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0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美】龐德 等 頁數:318 譯者:葉維廉
Tag標簽:無
前言
擅于豎琴的奧菲爾斯,在奧維德(Ovid)《蛻變》一書里有如下一段永恒的故事: 這個日神阿波羅的兒子,他的音樂可以使萬物著魔,可以使無生界起舞,可以使生物界入眠。他和優(yōu)麗狄斯結婚后,正在沈入甜蜜的律動的時候,妻子被一條毒蛇咬傷中毒身亡,奧菲爾斯傷痛之余,決定下臨地府,以其強烈動人的音樂,要把優(yōu)麗狄斯起死回生,帶她重返人間,他哀傷的音樂果然打動了地府的神祇,允許他把優(yōu)麗狄斯帶回去,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讓優(yōu)麗狄斯跟隨在他后面,但在他重見光明之前,不許他回頭看他妻子是否跟隨著他,奧給爾斯快到地獄出口的時候,終于忍不住內心的澎湃,他一轉頭,只見優(yōu)麗狄斯驚叫一聲,隨即消失永滅……其后,這雙重的死亡使奧菲爾斯駭然如石化,傷痛至骨肉相錯……他豎琴的樂音創(chuàng)造了眾樹……他的肉身分化,解體為自然事物,各自發(fā)聲……。
內容概要
《眾樹歌唱》由著名詩人、學者葉維廉先生編選、翻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臺灣初版問世后,對當時整整一代詩人產生巨大影響。著名詩人北島、楊煉、多多等都曾表示從此書受益良多。在初版時譯介十二位詩人四十余首詩作的基礎上,本書又由葉維廉先生新增選龐德、艾略特、威廉斯、史蒂文斯、羅斯洛斯、斯奈德、羅登堡、里爾克、艾呂雅、亨利·米修、勒內·夏爾等十一位歐美著名詩人的五十余首經典詩作。
作者簡介
葉維廉(1937-)雙語詩人、翻譯家、詩學美學理論家,對中國詩學、比較詩學研究有突破性的貢獻。1937年生于廣東中山,先后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臺灣師范大學英語研究所,并獲美國愛荷華大學美學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在臺灣讀書時便以現代詩及現代詩論崛起,并曾入選為臺灣十大杰出詩人。1967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學圣地亞哥校區(qū),曾任比較文學系主任十年,并曾協(xié)助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發(fā)展比較文學。
書籍目錄
初版序翻譯:神思的機遇(增訂版代序)龐德 琴諾/歸來/戰(zhàn)爭的來臨:艾達安/巴黎地下鐵站/破曉歌/石南/劉徹/亞卡莎冢畔/舞者/詩章(選譯)艾略特 荒原威廉斯 紅獨輪推車/南特肯特/刺槐樹開花/春弦史蒂文斯 禮拜天的早晨/十點鐘的幻滅/一個權貴的隱喻/我們氣候的詩/看黑鳥的十三種方法/紐黑文一個平常的晚上(節(jié)譯)/關于存在羅斯洛斯 落葉早雪/雪/星與眉月斯奈德 八月中的酸面山瞭望臺/卑烏特溪/燒那枯死的小枝/觀浪/松樹群梢/不為什么羅登堡 達達那調調兒/波蘭/1931/東京筑地魚市場/我來到這新世界/敦煌寶藏里爾克 奧菲斯十四行(節(jié)譯)艾呂雅 有女名愛/喬治·布拉克/萬代之唯一亨利·米修 雕像與我/字母勒內·夏爾 交給風/伊瓦甸/我入住痛苦/閃電勝利賽菲里斯 Mythistorema艾克伊樂柯 斷片(選譯)蒙塔萊 唐娜/正午時歇息/日與夜/雨中翁加雷蒂 河流/無聊/大地/守著死圣約翰·濮斯 而你們,海(第一節(jié))/異鄉(xiāng)人,你的帆……/高矗的城市燃焰于太陽沿海之濱……/正午,它的紅獅,它的饑饉……杜·布舍 突然空氣/冰河/山原/白色的馬達博納富瓦 什么聲音在我身旁跳出/一聲音/另一聲音/如果這黑夜有異于黑夜/杜薷說/問黑夜之主此夜為何/低沉的聲音與鳳凰/可是,讓她沉默吧,守望著/靜下吧!因為我們實在是/愿有一地備給遠道來客/戰(zhàn)斗的地方/火蛇的地方/牡鹿的地方保羅·策蘭 花冠/啤酒飲者/深晚/死亡的賦格馬查多 碧藍里/一張年輕的臉/淡褐的桷}樹/誰把那些金雀花……/虹與露臺浩?!w岸 細致的春天/空氣里的馬群(電影)/名字/秋;島嶼博爾赫斯 地獄篇一:32/渥品尼亞的士兵/十八世紀九十年代一個鬼魂的典故/界/博爾赫斯與我奧他維奧·帕斯 序詩/訪/忘/頌詩的種子(節(jié)譯)/石英上刻著的Tlaloc神的面具/浮雕/聚/驚嘆/這里/破曉/街/廢墟里的贊歌/歸去
章節(jié)摘錄
我們對西方文化比西方人對我們的文化的認識多太多,這完全是因為原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深入虎穴,為了要急速取得訊息,知己知彼,生吞活剝地把西方的德先生賽先生的思想伎倆未經消化、醞釀、轉生而匆匆翻譯,初期確實詰屈聱牙思頓言塞的歐化,在一種急速的壓迫下,竟然慢慢脫穎而出而成為多性能的語言,其實也是我在討論現代中國文化、文學時說過的充滿著張力和不安的一種“異質文化爭戰(zhàn)的共生”。這樣的白話,和五四初期的“平白傳義”的口語白話不同,在對西方思維大量的吸收中,有很多語義已經與文言分道揚鑣,而成另類的表意方式的語言,其中有些述義方式甚至接近西方的語言,這,說得不好聽,是附庸。但白話也不是完全與文言脫節(jié),要做到文言的靈活的語法的呈露方式,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像文言一樣,我們的白話也沒有時態(tài)變化,也可以不加人稱代名詞來起句,以避免西方“以我觀物”那樣主宰外物的語式而回到中國“以物觀物”的美學理想,只要你有這樣的胸懷。也就是說,這樣的白話,可以兼顧中西兩種不同的感知表意形態(tài),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模擬西方的語法比較容易,而西方要破他們語言的框限,開始時甚至被看為一種叛變(叛變也者,叛他們牢固的單文化、但他們心中認為是唯一的、其實是一種霸權的中心而已)。他們的邊緣是我們的中心,是更廣闊的使我們能活出活進大有大無的“環(huán)中”。就是因為白話是在文化巨大刨傷下異質文化爭戰(zhàn)的共生的語言,我們更加需要用愛心培養(yǎng)它,用陸機的“收視反聽,耽思旁訊,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和劉勰的“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思理為妙,神與物”那種靈動神思去凝煉它。但天算不如人算,白話有了一段瘦弱的病變,我對此憂心重重。 這里,讓我重溯白話變化的一些歷史。在白話被應用為詩的表達媒介之前,主要是三言兩拍、大型古典小說的表達媒介。在古典小說里的待都是文言詩,在敘述過程中需要加入詩的濃度的瞬間時,說書人/小說家都借助中國古典詩,而從來沒有設法把白話詩化。
媒體關注與評論
自傳統(tǒng)出發(fā)走向現代,復又深入傳統(tǒng)。詩人、評論家葉維廉,是此一文學理念成功的實踐者。早在二十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他便以領頭雁的身姿,率先譯介西方經典詩歌與新興理論,掀起臺灣現代主義的文學風潮;七八十年代,在“文學歸宗”的呼聲下,他更以比較文學的廣闊視域,重新詮釋古典詩詞,賦傳統(tǒng)以新義,把屬于中國的詩學,傳播向世界文壇,貢獻至大,影響深遠?! _灣著名詩人 痖弦 我頭一回聽說帕斯是八十年代初,那時圈子里流傳著一本葉維廉編選的外國當代詩選《眾樹歌唱》,可讓我們開了眼界?! 娙吮睄u 葉維廉曾被評選為臺灣十大詩人之一。1960年代,他的“西學”直接影響同輩、后輩,包括《創(chuàng)世紀》詩人。他的“賦格”創(chuàng)作、“純詩”實驗,拓寬了詩的音樂之路;將西詩中譯,中詩西譯,則豐繁了詩的表現方法。1970年代結集的《眾樹歌唱》,可以看作葉氏的心靈圖像,見證他對中文新詩發(fā)展的貢獻! ──臺灣詩人,前《聯(lián)合報》副刊主編 陳義芝 這部譯詩集對中國現代詩意義深遠。它雖然不是創(chuàng)作,但它所顯現的精湛的語言功力和詩歌感受力,所創(chuàng)造的高度語言價值和詩學價值,都遠遠超出了一般的創(chuàng)作和翻譯…… ——詩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王家新 三分之一個世紀以來,葉維廉先生的譯作不斷越過大洋和海峽,洗刷著中國詩歌的黃金海岸。當人們以為波浪已退走遠去,新的潮頭忽而再度涌來?! 娙恕≌憬髮W教授 蔡天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