與蘇聯(lián)人的藝術(shù)優(yōu)劣-------民國一代的留歐前輩在客廳里偷偷的教子女后者鄰居家的孩子讀英語,讀法語,偷偷的讀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鋼琴已經(jīng)被拖走了,拉上窗簾,聽貝多芬,或者肖邦,那種神情,是理所當然的,天經(jīng)地義的,這就是上海,它成全了很多人,包括張愛玲。
      張愛玲知恩圖報,用她的文字讓這個城市不朽。
      張愛玲的好,在于她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同時熟悉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從而擴大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根基和表現(xiàn)力。 張愛玲是第一個使用西方小說技巧、中國文學傳統(tǒng),自覺的寫出了都市人性的變異的女性作家,黑暗的或者幽微的,不可抗拒或者無可奈何的。冰心、蕭紅、丁玲、沈從文、郁達夫、施蟄存、穆時英、林語堂等,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1955年以后,張愛玲獨居在美國,四十多年域外生活,書寫的依然是上海。
      《色戒》,《半生緣》,《對照記》,《同學少年都不賤》,把很多人都嚇了一跳的《小團圓》----。尤其是《小團圓》,是張愛玲自身的一部歷史,她用極端的黑色筆觸寫出了自己在這個城里的呼吸、思想、感情、婚姻、創(chuàng)傷、冷漠、自私、變故、荒涼、長年的無聲的掙扎,包括良心的、道德的、生存的掙扎,有一種近似殘酷的蒼涼的凌厲的不可一世的暴力美。
      晚年的張愛玲,有維多利亞時代女人對待空間的矛盾態(tài)度:一方面將自己放逐到不受約束的遼闊空間,另一方面又不斷的關(guān)閉自己的空間,退縮到一間屋子里,一個罐子里??腿说搅怂拈T口,她也不見,廣場綜合癥與幽閉恐懼癥纏繞攀爬在她的神經(jīng)洞穴里。然而她說,上海人還是可以見見的。
      外地朋友來,問:“哪里可以玩玩?”
      我總是:“想不想去看看她住過的地方?”
      因為我確信,她的靈魂還駐守在里面。
      
      
      
  •     在《小團圓》剛出版的時候,買了一本。三聯(lián)書店白皮封面。張在修改這本書的時候服毒自盡。
      隔著遙遠的時光廢墟,我似乎又看到她那雙睥睨人世間的眼睛。帶著三分孤獨,七分漠然的,睥睨這人世間。
      癡癡呆呆的出神,心也跟著悲涼起來
      
      全書講的都是地點,乍看之下很單澀,其實不然。淳子是隨著《小團圓》的腳步,走訪她待過的地方?!缎 防锩娴膶Π?,情節(jié)都被一一的,與現(xiàn)實融合。她講一個真實的張的生活,像一幅畫卷,為你徐徐展開。
      他說:“我看著看著,不知怎么就流了淚”他說“也許有一天我們再也牽不到張愛玲的手了”
      
      有些人的文字,可以令你感動;有些人的文字,會讓你忍不住模仿;淳子的文字,卻讓我在看到時候,不斷的產(chǎn)生一種羞愧感。就好像是那條因漲水而自大的河,見到汪洋一樣---“見笑于大方之家”
      
      淳子就是用這樣的文字,帶著我們,緩緩倒帶時光,再一次握住張愛玲的手。
      
      這是完整的張,她的偏執(zhí)、頑固、小小的自私、傻傻的無知、不通人情....就像林黛玉像寶玉,也許對于世俗的我們,
      她有很多缺點。讓我們羞愧的缺點。
      淳子讓我們看到最真實的張愛玲。那株清貞冷艷傲立的牡丹,那落寞的妙曼紅顏。
  •      淳子說:“有些事情是不可以解釋的。是要靠了人生的閱歷來感覺的。”
      
      ——以我的年齡和經(jīng)歷還談不上有什么人生閱歷,但卻也是覺得深有同感,就好像有些事情問得太多,說的太多反而不好。
      
       淳子說:“失去的將永遠失去,我們只有哀悼?!?br />   
      ——我在想“錦樣年華水樣流,鮫珠崩落更難收。”有些時候既然失去了就徹底的學著去忘卻吧!何必去哀悼而徒增傷感呢?要珍惜擁有著的美好時光,淡化經(jīng)歷著的煩惱哀愁。
      
       淳子說:“喜歡上文字的女人,遲早要被會玩文字的男人把身體拐走的。比如張愛玲與胡蘭成?!?br />   
      ——直都不敢去想像,當胡蘭成將張愛玲遺棄的時候,張愛玲所承受的是怎樣的不堪??!她對這一段感情是絕口不提的,是后悔多些還是很更多些?亦或是不恨不悔只當是一場游戲一場夢。
      
       淳子說:“時間一長,和自己的傷口發(fā)生了感情,創(chuàng)傷代表了他們的整個的個性,礙于環(huán)境,礙于自己的自憐自虐,始終不肯跨越這一步,被迫與自愿就這樣交替下去了?!?br />   
      ——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也讓我恍然了悟一個道理:或許有時候,把自己看輕才是更好的愛自己。人生于世難免與受到外界的傷害,我們誰也做不到是個絕緣體,但我們至少可也做到,別為了自己對自己的憐愛而傷害到自己。
      
       淳子說:“當她(張愛玲)最終明白人性的深淵和忍受的底線之后,已經(jīng)是覆水難受了?!?br />   
      ——注定她(張愛玲)的人生是一場讓人回味無窮的悲劇。梁衡說:“一個人一生的悲劇是后人的財富。”魯迅說:“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裂給人看。”這些我都從張愛玲的身上看到了。
      
       淳子說:“生命痛苦的本質(zhì)彌散出蝕骨的魅力,它以一種寂靜主義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本身透徹骨髓的悲劇感。銷魂的能力基于對生命悲哀的感受力?!?br />   
      ——生命的本質(zhì)的痛苦可以讓人變得很無奈,人不可以對這些看的太透徹的,要適可而止,才不至于陷于苦境。
      
      
      
      
      
      
      
       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這是我看完淳子的這本《在這里張愛玲城市地圖》之后的一種感觸。
      
       我承認:少年不識愁滋味。雖然我做不到……
      
       我已明白人生有很多的無可奈何與迫不得已。
      
       也許正如哲人說的:幸福,就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幸福生活,就是有真正值得體驗的煩惱與憂慮的生活。
      
       我希望這樣的一句話能用在張愛玲身上就好了,至少能減輕些我在對她有所了解后的凄楚之情,但我深知,若以此理解此言便與哲人的愿意南轅北轍了。
      
       雖然我不是宿命論者,但我在想:大概有的東西是天定的,所以不該抱怨也不必抱怨些什么。
      
      2007-07-17
      
      
  •     張愛玲,這個漂泊一生的女人,你很難用一個時代的標簽去限定她,她不屬于滿清,不屬于共和國,甚至不屬于民國,可她,屬于——上海,就像一處精致優(yōu)雅的石庫門老宅一樣,屬于上海。反過來說,其實,象張愛玲這樣真正屬于上海的人或物,并不多。
      上海,是一塊接風氣之先的地方,曾出過許許多多的貴婦名媛,也不乏某某大王的千金小姐,可這里,從不曾有過一位公主,但我一直從心底里認為:張愛玲,就是上海的公主,唯一的,永遠的,真正的。
  •     曾經(jīng)從圖書館里陰差陽錯地看到了這本書,只是信手翻了下,紙張非常好,圖片也很棒.沒有借.
      過了一段時間再想起來,覺得還是要讀這本書的,便急忙在書架堆中去搜索了好幾次,總算找到.
      是一字一句讀下的,淳子自己也是一個絕對的張迷,所以對張的很多感觸都源于自身對張由來已久的.句子十分的美,又不乏考證.書中談到去美麗園一百余次時也讓人驚訝不已.可見作者苦心對書亦是對張.總是讓人想到:因為是女子.所以去看一下也是好的.
      只是,書中強調(diào)了張的際遇是由于戀父情結(jié),我以為不夠全面,誠然這是一個重要契因,但太過狹隘,我認為這正是因為筆者太過鐘情這個作家的緣故,反倒受此限制.文美處因此,文漏處亦因此.
      純?yōu)閭€人意見,如若偏激,請見諒.
  •     在這里:張愛玲城市地圖,讀這本書,漫不經(jīng)心的,兩個小時的光陰,薄薄的一本.厭倦了數(shù)字的世界,跳出來,透口氣,信手的拾起這樣一本小書.
      
      總是在炎熱的夏天讀張愛玲的文字,一直覺得是不合時宜的事情.無法定義,不知道她的文字到底屬于哪個季節(jié).如今,秋高氣爽的天氣,讀著關(guān)于張愛玲的文字.一個遙遠的上海女子的輪廓慢慢變的清晰.
      
      她站在那些老房子的陰影處,纖細而婀娜.沒有言語也沒有笑.
      
      這個癡心的女子,這個病態(tài)的女子,如同那些老房子的名字一樣即華麗又飄渺.
      
      女人一愛起來就傻了.特別是像張愛玲這樣的女子.不僅是傻,而且是"瘋".
      
      上海這個城市布滿著她的足跡,我用兩個小時踏過她的足跡.她生長著,蔓延著的卻是憂傷.貴族的憂傷.抹不去,剪不斷,伴隨著歲月和文字.
      
      上海,于我,不過是一座城市,停留在那些繽紛的圖片和妖艷的文字中.于張愛玲還有作者淳子,也許是一段情,一個回憶,忘不了的,華麗而深邃.
      
      我想,也許是明年的夏天,我會去上海,一個人.坐在一個臨街的咖啡館里透過大玻璃窗以一個過客的身份觀察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的女人,想象著張愛玲忘不掉的飛達咖啡館和絕頂?shù)南隳c卷...
      
  •     上海是個絕無僅有的城市,華麗卻不理性,以它的一切為榮卻不能以任何來概括。但我卻一直有著隱隱的一種意識,這是個屬于女人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女人精致優(yōu)雅,有著的卻是說不盡的隱忍與神秘,這個城市所有故事的中心都在于女人,無論是張愛玲,還是周旋。
      
      對于張愛玲,她的故事早已被人說盡,她的家,她的愛,她的夢,她的死,赤裸裸的,她陳尸于這個繁華而寂寥的世界。
      
      關(guān)于《在這里》是不是對這個女子的又一次傷害。敬她,憐她的人太多太多,但偏偏沒有一人是愛她的,即使愛了她也是沒能將愛給予她。
      
      《在這里》自稱張愛玲的城市地圖,有的卻僅僅是過于鮮明的繁華后的落寞。和所有關(guān)于她的故事一樣,在這里,艷麗似乎不適合這個女子,但那種絢爛而濃厚的感覺卻讓我始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描述,清冷絕傲卻有不可抹去的嬌艷,貌似花蕊卻無法說出究竟是何品種。
      
      作者淳子,上海籍女作家,據(jù)說由于跟隨《紅玫瑰和白玫瑰》劇組,追隨張愛玲的印跡,隨之發(fā)現(xiàn)她的作品竟是一部自我擴充的城市地圖,于是自成一家,寫了這本《在這里》。
      
      這本書選取了張愛玲成長過程中所生活過的系列地點以及其作品中出現(xiàn)過的一些古老的地址配以照片,不可否認整本書是精致的,典雅的精致,貌似那個女子,華麗精致卻依舊稱得上人淡如菊。
      
      看得出淳子對于張愛玲該是了解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了,書里對張愛玲的生平所歷經(jīng)的一些事,包括她與胡蘭成那瘋狂而班駁的愛,甚至于她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語句,淳子都通過她的途徑以那些沉默的舊房子來作她自己的解讀。沒有好或不好,更談不上對或不對,斯人已去,世上依舊存在的一切即使與她有關(guān)也不過是人們自娛自樂或者是自我安慰的方式。
      
      向來鄙視所有解讀張愛玲的書,那是一個我遙不可及的女子,所有的一切關(guān)于她的美好與不幸都僅僅是我們的臆想,對于那些莫名其妙的書,我咬牙切齒。注意到這本書確是因為張愛玲但買下它,更多的是被里面那些與張愛玲有關(guān)的一切所吸引。那些房子,華麗而寂寞。當年的十里洋場,燈紅酒綠,在這些房子上全都寫著,清清楚楚每一個字。但華麗的房子終究依然會老去,老的搖搖欲墜,老得力不從心。淳子很聰明,她不讀不解,她說,一個房子,一個故事,說的是張愛玲,沒有然后強烈的感情,要說有,那是憐,她畢竟不是史家,對于那樣一個女子,憐才是最難以抑制的,淳子也棋差一著,或者她根本就沒想過抑制。
      
      不是刻意談到這愛與不愛,但這對于張愛玲,對與淳子,對于這本書,對于我,都是一種必須,對于上海,想來是有愛的,但我不知道張愛玲是恨多一些還是愛多一些。圣瑪利亞女中里她那沒有聲音的花季,那樣一座神秘的教會學校如今是以張愛玲為傲的,但它留給張愛玲的卻只有最愛的叉燒炒飯和溫莎公爵。淳子說那是童話里才會出現(xiàn)的城堡,但我看到的只是滿墻的爬山虎,這一定是攝影師的故意,我堅定的認為。
      
      之后是與胡蘭成相遇的美麗園,張愛玲的戀父情結(jié)犧牲掉的卻是她的雙翼。淳子是愛的,她還是掩飾不住,但愛的是張愛玲,還是這些美麗的老房子,還是她所寫出的關(guān)于張愛玲那些近似傳說的故事,還是這本她傾入心血的書。
      
      貌似這樣的一本書是不需要什么才華或能力,要的只是對張愛玲的感情,但張迷那么多,淳子卻只有一個,那些“張學”研究者斷是沒有那份細膩與平靜的。那些過于鮮明的繁華后的落寞并非故意,而是這個人和這個城市的一段邂逅,誰都無可奈何。沒有生命,沒有青春,沒有愛情,《在這里》的這個女子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與這個城市唇齒想依,無法評述,只能傾聽,接納。
      
      閉上眼,滿眼的老房子,寂寞的散落在燈紅酒綠的世界,淳子,她給的是一個再次去到上海的理由。
      
      
      
  •     我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就只喜歡那么幾個人;反反復(fù)復(fù),就沉迷于那么幾本書。
      圈子是窄了些,思想也未見得深多少,可仍舊這樣翻來覆去地嚼,嚼到爛熟也無厭煩。
      
      張愛玲便是其中一個。
      
      半生緣(十八春)
      
      這部電影在電視上看過好多遍,每次看都有新的體會。最近的一次似乎是感嘆梅艷芳罕見示人的女人味。可是我從沒想到要將曼楨的囚禁與張愛玲的幽閉聯(lián)系起來,是淳子提醒了我。童年的囚禁真是影響了她一生一世的。
      
      楊易白
      
      我高一的語文老師,剛剛畢業(yè),人長得嬌小漂亮,班里所有的男生都喜歡,松哥也常托她帶申江服務(wù)導報來學校。真正開始讀張愛玲還是因為她布置的課外閱讀。那時的景象很有趣,全班人手一本張愛玲,女生也就罷了,男生也整日捧著她的書,被別班的男生笑。
      現(xiàn)在真要感謝她,領(lǐng)我入了張愛玲的世界。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這是我看過的她的第一本書,也是唯一的一本。我看過的書真少得可憐。經(jīng)典的開頭我就不引述了,地球人都知道吧。
      
      霸王別姬
      
      又要感謝楊易白了,是她在語文課上讓我們看霸王別姬,后來我又找了張愛玲的同名短篇小說來看,因為音樂課上需要排一出話劇……這樣一回憶又牽出許多有趣的故事來,比如和同桌一起制作短劍道具。就像淳子說的一段歷史牽出另一段歷史,一個地方牽出另一個地方,一個故事牽出另一個故事,因此才有了這本張愛玲地圖。
      
      紅樓夢魘
      
      想看還未看的書。要迷戀一個作家已不易,要更迷戀她寫作的對象更是不易了。除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大概就只這本紅樓夢魘了。
      
      最后說說淳子。聽著她的聲音,北方的清脆口音,原來是播音員出身。關(guān)于她說張愛玲的戀父情結(jié),道理是有一點的,張愛玲和蘇青曾討論過男女宜相差的歲數(shù),蘇青說5-10歲,張愛玲說至少10歲以上,而且她也是這么實踐的,她認為女人該天真些,男人則該多經(jīng)歷些。淳子真是很愛張的,她著了張愛玲的魔,有些言語仿佛被附身了,就像日益的思念讓分開的戀人漸漸變成了對方。
      
      “我之追尋張愛玲,比如一場單戀,糾纏癡癲,不棄不離,地老天荒,隨了她的步子,竟是沒有回頭地走去。又比如探寶者,輕微的蛛絲馬跡,亦如至寶,驚喜不及,拿起電話與朋友分享。那一頭,朋友淡然,語氣間只是敷衍而已。驀然醒轉(zhuǎn),知道自己已經(jīng)陷得太深?!?/li>
  •   worthy!
  •   是淳子的最后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吧!上次講座坐在門口8折售書的不知道是不是你。
  •   恩 謝謝圍觀!
  •   下次去上海的時候在飛機上看看.....
  •   忽然發(fā)現(xiàn)讀過這書(頁面顯示)的都是我友鄰。。。當時和我同學一個一個的地方對照著走。。。。不過。。那人興趣比我大
  •   我更喜歡她那本《張愛玲地圖》
  •   這本比后期她出的那本更吸引我.
  •   她未必戀父吧,她之喜歡年長的男性,跟她心智早熟早慧并且極度缺乏安全感有關(guān).
  •   她的思維超越了她所處在的年齡
    因為經(jīng)歷了同齡人無法經(jīng)歷的,
    也望能找到一個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男人
    因此,喜歡上一個大自己20,30多的男人也不為過.
    成熟的男人帶了一種滄桑感,
    且那男人味道并不是因為雪茄,胡子,紅酒所帶來的,
  •   en,喜歡成熟的男子,是因為他確實比同齡的更睿智,迷人,體貼,懂得珍惜,遇到了也就是遇到了
    btw,可惜胡蘭成是一個不懂珍惜的老而不死的家伙。
  •   日益的思念讓分開的戀人漸漸變成了對方。
    喜歡這句話。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