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哈佛歲月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李歐梵  頁數(shù):197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的寫作生活不算長,至少比學術(shù)生活短得多。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赴美留學,在環(huán)境影響下用英文寫學術(shù)論文,不覺已有半個世紀,直到最近十年,才著力用中文寫作。所以我一直認為,我所有的中文作品都是習作。  有人把我的中文作品稱為“學者散文”,但沒有解釋,顧名思義,似乎指的是作為一個學者寫下來的隨意而松散的文章。然而散文其來有自,可以上溯至明末的小品文。在西方稱之為“essay”,法文叫作“essai”(有嘗試之意),這兩個傳統(tǒng)不盡相同,我的文章都配不上,只能勉強稱之為“雜文”,但又缺乏魯迅式的匕首投槍的作風。我從不用尖酸毒辣的文字去批評世界或人物——這一點“魯迅風”我完全沒有學到,雖然自己確曾研究過魯迅。也許,對我而言,“生活”這個人文文本太豐富了,它是我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如果把前人的生活和時代加上去,更像一座寶山。我每讀一本前人的著作,不論中西,都覺得在山下掘?qū)殻酵谠脚d奮,越發(fā)感到高山仰止,靈光燦爛。個人最中意的小文都與這類讀書報告有關(guān),如《狐貍洞書話》。生活加讀書,人生的意義足夠了?! ‖F(xiàn)在我的好友季進和黃育海、陳子善策劃將這些中文作品和中譯的學術(shù)著作,匯集成“作品系列”出版,作為送給我的七十歲生日禮物,我卻之不恭,只好笑納。這個作品系列不代表什么寫作成績,只是一種生活和讀書的感受與潛思的記錄。這么多年積少成多,竟然有將近二十卷之多,連我自己也感到詫異。

內(nèi)容概要

歐梵已經(jīng)獲得很高的成就,但是他總是把自己界定為一個永遠的未完成,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過客。他棲于英語世界,又棲于漢語世界;棲于中國文化,又棲于西方文化;棲于理性學術(shù)文化,又棲于感生創(chuàng)作文化;棲于雅文化即貴族文化,又棲于俗文化棲于歷史,又棲于文學;棲于文學,又棲于藝術(shù)……他是本雅明式的城市漫游者,是“東方《雙城記》”的作者,是中國公眾空間和“人文空間”的鼓動者和實踐者,而且是“芝加哥大學中國思想者部落”的酋長。    這不是一本學術(shù)著作,而是一本知識性的回憶錄,從個人的經(jīng)驗來勾畫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對于這家知識名學府——它既是我曾任教十年的地方,又是我的母?!耶斎恍拇娓屑?,也不可能把它批評得體無完膚。然而我由于身在其中,自然不受其惑,多年下來,對母校早已沒有什么神秘感。

作者簡介

李歐梵 
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哈佛大學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哈佛大學等,現(xiàn)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鐵屋中的吶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貍洞話語》等。

書籍目錄

總序前言第一部 在哈佛求學的日子  序曲:申請到哈佛  芝加哥經(jīng)驗  初抵哈佛  費正清教授  史華慈教授  在哈佛聽課之一  在哈佛聽課之二  讀書生活  語言和考試  論文和游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哈佛的學生生活第二部 在哈佛教學的日子  教學的經(jīng)驗  在哈佛做訪問教授  在哈佛教中國現(xiàn)代文學  “核心課程”與“文化中國”  “東亞研究”和“文化研究”  我的哈佛學生  哈佛的典禮和儀式  揭開“名牌”的面紗  申請哈佛的秘訣  退休記事  結(jié)語附錄一  普實克  韓南教授的治學和為人附錄二  人文世界的精神漫游者(劉再復)  狐貍說詩(陳建華)  歐梵在哈佛教書的日子(李玉瑩)

章節(jié)摘錄

  我的這種思想上的不滿情緒,和費教授的政治立場無關(guān)。我似乎早已把我的外交官夢忘得一干二凈。我領(lǐng)悟到費教授其實是清史專家,而不是外交顧問(雖然他以其地位之尊不得不扮演這個角色),而他的學問在給研究生上的“清史檔案”一課上才展露無遺,因為他可以從大量的檔案中探究清代統(tǒng)治階層對付西方列強的方法。可惜我自己沒有選這門課,如今思之懊悔莫及,否則我大可細讀這些“文本”,進而從清人文體形式中去體會當時的政治思想。至今我仍然認為治中國近代史的史家對于“文體”不夠重視,也許這又是我的文學細胞在腦中作祟吧?! ∥医K于忍不住向費教授發(fā)炮了。在他開的一門閱讀課中,我大膽地借義和團為題發(fā)表我的謬論:為什么費氏的書中關(guān)于義和團的論述基本上都從西方傳教士的立場出發(fā)?為什么義和團的“奉民”都是沒有嘴臉的暴徒?這批下層人物的“心靈世界”(mental world)該如何描述?他們的入教儀式(和太平天國一樣)是否值得仔細研究?換言之,文化人類學這門學科怎么沒有進入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領(lǐng)域,而只是一味抄襲西方“現(xiàn)代化”的理論?最后我競大言不慚地說:“中國近代史的研究中人在哪里?!”此語一出,班上的同學都很驚愕,覺得我這個后生小子竟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然而費教授聽后,非但不以為忤,還露出他罕見的笑容對我說:他也感覺到這個缺點,所以正想說動史華慈教授和他合作,另寫一本教科書?! 拇酥蟆蟾攀俏胰雽W后的第三年——我和費教授的關(guān)系開始接近起來。他公開稱我是一個“放蕩不羈者”(free spirit),可能指的是我在為學上的自由心態(tài)吧,我從此也更以此自居,逐漸在思想上獨立起來,不再完全相信老師說的話都是至理名言。而費教授似乎也對我另眼相看,非但請我(當然也有其他人)參加他家的茶會——每周三下午定時舉行,我也因此認得他的夫人費慰梅女士(Wilma Fair-bank)——還不止一次請我和少數(shù)研究生在周末到他的避暑山莊(在附近新罕布什爾州的弗蘭克林)去小住,因此我也認識他夫婦收養(yǎng)的兩個女兒,這使我深深體會到費教授人情味的一面:對她的女兒平易可親(其時他已六十多歲,而他的兩個女兒尚未成年),而對他的夫人和老母更是敬愛有加,在這一方面他是典型的正人君子。因為他出身寒微,所以自小養(yǎng)成生活樸素的習慣。我們幾個學生初抵山莊不久,他就帶著我們?nèi)タ巢?,體力勞動數(shù)小時,有一次他還率先跳進一個泥濘的小池塘中,要我們先洗一個“自然澡”。勞動過后,簡單的晚餐吃得也格外開心,晚餐后閑談一陣(往往是他夫人的話多),他就早早就寢了。第二天清晨他一早起身,立刻到他的小書房(在住屋附近)去工作,整天除三餐外足不出戶,據(jù)說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而費教授在周末以外的工作日生活更是嚴謹,每天清早起身,大概在六時左右、七時不到——甚至在洗漱時——就開始一一打電話給他指導的研究生:論文寫得怎么樣?什么時候?qū)懲??有什么問題?我個人后來寫博士論文時也有此經(jīng)驗,他的學生無一幸免。上午四個小時他決不上課或見人,而是獨自躲到他在懷德納總圖書館(Widener Library)的書房中去看書,每天下午才去上課、上班和處理公務(wù)。他的住所——Winthrop街四十一號——距離圖書館僅數(shù)百步之遙,散步不到五分鐘就到了。后來他對我說:“幾十年來我省下不少時間!”又諄諄告誡似的說:“以后你們教書忙起來,每天能抽出兩三個小時讀書就夠了!”我至今奉為金科玉律,但讀起書來恐怕沒有他那么專心。

編輯推薦

  考卷發(fā)回來,斯坦納教授給了我一個“D+”——是我一生求學生涯最低的分數(shù)!在前半段的答案(即我在臺大學到的論點)后面還批了一句:“Sheer rubish!”而在我自己加進去的部分旁邊補了一句:“This is the beginrling of an answer!”(這才是回答的開始?。 ≠M正清教授親自打電話來安慰我,說了一番話,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們男人考博士,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樣,孩子生前有陣痛,痛完了生下來就好了!你就把它當作一時的陣痛算了.沒有關(guān)系?!蔽乙粫r語塞,掛了電話怔住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的哈佛歲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看過他的演講后對他在哈佛的歲月很感興趣 書寫的不錯 風趣幽默
  •   如何治學 如何在美國學習生活 如何思考問題 為什么要在美國研究中國文學 還要多讀幾遍 會讀到更多
  •   一口氣看完,淡定
  •   很多很有啟發(fā)的地方
    增長見聞吧
  •   學術(shù)性的隨筆,很長知識,很舒服。
  •   喜歡,在讀中
  •   很好的書,紙張和封面很好,內(nèi)容也不錯,是正品,建議購買
  •   好書,挺有借鑒意義的
  •   在彷徨期指引我
  •   終于把書看完了!很不錯的一本書,尤其對于那些想從事學術(shù)研究的人來說
  •   為不能有作者般的求學機會淚下
  •   寫的比較散
  •   看這本書的前言,很有意思,歐梵先生說,他寫這本書,還是受國內(nèi)曾經(jīng)的暢銷書《哈佛女孩劉亦婷》的觸動,作者說,“這女孩曾經(jīng)是我班上的一名學生”?!凹热贿B哈佛女孩的媽媽都能寫書,我這個老男人也是貨真價實的哈佛教授,為什么不能?”
    呵呵!那么,我私下里給歐梵先生的這本書起了一個暢銷風格的副書名《哈佛老頭李歐梵》。
    李歐梵先生的書,我以前只看過一本《鐵屋中的吶喊》,是一套“回望魯迅”系列中的一本,應(yīng)該是屬于“評傳”性質(zhì)的書。當時我對魯迅先生的文和人重燃興趣,雜七雜八地讀魯迅的書。李?生是研究文學理論的,而我對文學理論一竅不通,那本書翻翻也就放下了。
    看李先生這本書還比較有趣,我喜歡學人自述,尤其是他們回憶自己年輕時代求學的經(jīng)歷,從中可以窺見這些“大菩薩”們當年未成正果時的樣子。在這本書中,李先生提到,自己從臺大畢業(yè)后到哈佛讀研究生,而哈佛的天之嬌子乃是本科生,研究生在他們眼里是一群由學校出錢養(yǎng)著的“廢物”;而這些未來的碩、博們也自覺低人一等??吹酱颂幦滩蛔⌒α?,原來老美的名校也和咱們的清華、北大是一樣的。記得我當初一混進學校,就聽說了一句順口溜:“金本科,銀碩士,破銅爛鐵?博士?!北緛砦揖统錾淼停谶@種校園文化下,更是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了。直到現(xiàn)在,我在遇到校友時,還偶爾會被對方問一句:“你是老XX嗎?”這所謂的“老XX”意即本科就是在該校讀書之人也,這才算是“血統(tǒng)純正”。
    李先生當年赴美求學的境遇,一如大陸八十年代以來的留學生,在他未獲獎學金的階段也是同樣的“饑寒交迫”,困頓不堪。后來拿到了哈佛的獎學金,生活狀況才大為改觀。
    --------------------------------
    跟風書,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
  •   感覺有些失望了,雖然還沒有看完。
  •   書的質(zhì)量一般般,正在讀
  •   印刷質(zhì)量較差,與在書店所見明顯有差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