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兵器說謎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聶鑫森  頁數(shù):176  
Tag標簽:無  

前言

五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到了春節(jié),最希望得到的玩具,是一件木頭兵器。長柄的關刀、矛、禪杖、方天畫戟,短柄的寶劍、單刀、锏,或者是橡皮做的匕首,當然還有鐵皮和木頭制作的手槍、沖鋒槍,只要得到任何一件,都會欣喜若狂。接下來,就是男孩子們極心醉的軍事游戲了,或是群體的攻和守,或是兩人之間的“搏殺”,玩得昏天黑地。歲月推移,我長大了,也喜歡讀書了。又由于搞文學創(chuàng)作,讀的多是純文學方面的名著,以及哲學、美學、思想史之類的書,但對于與軍事有關的古今小說、筆記、軍事著作,仍充滿盎然興趣。古代軍事行動中所使用的兵器,也許是童年記憶的作用,我總是格外關注。書上或我們的口頭,常說“十八般兵器”或“十八股武藝”,兩者有時指的都是兵器,有時則前指兵器、后指使用兵器的技藝。但十八般兵器,因朝代不同,所涵蓋的內(nèi)容也就有所變化。相傳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和吳起等人所稱的“九長九短”,“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鐺、鉤、槊、環(huán),“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明代則是“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爬頭、十七繩套索、十八白打”(清·褚人獲《堅瓠集》)。此中的“白打”,系不用兵器的拳腳功夫。此外,另有多種界定方式,列入此中的還有“抓”、“鐮”、“帶”(雙手帶)、“抉”(攔馬抉)、“拐子”、“流星”、“鍾”等等,但總數(shù)都為“十八般”。中國兵器文化,素來品種繁多,異彩紛呈?!笆税恪敝械哪骋弧鞍恪保陀卸喾N形制相近的兵器,如刀,有長柄刀、短柄刀之別,每一類中又分出多種。戟,亦分長戟、短戟(手戟),呂布所用的方天畫戟,屬于長戟。鉤亦有長、短兩類,綠林好漢竇爾敦所使的雙鉤,是短鉤,一手一支;而阻截馬軍所用的撓鉤,是長鉤,用來鉤馬腿,也用來鉤人。從典籍上看,中國的冷兵器(包括火器)達數(shù)百種之多。除古戰(zhàn)場上所用的正規(guī)兵器之外,民間亦流傳著很多別出心裁的兵器,從生產(chǎn)工具或日常用物中演變而來,如釘鈀、連枷、鐵鏈、鐵簫、鐵笛、鐵傘、鐵尺、鐵屐、鐃、扁擔、長條凳等等。一直到現(xiàn)在,有些仍然保留著,作為民間習武健身的器械。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套短文配圖,關于中國老記憶的叢書。文字是在各類報刊發(fā)表過的專欄文章,好讀,輕松,且增長知識,陶冶性情。作者擅丹青,圖皆自作。叢書可閱讀也可收藏,對鐘情故舊物事的讀者尤是。

作者簡介

聶鑫森,湖南湘潭市人。1984年至1988年,先后在北京中國作協(xié)魯迅文學院及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為中國作協(xié)會員、湖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四十多年,發(fā)表作品近千萬字,有百余部中、短篇小說被各大選刊轉載,二十多部中、短篇小說被譯成英、法、日、俄、越南等文字介紹到國外,出版英文版小說集《鏢頭楊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十一、十二屆“百花獎”、《北京文學》獎等十一種全國性文學獎。寫作之余,研習大寫意花鳥畫,曾在多家報紙、雜志刊發(fā)國畫作品,并為自已及他人的著作插圖。

書籍目錄

趣話中國老兵器(代序)l萬里獨橫戈折戟沉沙鐵未銷矛與槍橫槊賦詩醉里挑燈看劍黃金錯刀白玉裝八面威風長柄刀青龍偃月刀禪杖殺手锏渾鐵點鋼叉九齒釘鈀非斧不克鞭起鞭落風颼颼鏗鏘作響的長鐵鏈重錘力千鈞“似劍而曲”的鈞殳·棍·棒明代首創(chuàng)的兵器:筅似叉似鈀的鏡拐杖與拐飛爪·抓子棒精巧而兇猛的銅拳弓與箭弩、床子弩、車弩沒羽箭滾木擂石及其他錚錚鐵尺鐮刃閃閃扁擔如刀砍破天可攻可守的長條凳圖窮匕見飛鏢日月乾坤圈鴛鴦拐·鴛鴦腳·子母鴛鴦鉞由擊樂器演化的兵器:飛鐃擲箭·袖箭釘·刺·針酒斗與酒杯桃·石桃·石筍石鎖·石擔鐵扇鐵笛與鐵簫鐵屐鐵傘鐵筷子幡·中幡……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萬里獨橫戈唐代詩人郎士元在《送彭將軍》一詩中寫道:“雙旌漢飛將,萬里獨橫戈。”戈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兵器,在甲骨文中“戈”字熠熠生輝?!案?,平頭戟也”(《說文解字》)。戈為鉤兵,是種平頭不用于直刺的戟類兵器,小枝向上則為戟,平之則為戈。這是個象形字,從弋,弋表示其柄,上有一橫,像其橫刃。到春秋戰(zhàn)國時,戈被列為車戰(zhàn)五大兵器之首。戈的五個組成部分為:援(指上刃和下刃,聚成尖鋒的部分)、胡(指援向下轉折,帶弧形,用以縛柄的部分)、內(nèi)(援身后端平直突出的部分)、穿(胡身的穿孔)、秘(長柄)。戈在搏殺中,用內(nèi)援鉤斫,用援頭啄擊,也可用外援推砍?!案晔巧讨軙r代戰(zhàn)車兵或騎兵使用的主要兵器,柄長約一至三米。戈能于橫向打擊時同時給予敵人刺擊的傷害,這種設計對戰(zhàn)車兵而言,比直刺型的矛能更有效地攻擊。柄長者為戰(zhàn)車用,柄短者自然是步兵使用的兵器”(日本·市川定春《武器事典》)。但到了漢代以后,戰(zhàn)車已不常用于打仗了,戈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李白在《日出入行》一詩中唱道:“魯陽何德,駐景揮戈?”“景”,即日光。其典出自一個傳說故事,戰(zhàn)國時魯陽公與韓國作戰(zhàn),激戰(zhàn)到日暮,魯陽公向日揮戈,太陽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在古詩中,“戈”常代指各種兵器和軍隊,如“萬里橫戈探虎穴”(唐·李白《送羽林陶將軍》)。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將要解放全中國時,報紙的大字標題為:《我軍揮戈南下勢如破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老兵器說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了解古代兵器
  •   內(nèi)容準確翔實,深入淺出,適合大眾閱讀。開本獨特,紙張厚實,印刷精美,值得收藏。
  •   小朋友看的
  •   不知這套書里有羅文華寫茶具的那本嗎?
  •   ......內(nèi)容,排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